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220部分

庶门-第220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愈也知此行的凶险,这么做只是让她安心,他并不能作出保障。
    缇木尔跟父亲终相见,达尔多可汗侧过脸,刘愈只能瞥见他脸颊的一边,络腮胡子有几分中实的脸庞。一点没有可汗的威仪。在传言中,达尔多可汗也是个懦弱无能的部族首领。
    缇木尔跟父亲说了两句,距离有些远这面听不清,很快她想再说话已经被人按着跪在地上。
    天可汗终于在千呼万唤的情况下出来,一身戎装,大模金刀地登上汗座,炯炯的目光扫过整个大帐,大帐所有的人一齐行礼问候,因为人数太众多,天可汗居高临下也难以发现处在角落里的忽里沁人。
    天可汗一坐下。便有士兵将汗座周围隔开,防止下面的人趁机袭击天可汗。通常这种部族的大型机会。天可汗应该是“与民同乐”,但因为军事局势的紧张,天可汗也感觉到来自身边的危险。他在突厥各部族的声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也到了他必须拿出手段来威慑各部族。
    天可汗说了两句客套话,由忽里沁汗翻译过来,大致是说:“今年年景有些不利,突厥各部族发生很多事情……”然后话锋一转,“便是在突厥生死存亡之际,仍有部族吃里扒外试图跟顺朝人勾连!”
    忽里沁汗翻译到哦这里他头上也是冷汗直冒,达尔多部族和步离部族等都是被诬陷,而忽里沁部族勾结顺朝人这可是铁证如山,他怎能不紧张。
    就在汗部大帐的人以为这时要处置达尔多部族和步离等部族的高层人员,门口方向又拖着两个战败的将领进来,打断了天可汗的训话。
    其中一个战败的将领跪在地上,哭诉了两声,好像在陈述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他一说完,汗部的人一片大哗。
    “顺朝人已经杀过上林川,距离突厥王庭不到三百里。”
    忽里沁汗对刘愈解释,“上林川是大湖汗部最后的屏障,你们顺朝人过了上林川,到汗部之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突厥人危亡在即。”
    一个身份好像很尊贵,站在当首的一名突厥人对汗部请示了一句,看那人的年龄二三十岁,属于少年英杰。而天可汗却是四五十岁,两人应该关系亲密。
    忽里沁汗道:“他是我们天可汗的世子,用中原的话说,他就是我们的太子般亦,他请示先暂且不要处置那些有过的部族,应先行将汗部再向北方撤离。”
    刘愈见那年轻说说话中肯的模样,点点头,看来他还不明白他父亲的用心,是要树立威望。一旦汗部北迁,能不能逃过顺朝人的追捕是一回事,但就突厥而言,那将是人心涣散不战自溃。
    天可汗不置可否,下面其他部族的人争议开了,只要是非达头部族的都支持离开,他们的想法也简单,留在汗部等着被天可汗清算,或者是被顺朝人灭,还不如带着族人远走他乡,这样不管最后能不能逃出生天,至少是有机会让部族在重新发展起来。而达头部族作为突厥的统治部族,当然不会允许突厥人分崩离析,他们一边在跟其他部族的人争论,一边也在教训般亦世子言论。
    顺朝人要杀过来,突厥内部自己已经起了争执。从刘愈的观察看,突厥汗部能调用的军队在四五万以上,如果他们死守不出,顺朝北征的将士未必有机会将他们一举覆灭。
    天可汗在听了下面的一段争辩之后,提起右臂,登时所有争论都马上平息下来,在战争时,这个天可汗还是很有话语权。天可汗不耐烦摆了摆手说了一句,大概是“斩杀”之类的话,紧接着两名战败的将领便被人拖出来斩首,他们的命运跟之前战败的将领没有差别。
    两声惨叫,两颗人头送进来给众部族的人看,同时也是在震慑其他部族的人,让他们老实说话。但现在顺朝军队随时都会杀来汗部,其他部族的人已经在各自盘算着自己心里的小九九,不想再为达头部族谋事。
    天可汗依旧没作出战略上的部属,喝了一声,登时忽里沁汗腿都软了。几名士兵过来将忽里沁汗拽出去,忽里沁汗惊惶之间,大叫着刘愈,士兵看到刘愈立在身后,马上也过来抓他,但很快刘愈从怀里掏出两样物事,一把短枪加一个球状的物体,士兵认得短枪是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恶魔武器”,纷纷避退几步,这时刘愈从人群中走出来,一脸狰狞的冷笑。
    大帐里近乎所有的士兵都用武器对准刘愈,而在天可汗面前更是用人堆了围了一道墙,所有突厥人都知道刘愈手上的武器是远程发射的。
    “我是顺朝使节……”
    刘愈喝了两遍,令那些原本跃跃欲试想过来擒住刘愈的士兵都暂且不动。整个大帐里,因为刘愈手上的武器,已经令中间的过道变宽了两倍有余,人都挤在一起,谁都不想当被恶魔武器打中的那个倒霉鬼。刘愈就好像一个持枪的劫匪,谁都知道他能攻击的人不多,但谁都各怀鬼胎不想当出头鸟。
    劫匪只有一个,怎么都会授首。但出头鸟会陪他一起同归于尽,这也不是多大的功劳。
    “你说你是顺朝的使节,有什么证明?”天可汗那边发出问话。
    刘愈看准方向,突然蹬蹬往前冲了几步,到了他的投掷距离,登时将手上球状物一磕,朝汗座上扔了过去。
    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不明白刘愈不用枪怎么改用起“石头”来了,不过天可汗可不相信那就是一个“石头”,见球状物飞来,天可汗仓皇逃下汗座。
    “轰隆!”
    猛的一声爆炸声,登时躲闪不及的士兵被炸的血肉横飞,汗部内惊叫声一片。而因为天可汗逃的及时,只是被炸伤了腿,不过也是一身鲜血。
    这一声爆炸,并不单是爆炸的冲击力,其中还包含用磷粉,这一爆炸产生大量的白烟。汗部大帐霎时陷入一片混乱,本来汗部大帐便拥挤了太多人,此时人们奔走逃命,人之间相互踩踏,加上越来越浓厚的白烟,令人目不能辨别方向。
    爆炸声和枪声中,刘愈准确地一把从地上抓起缇木尔,缇木尔本来也在慌乱之间,见到刘愈登时心中大定,喜极而泣。她没想到刘愈会为了她这么拼命。
    人是找到了,但刘愈却没法离开大帐,此时人已经将周围拥堵的水泄不通。
    但此时的霍病已经带一部分人冲向突厥天可汗逃走的方向,但凡有拦路的都会直接用短枪开路,天可汗一路仓皇逃走,没想到背后的追兵来的如此迅猛,身边几个士兵上去想负隅顽抗,准备护送天可汗出大帐,却是一回合都没坚持上,霍病冲杀在前,左一枪,右一枪,解决掉两个拦路的,从后一头将背对他伤了腿一步一踉跄的天可汗撞趴在地,拿出枪托往天可汗头上一砸,怀中短匕出,熟练的一刀刺在天可汗的后颈上。天可汗挣扎了几下,一动不动。
    “天可汗死了!天可汗死了……”
    士兵们见到异状,纷纷大喊起来,此时大帐内混乱的人群听到这喊声,一时也安静下来。此时大帐内的烟雾散的差不多,能见度已经很高,霍病气势汹汹提着天可汗的脑袋登上汗座,直接往鲜血淋漓的汗座上一站,同时将前襟一扯露出一排排的短枪,本来还想上去触一下龙之逆鳞的突厥士兵紧忙仓皇逃下王座,远远对峙着。

第三百九十章 风雪长安城(上)
        十月初二,长安城。
    今年关中的冬天来的格外的早,到了秋末,已经连着下的两场雪。第一场雪没能积下来,第二场雪,已经让整个皇宫都铺上了厚厚的白装。
    银装素裹,寒冬也就近了。
    飞雪扬天,六台衙门的差事就更好做一点,袁博朗黑着一张老脸听完了几个少壮派的改革陈述,早就不耐烦想甩袖走人,不过碍于是皇帝派下来的任务,他只能耐着xìng子听完。
    “袁相对此有何意见?”
    说话的年轻人不过二十许间,身材矮小,生的跟唱戏的花旦一样偏偏生了张雄辩滔滔的嘴。他名叫许迎,是皇帝新榜提拔起来的进士,年纪轻轻就已经进了六台衙门,这就好比是入阁了。
    一个官吏,即便有才干人脉,往往也需要在官场上混个三五十载才能入六台衙门办差,六台衙门虽然没有定制有多少官吏,但大致每一代都是有六到十几人不等。这些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jīng。现如今的皇帝却不依旧例,新榜的两个进士一个探花,因为他们对改革有一套独到的见解,于是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朝中大员,三个都进了六台衙门。
    这个许迎官不过是中书郎,正五品编撰rì历的芝麻官,竟天天在六台衙门跟袁博朗唱对台戏。
    “没意见,呈奏皇上吧。”
    袁博朗听他们说完,早就不耐烦,穿上羊皮袄的外套,大踏步出了六台衙门。出来才发觉外面凛风逼人,飞雪迎面而来,正要考虑是不是回去,一个熟人打着一把伞从后追出来,为袁博朗撑好。
    “李尚书?”
    袁博朗瞥了为他打伞的人一眼,心觉有几分晦气。此人便是新任不久的户部尚书李延年。要不是仗着李延年女儿跟刘愈的“交情”,皇帝会将这个曾经身陷牢笼数年的罪臣提拔为户部尚书这么关键的职位?
    李延年陪着笑容,好似并未察觉袁博朗对他的生分。
    “袁相这是往何处去?进宫见皇上?”李延年为袁博朗打着伞,笑盈盈问道。
    “跟李尚书不同路,多谢李尚书了。”袁博朗本来不想去叨扰皇帝,因为他知道皇帝不想见他,既然现在李延年出来恶心他。他觉得去见见皇帝也无不可。
    食君之碌担君之忧,反正袁博朗知道,一个户部尚书没得皇帝传召是进不去雅前殿的。
    袁博朗想接过伞,李延年却一笑道:“下官也正要进內苑,不如同行吧。”
    袁博朗叹口气,真是被李延年给赖上了。
    两个人一路踏雪而同行。袁博朗心中恼火至极,他没想到怎么都甩不开这狗皮膏药。李延年一路上一直在说话,有意无意好像在向袁博朗透露着什么消息。
    “北边……好像有些热闹看了。”
    “相信他们不久就回来了……”
    袁博朗皱眉停下身子,此时他们才刚进內苑不远,距离雅前殿所在的院子还有段路。
    “李尚书到底要说什么?”袁博朗没好气道,“现如今长安城都已经下雪,北方的雪恐怕更厚了。就算是他们没获胜。也会班师回朝,更何况他们现在打了胜仗。”
    李延年淡淡一笑道:“这胜仗,有些门道。”
    袁博朗终于明白这李延年是故意来向他传达消息,而不是来自找晦气的。袁博朗只知道现在花集安控制了军方的大权,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一路北征到现在还没停息下来。不过这两天军部衙门那边传过来消息,好像是说北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
    怎么个结束法,因为路途遥远传达的不是很清晰。可以预见的是,花集安会是第二个刘愈。可能比刘愈更加专权。
    刘愈说到底那也是皇帝的师傅,会给皇帝几分面子。而花集安不过是个降将。
    袁博朗黑着脸不问,李延年也就不说了。两个人一路到雅前殿的院子,刚进去,便见到雪地里有几个人在扔雪球,到处是女子娇笑的声音。袁博朗定睛看了看。是皇帝裹着厚厚的貂皮大衣,在跟几个宫女打雪仗。太监们都侍立在一旁,有的还为皇帝搓着雪球,皇帝一个对一群。玩的不亦乐乎。
    袁博朗叹口气,看来这个皇帝也是挺闲的,丝毫不知道危险的来临。
    花集安班师回朝,那或许意味着顺朝另一场内斗的腥风血雨。
    小太监见到袁博朗和李延年进来,紧忙拉了拉皇帝的衣袖,皇帝这才注意到门口那边过来两个人。登时脸上变得很扫兴,拍了拍手上和身上的雪,马靴踏着厚雪走过来。
    “臣李延年拜见陛下!”
    皇帝还没走近,李延年便在雪地里一跪到底,恭敬地像个初见皇帝的草民。袁博朗皱眉,谁都知道顺朝君臣之间和顺,除非是朝议,不然见了皇帝不需要下跪行礼。
    小人!袁博朗心中骂了一句。
    “李爱卿起身吧,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你和袁相一起来见朕?”
    小太监拿来了厚重的棉布给皇帝擦手,皇帝接过手帕擦了擦手,见到手上一片通红,很自然的一笑,但见到面前两个大臣,脸上的笑容登时又暗淡下去。
    “皇上……”袁博朗抢先一步,本来他想说跟李延年不是同行。
    不过李延年语速更快,抢白道:“陛下,臣这里刚收到一份从北方传来的密信,特地来呈交给陛下您御览。”
    袁博朗再皱眉。
    密信?如果真是急件,这李延年会这么不紧不慢,要等到六台衙门议事散了以后才送来?就算是边关的急件,那也不应该从户部呈交,而是从兵部。户部名义上是负责大军的行军开销,但是个朝臣都知道,现在花集安征调军需根本没通过长安城。
    “哦?”皇帝也发觉事情好像不对,道,“那李爱卿就念念吧,朕就不看了。”
    “这信原本不是密信,但臣看过之后发觉事关重大,这才拿来给陛下您御览。陛下还是亲自看的好。”
    李延年说话时特地看了袁博朗一眼,好像是说这信不能让袁博朗知道一样。
    袁博朗终于忍不住内心的火气,道:“既然李尚书都看过,那还叫什么密信?皇上说的话不好使?”
    “不敢,不敢!”
    李延年告罪道,“这信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边军在西域征调了一批粮食。当中好像略有一提,说是有……前锋将军的消息……”
    话说完,皇帝手上拿着的棉布直接落在雪地上,连袁博朗也惊讶地看着李延年。有点不敢相信他说的是事实。(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一章 风雪长安城(中)
    “师傅……他还活着吗?”
    苏彦问出这句话,觉得不太合适,于是只好将脸转向别处,问了好像没问一样。
    李延年道:“陛下,前锋将军是生是死,现在无人知晓。”
    袁博朗瞪了李延年一眼,既然你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还跑来乱说,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谁都知道新皇对刘文严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既敬重,又希望早些脱离管束展翅高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