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托普检讨 >

第29部分

托普检讨-第29部分

小说: 托普检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双方约定    
    1“七通一平”的约定    
    a“水通”:甲方负责协调好乙方的供水问题,城市给水管修至乙方园区界线边的指定位置,管径不小于150,并免收用水增容费。    
    b“电通”:在乙方要求的时间内,甲方应按时代办安装好乙方要求容量的配电设施,其安装费和用电增容费按优惠价由乙方承担。    
    c“气通”:由甲方将天然气管网接至乙方园区界线边的指定位置,并代办开户等有关手续。    
    d“路通”:甲方在乙方园区主体工程完工前,将道路修至乙方园区大门口。    
    e“通光纤、网络宽带”: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将光纤、网络宽带接至园区红线边上。    
    f“通讯”:甲方根据乙方的使用要求,将通讯线接至园区附近,根据乙方的申请,通讯设施安装时间不超过一周。    
    g“排污”:甲方将城市排污系统修至乙方园区边界的指定位置,排污接口数量及管径根据园区规划协商确定。    
    h“一平”:甲方将乙方征用的土地内进行场地平整(含地上及地下电网、管网等),高差不大于正负03米。    
    2有关手续的提供和办理。    
    a甲方无偿代乙方到有关部门办理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手续。    
    b甲方为乙方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发生纠纷时,若因乙方原因造成的,甲方负责协调解决,若非乙方原因造成的,甲方负责解决。    
    3乙方承诺不改变软件园和信息学院两宗地的规划用途,不挪作他用。    
    七、违约责任    
    甲方责任:负责代为办理征地及工程报建手续,协调好村、镇及有关部门的关系及本协议约定的所有责任。    
    乙方责任:按期支付征地费用和工程报建约定的有关费用。    
    若一方违约(违反上述协议条款中任何一条),由违约方向守约方按征地费用总额的1%支付违约金。    
    八、本协议一式八份,甲、乙双方各持三份,其余两份报送有关部门。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托普检讨》 上市前夜的一份传真件《托普检讨》 上海南汇县的那块地(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000年11月14日,托普把华东区的“指挥中心”从绍兴搬到上海。进军“大上海”的行动正式打响第一枪。那天一大早,绍兴,浙江托普软件园就忙碌开了,兴奋了一夜的托普华东区总部员工们在忙着把一大堆行李塞进大客车。9点,汽车缓缓启动,车上的、车下的,都有些依依不舍的伤感,毕竟开园后大家已经朝夕相处一年多了。他们将要搬迁去的办公场所是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广场旁边的一栋独立的7层小楼,房主是浦东西漕工贸公司——托普内部一直习惯把这里叫作“西漕大楼”,以便和另两个办公点——位于陆家嘴的“永华大厦”和外滩附近的“港太广场”区别开来。这里位置不错,正处在世纪广场和世纪大道相交处,不远处就是上海标志性的建筑——当时正建设中的上海科技馆,旁边则是浦东新区政府以及其他政府机构。    
    也许这里“风水”诱人吧,在托普刚刚入驻不久的2001年春天,另一个“西部枭雄”——新疆“德隆”也在“西漕大楼”旁边的那块空地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2002年托普上海总部迁往位于南汇的上海东部软件园的时候,德隆上海总部也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西部枭雄”在上海滩还只是“擦肩而过”。不过非常讽刺的是,2004年春天,两个难兄难弟却先后在上海滩折戟沉沙,庞大的企业帝国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引来外界非凡的关注度。后来,有后知后觉者笑道:“西漕西漕”,就是西部企业的“槽”呀。    
    不过,还有一点也非常的令人不解。一向做事喜欢讨个口彩的托普,对于华东区总部搬迁这样的大事,怎么居然选了一个“11月14日”呢?这个日子可是“要要要死”呀,当然也许选这个日子的人喜欢唱歌,按照音乐简谱来唱,就正好是“多多多发”,一切未可知。    
    随后搬迁到上海的还有“炎黄在线”(chinesecom)总部以及托普国际总部,它们的办公地点就在离金茂大厦不远的“永华大厦”,占用了该大厦最高的27、28两层,崭新的地毯、豪华的办公桌椅,可谓气派不凡。同时,原上海工作部所在的“港太广场”一直保留。    
    在上海托普形成了三地同时办公的局面。自此,托普进军上海的布局基本成型。    
    “托普经济帝国”崩塌后,南汇政府官员对媒介表示:“如果是房地产商,地价至少是50万元/亩。”那么,托普最后付了多少钱呢?托普最后只付了5万元/亩的首期!据知情人士透露,另外折算成税收的3750万元款项,直到2004年底——南汇土地储备中心以25亿的“溢价”从托普手中把“上海东部软件园”土地重新买回来后——托普也没有如数缴清。在此之前,面对众多债主的起诉,南汇法院对占地500亩的上海东部软件园进行了“财产保全”,并以25亿的底价对东部软件园土地进行了两次公开拍卖,但令人遗憾的是,最后竟都流拍了。按理说,在南汇50万一亩的土地价格并不算高,但世事就是这么难料,这也是南汇政府官员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最后,“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政府买单”。    
    在无锡新区,托普以10万元/亩的地价征得55亩土地建设无锡托普软件园,承诺自建自用。可是最后,托普将该软件园的大部分出租了出去,因为当时该地块的地价已涨至20万/亩。工业用地严禁用于商业服务,托普逾规之举受到了无锡新区规划局的警告。    
    台州托普软件园开园一年后,市科技局官员考察了软件园后指出,这一年软件园有所发展,但没有原来设想的那么好,对当时台州托普的问题,该官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着重工程项目轻软件开发、重党政机关轻企业园区、重现实需要轻前沿研究的“三重三轻”现象。    
    2002年8月,重庆高新园将平整后的土地交到托普手中,希望加快建设软件园。因正陷于“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媒体风波,托普并没有马上动工。高新园当然不愿看到一块很好的土地被荒弃,而且当时出让的价格偏低,现在一亩地少说也要50万元以上,便宜不能让托普白捡。有关官员对托普发出了驱逐令:“再不动工,我们要收地!”    
    此外,1999年落成的浙江托普软件园除了托普自己使用一部分以外,“培训中心”被承包作了旅馆,连园子里的小河段也做了鱼塘,2000年底随托普华东区总部搬迁上海后,那里一条电脑生产线也被作为“道具”搬到了嘉善台商信息产业园,也不知道该叫软件园还是叫什么园了;2000年的落成常州托普软件园入驻的企业就“常州博成”和“炎黄在线”,除了托普自己用以外,根本就难招姓“软”的企业入驻。同样,在其他地区的托普软件园的情况也相差无几,软件园的大部分空间从建成那天开始就一直闲置着……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托普经济帝国”150家企业名单中,有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托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绍兴市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托普软件的大股东中,也一直有一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是不是托普圈地最明显又是最早的信号?    
    然而,即便市场对此早有诸多“不良的反应”,从1997年开始,宋如华一鼓作气还是圈到了27个软件园。他知道一旦放开手脚去干了,接下去“复制”即可。在接受《英才》杂志采访时,宋如华表示,这27个软件园中的大部分都不像成都、上海的那么大。这些园区总共投资在20个亿以内。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托普的3个上市公司,还包括托普内部的股东的投资;银行的支持。三者比例各占1/3。


《托普检讨》 上市前夜的一份传真件《托普检讨》 上海东部软件园

    ●上海东部软件园的5个“最”    
    在托普所有软件园区的建设中,上海东部软件园是最具“托普特色”的。    
    (一)最特立独行的建筑风格    
    此前建成的那些园区无不延续了西部软件园的风格,尤其是浙江托普软件园、常州托普软件园、宁波托普软件园,简直就是西部软件园的“翻版”。即便后来建成的威海托普软件园、金华托普软件园和咸阳托普软件园等也不无保留了“西软”的影子,尤其是那个大门的模样。而上海东部软件园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模式,它彻底摆脱了“西软”。    
    首先,在园区规划上,气势磅礴,令人震撼。500亩的园区整体规划为一个巨大的世界地图,大有“鲸吞地球、怀包宇宙”之势。“五大洲”被设计为园区中的人工湖,除“澳洲大陆”那个湖以后,其余各“大洲”都在“海峡”处用桥梁连接起来,使得整个园区又形成了一个整体,而房屋和道路都设计在“四大洋”上面。东部软件园离浦东机场的航线非常近,据说从飞机上望下去,那种恢弘的气势,更迷人更让人陶醉。    
    其次,园区建筑非常“考究”。利用从人工湖中挖出的土方,又在园区中堆成了高高低低的几座山头,西面一个高高的土堆设计成一个虎头的模样,而东面一条长长的土堆则摆成“龙形”,美其名曰“藏龙卧虎”,同时这也在一马平川的园区中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让人不至于被园区中那些千篇一律的建筑弄得“审美疲劳”。    
    最后,园区的小处设计也非常注意。比如连接几大洲的那些桥梁就分别叫做“比尔·盖茨”桥、“王安”桥、“安迪·格鲁夫”桥等。    
    (二)最大限度的浪费土地    
    东部软件园的最大特点是整个园区三面都没有围墙,而是通过人工开挖的一条宽度达数米的“护城河”来与外界隔离。这样不但节约了修筑围墙的大笔费用,也非常巧妙的浪费掉了不少的土地。尤其“巧妙”的设计,是园区里“世界地图”的构思,首先人工湖的面积就已经占去了园区30%左右的土地,然后5座大山包、10数片小树林、无数个大草坪又占去不少土地,光绿化面积就已经超过70%,再加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园区道路和四个硕大的停车坪,你可以想象东部软件园到底还能有多少房屋建筑可树?    
    当然,宋如华把这些都叫做“生态型”、“园林化”的软件园区,是与国际接轨的超前之作,认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才更能吸引“人才”加盟,有利于“软件的开发”。至于软件开发和环境幽雅之间、空气清新和吸引人才之间到底有一个怎么样的逻辑关系,我们就无从而知了,可悲的是,宋的这些观点似乎也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2002年7月16日,托普十周年庆典暨上海东部软件园开园仪式上,也许是实在无法忍受宋如华这些天花乱坠的说辞,在前去剪彩的路上,一位应邀前来参加典礼的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毫不客气的给宋浇了一盆冷水,说道,“老宋呀,我可给你提个醒,你说你这是生态化、园林化,我可听到不少不同的意见,说你这是在浪费土地哟!”当时正意气风发地享受着“10岁生日豪宴”的宋如华,真不知道闻言后是如何的一种感受。    
    (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东部软件园的建筑成本是多少?说出来也许会吓你一跳,每平方米300元!信不信由你,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宋如华经常拿出来在人前马后炫耀的就是,东部软件园的地下没有打进过一根桩。在上海这个地质疏松的城市搞这么大一个园区,敢于这样做的,估计也仅有托普,这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个“创举”。    
    据宋说,这是有科学依据并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的,只要高度合适,就不会有事,这也是东部软件园所有的建筑均没有超过四层的原因。不过,宋如华有时候也不忘再补上一句,“打桩?打桩不要钱吗?把钱埋到地下,又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    
    300元,这只不过是账面成本而已,如果算实际支出的话,还要低很多。    
    因为托普还拖欠了大量的工程款没有支付给建筑承包方。直到2003年底,承担建设东部软件园的南通四建还有2000多万的工程款没讨要到手,只好一张诉状把托普告上了法院。其余几家承包商被拖欠的款项也是数量不等。    
    拖欠各种应付款项,是托普的一大“优良传统”。不管是供货商还是建筑商,大到上千万的建筑款,小到数百元的“鱼苗”钱,能拖就拖,能不付就不付。可以说,从托普成立的那一天起,每到年关都是宋老板最“难过”的日子,各种各样的债主一批批的上门,每到这时候,托普的保安们也是最繁忙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冲突总是难免。    
    2003年12月19日,因上海托普学院学生公寓楼工程款纠纷,托普方面与浙江海盛、迭加、长住等3个施工单位的数百名工人发生“武装冲突”,双方动用了包括警用橡胶棒、铁铲、铁棍等在内的“武器”,结果是人伤物损,托普学院和东部软件园的门卫室、大门、灯箱、路牌被砸得稀烂,数十人轻重不等的负伤入院,另有数人被拘押。上海方面动用了大批警力才控制住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差不多同一时间,同样的冲突也在嘉善的托普信息产业园里上演。其他地方的此类闹剧也是时有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托普正一步步从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变成一个“令人生厌”的“问题”企业,“高科技”的光环渐渐暗淡……    
    (四)最快的建设速度    
    上海东部软件园的建设速度,也创下了托普软件园建筑史上的一个新记录,并且极有可能是中国建筑史甚至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