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20部分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20部分

小说: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南京方面向孟良崮空投物资,但飞机从徐州、南京运来的馒头、米饭、弹药和水,大多数都落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阵地。外围的增援部队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一再想给整编第74师解围,但受到了华东野战军强有力的阻击,寸步难行。    
    面对这种情况,张灵甫用电话机频频呼救,对李天霞大喊:“你们快快向我靠拢!”    
    一向清高孤傲的张灵甫一扫昔日的威风,频频向友邻乞援,但李天霞虽与张部近在咫尺,因素来有隙,只派一个突击连作了一下象征性的救援。    
    华东野战军鉴于国民党军已调动了庞大兵力向孟良崮增援,近者不足10公里,远者亦仅1~2日行程,战场形势十分严峻,即令各阻援部队准备打击强大的国民党援军,同时令各主攻部队对被围之整编第74师加速猛攻,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各路国民党援军赶到前,彻底歼灭整编第74师。    
    在决战动员会上,面对疯狂的敌人,陈毅司令员气愤地说:“蒋介石以为有美帝国主义撑腰,有飞机、大炮,就打不败了,就能一辈子骑在人民头上,那是做梦!蒋介石不是以为我们对付74师没有办法吗?我们一定要消灭74师!我们一定要把他的几百万军队统统消灭掉,解放全中国!只要蒋介石愿意打下去,我们一定奉陪到底。”    
    陈毅通宵达旦地坐镇指挥部。他拿起电话要一纵:“叶飞吗?党中央、毛主席又来了指示,说不要贪多,首先歼灭74师。现在敌人的10个整编师围在我们四周。当前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兄弟纵队把74师这个轴心敲掉。这样,敌人就没有指望了。我们也就免得两面作战了。如果拖延下去,情况的逆转是可以预料的。”    
    接着,他又给九纵打电话:“许司令吗?现在各路援敌节节逼近,打援阻援的部队打得很艰苦,很顽强。聚歼74师,成败在此一举,我们能争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们要尽快把孟良崮拿下来!”    
    各位纵队司令都有斩钉截铁的回答,然后立即把这种意志用电话向师长们下达。    
    5月15日,华野发起对整编第74师的总攻。华东野战军从四面八方多路向整编第74师突击,整编74师则竭力顽抗。双方对大碾、雕窝、孟良崮东北高地等重要阵地进行了反复争夺。    
    敌人的火力有组织地反击,急雨般的榴弹飞落在我突击队中,重迫击炮、山炮打向半山腰,机枪子弹打在山石上,火花迸射。    
    天不亮,两架敌机在山顶盘旋着,敌人企图出击反扑,将解放军打下山去。    
    冲锋仍在继续进行,七次冲锋,都给压了下来。但最终,部队还是冲上各高地,将守敌彻底歼灭。    
    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攻占大碾、碉窝、520高地和540高地,将整编第74师压缩至孟良崮、芦山、600高地一线狭小地区内。    
    整编第74师阵地均为岩石山地,无法构筑工事,人员、武器都暴露在华东野战军的密集火网之下,空投的粮弹也多落于阵地以外,伤兵无法后送,呻吟不绝,军心动摇。    
    16日上午,蒋介石曾向各路增援部队亲下手令,称:“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之匪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匪军漏网逃脱者,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    
    同日下午,汤恩伯也电令第1兵团各部,救援整编第74师,说:“我张灵甫连日固守孟良崮,孤军苦战,处境艰危。我奉命应援各部队,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以发扬我革命军亲爱精诚之武德与光荣。其有徘徊不前,见危不救者,绝非我同胞所忍,亦为恩伯所不忍言也。”    
    在蒋、汤的严厉督促下,国民党军各路增援部队加速向孟良崮地区前进。与整编第74师毗邻的国民党军10个师(军)尽管近得相距不过几公里,但都被华东野战军的阻援部队牢牢地钳制住。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孟良崮上鬼神号(2)

    当日下午2时,整编第74师师、旅、团、营全部失去通信联络,已全线崩溃,坐以待毙。    
    华野六纵副司令皮定钧向特务团团长何凤山下达命令:    
    “你的第一步任务是打下孟良崮底下那个山头,有个立足点;第二步任务是从那里往上打,这会很困难;最后的任务是打到孟良崮山顶,直捣74师指挥所,活捉张灵甫。”    
    何凤山的六纵特务团多是技术兵种,只有1个警卫营、3个连。何凤山带领部队向孟良崮山山脚下的小山头出发,不一会就占领了小山头。    
    凭借着火力支援,警卫营从小山头向孟良崮进攻。由于孟良崮山光秃且陡峻,敌人的火力很强,部队运动缓慢,为了减少伤亡,何凤山采取前轻后重的战术,迫使敌人火力点暴露,然后再想办法消灭这些火力点。    
    特务团就这样一面消灭敌人的火力点,一面向山顶艰难地前进,部队好不容易接近了山顶。    
    突然,从山上冲下一支队伍,与特务团混在一起了。原来是74师参谋长魏振铖带领师部人员企图突围,这股敌人很快被特务团俘获了。魏振铖告诉何凤山,张灵甫在顶上山洞里。    
    孟良崮顶呈蘑菇状,很难攻进去,何凤山组织战士搭人梯,迈向山洞。    
    在山洞里,张灵甫正嘶哑着嗓子向南京呼叫:    
    “南京,蒋先生!”    
    “你是谁?”蒋介石回答。    
    “我是张灵甫。黄百韬不援救我,李天霞不援救我,现在已到了困难的顶点,不必派飞机来救援,弹药都落到共军手中,我已到了‘尽忠报国’的时候,并已写好了遗嘱……”    
    就在这时候,74师副师长蔡仁杰、538旅旅长卢醒各自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对而哭,不肯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抠动扳机。74师副参谋长严运良向洞口跑去,在洞口向腮帮子擦着皮打了一枪,弄得满脸血污,横在洞口装死。经过这样一闹,大家都不想死。而且集体成仁的机会已经失去了,洞外的手榴弹、子弹已经打进山洞。    
    “你们不要打了,我们的师长都被你们打死了!”洞里人大声喊道。    
    枪声停了,但继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声音,此时狂风大作,雷声怒吼,飞沙走石,向孟良崮东南方向吹去,接着大雨从天而降。真是天意,假如暴风雨提前几天降临,74师不致断水。    
    3连连长第一个冲进了山洞。    
    “这是我们师长。”发报机电讯员指着一具尸体说。    
    那具尸体趴在地上,一名战士翻转过尸体,取下胸符,上写中将张灵甫。    
    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御林军”会这样快被彻底全部地消灭掉,正如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唱的一首打油诗:     
    如今战场孟良崮,    
    七十四师埋枯骨,    
    两万兵马被包围,    
    飞机送饭运水吃,    
    翻云覆雨成乌有,    
    跛脚师长张灵甫,    
    唯有老蒋闷声哭。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统帅部“鲁中会战”计划,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动了其内部。    
    蒋介石哀叹:“若然不惜牺牲一己,以策全局之安危,牺牲本军,以赴友军之急难,而确能死而不屈,舍身取义,为我陆军整编第74师全体官兵,在最近鲁南一役之壮烈殉职者,为国军剿匪以来,最悲壮光辉之史诗。”同时,蒋介石认为:整编第74师被歼灭,“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等也受到处分。    
    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第3厅厅长郭汝瑰认为,整编第74师失败的原因是各部队不协同及战斗力差。1947年5月17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得知74师在孟良崮情况不明,余以纯军事立场觉得此次失败十分怪异。盖74师左右翼友军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遥,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各部队如此不协调,战斗力如此之差,除失败而外,当无二路。有主义的部队必战胜无主义的部队。”    
    不久,国民党在南京玄武湖树起了一块纪念74师的石碑。    
    蒋介石特为张灵甫颁发第3号旌忠状,并明令以山东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以驱逐舰一艘命名“灵甫”号。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于“军人魂”祠堂列张灵甫为“烈士”第一人。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孟良崮上鬼神号(3)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国民党反动派是最沉重的一击,对解放区军民是极大的鼓舞,迅速改变了山东战局,并且推动全国战局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5月22日,延安新华社发表时评说:“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中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是最荣耀的。”“这次蒙阴胜利在华东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更有特殊意义,因为:第一,这是打击了蒋介石今天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这是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第三,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击的前夜。”“蒋介石以近100个旅使用于华东战场,欲以此决定两军胜负。这个主观幻想业已接近于最后破灭。”    
    战后,陈毅司令员深情地吟诗一首,记载了这一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全军指战员的欢乐。诗曰: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    
    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    
    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    
    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5月30日,陈、粟、谭报告中央军委并刘、邓:    
    “(一)据最后调查证实,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确于16日下午2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所击毙。当特务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二)另查出51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57旅旅长陈嘘云、参谋长魏振铖、副参谋长李运良、58旅副旅长贺翊章、师新闻处副处长赵建功均被俘,现在野战俘官处生活。”    
    6月9日,孟良崮战役中放下武器的敌第74师将校举行时事座谈会,陈毅和到会者会见,一一握手并致慰问。当将校们谈到74师失败的原因时,陈毅说:    
    “历来国民党军失败均归咎国防部,归咎陈诚,我在此替陈诚分辩几句。其实陈诚本人也很难作主,一切都有蒋介石老头子紧紧控制着。”    
    谈到蒋军失败的原因,陈毅说:“蒋介石自北伐中期叛变人民,走上法西斯独裁专政的道路。蒋介石的这一条反人民的错误的政治路线,必然产生错误的战略路线。在蒋介石独裁媚外的政策与战略的双重错误下,国民党军队之遭受失败是必然的。例如贵军在抗战中的战功表现很好,战斗力亦堪为国民党军队之冠。可是一到内战战场,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    
    陈毅又说:“对于各位此来,我应负责照料大家、爱护大家。贵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之牺牲,毫无意义,应该惋惜。各位留在解放区内好好研究问题,重新认识问题,各位应视为平生最大幸事。我们能帮助你们的地方,一定尽量帮助你们,绝不为难。”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七月分兵(1)

    外线出击,打破敌人重点进攻    
    七月分兵    
    1947年5月下旬的一天,南京军官训练团。    
    在第三期研究班上,蒋介石说:“我自张师长(灵甫)殉职以后,立刻命令前方(沂蒙山区)部队停止进攻,同时召集各将领来彻底检讨,彻底研究,彻底改正我们部队的作风和习惯,重新决定我们的战略战术。必须等到我们全军一番起死回生的改造之后,才能作进一步的打算。”    
    然后,蒋介石又像赌咒发誓似地说:“沂蒙山区之战,是我们革命军人生死存亡的一战,挽回颓势,把握胜利,就要从这一战开始。”    
    为挽救山东战局,蒋介石起用了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在南京、徐州、临沂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检讨战局,研究对策,提出了“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个师重叠交互前进”的作战方针,并撤换了前线指挥官,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调赴鲁中前线统一指挥,重新编组进攻兵团,将进攻主力9个整编师共24个旅,调集在莱芜至蒙阴不及50公里的正面,摆成方阵,加配了山地作战器材和炮兵、工兵,在各要点囤积了大批作战物资,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1947年5月22日,陕西靖边县五家湾(今属安寨县)。    
    在一间简陋的农舍里,毛泽东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陷入深思之中。    
    胡宗南大举进逼延安。党中央、毛泽东高瞻远瞩,为实现解放全中国之目标,为实现最后的胜利,决定兵撤延安。    
    1947年3月18日下午5时许,毛泽东亲自率领我党中央机关,从容不迫地撤离延安,将一座空城留给了野心勃勃的剿共头子胡宗南。    
    蒋介石、胡宗南进攻延安,早在党中央、毛泽东预料之中,并早有思想准备。1940年,毛泽东就指出,即使延安失守,仍然坚持边区。大家准备过游击战争生活,最艰苦的生活,也是最生动的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