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106部分

庶门-第106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下没有其他人更适合这个差事。”
    苏彦似有所思道:“是啊,韩先生也很好。记得有一次,我去找师傅你借钱不得,他还给了我五两银子,到现在还没还呢。”
    刘愈淡然一笑,其实当年韩升帮助苏彦的地方何止这一点点,当初先皇怕苏彦在街头饿死,让韩升秘密接济,苏彦这才能在市井混迹多年。饿了有好心的摊主给吃的,没钱了房主经常会减免房租,他还经常诡异的在赌档连赢十几把。如果没有韩升,以他那浪荡的性格早已饿死街头,也不会等到刘愈这个大救世主的出现。
    韩升能执掌商贸司的经理衙门也是刘愈的计划之一,朝廷一切规章制度都源自一个钱字,户部也是六部乃至大顺朝廷的基石。如今韩升执掌了商贸司经理衙门,等于是做了一个没有官职的宰相,皇上大事小事完全只可以求助他一人。在外人看来,一切还合乎法度。
    有了钱,在朝廷就有了发言权。虽然商贸司经理衙门的少卿官才正三品,因为只对皇上一人负责,这官职早晚会位极人臣。
    这也只是刘愈暂时想出来的平衡文官势力的方法,权宜之计。若是将来藩王的威胁已除,皇帝彻底控制了全局,那商贸司的经理衙门也必须不能存在。分化权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朝廷官吏在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中彼此制衡,但长久下去会形成党派的征伐,不利于朝廷的稳定。
    当刘愈将他跟苏彦的商议结果通知了韩升,韩升脸上带着苦笑道:“刘小兄,你这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不是说过了吗,老朽已经无心官场,何必还要为难于老朽。”
    刘愈叹道:“韩老哥,你是没在朝局不知道朝局的复杂。现在新皇和我的身边,连个可信任的人都没有,卖官得了银子,也怕被那些蛀虫蚕食,物无所用。韩老哥不妨就帮皇上一次,也当帮帮小子我,管管这些银钱,为大顺朝尽一份力。”
    韩升苦笑着看着远处。若说他对朝局没有一点眷恋那是不可能的,但以他即将入土的腐朽身子,早就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一样,先皇委以重用,到了新皇登基,也是他退位让贤的时候。如今刘愈虽然没有征得他同意便给他安排了差事,他也并无介意,甚至觉得刘愈这小子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会替他一个老人家考虑。
    “商贸司经理衙门的银子,你打算如何用?”韩升突然问道。
    刘愈脸上一笑,韩升这么说也等于应了这差事,以后他就跟韩升算是同殿为臣。
    “现下的要务还是赈灾和平叛,后院起火,千万不能令火势蔓延到后院之外,大顺朝整个朝廷的家业,可都是以关中之地作为根基。家里安定,才有心思对外。”
    韩升点了点头,的确,现在淮王和各藩王的隐忍已经到了极限,在这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若是后院再起火,这家业也难以保全。

第一百八十六章 商贸司
    关中的乱事一旦展开就如同野火燎原,一发不收拾。
    每天刘愈都能从各军部衙门那边看到很多前线的奏报,今天这个县城被洗劫了,明天又杀了个匪首云云。东水营平定叛乱的大军已经到了关中西南部,但凡朝廷军路过的地方,叛军也一律不敢接近。另一方面,叛军也逐渐在集结力量,似乎在预备合兵一处,正式扯开大旗起义造反。
    新皇祭天原本定在八月二十一,因为部分大臣的告病,祭天改在八月二十三。又因为关中之乱,祭天大典再次延后。
    随着越来越多的难民往北边靠近,长安城周围开设的粥场已经不足以应付那么多张嘴的吃喝。搭草棚,发被褥,安置流民,朝廷通过商贸司和卖官所得的那点银子也在急剧减少。而户部和吏部的一些官员,还天天在催新皇给文官们发俸禄,原本说好卖官所得首先解决朝廷的困难,现在有了钱,发俸禄的事也还是没影。
    大灾之后有大疫,现在流民越来越多的接近长安这天子脚下,防病的工作也要展开,但显然,在古代人们对于防病的意识还不强,近乎所有灾民都是打井水来吃,而长安城周围的水渠大多数也都处于半干涸状态。水源又成了大问题。
    “分开!有病的及早发现,一定要隔离开诊治,召集长安城的大夫去城外给灾民看病,诊金和药费一律由朝廷来出,至于患传染病的,也不能轻视之。要给予足够的粮食和水。一切救灾防疫为先。”
    在救灾动员会上。刘愈发言道。
    与会的其他人。大多数对他的话是左耳进右耳出。
    城外的灾民如何不是他们所关心的,灾民每年都有,旱灾水灾蝗灾雹灾,天灾**从来没在大顺朝的历史上断绝过。
    他们认为,有了灾,救就是,唯独上点心的是户部的那些官吏,先皇也算事必躬亲。在救灾上经常让他们到灾区去主持,他们也见过不少灾区的惨况。而这次,灾情蔓延在天子脚下,也的确太过严重。
    救灾,平叛,摆在苏彦和刘愈面前最大的问题。
    刘愈几天都吃喝不得安宁,经常半夜还被人叫起,到宫中与兵部大臣以及新皇商议新到的军务奏报。
    …………
    八月二十七。
    新皇登基也快一个月了,手头上的事情还是一团糟。难得这一日天气不错,刘愈整理了心情。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到城外走走。亲自看一下灾民的安置情况。
    不过在出去之前,还是要参加商贸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他作为发起者和总负责人,总要在旁旁听一下。
    工部商贸司衙门,在工部也不算起眼的地方,门口有御林军把守,新任的商贸司官员战战兢兢地从轿子里出来,往衙门口进去。
    主持会议的是商贸司少监隋妤,她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是她事先整理好的会议要务。六个副监都是清一色体态臃肿的大商贾,屁股一坐,整张椅子还不足囊括那宽大的下盘。
    朝廷过来旁听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刘愈,一个是韩升。
    韩升所负责的商贸司经理衙门也开了张,除了韩升这个正官少卿,下面只有两个郎官,清静的很。至于再剩下的,瞿竹也算韩升的帮手之一,不过是帮忙搬搬抬抬,运运银子管管马车,瞿竹是刘愈安排给韩升的帮手。一切都是起步阶段,在配置方面还达不到齐全。
    商贸司衙门内。
    “此次主要商议城中紧缺物资的平价,五谷杂粮,还有油盐酱醋茶,还有普通的粗布衣料,棉絮,应降到大灾之前的价格,凡长安城经营这些货品的商铺,一律要按照统一的货价来出售。”隋妤说着,看着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刘愈,“刘统领,这样安排可有问题?”
    刘愈尴尬一笑道:“隋少监才是商贸司的负责人,本将军和韩少卿不过是来旁听一下,你们有了决议,自可呈递给皇上,由御旨批复。”
    刘愈摆明的态度让那些副监们松口气,他们本来还担心这平抑物价的事情就是朝廷嘱咐隋妤做的。本来一肚子怨言不敢说,现下也只好说了出来。
    “经商乃是物以稀为贵,物以缺为盈,现在隋少监你提出的这些商品,都是长安城目前最稀缺的,哪有不涨价反而降价的道理?”副监们最后都看着刘愈,毕竟刘愈是可以拍板的人。
    一人的意见其实也代表了整个长安城商人的意见。虽然以前每年遇到灾荒,朝廷都会下旨平抑物价,但背地里涨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商人就是以此来牟利,本也无不可。但今年的情况不同,一来灾情实在太大,粮食和生活用品的紧缺到匮乏的地步,价格降下去,只会被那些二道贩子趁虚而入大量扫货,囤积居奇,百姓还是买不到平价的商品。
    “既然开了商贸司,朝廷的态度就很明确,一切都由商贸司来议定。你们不用事事看本将军,本将军说过,今天只是个旁听者,不会发表意见。”刘愈带着几分轻松的语气道。
    隋妤也知道,商贸司的建立也并不是为剥削商人的利益,甚至是为商人维护利益的。商贸司城里后上来便压榨商人的利益,只会让他们心生反感。
    隋妤道:“货物平价,可在税赋上给予补贴,粮税的税率暂时先不征收,而生活所需的货品暂时也只收一成的税,这般如何?若是货物不平价,这么低的税率,朝廷一定不会批复,所以……请你们考虑一下。”
    六个副监面面相觑,隋妤的方案说白了就是以低税收来换取粮食的平价。虽然现如今货物紧缺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但灾情也并非年年都有,他们应该过多的考虑将来利益的换取。以前虽然没有统一的税率,但基本商品的赋税达到三成至五成,也就是一半的钱要交给官府。
    低税,也就代表有利可图,也值得他们来考虑。
    “若朝廷真可在日常所需货品上课以低税,那平抑物价,应该不会太损伤于商人的利益。”一名副监说出了商人的心声,“只是不知皇上能否批复,批复几年。”
    隋妤不由又看了刘愈一眼,见刘愈还是不说话,反而在跟韩升交头接耳的说话,便知道刘愈在这件事上向完全放给她来做。
    “三年。小女子会尽量跟皇上争取。”隋妤拿出几分坚定的语气说道。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不宣而战
    朝廷以低税率来交换商人平价出售商品。虽然刘愈明知道这是在透支日后的收入来维持现如今长安城的平稳,但也别无他法,不能解决目前的困窘就谈不上将来。
    这样也有个好处,商人会跟朝廷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会更希望保持现如今的政权,而不是朝秦暮楚令他们既得利益化为乌有。
    能让商人跟朝廷一条心,刘愈觉得也挺好。
    一日的假期正式开始,刘愈去城外走了走,近距离观察了灾民的安置情况。从明里来看,赈灾情况做的还是不错,灾民的安置也很有序。
    中午刘愈在李遮儿的小居所里吃了饭。
    二人正式定下关系之后,刘愈也很少过来,一来最近他的确没时间,二来他们毕竟还不是正式夫妻。刘愈总觉得对家庭有一种亏欠感,对李遮儿也是如此。
    对桌而食,静默无声。李遮儿举目投眉之间都带着几分小女儿家的娇羞感。
    “这里生活方便,居家过日也不须太多银钱。老爷您也不必担心。”
    虽然刘愈对“老爷”这个称呼有些不喜欢,但李遮儿却好似已习惯了如此称呼他。
    李遮儿刚说了一句,一直侍立在门口的小丫鬟道:“夫人还做刺绣帮补家用。”
    平日里李遮儿待两个丫鬟也不错,丫鬟见老爷不常过来,可能是替李遮儿可惜,便在刘愈面前说李遮儿的好话。
    李遮儿埋怨地白了小丫鬟一眼,小丫鬟讷讷地低下头。
    “不必太节省。”刘愈又拿出一些银子出来。“照顾好自己。等事情淡下来。正式迎娶你过门。”
    虽然刘愈的话不错。但他自己也觉得有点空口许诺了。事情淡下来,到底什么事,淡到何程度,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幸好李遮儿也并不介意,刘愈给她银子她也没拒绝,只是悉心收好。从离开藏云坊开始主持李家家务开始,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刚回到家,刘愈便接到消息要马上入宫。本来他还想在家中休息一日,看看评书本子整理一下思绪。
    进了宫,便见到兵部衙门会同杨烈等人,都在雅前殿内等候。而雅前殿内也充斥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师傅,大事不好。”
    可能是真发生大事,即便刘愈一再嘱咐苏彦在人前不能以师徒相称,这次苏彦似乎也忘了。
    “何事?”
    刘愈刚问出来,杨烈便将从前线刚发回来的战报送到刘愈面前。刘愈本以为关中的叛乱有了变故,没想到这战报却是出自江左。而江左地区正是与淮南淮王的属地紧邻。
    “淮王……他造反了。”苏彦一惊一乍说道。
    刘愈先安抚了苏彦的情绪,身为天子。在群臣面前如果不能保持仪态,那天子也毫无威信可言。刘愈使出眼色让他处乱不惊。见到刘愈镇定的模样,苏彦心里也就稍稍安定下来。
    在他看来,这个师傅是万能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事。
    刘愈一边看战报,杨烈一边解释道:“淮王以苏上郡今年未按时缴纳夏赋为名,公然派出左军将军窦贺围困苏上郡首府苏上城,八月十九日夜城破,太守马不移被乱刀砍杀。因为江北一代淮军的封锁,这消息直到今日才辗转从汉中传到京城。”
    江左地区共有八郡,其中六郡由淮王所辖。
    另两郡,除了被淮王所占的苏上郡,再就是朝廷江南都护府所在地,会宁郡。
    这两郡原本赋税都是上缴于朝廷,而淮王曾也多次上书朝廷,说愿意帮忙代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皇帝在世时就看出淮王的用心,坚决不允,还多次下旨申斥,可淮王却还是不死心。现在居然公然出兵占领,等于是不宣而战。
    兵部大臣马上意识到这是淮王在公然造反。刘愈却觉得事有蹊跷,若真是公然造反,淮王也不会仅仅占下一郡之地便罢兵,很明显淮王是在试探朝廷的态度。
    目前大顺朝廷能调动的只有关中一地,而在潼关以东的绝大多数地区,除了藩王还有各郡王郡公县公,当年分封功臣王氏子孙,现在却变成尾大不掉。各郡各县虽然都有兵马,但太过分散,这些年又遇上北方战乱不断,地方防备松弛。
    若朝廷现在就要跟淮王开战,一切准备都不充分,等于是自取灭亡。刘愈深知这个道理。
    本来刘愈作为武将,不该参与战略战论的讨论,只负责遵从命令。但现在他却超脱于武将之外,隐约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他见那些兵部大臣个个义愤填膺说要平藩,他猛然间想到,或许这也正是淮王所希望看到的。
    “皇上。”
    刘愈一开口,嘈杂的雅前殿突然便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听听他如何说,“淮王乃是皇上的叔父,同是皇家血脉。如果仅仅只因为一份战报,就定其谋反,位面太过于草率和武断。”
    一旁一名兵部郎官道:“那刘将军的意思是,非要等淮军杀到长安城脚下,才能定其谋反?”
    刘愈淡然一笑道:“即便淮军杀到长安城下,或许只是来勤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