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首席御医 >

第658部分

首席御医-第658部分

小说: 首席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兄弟大概能吃多少?20吨?”有人试探姓地报了个数字。
    曾毅淡淡一摇头,显然对这个数字很是不屑,回头对司机老张,道:“老张,咱们上个月出了多少车的货?有两百车吗?”
    司机老张是有些闷,但好歹也是混机关的,整天在人尖子里打滚,多少都有几分灵泛,当下就赶紧道:“其它种类不归我负责,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但上个月仅仅是时鲜菜,我们每天都能发六车。”
    曾毅微微一颔首,彷佛是在问空气,道:“20吨的蒜能凑一车吗?”
    司机老张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腰板一挺,威风凛凛地站在曾毅身后,然后像看土包子似地看着那些押蒜的人。
    这十来个人看曾毅的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乖乖,这哪里是大鱼,分明是鲸鱼嘛!
    “老板,你抽支烟!”这些人也不坐了,全都站起来寄过来,纷纷从自己兜里掏烟,今天可是大大走眼了,竟然让大老板给自己散烟,这太失礼了。
    “抽我的,抽我的!”有人硬挤到曾毅跟前,脸上带着笑,道:“我手里有30吨货,老板要是全批的话,价格绝对让你满意!”当着其他人的面,这家伙也不好意思直接说价,免得被人说是破坏行情,但那挤眉弄眼的表情,已经把他给出卖了,这个价格肯定是低于行情价的。
    曾毅笑眯眯地把烟都收下,但谁的也没抽,随即站起身来,大手随意地一指身后的冷库,道:“这里面都是大蒜吗?”
    “都是,都是,还有一些大葱蒜台,但基本是以大蒜为主!”人群围了个群,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曾毅的问题。
    “不会是去年的蒜吧?”曾毅又问到。
    “不会,里面全都是今年夏季收上来的新蒜,总共也没放几个月,冷库是全自动恒温的,保证新鲜。”押蒜的人忙介绍着,东江气候温暖,每年大蒜有两个集中的收获季节,一个是夏季,一个是年初。
    “进去瞧瞧!”曾毅一背手,就朝冷库踱了过去。
    “老板留步!”身后的人急忙拦住曾毅,为难地道:“蒜肯定是新蒜,不是新蒜老板你可以不收,但冷库你不方便进去看,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请老板你多担待。”
    曾毅就回头看着那十来个人,冷笑着道:“买货的不让看货,这个规矩倒新鲜!”说完,曾毅看着司机老张,道:“去把车子开来吧,我们到别处看看去,我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不惯别人的坏毛病!”
    “是!”老张重重一点头,道:“咱不管哪里,还从没按别人的规矩办过事呢!”说着,老张就麻利到了车子跟前,钻进去打着了火。
    曾毅也不看那些人,把收上来的烟往地上一扔,就背手朝车子走去。
    “老板留步,留步!”押蒜的人着急了,连拽带拉,好容易拦住曾毅,道:“看倒不是不能看,只是老板你得跟我们交个底,你能吃多少货。”
    曾毅的脚轻轻在地上一跺,用一种极其轻松地口气道:“这个冷库里的货,怕是都远远不够我要的量。”
    押蒜的人齐齐倒抽一口凉气,心道这年轻人口气太大了吧,这间冷库至少能储存2000吨的大蒜,这年轻人竟然能一口吃下,而且还远远不够。
    “老板你要这么多的蒜,不怕销不掉?”押蒜的人就有点怀疑了,说实话,他们现在都是在死扛,所以手里押了多少货,是绝对不能让人知道的,否则连现在的行情都挺不住,这是他们死扛的底牌所在。
    “大蒜素知道吧?”曾毅问了一句,眼睛高高抬起,意思是说了你们也不懂。
    押蒜的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然还真没一个知道大蒜素是什么东西,不过越是如此,他们就越发感到曾毅的高深莫测。
    曾毅从鼻孔里哼了一声,然后从手包里抽出一张名片,道:“我们那里随便一间冷库,规模都比这大十倍不止。”
    押蒜的人接过名片一看,顿时再无怀疑,只见名片上的头衔,写着的是昭阳集团南江分公司总经理。昭阳集团的名字,他们都听说过,那可是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人家的冷库,估计都是万吨起建的,万水乡的所有冷库加一块可能都比不过人家的一座。
    “你们想明白了,再联系我吧!”曾毅神情有些不耐烦,似乎想赶紧把这些人打发了,好到别的地方去。
    现场的十几个人一对眼,就急忙道:“老板别生气啊,其实那规矩就是说笑的,老板要看的话,现在就能进去看,要看什么都随便看。”
    “这不好吧,岂不是坏了你们的规矩!”曾毅面色不悦,似乎还有点生气。
    “那都是开玩笑的,老板千万别往心里去!”现场的十几个人纷纷附和,都表示没有那个破规矩,刚才就是在开玩笑。
    “老板你先进去看一眼,要是看不上货,再去别的地方也不迟嘛!”众人一起劝着,他们真怕曾毅去了别处,整个万水乡囤的蒜实在太多了,别人的发走了,自己的肯定就发不掉了,总不能一直放在冷库里吧,保管费都不是个小数目了。
    曾毅被这些人“烦”得不行,最后一皱眉,道:“好了好了,别吵了,我就进去看一眼吧!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货不好我扭头就走!”
    “保证是新蒜,老板你请!”众人听曾毅松了口,顿时大喜过望,赶紧在前领路。
    曾毅还是那副不大情愿的样子,背着手慢慢地往冷库门口踱,刚到门口,就有人递来一件外套,道:“里面凉,老板加件衣服吧!”
    曾毅“唔”了一声,接过那件衣服就走了进去。
    司机老张跟在后面,他有点猜到曾毅要进冷库的意图了,这是要摸清楚万水乡的人到底囤了多少的大蒜,如果囤的数量过于庞大,那在巨大库存压力之下,蒜价估计要来一次大暴跌,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蒜农,辛辛苦苦地里忙活大半年,最后说不定还得赔钱。
    只是曾毅能从手包里随手拿出昭阳集团的名片,倒让老张有些意外了,难道曾主任是早有准备?
    冷库里面的情况让曾毅很不乐观,这间能储存2000吨的冷库,里面基本塞得满满了,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大蒜,其余还有一些蒜台和大葱,数量不是很大。
    一叶而知秋,从这间冷库的库存情况,就能基本推算出万水乡其它冷库的库存情况,估计也和这里的情况差不多,等再过一段时间新蒜收获,怕是这些人连囤货的地方都腾不出来了,到时候不崩盘都很难了。
    曾毅从垛子上伸手拽下一颗蒜,搓开外衣看了看,这是新蒜,但靠近冷库门口的那些,明显是陈蒜,情况更不乐观。
    “如果我敞开了收购,你们能拿出多少货,给什么价格?”曾毅问到。
    “老板要多少,我们就能拿出多少,一万吨都不是问题,至于价格……”这十几个人商量了一小会,给了曾毅一个价格,道:“绝对不能低于一块二!”
    这十几个人凑一块,就能拿出一万吨,可见万水乡的库存量有多大,曾毅微微一皱眉,然后摇了摇头,迈步朝冷库门口走去。
    “价钱还能再商量!”看曾毅要走,这些人还以为是价格曾毅无法接受,当即追上来。
    曾毅已经基本弄清楚了这里的情况,也不想多做耽搁,当下便道:“八毛,不限量收购,同意的话就吭一声。”
    押蒜的人都没吭声,他们有点犹豫了,八毛钱的发价意味着自己要亏一大半,这让他们一时半会做不出决断,实在是太肉痛了。
    “还是那句话,觉得能接受,就给我电话!”曾毅走出冷库大门,把身上的外套还给对方,对老张道:“老张,我们到别的地方再看看。”
    押蒜的人看买卖不成,把自己的名片都塞给司机老张,讲了些好话,就看着曾毅离开。
    等车子里驶远,司机老张道:“曾主任,万水乡的蒜今年怕是要出大麻烦了。”
    曾毅微微一颔首,但没有搭话,靠在椅背里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眉心锁在一块。
    (未完待续)


第七三二章 市长有请
    离开万水乡到了下一个镇,曾毅看到在好好的耕地中间,出现一道了奇怪的“防沙林”,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防沙林的种植是有标准的,像是堤坝的外堤和内堤一样,要连续种好几道,才能具备防沙的功能,不光树的品种有讲究,树的间距也有标准。
    可眼前的防沙林却只有一道,而且密密麻麻,其稠密程度怕是水都流不过去,别说是风沙了,就是树都有点小,像是匆匆忙忙种下去的。
    “方明县有风沙?”曾毅问了一句。
    “什么风沙啊!”司机老张就道了一声,道:“之前有人说是铁路要从那里通过,结果一夜之间,耕地就变育林带了,都是等着征地多要补偿款呢。”
    曾毅无奈一摇头,这种事可以说是国内的一大特色了,在城里有拆迁突击盖房的,在乡下就有征地突击种树的,只要不是强拆强征,有人还天天盼着自己能遇到拆迁征地的。丰庆县最近也开始搞征地了,这种事情也有,不过因为丰庆县行动得早,对于铁路线路进行了保密,又早早地公布了征地补偿标准,所以并没有方明县这么严重。
    其实只要补偿标准不离谱,谁愿意突击搞这个事?种树难道不需要成本吗,经济账谁都会算。
    司机老张又道:“其实老百姓怎么可能知道铁路从哪里过,都是那些手眼通天的人得了消息,提前占地买地,这才搞得一哄而上。现在可好,铁路不从这里走,他们赔大发了……”
    说到这里,司机老张突然住嘴,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个话题找错了倾诉对象,铁路改线的事不就跟曾主任有关系吗。
    曾毅笑了笑,脸色十分坦然,道:“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补偿标准的不透明。”
    司机老张看曾毅没有什么异常,这才松了口气,点着头道:“是啊,能拿到多少补偿,全凭具体负责征地人的一张嘴,可高可低,老百姓心里没底,自然就得采取点办法了。”
    曾毅微微颔首,这也是他的经验总结了,小吴山当时也面临征地难的问题,但最后却完美解决,期间没有闹出大的纠纷,也没有人因此去上访告状,关键就在于补偿标准的公平公正化,尽大可能地化解了各种扯皮耍赖。
    不过,曾毅心里却有几分凝重,从眼前的“防沙林”,就知道自己今后在中化市的工作很难开展,自己不仅仅是得罪了张卫正等一众领导,就连下面那些等着靠征地发财的人,自己也全都给得罪了,就像老张讲的,能够提前占住地盘的,都是手眼通天的人呐。
    在方明县的调研整整持续了三天,虽然并没有太过深入,但曾毅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大王镇的土地撂荒、万水乡的暴躁押蒜,在后面的调研中,曾毅还见到有菜农因为菜卖不出去,只得把菜都喂了牛羊。
    养殖业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养殖户,都基本处于零星散养状态,经营意识差,为了好管理,基本都采取一次养一栏的模式,这样的养殖模式抗风险能力非常差,等你牲畜出栏的时候如果碰到好行情,就能赚,可碰到坏行情,几个月甚至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说不定还要赔得大伤元气。
    曾毅见过一些精明的养殖户,他们采取的是一月养一栏的模式,每个月都往养殖场添一栏新牲畜,养殖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却可以做到每个月都有牲畜出栏,一年之中,有的月份行情好,有的月份行情差,但只要保证持续出栏,就能把风险大大地化解掉,最后拉一个平均值,就算赚不多,但绝对不会赔的。
    种植养殖不赚钱,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主观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动脑子,都是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地上什么,到最后却往往赶不上好行情。
    站在路边,看着远处的农田村舍,曾毅长长地叹息一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实在是很难啊!
    这个问题不是眼下才有的问题,几千年以来,如何让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富裕起来,就始终困扰着当政者,只有底层民众富裕稳定,社会才会稳定、政权才能长固,可惜的是,直到现在,这依旧是个难题。
    “曾主任,再往前就是佳通市地界了!”司机老张站在不远处,没敢打扰曾毅的思路,看曾毅叹息一声,他才轻声说到。
    曾毅往路的前方看了看,就在三百米远的地方,能够看到巨大的地界标志,上面有“佳通人民欢迎您”的字样,一个月前,曾毅还是佳通市的一名县长,一个月后,就成了中化市的官员,虽然佳通在望,但已经没有理由过去了。
    “掉头往回走,我们下一站去哪?”曾毅就问着老张。
    老张想了一下,道:“距离此处最近的,就是交成县了。”
    “那就去交成吧!”曾毅拍了拍手掌上的灰,往路边的车子走去,一边道:“今天晚上就住交成县,你把路程安排好。”
    司机老张就在心里计算了一番,现在的时间,赶过去应该还能再调研一个乡,等调研完,直接到交成县的县城吃饭住宿。
    打定主意,司机老张快走两步,准备给曾毅拉开车门,跟着曾毅跑了这么久,他已经没有那么闷了,再者,他也看到曾毅跟以往的任何一位农委主任都不同。
    车门刚拉开,后方驶来一辆黑色的奥迪,从桑塔纳左侧驶过,突然猛地减速,然后停在前方五十米的地方。
    车门打开,从后座下面一位中年男子,回身哈哈笑着:“这不是曾主任吗?”
    曾毅抬头看清楚来人,脚下就加快了步伐,笑呵呵地伸出手,道:“原来是张县长张大哥啊!”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平县的县长张灿阳,大平县陶瓷产业的奠基人,他和曾毅一握手,笑着开玩笑道:“曾主任你太客气了嘛,就算是故人来访,也不用到市界处相迎嘛,你这么一搞,下次我也得同规格接待了。”
    曾毅哈哈一笑,道:“要是换了别人来,我肯定不会如此隆重了,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张大哥的敬重嘛。”
    “咳!”张灿阳一摆手,拉着曾毅的胳膊往路边站了站,道:“你不好好在市里做你的农委主任,怎么到这里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