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1部分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部分

小说: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厉兵秣马,华东战场旗开师出    
    蒋介石感到新耻重重    
    1945年8月10日,当日本政府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古老的神州大地立即沸腾起来,举国欢腾、万民同庆。    
    在延安和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人们举行庆祝集会,有的还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    
    在重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涌上街头,欢呼跳跃,庆贺胜利。    
    胜利了,为了今天的胜利,中华民族牺牲了无数优秀儿女的生命。胜利了,对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应当百倍珍惜。    
    维护和平,精诚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炎黄子孙发自心底的呼声。    
    然而,在全国人民欢庆胜利之时,蒋介石已经磨刀霍霍了。    
    重庆,曾家岩官邸。    
    在一间豪华的卧室里,蒋介石正舒适地倚靠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闭目养神。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他惊醒过来,顺手拿起话筒。    
    “报告委座,”话筒里传来陈诚异常兴奋的声音:“刚才得到消息,日本政府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了!”    
    “日本投降了?”蒋介石激动地站了起来,似乎不敢相信地问道:“这个消息确实不确实?”    
    “确实,确实。”陈诚很有把握地说:“请委座考虑,是不是立刻召开一次会议……”    
    “好!你马上通知到我这里开会。”蒋介石毫不犹豫地同意了陈诚的建议。    
    放下话筒,蒋介石背着手,在房间踱来踱去。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内心的喜悦蓦然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躁动、烦闷、焦虑。    
    蒋介石心目中真正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并不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安定团结,而是意味着国共两党重新分裂的开始,后面的灾祸和礁石将会更多。他深感在这片国土上还有强劲的对手,往后还有很多棘手的事情要办。然而他也明白,胜利出人意料,简直来得太快了,要想消灭他的敌人,还有许多方面没有准备好。    
    不是吗?当胜利的欢乐显露在人们脸上的时候,他的440万军队,有一半以上还位于远离内战前线的西南、西北大后方,而被日伪军占领的华东、华北地区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又大部分处于八路军、新四军的包围之中,战略态势对国民党不利。他的军队尚未运到沿海诸省。目前他的兵力分布并不占优势,恐怕……    
    陈诚、何应钦、宋子文、陈立夫、张群等军政大员很快到达曾家岩官邸,已经在会议厅等候了。    
    蒋介石的脚刚踏进会议厅的大门,所有的党国要人都站了起来,几乎同声说:“恭喜委座!”    
    蒋介石扫视了一下大员们,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同喜!同喜!不过,最后胜利来得这么快,一切都没有准备好,真是措手不及。”说完,一屁股坐下,轻轻地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就坐。    
    “总裁的训示引起了我们的警惕。”陈诚心领神会,马上站起来说:“抗战既然胜利,那我们的工作也就更艰巨了。因为,诸位都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共产党是非常猖獗的。若不迅猛地清除这股祸水,则国无宁日,党无宁日,民族亦无宁日。”    
    “说得好!”蒋介石听了他的一席话,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    
    “委座。”何应钦站了起来,开口说道:“陈部长的意见虽然可取,不过,不过……”    
    蒋介石问:“不过什么?”    
    何应钦接着说:“不过,陈部长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却听不到解决问题之策。比如说,不消灭共产党不甘休,可是怎样打下去?怎样消灭共产党,总得提出些具体、有效的办法!”    
    “唔!”蒋介石摸了摸下巴,看了他一眼。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要紧的事情当然是集中力量对付共产党。那么谁来对付?难道只有我们国民党吗?不,还有日本人,他们是我们可以团结利用的力量。因此,我们对日本应该宽大为怀,表现我们的大国风度。”    
    “好!”这句话正中蒋介石的下怀。    
    “我想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有必要,我们不妨化敌为友,请日本人帮忙,先把共产党消灭了再说。”    
    “这个办法好!”蒋介石兴奋不已,对何应钦说:“静之,你该记得那个冈村宁次吧?一定要把他笼络好。对于反共战争,冈村是一个好手,将来我们一定用得上他。”    
    大家面面相觑。冈村是侵华日军总司令。他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路人皆知的,可是蒋介石竟然指示何应钦把冈村笼络好。    
    顿时,会场上死一般寂静。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蒋介石感到新耻重重(2)

    “委座。”宋子文站了起来,快言快语地说,“我觉得应该三思而行。因为冈村的名声太坏,可以说是臭名远扬,不要引起舆论的指责。”    
    “这一点大家放心,”蒋介石似乎早有准备,慢条斯理地说:“名义上我们还是把他监禁起来。这就是说,对外我们说他是囚犯,对内我们把他当朋友。今天化敌为友,文章就要做在这里。”    
    “这一点我明白,”宋子文点点头道,“不过本党之中,反对冈村和反对如此化敌为友的人并非绝无仅有。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小心为妙!”    
    “子文,你过于小心了!”蒋介石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说:“这个问题别谈了。当前最要紧的是,不能让日本人向共产党投降,而要向我们投降。对此各位有什么高见?”    
    陈立夫、张群等要员纷纷发言,对于如何受降,如何消灭共产党提出了不少意见。    
    蒋介石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要员们的意见。最后,他下达了重要指示:    
    “大家对于如何受降的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同时对于尽快消灭共产党的办法是一致赞成的,这很好。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有三点:第一,命令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要维持现状,固守据点,除按指定之军事长官的命令行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缴械。第二,要从速拟定受降接收人员名单。第三,立刻和美方协商,希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军队运送到沿海各省。”    
    “是!”众要员异口同声地说,然后纷纷站起来告辞。    
    8月11日,蒋介石以“抗战最高统帅”的名义连续发布命令,要国民党的军队“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占领解放区。命令伪军配合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切实维持地方治安”,阻止人民军队受降。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伪军的枪械。    
    8月15日,国民党政府的发言人宣布,“委员长之命令,必须服从”,“违反者即为人民公敌”。    
    为了稳住共产党,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又连续三次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8月23日,在收到蒋介石第三封电报的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时局和同国民党谈判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定下了应邀谈判的方针。毛泽东总结说:“我是否出去?还是出去。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我出去后,决定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同志出去后,书记处还有五人开会。”    
    会议最后作出正式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会议还决定:毛泽东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8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各中央局发出电报通知:在毛泽东赴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就在这一天,简陋的延安机场降下了一架美式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一位气宇轩昂的外国人和一位戎装笔挺的中国人。这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上将。他们是专程来迎接毛泽东去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    
    8月28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来到延安机场,为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送行。    
    飞机徐徐驶离跑道,冲向蓝天。    
    当日下午3时45分,重庆九龙坡机场上空响起了马达的轰鸣声,一架草绿色的飞机徐徐降落在跑道上。    
    机舱门打开了。第一个出现的是毛泽东,他身穿蓝灰色的中山装,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脚穿黑色皮鞋,身材魁伟,容光焕发。他一出现,机场上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微笑着,取下头上戴的礼帽,频频向欢迎的人群挥动。紧随着毛泽东走下飞机的是中共代表团的另外两名成员,周恩来和王若飞,以及赫尔利和张治中。张治中为毛泽东逐一介绍来迎接的重要人士。大批中外记者涌上来,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毛泽东来到重庆,整个山城乃至全国都沸腾了。    
    当天晚上,蒋介石在山洞林园别墅设宴,为毛泽东等洗尘。这是中国两个最大政党的领袖,也是两个宿敌在经过近20年的较量后再一次握手。    
    欢迎宴会气氛热烈而和谐,据当时的《新华日报》报道说:“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同志曾相继致词,并几次举杯互祝健康,气氛甚为融洽。”    
    然而,第二天正式商谈一开始,双方的分歧立即显露出来。蒋介石摆出一副极度宽容的姿态,对毛泽东、周恩来说:“政府方面之所以不先提出具体方案,是为了表明政府对谈判并无一定成见,愿意听取中共方面的一切意见。希望中共方面本着精诚坦白之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蒋介石感到新耻重重(3)

    毛泽东接过蒋介石的话头,诚恳地说:“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使内战真正结束,永久的和平能够实现……”    
    毛泽东的话还没说完,蒋介石便不耐烦地咕噜一句:“中国没有内战。”    
    毛泽东毫不客气,批驳道:“要说中国没有内战,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根本不符合事实,即使三岁的娃娃也不会相信。”    
    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寝食难安,耿耿于怀。他在日记中感慨道:“旧耻虽雪,而新耻重重,不知此耻何日可以复雪矣!今后之雪耻,乃雪新耻也。特志之。”“呜呼!抗战虽胜,而革命并未成功;第三国际政策未败,共匪未清。则革命不能曰成也。勉乎哉。”“党国之危机,九·一八以来,未有甚于今日者也。”    
    在和平谈判的掩饰下,蒋介石通过美国的帮助和日伪军的接应,迅速调动大量兵力,驰运华北、华东、东北地区,以受降为名,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阻止人民军队的受降,以部署其对解放区的分割包围,待机进攻。    
    蒋介石迅速调动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解放区推进和进攻。截至9月中旬,共调动了36个军、73个师,其进攻情况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于9月上旬出动7个军,以主力进占同蒲铁路沿线;一部进入我上党地区(以长治为中心的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郡)。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出动6个军,其中4个军在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集宁等5城后,沿平绥铁路(北平至归绥)东进,先头已逼近张家口。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出动8个军,其主力东出潼关,沿陇海铁路东进,先头已抵郑州;一部北渡黄河,沿同蒲路进至临汾以北,准备进占石家庄、北平、天津。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以3个军沿平汉铁路向新乡推进,准备与胡宗南部会合于石家庄;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率3个军进占商丘、徐州,准备打通津浦路徐州、济南段。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以2个军进占浦口、蚌埠,拟与徐州的国民党军相衔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出动2个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出动1个军围攻我进至湘粤边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出动4个军包围中原我军。10月、11月,美国以军舰、飞机陆续将国民党的第92、第94、第13、第52军分别运到天津、北平、秦皇岛等城市,以接应沿铁路线推进的国民党军主力。    
    蒋介石要迅速控制华北、华东的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分割我解放区,打开进入东北的通路并抢占东北,然后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共产党在谈判中屈服。    
    9月20日,蒋介石密电各战区司令长官:“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第一部分:保卫抗战果实 准备应付内战陈毅重返华东

    1945年8月25日早上,延安东关机场。一架草绿色的军用运输机轰然腾空,开始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在机舱里,坐着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人物,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林彪、萧劲光、滕代远等20名高级将领。    
    从机舱窗口俯瞰祖国的河山,陈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又要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华中地区。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委员,同政治委员刘少奇等,将华中9万兵力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实现了新四军在组织和指挥上的统一。    
    1942年春刘少奇返回延安后,陈毅代理军委分会书记,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领导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壮大了部队,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陈毅到延安,汇报华中工作,参加整风学习。同时继续参与指导华中地区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    
    自从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