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272部分

庶门-第272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正牌上将冯召瞬,在这次二皇子苏典的叛乱中有参与,直接被剥夺了军籍,等候判决。
    武将方面基本是以刘愈的嫡系全盘控制军队。在文臣方面有些波澜不惊,很多人在早晨就已经收到尚书院收到了风声,早就知道韩升和蓝傅被罢相的事,也知道刘愈将以柴锦和隋妤二人替代韩升和蓝傅,成为尚书院的主人。
    在听到朝廷的颁旨后,没有大臣在朝议上公然质责。那些愿意质责刘愈的人。现在都在府里被软禁着。现在能上朝的都很懂得两眼不闻身外事。朝廷怎么下旨,他们也就怎么听着。不过他们心中还是对柴锦和隋妤有几分不屑,一个被他们认为是愚不可及,一个被他们认定是小女人。他们不提意见,也正是想看看事情到底最后如何收场,很多人心中还是安着坏心眼,准备看新皇和刘愈的笑话。
    大朝议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除了人事安排基本就没提别的。朝中以为这次苏典的叛乱留下了很多官缺,刘愈秉承的原则是从下级提升来顶的原则,一级提一级,但因为有些衙门参与的人太多,就是提个五六级也找不出个人选,刘愈干脆提前就作好了准备,只要是衙门口人不够的就直接精简,只保留六部的主要职责部门,其他的能裁撤尽量裁撤。
    一裁撤,一归拢。最后刘愈发觉,长安城的衙门不但不缺人。反而多出了很多吃白饭的。刘愈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考核!
    朝廷从原本每年一次的官员考核,变成两个月一次。一次不合格俸禄减半暂时留用,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直接被清退,而一年六次考核加上年底一次大考核,只要有三次不合格也是直接清退。考核的部门从原本的吏部,变成了“尚书院会同吏部”,使得原本被削弱的相权再一次得到了提升,那也就是说,虽然下面的官员都看柴锦和隋妤不顺眼,但也不得不去巴结二人,为了自己能考核通过不至于被罢官。
    而吏部尚书方面,不出意外,原户部尚书李延年迁到了吏部尚书。虽然李延年跟刘愈还没有成为正式的亲家,但朝中之人也早就把他们看成是一家的。
    以后只要刘愈看谁不爽,就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将他们给清退而不用负上打击异己的罪名。主要因为刘愈已经掌控了关乎官员考核的一切职责部门,官员被清退,别人只会说他们能力达不到朝廷的要求。那些原本就跟刘愈有怨的,都在恨刘愈考核这招的歹毒,真有些杀人不见血的意思。长此以往,朝廷肯定会将所有刘愈的异己全部清退,天下变成刘愈一家的天下,朝廷也变成刘愈一家的朝廷。
    人员安排妥当,大朝议结束。刘愈先是陪着琪儿回到内廷,而他也要出宫一趟,因为在原本的计划中,苏彦在参加完琪儿的登基大典之后就要离开长安城去就藩,苏彦出发是在正月二十二,刘愈提前一天去给他送行。
    此时的九皇子府上下有些热闹,刘愈这次不但准备将苏彦夫妇一起送到江南的藩地去,还把原本宫里苏彦使唤的那些宫女和太监一并都归集起来给他送去,当然也少不了苏彦纳的那些嫔妃。
    刘愈到九皇子府时,府里上下正在忙活着收拾东西,而苏彦则一身厚重的裘皮袄,坐在院子里一个人静静的发呆,任由那些侍卫和宫女太监们在他身边来来回回穿走。
    “你们继续做你们的,不用过来行礼。”
    刘愈走上前,对那些对他行礼的侍卫和宫女太监们说了一声,才站定在苏彦的面前。苏彦低着头,突然看到身前有一双腿停住不动,这才抬起头,与刘愈四目相对。
    “怎么了?学会了装深沉,不打算走了?”刘愈伸出手想拉他起来,这次苏彦没领情。
    “师傅,其实我就是想问你,如果昨天我跟二皇兄走在一起,你是不是也会把我杀了?”
    苏彦问的很慎重,其实也很笼统,只是说“走在一起”,其实以苏典要登基为帝的心思,怎么会前皇帝苏彦走在一起,这个假设本身就不成立。如果苏典真的是为皇家的正统正朔而叛变,那他才不会试图自己登基,直接辅佐苏彦更有说服力,也会在朝廷中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毕竟苏彦当政这两年,皇帝也算还干的不错。至少对苏彦有意见的那些大臣,基本也都被袁博朗和苏碧联合起来打压掉了。
    “你说呢?”
    刘愈的回答模棱两可,既然问题不成立,那刘愈也没必要去回答。
    苏彦点点头道:“以后,我一定会想明白的。”
    刘愈笑了笑,看来苏彦不用当皇帝,也没以前性子那么野只想着玩,就开始反省人生了。这恐怕是苏彦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正事”。刘愈心说,如果苏彦晚生个几百年,当了皇帝又被赶下台,以后半生就光写个回忆录,写个《我当皇帝那两年》《我与武义侯二三事》,一定会很畅销。可惜这年头的人都在为吃饭而奔波,没人会升华到刘愈所想的那种精神高度,也就没人稀罕这些没营养看了不长肉的读物。
    “这两天史官来找过你了?”刘愈问道。
    “嗯。好几拨人。”
    “活着就不当皇帝了,你也别怪为师,以后好好活,争取比你师傅我长寿。为师也就不会活着看到给你定谥号的一天。”
    苏彦“嘿嘿!”笑了两声,难得他自己也没对自己不当皇帝感觉到太惋惜,苏彦有不舍,但他舍不得的不是帝位,而是这座长安城。他在长安城中大起大落,从皇帝的嫡子,未来的小王爷,到一个街头流浪人人喊打的小混混,再逆势而起成为帝王,平定天下成就万世不拔之功业,再到落回一个平凡的王爷。长安城见证了苏彦人生的波澜起伏,他很舍不得离开这里,也舍不得长安城的热闹繁华。
    “师傅,我一定会比你长寿。”苏彦突然说了一句,过了很久,他才补充道,“因为师傅你是做大事的人,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太累。我什么都不想,吃饱了睡睡醒了玩,心情好,活的就长。师傅你说是不是?”
    刘愈没说什么,其实苏彦说的,也正是刘愈所不愿想的。
    刘愈所向往的生活,何尝不是吃饱了睡睡醒了玩的恣意,但他却跻身到官场中,不知不觉的就篡了国再难回头。如果师徒二人还是像以往那般没什么芥蒂,让苏彦去当他的皇帝,让刘愈可以安静生活,这也挺好。其实刘愈也想,如果当初他没有篡改遗诏,让苏哲当了皇帝,他同样可以悠闲恣意人生。
    “怪就怪你我当初,闲的没事,非要在葵水河边上出风头。”
    刘愈似有所思地说了一句,苏彦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想不明白刘愈的意思。
    其实刘愈所说的是,如果当时刘愈老老实实护送苏彦去宛州城,无过便是功,他就可以领个小藩地,以后也不用饿死。而刘愈可以继续跟徐轩筑成婚,两个人加上韩家姐妹自在的过日子,也就不用像今天这样回首人生满是蹉跎。当然刘愈也明白辩证地看问题,如果没有他们出现在葵水河那一战,徐轩筑的女军或许早已覆亡,他也不会跟徐轩筑成婚,而天下的形势也会改变,也许时至今日中原江水以北的北方已经落在了突厥人的手上。几年后,说不定突厥会成为另一个世界中的蒙古人。
    “如果没有我,这个世界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刘愈劝苏彦不要纠结,到最后他倒坐下来看着天,自己在那纠结起来。
    “师傅,你怎么了?”苏彦好奇打量着刘愈问道。
    “哦,没事。坐下来歇歇而已。明天你就要走了,走之前,还有什么未了的心事,说出来,为师帮你完成。”
    苏彦迟疑了半天,最后才开口求道:“师傅,我就一个请求,小鱼她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此行山长水远……能不能让她暂时留在长安城,等她生产了以后再走?我怕这一路上颠簸,她的身体承受不住。”
    刘愈差点就说出“你也先暂时留下别走了”,但刘愈并未如此说,他知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道理,苏彦前半段的人生,他已经给篡改的差不多了,以后的路要苏彦自己去走。这也是苏彦的命运。
    “行。等她诞下你们的孩子,为师会找人送他们母子去南方。一路珍重。”

第四百八十四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苏彦离开了他所生活了二十一年的长安城,没有人去送别,刘愈也没去,他此行往南方的路一路要走近两个月,但这已经不算什么了,他还有漫漫人生路要走,剩下的路已经没有刘愈给他保驾护航。
    苏彦离开长安城的一天,也是刘愈的老父刘兆和大哥刘贺进京的日子。两人原本是来参加新皇登基的观礼,谁知道汉中通往关中的路,因为大雪被封堵,二人耽搁了些时间,直到正月二十二才赶到长安城。他们也是在抵达长安城后才知道新皇登基大典没有顺利举行的事。
    刘兆和刘贺暂时住进了原本定国侯府,刘愈其实也早就开始为他们准备府宅里的一切,因为刘愈也知道,现在他已经被封王,而琪儿又是皇帝,定国侯一家回长安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回来当天,刘兆和刘贺进宫面圣,皇帝没见到,只是见到刘愈。刘兆见到刘愈脾气还想犯冲,但今时不同往日,刘兆也知道收敛,父子二人没说多少话,无非是互相问了近况。只是在刘兆告辞先出了雅前殿后,刘贺才补充了一句:“父亲大人对你没有回去参加你二哥的葬礼耿耿于怀。”
    刘愈苦笑了一声,刘愈不是不知礼法的人,但当他回来长安城之后,他的确无法离开这里,因为长安城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刘兆和刘贺先回了长安城,刘家随后也搬回长安城,阔别长安城一年,定国侯府上下男女老幼也很珍惜这次重归繁华都市的机会。一家人刚回来。朝廷的旨意马上也颁布下来。不但有田宅的赏赐。刘兆还复职为大将,兵部内行走。至于刘家的二代中,刘贺直接被提拔为户部尚书,刘家其他子弟,不管是当官还是当兵的,也都是官复原职,而且较以往有品阶上的提升。
    刘愈此时在朝中任人唯亲已经非常明显。可也无人敢提出异议,刘愈虽然未展开大规模的杀戮。三司的会审已经没有结束,对于魁首蓝家的判决最先下来,蓝和因为“举报有功”,被全家赦免了死罪,蓝和和两个儿子蓝傅和蓝景被罢官,但仅仅是罢官而已。这让其他犯事的官员很惶恐,因为蓝和立功尚且是被罢官,那其他没立功的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正月底,三司会审临近尾声,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将所牵涉人员名单递交到皇帝那里。刘愈一看也不敢擅作决定了。按照三司给出的意见,这次叛乱至少要在长安城诛灭过万人。这还是没有大肆株连的结果。如果把事情扩大了,因此事而诛杀三四万人也完全有可能。
    “主事者流放,其他人……抄家下狱!”
    刘愈也是在考虑了十天之后才作出了这个相对怀柔的决定,本来刘愈还准备入乡随俗做一次暴戾的屠杀,把长安城的世家一锅端了。不够即便是“怀柔”的判决,也让长安城里的官宦世家一下子五除其三,长安城的官宦联盟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劲。
    下狱抄家,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处罚,对于很多官宦世家来说,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这不但意味着他们与官场无缘,连他们的子孙,也会被打上“犯官之后”的烙印,永世与科举无缘。
    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他选对了队伍的人在庆幸,长安城世家少了,那就意味着他们的家族可以发展壮大,在朝中可以根深蒂固。但朝廷接下来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在限制官宦家族的发展,不但对官宦子弟入读太学作出了严苛的要求,还对官宦子弟入仕者进行了多次考核,考核内容要比其他普通官员更加严格。刘愈是在逐步瓦解官场中的人脉勾结,消除政治党派对朝廷施政的影响。
    但不知不觉之间,朝廷中最大的一个党派已经形成,就是“临王党”,其实也就是刘愈自己的党派。
    二月初,蓝家刚被赦免后的第三天,隋乂跟蓝家小姐的婚事便匆忙举行,因为这次的婚事相对低调,朝中得知的人并不多,即便得知的也不敢轻易去参加。毕竟蓝家现在处在风口浪尖之中,而隋乂也是刚被罢官,刘愈对隋家态度尚不明朗。
    不过当日刘愈还是秘密出席了这次的婚宴。刘愈没有当庭广众露面,只是在正堂见过隋乂夫妻二人,隋乂新婚还是挺高兴的,给刘愈敬了酒,一边的李糜也送上了新婚礼物,刘愈还见到了多日不见的胡轩,曾经的老友四人得以重聚。
    喝了隋乂敬的酒,刘愈没有久留便要回宫去,等待他的事还有很多,他片刻都不想耽误。刘愈正要出门离开,胡轩从后跟上来,刘愈见他支吾像是有话说,刘愈道:“安心先进太学读书,回头再去找你。”
    胡轩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此时刘愈的三个老友中,胡轩混的最不好,主要因为他年轻,而且没有魄力。当初陪着苏彦随军,那是胡轩发迹的最好机会,但被他给错过了。现在要立身朝堂,他年纪尚轻,且没什么人脉和经验,不足以服众。这次太学扩招,胡轩被选进内,这也算是刘愈给他晋升的渠道。
    二月以后,刘愈手头上的事情更多了。
    眼看春暖花开,关中的雪灾已经成为历史,灾后重建已经小具规模,朝廷的银根紧张成为大难题。柴锦昏聩无能,而隋妤要兼顾商贸司和尚书院两边的事有些忙不过来,到后来刘愈才发觉自己要当个辅政的宰相是多么的累,从早忙到晚近乎停不下来,事事近乎都需要他来亲力亲为。
    琪儿也很想帮刘愈的忙,可惜她什么都不懂不会,刘愈搭把手再教教他,一连几天下来真是连睡觉脑子里动充满了各种奏本。
    刘愈不但要管政,还有管军。更要负责朝廷的方方面面。就连接待外宾也要刘愈去负责协调。
    各国使节已经在长安城呆了两个多月时间。也是时候送他们回去。刘愈召集起各国使节准备签订国书。结果就出了状况,各国都想跟大顺朝建立唯一友好关系,不想其他人来分一杯羹。这显然跟刘愈的意图违背,刘愈的意思,万国来朝,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