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 >

第99部分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只要先把钱留好就行了。

    除了经济收入之外,汉华厂的职工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三幢新建的宿舍楼了。由于资金充足,三幢楼的建筑速度非常快,目前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水电的安装,据说一开春就能够入住了。尽管房子还处于毛坯状态,但每天都有一些性急的职工会跑去观看。他们攀着脚手架爬到属于自己名下的那套房子里去,站在一片建筑材料之中,想象着卧室、客厅、厨房的样子。

    正如歌里唱的那样:这一年总的来说高兴的事儿挺多,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

142 舰艇基地

    142 舰艇基地

    红红火火的春节过完,林振华不等小芳开学返校,便又匆匆地踏上了旅途,这一回,他去的目的地是上海。

    “是林经理吗?我是推进器所警卫战士王保星,我们刘所长今天有会,不能来接你们,让我接你们先到基地去休息。”

    在上海火车站外,一名穿着海军军装的英俊小伙向林振华敬礼,做着自我介绍。

    “辛苦你了,小王。”林振华与王保星握了握手,然后指指跟在自己身边的三个人,说道:“这三位师傅都是和我一起来的。这位是孙长远师傅,这位是彭刚师傅,这位是彭师傅的徒弟杨文勇师傅。”

    王保星连忙上前,又挨个地向几位工人敬礼,弄得孙长远等人手忙脚乱,连声称谢。

    一辆挂着地方牌照的中巴车开了过来,王保星把众人带上车,关上车门。中巴车掉了个头,开出了火车站,向着上海郊外的舰艇研究院基地开去。

    包括林振华在内,汉华厂来的四个人都是第一次到上海。林振华对于大街上的繁华景象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惊奇,但孙长远等人则是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窗外,时不时地惊呼一声。幸好中巴车的位置比较多,每个人都能够占着一个窗口。

    “师傅,上海比我们潭州可繁华多了。”杨文勇感慨地对彭刚说道,他现在已经正式被派去向彭刚学徒了,目前还只是开万能铣床,未来再看情况转到数控铣床上。

    孙长远道:“那当然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啊。”

    “我怎么听说北京比上海大啊?”杨文勇问道。

    “不是啊,应该是上海比北京大。你看啊,咱们平时买的东西,都是上海造的最好,没听说过北京造的吧。”孙长远道。

    彭刚则反驳说道:“老孙,你这样说也不对,北京是政治中心,是党中央呆的地方,又不是搞工业的。”

    “师傅,你到过北京吗?”杨文勇问彭刚道。

    彭刚摇摇头:“我就是一个小工人,哪有机会去北京啊。就这次来上海,还是托林经理的福呢。你看,平常到上海出差这样的好事,哪轮得到我们工人。”

    杨文勇不愤地说:“当然应该是师傅你来了,这次我们是来做事的,又不是来逛街买东西的。”

    林振华一直坐在前排与王保星聊天,听到杨文勇的话,他笑着回头说了一声:“各位稍安勿躁,咱们这是有购物团。最后会给大家安排一天时间逛南京路,买点上海货。”

    “太好了”后排的三个工人一齐喝起彩来。

    中巴车开出上海市区,穿过一大片农村,最终开进了一个门口有海军战士站岗的大院。

    这个院子从外面看极不起眼,只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的围墙,让人产生出无限的暇想。进入院子后,大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一直通向远方,在大道的两侧,是错落有致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有的是普通的平房,有的是三四层的小楼,还有一些是单层高达十几米的车间。建筑物之间的间隔都非常宽,显示出这里的主人根本就不在乎土地。

    与地方上的厂区不同,这里所有的树木、绿篱都修剪得一丝不苟。树干上为了防虫而刷的白灰高度严格一致,远远看去,全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似乎在隐隐地暗示着来访者,这里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世界。

    中巴车顺着主干道开了一段,然后拐进了一片家属区,最后停在一幢三层的红砖小楼前,这样的小楼,在周围还有七八幢,边上种着两排绿化树,把小楼与家属区的其他建筑巧妙地隔成两个空间。

    王保星对林振华说道:“这一片叫小红楼,是我们基地师级干部住的地方。刘所长就住在一楼左边这套房子。”

    “怎么,刘所长不会让我们住他家吧?”林振华问道。

    王保星道:“当然不是,我们有招待所,你们的住处,刘所长已经安排好了。是秦老师让我先把你们带回家来,说要先给你们接风,然后再送你们去招待所。”

    说话间,秦瑛已经从小楼里迎出来了。回上海几个月的时间,秦瑛已经完全恢复了上海人的装束,一身合体的碎花小棉袄,衬出她丰腴的身段,看起来颇有几分雍荣之气,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穿着工作服的女统计员了。

    “小林,还有孙师傅、彭师傅,你们都来了,欢迎欢迎。”秦瑛热情地对众人打着招呼,看起来,她的性格也比过去开朗了许多。

    “秦师傅”

    “刘师母”

    孙长远和彭刚分别使用了一个过去的称呼,喊完之后,都觉得有些不妥,但具体不妥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人家已经是上海人了,自己还使用汉华厂这种小地方的称呼,好像是不太对哦。

    林振华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喊了一声:“秦老师好。”

    秦瑛脸上绽开了笑容,她嗔怪地说道:“什么秦老师,还是叫秦大姐好啦。你看人家孙师傅和彭师傅,跟我就不见外的。”

    杨文勇站在众人背后,想吱声又不知道说什么好。秦瑛一眼看到了他,大惊小怪地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孙师傅,彭师傅,好像不是你们两个的孩子吧?”

    林振华笑着把杨文勇拉到前面来,说道:“文勇,这是刘所长的爱人,你叫她秦阿姨吧。”

    “秦阿姨好。”杨文勇乖乖地叫道。

    秦瑛乐道:“好帅的小伙子啦,小林,他是谁啊?”

    林振华道:“这是我们汉华公司的青工,叫杨文勇,现在跟彭师傅学徒呢。他算是我们着力培养的后备人才,这一次,我带他到上海来开开眼界。”

    秦瑛把大家让进屋里。刘向海的家面积很大,光客厅就有40多平米,摆了一套人造革面的沙发。主人似乎是担心人造革用久了会磨损,在沙发面上又铺了一块钩针织就的罩子。屋里的其他家具看起来都有一些年代了,但质地非常不错,显得很高档的样子。

    “这些都是我家过去的家具。”秦瑛见林振华在打亮着家具,便略带自豪地解释道,“十年动乱的时候,被造反派头子霸占了,现在又都还给我们了。就这套沙发是新买的,向海当了所长,家里来的人比较多,没一套沙发太不成样子的。”

    “刘所长平时很忙吗?”林振华问道。

    秦瑛笑道:“小林,我可警告你,你一会可千万别叫向海做刘所长。他前几天就跟我说了,如果你敢叫他刘所长,他就不帮你的忙,让你回轻化厅开介绍信去。”

    “不敢不敢。”林振华连忙告饶,“秦大姐,你也知道的,如果轻化厅的介绍信有用,我也不会来走老刘的后门了。我知道这事让老刘挺为难的,不过,没办法,我们江南省自己实在是解决不了。”

    “没关系,向海说了,小林是他的朋友,汉华厂又是他的娘家,你们的事情,他会尽力去办的。”秦瑛说道。

    几个人在沙发上坐下来,秦瑛给大家端上水果,又陪大家聊了几句闲天,刘向海终于回来了。

    “小林来了吗?”刘向海人还在门外,声音就先传了进来。这种说话方式,在他过去当木模工的时候是很少有的,估计是当了所长之后,底气足了,说话也不知不觉地多了几分霸气。

    林振华等人一齐站起身来,迎接刘向海。

    一身军装的刘向海大踏步地走进门,把手里的提包递给秦瑛,顺手把帽子也摘了下来,秦瑛连忙接住。

    “老刘”林振华憋足了劲喊了一声。

    “哎小林”刘向海高兴地应了一声,走上前来,与林振华紧紧地握手,“好你个小林,不错不错,还是原来的样子。”

    林振华把手抽回去,甩了甩,说道:“老刘同志,我要提醒你一下,你现在是一名师级干部,你的手劲能不能不要像一个木模工一样大?”

    “哈哈哈哈。”刘向海哈哈大笑着,回头又分别向孙长远、彭刚等人打了招呼,逼着人家只能叫他“老刘”,而不许称呼他的职务。至于杨文勇,在这种场合里是没有什么人权的了,刘向海拍了拍他的肩膀,夸了声“这孩子不错”。

    大家分宾主重新落座,林振华这才有机会认真地端详起刘向海来。

    与几个月前相比,刘向海的精神面貌明显好了许多,眉宇间满是春风得意的神气。不过,他的皱纹似乎比过去更多了,眼袋也愈发明显。在当木模工的时候,他的头发还是黑油油的,现在已经能够隐约看到一些银丝了。

    “怎么,老刘,工作很忙吗?”林振华关心地问道。

    “非常忙”刘向海点头道,“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文件。唉,先不提我的事情了,说说你们的事情吧。”

    林振华道:“我们的事情,在信里已经跟你说过了,就是需要请你帮忙联系一家有大型自由锻机的企业,帮我们加工几套模具。”

    “严元和他们的锻机不够用吗?”刘向海问道,“我记得你和小严的关系不错啊,上次他来上海开会的时候,还和我谈起你来呢。”

    林振华憋着想乐,去年常红厂的这个严元和还牛哄哄地想挖胡杨去给他打工呢,谁知眼睛一眨,胡杨变成了刘向海,木模工变成了研究所的所长,级别比严元和高出两级。不知道严元和在开会时遇到刘向海是如何尴尬的。

    “老严那边的锻机,压力只有1000吨,不够用,我们测算过,我们这个模具,起码需要2000吨的锻机来锻造,如果能够到江南造船厂的万吨机上来那么一下,就更过瘾了。”

143 五叶风扇模具(今日三更)

    143 五叶风扇模具(今日三更)

    “小林,你们怎么越玩越大了,万吨水压机的主意都想打了?”刘向海呵呵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指着刘向海道:“老刘,这事要说起来,和你还有关系呢,你是始作俑者。”

    “此话怎讲?”刘向海问道。

    林振华道:“你记得你临走之前给我设计的那个五叶风扇吗?”

    “记得啊,我回来以后又重新算了一遍,发现给你的设计没有问题,你按那个设计图生产,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刘向海自信地说道。

    “没错,老刘,实不相瞒,我一开春就要开始生产五叶风扇了。”林振华道,“但是,风扇从三叶变成五叶之后,叶片变窄了,要达到相同的强度,就要求钢板更厚一些。此外,你设计的叶面形状,比原来的复杂,用50吨的压力冲压无法成型,必须开到200吨的压力才行。”

    刘向海点点头:“这倒是,我记得你不是从严元和那里淘了一台旧的200吨冲床吗,你们过去只当50吨的冲床用,现在开满负荷了吧。”

    林振华道:“问题就出在这了。我们生产普通风扇的时候,叶片的模具是用铸铁制作的,在50吨压力下问题不大。但现在开到200吨压力以后,模具就吃不消了,冲一两百个叶片,模具就损坏了。我们现在决定改换成锻造模具,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冲床压力是200吨,锻造模具的压力怎么也得到2000吨吧,这样模具才能在高压下不变形。”

    “哦,看来始作俑者,还真的是我了。”刘向海笑道。

    “怎么样,老刘,你在信里说已经帮我们协调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开锻?”林振华急切地问道。

    刘向海道:“我们基地倒是有一台2000吨的模锻机,不过最近实验任务比较多,不可能腾出机时给你们用。我给你们联系一下两家造船厂,江南厂有一台万吨水压机,你们也都知道的,是1962年的时候咱们国家依靠自主力量建造的。不过,他们目前业务也很忙,而且收费也比较高,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你们也不一定需要这样大的压力,白白浪费钱也没必要。”

    林振华笑着说:“老刘,这可不对,我还真想用万吨水压机来压这套模具,别的不说,将来当成一个文物,也能卖不少钱呢。江南厂的万吨水压机,那可是新中国举世瞩目的自主创新成果啊。”

    刘向海说道:“这倒不假,像万吨水压机这样的利器,都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的象征啊。”

    “怎么,你同意了?”林振华问道。

    刘向海摇摇头:“算了,意义归意义,没必要用这么大压力的时候,非要浪费万吨机的机时,也太可惜了。我已经替你们联系了沪东造船厂,他们有一台捷克产的5000吨的锻机,帮你们开模足够了。”

    “这倒也是。”林振华道。

    “模具锻压之后,我们还要做机加工,需要租用一台立式车床,还要一台龙门铣。”彭刚在一旁提醒道。

    刘向海点点头:“放心吧,彭师傅,这个已经联系好了,也用沪东厂的设备就可以了。你们只要按标准付费就行。”

    林振华问道:“老刘,这都是你的面子吧?要不,凭我们一个小厂,人家哪肯把设备借给我们用。”

    刘向海摆摆手道:“我们和沪东厂算是一家人,前后工序。我们设计,他们制造,多少年的合作关系了。其实,我们有时候也会租他们的设备做一些实验品,也是一样交钱的。不过嘛,这次给你们做民品,的确需要一点人情在里面。”

    林振华笑道:“哈哈,想不到老刘也学会讲人情、走后门了。”

    刘向海瞪了他一眼,道:“这不还是让你小林给逼的。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你好不容易开一回口,我也没脸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