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151部分

庶门-第151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事?”刘愈皱眉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
    去你娘的天机不可泄露。刘愈心中暗骂一声,起身要走,但想到或许这么走了有些不太礼貌,虽然他可以对无定以及吴悠设计救敏郡主的事既往不咎,但有些话他还是要提醒。
    “师太,柳小姐,这天下是天子的天下,任何有不臣之心的臣民都会遭到报应!”刘愈空口说了一句,最后补充道,“无定师太开出的三个条件。在下回去考虑一下,同时也会确保罪臣苏敏的安全。一切等回到长安城再说。”
    走出来,秦淮河畔夜色迷茫,霍病在后面跟着,赞叹道:“喂,你刚才说的真好,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就是让那俩娘们知道什么是天子的天下!”
    刘愈转而对杨烈道:“找人暗中盯梢,看看这两人究竟跟什么人接触,全都秘密拿下!”
    “是!”杨烈领命。
    留着一些危害皇权的人物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刘愈对无定和柳丽娘现如今的打算还不清楚,她们要救走敏郡主是为何也不甚明了,现在刘愈能做的,就是不能让她们称心如意,先吊着她们的胃口,以后慢慢再谈。
    …………
    长安城的确发生了点小状况,具体是什么刘愈还说不清楚,但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好像是苏彦的那些皇兄皇弟在搞事。
    新皇登基,还恰逢天下不安定,天子不坐朝,这几方面的因素,令原本已经心灰意冷接受了新皇人选的一些皇子又萌动了篡位之心,在长安城开始活跃起来,其中以六皇子苏坚最为甚。
    六皇子苏坚虽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在才能上毕竟要比苏彦高,而在新皇登基之前,也一度是皇位争夺的有力人选,只可惜他人脉不足,最后连个王爵都没封上,只获得郡公,到现在还窝在长安城没有就藩。
    这次天子离朝,他便开始四处游走,似乎跟新任的左相蓝和走的很近,还有一些留守长安城的大臣,也经常出入六皇子苏坚的府邸,给长安城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
    虽然长安城有隋乂和李糜帮忙打点,毕竟他们年轻气盛,缺乏管理政事的经验,不为那些刻板老臣所看好,苏碧在怀孕之后又很少能管理朝中事务,天子出征在外日久,现在淮地又基本安定下来,不得不考虑早些班师回朝。
    刘愈将自己的想法跟苏彦一说,本以为苏彦会很高兴马上回长安城,没想到苏彦凑过头低声问道:“师傅,朕的皇姐敏郡主……在何处?”
    刘愈一愣,没想到苏彦突然会在此时提及苏敏。
    “皇上为何有此一问?”
    苏彦道:“是袁相向朕要人,说是淮地既然平息,要么将淮王的世子封为下一任的淮王,要么将她杀掉彻底解除后患,还说师傅将人藏起来在战时可以理解,但现在淮地平息,必须将敏郡主的下落作出交待。”
    刘愈正色道:“苏敏事关整个淮地的平稳过渡,不是说杀就杀说封就封的,还请皇上容臣多考虑一下再作出交待。”
    “连朕也不能知道吗?”苏彦看着刘愈。
    刘愈坚定点点头。
    苏彦道:“相信师傅一定不会做危害朕的事,这件事,就按师傅的意思办吧,袁相那边师傅不用考虑。”
    虽然苏彦没再就敏郡主的事咬着不放,但刘愈总感觉出两人之间的隔阂在加深,以前苏彦从不在他身前称孤道寡,这次再见面却是如此,言语间也生分了许多。刘愈心想他还介意自己将他一个人留在徐州城犯险,不来援救的缘故。
    其实刘愈又何尝想下险棋。当时那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若非銮驾在徐州城。何以会牵制住淮军近十万大军。若是銮驾留在洛阳或是关中,潼关以外不用等到年末就已经全线失守,到时候边军就算想投靠新皇,也不得不跟淮王穿一条裤子。关中之地根本不能作为新皇固守天下的资本。
    可这些说出来,苏彦又哪听的进去。人总是会为自己考虑,会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去做。
    不过换个方向想,刘愈也释然了,苏彦在一步步的成长。这是一件好事。刘愈也不想一辈子当皇帝的监护人,苏彦总要有无包袱执掌天下的一天。
    …………
    进入二月,大军终于要班师回朝。刘愈将这消息传达给军中上下,将士思归心切,也都憧憬起回乡跟家人团聚。
    人在外,思乡的情绪离家越远越甚。幸好刘愈身边的女人,除了李遮儿之外都在身边,令他少了很多羁绊。让徐轩筑和韩家姐妹收拾东西准备回长安的同时,他也将这消息通知了闷在长安城有些小抱怨的琪儿。
    琪儿自从来到扬州城之后,城里兵荒马乱的出不去。刘愈又没有太多时间陪她,使得她大多数时间只能跟吴烁两人在行馆的后院自己找些小玩意打发时间。吴烁嘴笨内向还容易适应。对于聪**黠对未知事物有无限好奇的琪儿来说,这种日子是极为难熬的。成天望着门口的方向巴望刘愈的身影出现。
    “要回长安城?好呀!”琪儿听到这消息一蹦老高,“回去可以见娘亲,刘大哥还能陪琪儿出去玩,回长安城真好。”
    一边的吴烁不以为然道:“有有有什什么好好好的?我我我……我又没娘!”
    刘愈一笑问道:“你曾祖父呢?”
    吴烁没好气地指了指屋子里面,琪儿解释道:“丫丫的曾爷爷回来后就像变了个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还说除了刘大哥你谁都不见。”
    刘愈心说吴老头应该在为当日的事情生气,可这件事刘愈觉得没错,毕竟是吴悠先行犯禁破坏他们的同盟关系在先,为了个老女人,吴悠连一向谨守的原则都不讲了。
    “让他反省一下也好。”
    刘愈本打算来通知完就先回去,可琪儿刚见到刘愈,话还没说几句,很舍不得刘愈走,只是拉着他的手不放。
    吴烁很生气地决定不当电灯泡,先行进房。剩下刘愈和琪儿两个人在院子里。
    琪儿憋屈着嘴,像是有话要说。本来琪儿也是天真无暇的,可在那日去跟苏彦、柴锦和刘愈夫妇吃过一次御宴之后,便好像触动了琪儿的心事,令她一直不能开解。
    “刘大哥,琪儿……有件事想问你。”琪儿支支吾吾说道。
    见琪儿与劝自己独处,如此的羞态,刘愈想起当初执拗的琪儿被他看了身体寻死觅活的场景,只觉得好像事情就是发生在眼前,心中有一份温暖。
    “何事?”
    “娘亲说,女孩子长大了,都要嫁人的。琪儿是想问,琪儿可以嫁人了吗?”
    望着琪儿那热切的眼神,刘愈明白过来,这是琪儿在等他一个确定的承诺。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喜欢上一个男人,还是已婚的男人,虽然她已经钟情认定了这件事,但总要男方给她一个承诺,而不是让她一直没有目的的等待下去。
    “那琪儿可是作好嫁人的准备?”
    琪儿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点头摇头来回很多次,才哭丧着脸道:“琪儿……也不知道。”
    “那我们先定情,要有一件信物。”
    刘愈摸了摸身上,没什么合适的定情信物。琪儿见刘愈好像在找什么东西,问道:“什么是信物?”
    “就是让双方都铭记的东西。”说到这里,刘愈反而想起一件东西,就是之前琪儿那件小肚兜,二人的相识到相知,都是从那一次的偶遇偷窥开始的。
    刘愈在琪儿的耳边一说,琪儿双颊飞起一团红晕,点点头,从怀里慎重其事的拿出一件东西,竟然就是那件白色的亵衣,只是这次不是穿在身上,而是揣在怀里的。
    “就它了。”刘愈从怀里拿出一个铜钱,包裹在亵衣中,递还给琪儿道,“琪儿,这就是你我的定情信物,回到长安城之后,我就接你过门,可好?”
    琪儿喜笑颜开,点点头,将包着铜钱的亵衣重新贴身收好。
    之后琪儿愁容尽解,刘愈心中也很畅快,看琪儿对那件小肚兜珍重的模样,心中猜想,莫不是琪儿是个小恋物癖?对一件贴身的物事尚是如此,日后成婚之后,将自己当作恋物的对象,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迅雷之势
    江水滔滔,江南在经历过一场动荡之后暂时陷入平静。被战争所损毁的几座城市,即将迎来重建,富户和百姓迁徙,江南也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大军要班师回朝,首先要处置一些遗留的问题,最当首的是如何处置支持淮王称帝的淮地大家族。
    镇压不可,不足以收民心;安抚也不可,地方势力一旦死灰复燃,对淮地的安定颇为不利。既要怀柔,又不失凌厉,必须让淮地的家族感受到朝廷平定地方的决心。
    “淮地战乱,百姓身受其苦,建康城方圆六郡,免钱粮税收一年,地方开支由士绅共担!”
    新皇的命令打消了众臣的顾虑,为了能保全自身家族,地方势力向朝廷官员行贿了不少银钱,连刘愈也收到不少,这些银钱是谁送的一概不知,走到哪都好像会有人往官吏的怀里塞钱,这也显示了地方家族心理上沉重的负担。一旦朝廷大开杀戒,那淮地各大家族的好日子也就走到头。
    现在朝廷只是让他们出钱,大家族虽然手头拮据,但也不至于连这点钱都拿不出,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开销,实际用度并非巨大,尚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只是之后朝廷又颁布的一条政令,令地方士绅家族,尤其是学子很不满:
    “淮地六年内不纳生员,淮人不得入朝为仕!”
    这一条政令一出,地方舆论一片哗然,虽然有很多士子也理解这是朝廷对淮地官绅的一种正常报复。但毕竟淮人不但有士绅。还有寒门士子。这些学子没有出头之地。必会引起地方的动荡不安。
    继而有人说,这条政令是出自朝中的一员武将,名叫刘愈。从此淮地士子对刘愈口诛笔伐,几年内未绝。在这点上,刘愈很冤枉,虽然他也想过类似的举措来限制地方士绅势力的抬头,但这条政令还真不是他出的,是袁博朗和一些礼部、吏部大臣跟皇帝朝议之后决定的。当时刘愈虽然在场,也提出过一些相左的意见,但都被袁博朗据理力争,最后新皇首肯,事情板上钉钉无法挽回。
    苏彦不再是完全倚重于刘愈,对于袁博朗和其他一些大臣的意见他也学会斟酌取舍,对刘愈的态度转的也有些冷淡。虽然还不到飞鸟尽良弓藏的地步,刘愈却也担心,自己终会被新皇所厌弃。
    手握权柄的人,潜移默化地就会学会权术。苏彦不笨,正是这种人。
    大军于二月中旬班师回朝。前后分三批,第一批是以长安城的卫戍部队为先,由刘愈夫妇先行率领回潼关;第二批是中军,由銮驾及御林军、各地方守军组成,一路上休整停顿,走的不会太急,这一路人中,柴锦这个曾经讨逆大元帅为总统领,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大多数都在这一列中;第三批是地方上一些散乱的部队,包括新军,他们会走在最后。
    除了撤走的三批部队,地方上还会留下驻守的军队,都是从各军中征调出来的,以徐州周围地方军为主,新军为辅助,齐方和张无诸也会暂时留下,等待皇帝的诏令再回京城。
    刘愈本来想随中军回长安,路上也好对新皇有个照应。但苏彦执意让刘愈先行回长安城打点好一切。
    本来刘愈可以理解为这是新皇不放心后方局势,对他倚重的一种表现,但看新皇留下的一批人,都是在徐州一战中誓死守在他身边的,柴锦、瞿竹和袁博朗不用说,连徐州太守闵少顷和徐州刺史马峰也在其列,苏彦准备将他们调往京城任差。
    刘愈又不得不想的是,此时正是论功行赏,评定此次平叛中有功人员的时候。涉及升迁、奖赏,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很抽象片面的,新皇的意见很容易受身边人所左右,而偏偏苏彦不肯留他在身边,就是不想听他的。刘愈虽然在之前已经成交过一份有功人员的名单,苏彦显的也不是十分重视,倒是闵少顷和马峰的功劳,时常被苏彦挂在嘴上。
    连徐轩筑最后都发觉了这股异样,提醒刘愈道:“皇上似乎疏远了夫君。”
    刘愈何尝察觉不出来,现在天下基本平定,而新皇在这次平叛中亲力亲为树立了威望,朝中上下凝固一心,也就不需要一个以刚强的手段和粗暴不讲理武力来稳定大局的人。
    最重要的是,刘愈在徐州之战中伤了苏彦的心,据说在徐州之战最艰难几天中,连苏彦一天也只有一顿饭能吃,还吃的不饱。
    不过不管怎么说,刘愈也没有怨言,毕竟是他利用了苏彦一次,就当是对他的一种补偿,他愿意封赏谁由着他的喜好来一次,只要袁博朗等人在他身边,就不会作出出格的事。
    刘愈也放心先行回长安城。
    第一批部队是在二月二十六抵达潼关,在之前,杨烈所率领的御林军密探已经先行回到长安城,将长安城现如今的局势调查的很清楚,刘愈身在潼关,对长安城发生的事了如指掌。
    六皇子苏坚趁着四公主苏碧怀胎不能到处走动,已经逐渐在收揽大权,本来有李糜和隋乂在,苏坚没这等本事,可偏偏刘愈扶起来的左相蓝和却在帮苏坚办事,这使得长安城中本来就对隋李两个年轻人有意见的老臣全部都站在苏坚一边,或者公开支持,或者暗地里漠视,导致苏坚在往叛乱的路上走,令他隐隐成为长安城无冕的君王。
    苏坚正在进一步联系边军,也就是定国侯刘兆。
    大约刘兆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旦新皇追究起来,他不遵皇命可是诛九族的大罪,虽然有刘愈在,但刘兆在天下局势不明时选择观望,本身就是对新皇的一种蔑视,就算是刘愈也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出现。刘愈对这个固执的父亲向来很无语,涉及家国,更无亲情可言。
    刘愈到了潼关,也第一时间写了一封信传达给边关,劝解刘兆放下执念,老早回来向新皇解释一切,或许还有转机。刘愈猜想这封信刘兆未必会放在心上,回来就跟送死差不多,刘兆现下手握大权,造反比投降来的行之有效,当然刘愈是站在自己涉身的立场上考虑的这件事。
    趁着刘兆还没跟苏坚有进一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