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反思全球化 >

第2部分

反思全球化-第2部分

小说: 反思全球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的收入上不去,那整个的循环,城里也受影响,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个分化,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毕竟是有一个“马太”效应,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在高附加值整个经济活动的高端,因为经济全球化它的物质基础是全球的分工体系,而这个分工体系是一个垂直分工的体系,垂直分工体系发展中国家是低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发达国家是高端,高附加值产品。比如说我们国家和法国,我看到一个材料,1997年的时候,中法贸易,法国向中国的第一类产品是24架空客飞机,这24架空客飞机价值12亿美元,那么中国向法国出口的前十类商品包括鞋帽、衣服等等,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前十类商品的总和才不到10亿美元。也就是说,它24架飞机可以换回,比如说鞋,但那年向法国出口了八千万双鞋,几大船去拉,法国人民一人一双。 

    所以生产活动是全球化了,经济全球化它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但却 不是经济福音的全球化,它并不是利益和利润的全球的均衡的分配,所以这样的话呢,一方面有大量的价值转移,有超额利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赔本赚吆喝,给人打工,所以这个社会是不断地分化,所以现在一算帐,至少是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所谓“金10亿”,直上云霄,广大发展中国家这四五十亿人多数现在是穷困潦倒,那么这个是全球化的一个基本事实。美国一个国家不到世界人口的5%,它的人民不到5%,但它消耗了世界上36%的石油,而且价格极其便宜。现在1公升汽油,就是汽油的价格比可口可乐的价格还要便宜,还要低。你说这很难设想,你说石油在地球的深处打个井,把它想办法运上来,然后还要加工,还要储存,还要等等,而且资源有限的,越来越少,但是比矿泉水、比可口可乐,把那水拿出来兑一点什么东西还要便宜。这确实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很不合理的一个现象。最后就是说,发展的陷阱还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僵化,越来越激,就是尖锐化。就是说所谓的互补性,我说呀,这个互补性我永远说所谓的,书面语就要打一个引号。那么所谓什么叫互补性呢?就是说发达的国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你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甚至就是原材料,你把煤挖出来了,我帮着你修一条铁路,哗哗哗你就运到它那去了,那当然这个它欢迎了,然后它的电器运到你这,很贵,号称知识产权,你还得帮我保护着,那很贵。这当然这样好了,但是你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比如包括我们国家中国为什么和发达国家关于贸易有很多的争端,那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产业结构逐渐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附加值也有所提高。 

    那么,今年以来,原来大家寄予无限希望的所谓的新经济又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泡沫实际上破灭了,当然对新经济,我们还有所观察,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经济显然不像去年这个时候,人们所对它表现出来那样的乐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怎么样去维护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怎么样去维护资本的不断地循环与周转,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不光对于西方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么西方国家,现在它怎么想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他们现在也正在思考,但有一个迹象非常令人不安,就是他们想向原来的所谓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前的,我们称之为旧殖民主义时代那个时候去富贵,因为它现在感觉,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垮下去了,或者说多数是跨下去了,但少数由于竞争能力,和美国或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关系越来越加强,比如说中国,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它现在实际上是想两个办法,所谓的世界新秩序,就是美国倡导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这个新秩序大概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叫垫高,那么就是说,对那么实在是经济困顿、社会萧条、已经被经济全球化的循环所甩出去的那些国家实行垫高,也就是说它还要把你拉到经济循环当中,还是让你的资源和市场能够进入这个循环。另外一方面就对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起来的一些国家,像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国家,它实行所谓的削平,也就是抑制你的发展,它绝不希望再有一个新的发达国家了。因为很简单,全世界资源就这么多,环境就这么脆弱,市场就这么大,实在是不能再如果它不想改变它的生活方式的话,不想降低它的生活水平的话,它不愿意别人能够也达到一个繁荣富裕的这样一个新境界吧,所以这个矛盾是个客观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也是一场斗争,也是一个矛盾。 

    那么,西方这样一个国际新秩序就必然和整个发展中国家和外围国家发生激烈地冲突。那么贫困的心生怨怼,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跌入了发展的陷阱,被甩出这个过程了,一片焦土,那么这个时候他心生怨怼。所以就要和西方对抗,甚至采取恐怖主义这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对全球化、对西方的这种愤懑。另外一方面,西方国家也频频利用种种的手段,政治的手段、经济的手段,甚至不惜军事的手段来限制某些国家的发展,包括我们中国。8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应该说很好,咱们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作过调查,说80年代西方传媒怎么报道中国,那主体的倾向是赞扬的,是正面的,用的都是一些褒义词,比如经常提到一个最平凡的词汇就是opportunity,机会呀,一提中国就是机会。 

    那时侯西方人对中国感觉都很好。到了90年代,坏了,变了,现在李希光教授的统计是正面的报道和负面的报道是1:30,中国还是中国,我们一如既往,我们对西方人民、对美国还是抱着很美好的感情,这没有变,我们经济也发展了,而且我们现在还搞了市场经济,从西方那儿学了不少好东西来,但是对你看法变了,经济客观上有竞争了,从1999年炸馆,今年4月撞机,所以这个感觉就有点坏。有首歌叫《最近有点烦》,这个关系有点麻烦。这个我想都是全球化本身发展的一个结果,同时在主观上是提给整个全世界,包括西方,包括我们发展中国家,包括美国,包括中国,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能够妥善地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经济全球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去引导,而避免它的那一面,我们争取让阳光多一些,让阴影不断地去缩小。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期盼,也是我自己个人的一个期盼。我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第一位网友叫做“太阳下的阴影”,他说房教授的报告听了一半我就已经听出来了,您对全球化不持积极态度,也同时知道您对全球化的中国未来充满担忧,那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了帝国主义拥有绝对权威的WTO,也就是很有可能落入房教授所说的全球化的陷阱,那房教授这些日子还不得忧虑死了,您可得千万吃好、喝好、注意保重身体。 

    房宁:谢谢。 

    主持人:另外再回答我一个问题,中国入世真的那么危险吗? 

    房宁:好,这位网友很幽默,我一定保重好身体。我想是这样的,咱们话分两头,对经济全球化我们的观察要客观,要讲究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根据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据我观察,就经济全球化整体上和第三世界因为我们研究的全球化并不是个没有什么动机的,或者说没有立场的,这是显然的。我们关心、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包括在座的这么同学来这,咱们来共同探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其实目的还是关心经济全球化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国家的未来到底有什么关系。那么如果客观上来看,经济全球化它从总体上来讲,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我认为是弊大于利,因为这是一个事实。从经济发展的曲线你就可以看出来,它也是一个钟型的曲线,基本上以70年代为界,7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总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期,80年代以来总的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客观的,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现实,那么这是个一般规律。中国的情况,我觉得既要受到一般规律的影响,所以刚才我也举了一些例子,也涉及到中国的情况,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受益,一方面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问题,也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沿海地区和内地,也有一些差距,在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个和经济全球化有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全球化,我们国家包括加入WTO,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吸引外资,那么外资进入我们都很欢迎它。但是你要知道,外资进入它主要的集中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它不是匀态分布的,往往就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进出方便,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沿海地区。所以表面上看,中国吸引了很多外资,实际上是沿海地区吸收了很多外资,这是一个。 

    那么另外,是不是中国一定也必将重蹈那些已经落入发展中国家所谓的前车之覆,掉入到发展陷阱里。我认为,坦率地说,有可能。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能超越发展的陷阱,能够超越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布下的这些经济,那为什么这么说?这也不是光凭主观愿望,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希望我们比别人更加幸运,这倒不是。我认为我们有些先天的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注意到经济全球化它确实是一个资本的这样不断滚动的过程,大概我认为有这么四次浪潮。最早呢,因为经济全球化如果你说是资本运动的话,那么应该说最早英国第一工业化,那么英国工业化,17、18世纪它工业化了,它工业化以后,它必然就有规律出现了,就是升级而退出,也就是它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地提高,那么它的资本必然就要向外扩张了,因为本国的利润率下降了。这个时候从英国首先资本就向外扩张,所以英国在17、18到19世纪它都是世界的工厂,但是后来它的地位丧失了,因为流到别的地方去了,谁取而代之呢?美国,美国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到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经营地,但是后来美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是升级,部分的退出,应该说,美国现在加工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呢,其他很多地区资本也外流,比如欧洲发展起来了,日本发展起来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这50年来,那么后来呢,日本和欧洲也出现这个问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那么这个资本又向外扩张,扩张到了,比如说90年代的、80年代的四小龙,90年代的四小虎,扩张过来了,但是很快这个过程就不断地加速,到了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们中国的大陆,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加工区了。 

    那么随着这个发展,沿海地区势必就要升级,但是呢,从整个国家来讲,它可以不退出,你比如说,现在江苏经济发展,浙江沿海经济发展,后面还有江西呀,江西后面还有湖北呀,湖北后面还有呀。我们有13亿人口,劳动力趋于无限供给,幅员辽阔,内部市场广大,中国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就是升级而不退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就能够超越,至少在看得见的将来里,超越全球化的发展陷阱,而实现一种比较长期的发展。 

    观 众:房教授您好,中国现在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加入WTO了,前几天我对WTO自己也学过一点东西,我是学物理的,不是学管理或者经济这一块东西的。我发现好像对于中国加入WTO,主要的七个谈的行业中,只有纺织行业可能中国能从其中获一些利。而过去,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比较大的一些企业相对在国际上可能也有一些竞争力的,像类似海尔这样大企业,它们在发展的时候,我觉得它们的发展可能更多依赖于,我们国家一种关税保护的一种措施,在这么一种非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下发展起来这样一种企业,它们将来在加入WTO可能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毕竟它们现在跟国际上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一种差距。刚才您提到一种就是说,我们中国在这种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不陷入这个陷阱,您提到一点,就是升级而不退出,那您能跟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升级而不退出和我们民族产业这种发展,他们之间到底是内在怎样一种关系,或者说能不能给我们这些民族的企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主持人:特别是汽车企业。 

    房宁:经济全球化呢,据我所说,存在着一个发展陷阱的问题,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你只要是加入这个进程,你必然要受到压力,你必然要付出代价。加入WTO,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开放,那么我们从世界经济当中应该说还是受益良多的,包括我们的对外贸易等等,我们国家这种巨大的加工业,它的成长,包括你刚才提到的搞加工电器的,像海尔这些集团,这些企业,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但是呢,这种进程显然不可能永远你受益,你必然也要同等的对西方的企业、对西方的资本开放竞争。所以加入WTO实际上是开放竞争,因为外资和贸易,我们一直是开放的,这次只是把竞争阀门给打开了。所以,显然中国的企业,就是包括你所说的纺织企业,都要不同程度的经历更严峻的像国际竞争的考验,所以,所有的行业应该说都面临着冲击。 

    当然,可能更严重的是农业,更严重的实际上是农业。因为西方对于农业有大量的补贴,再加上西方的人口和自然土地的这种比例关系,以及他们技术上的优势,所以西方农产品比我们便宜。比如我在欧洲,去年我到匈牙利去讲学,我发现它的肉食品、肉食制品,和包括饮料,还有像果汁这一类的,极其便宜,非常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