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岁月台湾 >

第1部分

岁月台湾-第1部分

小说: 岁月台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适夫人江冬秀女士与不省人事的胡适握最后一次手  一代学术宗师胡适博士,于1962年2月24日病逝于台北南港的“中央研究院”。这位 影响20世纪中国人至深的思想家在宝岛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五年,提升了台湾的思想学术水平, 播下了自由主义的种子,也留下了难以企及的学人典范。   胡适博士过世的这一天,正以“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在该院蔡元培纪念馆主持酒会, 欢迎新院士的加入。那天胡适心情很好,他说:“现在我们在此山上,可以看见物质进步的情 形,可是刚迁来时,院里放书的架子也没有,同仁住处也没有,一直到近六年,得到帮助才开 始慢慢恢复,现在已有七个研究所,开过四次会议,选举了三次院士。”胡适继续说,“我们十 几年,在孤岛上,台湾宝岛上,离群索居,在物质的困难、精神的困难之下,还做了一些工 作……”   谈到过去和将来,胡适显得十分兴奋,说了许多话。酒会结束后,宾客陆续离开会场,胡 适仍边走边与友人谈话。不到五分钟,胡适突然昏倒在地,已向外走的院士和宾客又纷纷赶 回。大家围绕着他,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立刻为他施行人工呼吸,随后“中央研究院”的医 生赶到,为他注射了盐酸肾上腺素并使用氧气,均告无效。晚上7点25分,台大医院杨思标 医师赶到,诊断后宣布胡适已经过世了。此刻,胡适周围的友人都黯然啜泣,现场一片静寂。   胡适生于1891年,原籍安徽绩溪,后入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每次考试均列第一。 宣统二年(1910),考取官费留美学生,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师 事哲学家杜威博士,以研究先秦名学史而得到哲学博士,才气纵横,文名渐传。1917年,胡 适返回中国,以二十八岁之龄担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其间继续推动白话文运动,提倡自由、 理性、科学,对年轻一代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救亡图存的年代,各种思潮激荡,背后亦伴随着不同党派势力的竞逐。在思想领域里, 由于坚持自由与实证主义,胡适对共产主义持严厉批判的立场,他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便成为左翼学者文人极力抨击的对象。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2 胡适在台北逝世(2)…(图)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研院”酒会之后不幸突然昏倒……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2 胡适在台北逝世(3)…(图)

胡适(中)出行访问,陈诚(右)等人亲至机场欢送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2 胡适在台北逝世(4)…(图)

1961年,胡适博士由美国返台,胡适夫人江冬秀女士前往机场迎接  总的来说,胡适与蒋介石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又不失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 几乎不接受政府的官职。唯一的例外是抗战爆发后,胡适为赴国难,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抗战 胜利后,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底,国共内战进入战略性的转折阶段,解放军即将 进入北平,蒋介石派专机接胡适等北平学人南下。尔后胡适赴美讲学。   1949年国民党迁台以后,随着局势逐渐稳定,胡适于1952年11月及1954年2月,两次 应邀来台讲演。而此时中国大陆正发起对胡适思想的全面批判,以清除胡适思想的影响。   1958年4月,经蒋介石力邀,胡适同意来台定居并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以推动学 术研究。在台北的最后五年,胡适主张自由、理性的思想在台湾发挥影响,并鼓舞出新的实践力量,他支持民主派人士雷震办《自由中 国》半月刊,并肯定雷震联合李万居、高玉树等本省人士组织新政党的计划。不过 当雷震被捕时,胡适并未公开表示反对意见,为此外界对其颇多非议。但从后来所 披露出的胡适日记中,人们看见了更多的事实真相:胡适虽然不是政治上的反对 派,但他与蒋介石在私下面对时,却直言不讳,呼吁民主与自由。   1953年1月16日,胡适在日记上写道:“蒋公约我晚饭,七点见他,八点开饭。谈 了共两点钟,我说了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我说,台湾今日实无新闻自由。第 一,无人敢批评彭孟缉(按:时任台湾省警备司令)。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 三,第(按:“无”字之误)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 也’。……最奇怪的,是他问我,召开国民大会有什么事做?我说,当然是选举总统 与副总统。……他说,请你早点回来,我是最怕开会的!这最后一段话颇使我惊 异。难道他们真估计可以不要宪法了吗?”   1960年11月18日的日记中更记载着,胡适当面告诉蒋介石:“十年前总统曾对 我说,如果我组织一个政党,他也不会反对,并且可以支持我,总统大概知道我不会组党,但总统的雅量,我至今不会忘记。我今天的 盼望是,总统和国民党的其他领袖,能不能把十年前对我的雅量分一点来对待今日要组织新党 的人?”这便是真实的胡适,坚持不做官以保持讲真话的空间,表面上不参与政治,私下又以 直率的方式促使政治往民主的方向改变。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2 胡适在台北逝世(5)

  胡适的灵柩于10月15日安葬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大门对面的山坡上,数以千计的人,1962年10月15日,胡适逝世后安葬于南港“中央研究院”门前山坡上,后灵柩又移往墓园。   络绎不绝地涌进胡适先生的灵堂,向胡适先生行三鞠躬礼,很多人黯然神伤,默默无言。告别 式由“副总统”陈诚主持,礼成后,许多人仍然冒着细雨站在灵堂前,久久不去。胡适的夫人 江冬秀女士则一直在后辈亲友扶持下不停饮泣。   1975年8月22日,江冬秀女士也过世了,与胡适合葬在一起。他们育有两个儿子,长子 胡祖望在驻美单位做事,次子胡思杜留在了大陆,后在大陆批判胡适期间自杀身亡。   1990年,胡适百岁冥诞,海内外华人举行了许多纪念活动,包括出版书刊专集,举行学 术研讨会、文物展等,其中两岸学者专家举办了“胡适与近代中国研究会”。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3 杨传广、纪政传奇(1)…(图)

杨传广发起“一人一元运动”。图为杨传广与纪政在体育场奔走宣传  横跨1960年代,台湾体坛出现了两颗闪耀的巨星。他们的优异表现,名震国际体坛, 因此成为永不磨灭的传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们是“亚洲铁人”杨传广和“飞跃的羚 羊”纪政。   杨传广与纪政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也反映着这个时代力争上游的朝气与梦想。他们不断 地往前冲刺,不断地创下更好的成绩,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展现不服输的斗志,编织创造荣 誉的梦想。   这段金色传奇始于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台湾田径选手杨传广与美国选手琼森争夺十项 全能的金牌。赛程扣人心弦,双方互有领先,又因天雨,比赛走走停停,让全场五万多观众紧 张得喘不过气来。最后,经过两天的比赛,杨传广在十项中领先了七项,却因铅球和铁饼落后 太多,以总分八千三百三十四输给了琼森的八千三百九十二分,获得亚军。   尽管杨传广以五十八分之差输给了琼森,但这场精彩的赛事却成为日后国际体坛的一段佳 话,杨传广也因此名扬千里。长年以来,亚洲人天生体能的限制,鲜少能在田径场上与西方国 家选手一较长短,因此杨传广的优异表现不仅是中国人的体育成就,也让亚洲人引以为荣。杨 传广为台东阿美族青年,二十岁那年以跳高和跳远两个项目入选亚运会,不过在集训期间,他 于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都表现得相当有潜力,于是总教练张焕龙决定让杨传广改报十项运 动。这时离马尼拉亚运会开幕仅剩下三个星期,杨传广赶紧恶补撑杆跳与一千五百米长跑。结 果,杨传广一鸣惊人,在1954年的亚运会上,以五千四百五十四分夺得十项运动冠军。这项 成绩极大地振奋了台湾体坛,也唤醒了选手们的竞争意识。1956年,杨传广在墨尔本奥运会 中以总分六千五百二十一名列第八,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初露头角。1958年东京亚运会时,杨 传广再以七千一百零一分夺得冠军。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3 杨传广、纪政传奇(2)…(图)

在罗马奥运十项全能比赛中表现杰出的杨传广  随后,杨传广到美国接受专业训练,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受训,与美国选手琼森同为名教练德瑞克的弟子。在美国期间,杨传广的体能和技巧逐渐达到巅峰,从1958年到1960年, 他在全美十项运动比赛中,成绩突飞猛进,连拿第一名。在罗马奥运会中,杨传广与美国的干 贝尔、琼森、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德国的劳尔、芬兰的拉森尼斯等世界一流选手同台竞技。原 先国际体坛并没有特别看好他,台湾代表队也只将杨传广进入前六名列为主要目标,没想到他 竟夺下了中国人在奥运会的首面银牌,成为世界级的体育明星。     罗马奥运之后,杨传广继续扬威世界田径场,并于1963年4月29日在美国的一场比赛中 以总分九千一百二十一打破世界纪录。不过来年,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被赋予极高期望 的杨传广表现并不理想,仅以七千六百五十分拿到第五名。此时杨传广已三十五岁,在无比的 荣耀中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3 杨传广、纪政传奇(3)…(图)

纪政在台湾参加比赛时,就已展现了“飞跃的羚羊”的田径天分  另一位闪耀的体坛巨星纪政的传奇与杨传广大抵同时。事实上,她的名字与杨传广经常是 并列的,成长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只是纪政的童年更为穷困坎坷。她的父亲原本是在骑楼下 修理皮鞋,后来改做卖肉丸的流动摊贩。由于家境极为贫困,纪政三岁半时即被送给人家当养 女,后来被要回来再送另外一家。由于第二个养母常常打她,所以纪政常常跑回家来。最后 父亲于心不忍,还是把她要了回来。上学以后,纪政发现自己很会跑步,几乎每次赛跑都 拿第一名。小学时候跑第一名可以得到铅笔和笔记本等奖品,这对一个从来就一无所有的 女孩来说,有着极大的满足感。   十六岁那年,纪政获得中上运动会初中女子组跳高第一名,同时获选为参加罗马奥运会的 选手。这一年也是杨传广在世界体坛大放异彩的辉煌时刻,纪政这时还只是一个羞怯的小女 孩,一个奥运会的见习生。不过曾大力培植杨传广并有“中国田径之父”称誉的关颂声先生, 却已看出纪政的体育天赋,对纪政特别关照和支持,并有送纪政到美国受训的计划,可惜不久 关颂声的过世使这项构想搁浅。虽然如此,1962年美国国务院派遣教练瑞尔(Vincent Reel)到台湾协助训练选手,瑞尔看了台湾的选手后,认为纪政是可造之材,于是写信给“教育部”, 建议让纪政到美国接受专业训练。来年,“教育部”接受此项建议,提供纪政全额奖学金到加 州受训。此后五年纪政在美国度过,参加各项比赛,充分地发挥潜力。   1968年后,纪政的体育生涯步入巅峰。这一年她在墨西哥奥运会中,赢得八十米低栏的 铜牌。1969年她在欧洲和日本的各项比赛中连赢二十三场。1970年,纪政连创五项世界纪录, 包括一百码短跑十秒、一百米十一秒、二百米二十二秒四、二百二十码二十二秒六以及一百尺 低栏十二秒八。其中一百米和二百米的纪录后来十余年无人能破,在亚洲更无人望其项背。美 联社和美国《妇女田径世界杂志》选她为“当年世界的大体育家”,各种特殊的封号如“飞跃 的羚羊”、“亚洲女铁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黄色的闪电”等纷纷而来。然而也就在 这一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处于巅峰状态的纪政在四百米比赛中却不慎跌伤足踝,当场痛苦不 已,只好退出比赛。这一跤实际上也为纪政的运动生涯画上了句号,而此时纪政才二十六岁, 殊为可惜。   杨传广与纪政两人的体育巅峰恰好分别在1960年和1970年,横跨十年,在媒体接连的报 道、民众热情的献花、家乡亲友的簇拥中,这段黄金岁月无疑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热情与欣 悦。这是一段共同奋斗的日子,也成为他们两人人生的主要意义,以至于他们在美国生活多年 之后,最后还是决定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土地。


第一部分:胡适在台北逝世1963 杨传广、纪政传奇(4)…(图)

为了替“一人一元运动”筹募经费,纪政亲自为夏台凤义卖照片  1968年,杨传广返台时,发起了“一人一元运动”,希望人人献出一分心力,兴建现代化 的体育馆,培植优秀的体育人才,建立全民体育的观念。虽然这项捐款活动最后并没有达成预 定的目标,但却由此唤起了民众支持体育的热情。从运动生涯中退役的杨传广虽然经常由美国 返台协助指导体育的发展,但他本人在美国的事业却遭遇了诸多阻力,他曾拍过电影、电视, 并且经商,但毕竟放不下曾带给他无比荣誉的体育运动。1981年,杨传广举家返台,出任左营训练中心总监,并在1983年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当选平地山胞“立委”。     至于纪政,1970年在家人的反对下嫁给了大她三十岁的教练瑞尔,尽管有瑞尔的全心 照料调养,但纪政的腿伤仍无法完全康复。而远嫁异乡的现实问题却逐一浮现,无法忘情 田径的纪政在怀孕期间甚至还返台协助处理田径比赛的相关事宜。1977年,纪政与瑞尔离 异后回到台湾,出任田径协会总干事,同时担任了两任“立委”。     1980年代以后,杨传广与纪政均曾为台湾的体坛贡献心力,协助发掘和训练有潜力的选 手,并创造一个有利的体育环境,这些努力确曾带来新的气象,不过因为台湾社会价值的改 变,愿意为体育奉献而甘愿牺牲享受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少,二十余年来台湾的田径成绩可说乏 善可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