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222部分

庶门-第222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彦抬头看着袁博朗,眼神带着迷茫,突然又无奈苦笑,然后将手上的国书递了过去:“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袁博朗有些不太理解,国书而已,内有玄机?
    接过帛布为纸朱砂写就的国书,袁博朗看了下,是用汉字写的,字体很规整,说明突厥人内部也有jīng通汉语书法之人。内容基本跟瞿竹说的一样,袁博朗没看出门道,只是字体,他觉得像是在哪里见过。
    “你看看认不认得这字。”袁博朗带着疑问将国书交给一旁的蓝和。
    蓝和接过一看,大惊失sè,登时脱手将国书掉落在地。
    “这……这分明是刘文严……武义侯的字。武义侯他……叛国了?”
    蓝和震惊地说完,发现整个雅前殿的人都在目视着他,同样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后刘愈时代的变革
    武义侯叛国,对于众官吏来说是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
    之前武义侯失踪,顺朝北征军的军权经过变动,武义侯的部属拥立了花集安成为三军主帅,在开始这些老奸巨猾的朝臣们认为,这是大患已除,武义侯那群拥趸拥立了个傀儡出来,当不了大事。但后来花集安的所作所为向人证明了一个三军主帅的权威能有多大,简直可以威慑到皇权的稳固。这几个月来花集安的所为已经让人够头疼的了,现在武义侯又突然冒出来,武义侯并未去跟花集安争抢军权斗个你死我活,而是直接投靠了突厥?
    武义侯那是谁?一个疯子!一人抵得过十万大军。没有这疯子何来现如今皇帝皇位的稳固?没有这疯子怎会让顺朝军队所向披靡?
    本来坐在那安安静静的四公主苏碧坐不住了,劝慰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若只是单凭这样一封没有署名仅仅是字体相近的国书,就断定武义侯叛国,恐怕为时尚早。”
    如果换做以前,武义侯出了事,文官们落井下石的多,此时却没有那样的心情,纷纷附合道:“信竹君殿下说的有理。”
    有的说:“单凭字体判定太过武断。”
    倒不是他们想帮刘愈,是因为在他们心里,也不希望那疯子投靠突厥是事实。
    虽然刘愈专权,是文官们咬牙切齿危害到皇权稳固的元凶,但怎么说他也算为大顺朝保卫疆土另外又开疆拓土的功臣,没了他大顺朝上下已经够混乱的。他手下那一群疯子。加上个突然冒起来的花集安。如果疯子的头领再投敌。那就可是心腹大患。没人愿意见到刘愈投敌这样一件事情的出现。
    官员纷纷为刘愈说项。袁博朗不太乐意了,黑着张老脸道:“你们说那姓刘的没叛国,那他人在哪?”
    苏碧冷笑着呛了袁博朗一句:“袁相说的有意思,武义侯叛国你有证据吗?”
    “这就是证据!”
    袁博朗将地上的国书捡起来,展现给众人看,“这姓刘的字特立独行,号称是铁画银钩,字体干瘦像是没吃饱饭。天下间谁会用这种另类的字体写字?除了他,你们还见过别人这么写?”
    官员们一看,也都纷纷不语,的确这字体太好认了。他们再想想,突厥一日之内发生两次政变,如果没有一个操控大局胆大心细的人做支撑,他们能这么轻松叛变成功?那个得势的达尔多部族,很可能也是武义侯幕后操纵的。
    若然事情属实,现在的刘文严就好像突厥的太上皇。控制了突厥的大局,正准备反攻?
    再联想一下。事情又属实的话,花集安那就不是战略性撤军。而是溃败。也许过几天突厥大军就用重新压境,长驱直入攻入关中。
    官吏们从来都是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事情也都不会盲目乐观,会往坏的方面看。只要从武义侯叛国这件事联想开,事情的结果令他们感觉到大事不妙。
    对于字体,四公主苏碧也没话可说,叹口气,一旁的柴锦傻愣愣问道:“刘兄,他为何要叛国?”
    本来雅前殿的气氛已经很压抑,柴锦这声音更让人觉得郁闷,商量大事的时候一个傻子插嘴并不是令人很痛快的事。但再仔细想一下,官吏却又觉得柴锦这问题问的很好。
    刘文严为何要叛国?
    袁博朗叹口气道:“姓刘的在战场上被人围困,后来姓花的声称是闵少顷所为,姓刘的当然会以为这是皇上授意闵少顷要加害于他。他流落草原,帅位又被姓花的占了,他归来无路就会铤而走险!此人狼子野心,投靠突厥对抗我大顺朝又有何奇怪?他这分明是要报复!”
    袁博朗说完,突然传来一声啜泣声,袁博朗正诧异谁这么窝囊没用,突然发觉声音是从新皇那传来的。所有人目光都看过去,新皇苏彦竟然右手捂着脸,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这一哭一发不可收拾。
    袁博朗没想到自己说这番话有这么大的震慑力,竟然把皇帝都给惹哭了,赶紧劝慰道:“皇上,龙体为重。那姓刘的叛国投敌并非您本意,您也不值得为这样一个无耻的狼子野心之人惋惜。”
    其他大臣纷纷下跪劝说,有的也随着皇帝哭泣起来。
    苏彦哭了一会,面含泪抬头莫名其妙看了正跪在地上随他一起哭的大臣,道:“朕并非为师傅惋惜,朕是想,师傅以前帮朕,是觉得朕有可为。现在他不肯帮朕了,一定是觉得朕已经无可救药。朕就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让师傅这般恼恨,宁愿去帮那群蛮夷?”
    苏彦说完,下面正在哭的大臣一时僵在当场,纷纷自觉哭的有些浪费感情。
    人家师徒情深,皇帝正在检讨过失呢,哭一哭那也是表现对师傅的敬重,他们在下面哭的什么劲?
    他们纷纷感觉不值之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虽说武义侯是新皇的恩师,但那也是未正式册封过的,自古以来太傅说白了就是皇家的臣子,皇家对其好脸色也是碍于尊师重道的面子。为何新皇待那武义侯却有这么深的感情?
    这也源于朝中大臣对新皇流落民间那段时期生活的不了解,他不知道当时苏彦跟刘愈之间到底有什么交情。但苏碧和袁博朗,毕竟是知根知底的。
    当初新皇流落街头,吃了上顿没下顿,若非刘文严接济新皇早就饿死街头。之后刘文严又助他一步步崛起,帮他扫平登基路上的所有障碍。就算是抛去师徒的情感,在新皇心中,那刘文严也是神一样的存在,随时会颠覆了他的皇位再让他去街上乞讨。
    苏碧道:“皇上,此事尚未查明,您还无须自责。”
    袁博朗还是坚持己见,道:“公主殿下,您不会认为这是无中生有吧?早前就收到风声,说是姓刘的还没死,现在就出现这样一份国书,他这可是代表的突厥来下国书,那还不代表他投敌叛国?依老臣看,马上派兵将那逆贼的府邸查抄!”
    苏碧不屑撇撇嘴,晒道:“袁相还真是不怕长安城鸡犬不宁!”
    连苏彦也在一旁道:“这不可,袁相说的不可。就算是师傅觉得朕不上进,朕也不能作出背师的忤逆之事。”
    袁博朗其实也就是一时气愤说说,他还真没那胆子。
    谁都知道这次出征没女儿军的事,女军征募新兵之后又长期训练,到现在两万多女军还驻扎在长安城周围,在长安城大军抽调过半的情况下,是京畿戍卫的最重要一支部队,要是真去查抄前锋将军府,就真如苏碧所言“不怕长安城鸡犬不宁”。
    “那就先去查!”袁博朗怒气冲冲道,“查明了,真是那姓刘的叛国投敌,案子成为铁案,就不信他还能翻了天不成?”
    苏彦无可奈何,只好点点头,摆摆手让大臣退下。关于突厥的国书问题也就压根没商议,看起来皇帝对跟突厥和谈并无太大的兴趣。
    之后苏彦又留下苏碧和柴锦夫妇,加上左右两相,以及吏部工部两部尚书,商议了一些事情。主要是针对新政中对将帅统兵调用之事,及商贸司少监更换问题。
    之前苏彦还痛哭不止,显的很窝囊。但之后的表现又不得不让苏碧和袁博朗等老臣叹服,新皇已经不是一个任人耍弄的傀儡,他已经能意识到若真是刘文严叛国,那朝廷必须拿出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后刘愈时代”的政治和军事大局的控制,首先就是女军主帅问题。将帅非战不统兵,一直是顺朝军政的一个弊端,也是顺朝内部一个不安定因素。
    再就是商贸司,毕竟商贸司是刘文严亲手所建,现在商贸司在六部中的地位愈发突显,全国的商贩要经商必须要在商贸司注册,这就让商贸司少监的权力出奇的大。而本身少貌似少监是大商贾出身的隋妤,令商人放心,若是换掉她,如何才能让全国商业不会发生大的动荡,这也是令新皇头疼之事。
    商议完,新皇又说起了最近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实行新政。
    等一切都说完,已经过了两个多时辰,袁博朗感觉身心疲惫从雅前殿出来。
    在左右两相当中是,虽然以右相为尊,但右相袁博朗毕竟是礼部出身,重礼节而轻社稷,在处理政事方面他不及以前右相徐翰的股肱之臣蓝和。蓝和一介左相,却隐隐有统六部匡扶社稷的架势,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对袁博朗很恭敬。
    袁博朗不耐烦出来,天色渐黯。四公主苏碧急赶几步追过来。
    “袁相请留步。”苏碧难得对袁博朗很客气。
    “公主殿下,您这是……”
    袁博朗也是朝中大臣中少有不称呼苏碧为“信竹君”的,袁博朗记恨当初苏碧联合刘文严来打压他。
    “袁相,有些话皇上没说,但你我应该心知肚明。”
    袁博朗微微皱眉,似乎听不明白苏碧所所言。
    “公主此话何意?”
    “若国书真为刘文严代笔,那他既然选择与顺朝和谈拜顺朝为上邦,就证明他有归朝之心。而并非像皇上所言他是投敌。”
    袁博朗冷声道:“公主是让老臣不计较此事?”
    “非也!此子如袁相所言,狼子野心。现下他流落草原,军权又被花集安所窃夺,若他此时归朝,不趁机除他,那日后再无机会。本宫来找袁相商议的就是此事!”

第三百九十四章 奇妙的同盟关系
    袁博朗很诧异,苏碧要“除”刘文严?
    这俩人一直是同流合污的,如今竟突然反目,还找他这个原本的敌对之人来商议此事!
    “公主的话,老臣有些不解。”袁博朗神态冷淡说道。
    苏碧道:“聪明人不说糊涂话,刘文严擅权,恐怕早就是您老的心腹大患。此次他背信弃义投靠突厥,虽可能是权宜之计,但毕竟为我大顺朝所不容,此时若不除他,待他日后重掌军权,再除就已非易事。难道袁相希望看到我大顺朝断送在这样一个狼子野心之人之手?”
    袁博朗被苏碧慷慨陈词的话说的一愣,苏碧很少有会跟人侃侃而谈,而这次谈话的对象竟然是以前她的敌人。
    毕竟两个人并非统一战线,在刘文严率兵出征之后,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皇帝,都在尽量疏远这个曾经辅佐皇帝登位的皇室公主。本来袁博朗大可一笑不理,但在细想了苏碧的话之后,他又不得不重视。
    刘文严的确是太可怕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来以为他就算是不死也再兴不起波澜,没想到他马上就为突厥人写就了国书,让人记起了他的存在。现在刘文严的凭靠不再是他所掌控的三军,而是即将灭国的突厥,如果刘文严就此归朝,的确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时机将他除去。
    “此话,公主可是有跟皇上商议过?”袁博朗问道。
    苏碧冷笑道:“袁相觉得,这话皇上能听得进去?”
    袁博朗微微苦笑,这皇帝是被猪油蒙了脑子。虽然他对刘文严的管束有些抵触。但从未动过除去刘文严的念头。
    现在若刘文严归朝。皇帝肯定是百般欢喜。日后刘文严即便失去了军方的支持依旧可以呼风唤雨,皇帝或许还需要他来帮忙制衡花集安,或者让刘文严设计将军权夺回来。那军权就可能在花集安和刘文严这两个权臣手上再轮换一次。军方将会持续动乱,必然给未灭国的突厥和国中的反叛势力可乘之机。
    “此时谈此事为时尚早。”袁博朗道,“还是应从长计议。”
    苏碧能听出袁博朗有推诿的意思,并未勉强,从怀中拿出一份名单,交给袁博朗道:“袁相看看。这里有些人,若是袁相觉得合用,尽管调用便是。”
    袁博朗很恼火,感情苏碧说了半天是为了托他提拔人手,但当他接过那份名单,看过上面所列人物的名字,他便收起了轻慢之心。苏碧为他所列的,正是苏碧手下的实权人物,在朝中都有自己的势力,其中就包括刑部尚书王简。
    “公主。这……恐怕不合适吧?”
    “有何不合适的,这些人手。现在也不得重用,若是袁相能栽培他们,也是他们的幸事。袁相说呢?”
    苏碧说完笑着离开,袁博朗却拿着名单稍微诧异了一会。
    这女人不简单,为了巩固皇家的政权,不惜将手上的人全部调出来,以显示出她对这次结盟的诚意。袁博朗拿着名单,也感觉出苏碧要除去刘愈的决心。这个一个权臣,的确也到了必须要除去的地步,现在朝中有这样实力的,舍去他袁博朗也真无他人了。
    “刘文严,刘文严……你真的敢回长安城来送死?”
    袁博朗长叹道,“你无权无势,回到长安城处处是敌,就算你有心有胆回来,也该知道这是一步死棋,要除你的何止老夫一人?”
    …………
    袁博朗的慨叹只是凭空而语,当然传不到刘文严的耳朵里去。
    而袁博朗所说的问题,在此时的刘愈心中,也根本不是问题。首先,刘愈就不认为他回长安城是送死。
    刘愈在突厥的政变,搞的是一波三折。
    刘愈当时没擅自干涉突厥内部新可汗的推选,在刘愈的理想状态下,最好是缇木尔的父亲达尔多可汗来当这个汗。但毕竟,达尔多部族不过是突厥四大部族中居于最末的,加上达尔多可汗的昏庸无能懦弱,轮谁也轮不到他来继承汗位。
    在当日杀死突厥天可汗之后,刘愈也是为让突厥人感受到中原人是来“帮”他们的,顺势推举天可汗世子般亦成为可汗。这样也让突厥的形势迅速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