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317部分

庶门-第317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在下看,这趟苗地之行,诸位是不得不去。”刘愈道。
    几个达求对望一眼,最后各自点点头,大概是觉得刘愈这句话有道理。不管他们同不同意合族,如果连苗人的邀请他们都不往,那就等于是他们主动给苗人划清关系,人家想帮忙都难。
    几个达求又都看着刘愈,因为刘愈的这句话可说是没什么建设性,他们本能感觉到刘愈的后话中应该有“关键内容”。
    刘愈续道:“既然不得不去,那就要斟酌一下,去的方法……”
    几个达求又对望一眼,然后目光质问刘愈,这去苗地,还有方法?
    “首先,诸位必须要坚持底线,就算是苗人要整合岭南的各部族,也不能打破了原有各部族的生活方式,越族还是越族,越人还是跟越人一起生活,只是在对外作战时,越人才会听从统一的号召。记得是统一的号召,而不是苗人的号召,关于大民族的大……达求,不能让苗人来担当。”
    刘愈说完,几个达求纷纷惊呼,现在是苗人要合并他们,能由着他们选择谁来当“酋长”?
    “付当家的,若是大……达求不由苗人来担当,谁有本事来担当?苗人势大,我们有选择的权力吗?”一个达求问刘愈道。
    “如果是你们越人,定然是没选择的权力,因为你们越人相比于苗人来说,就好像一粒米跟一碗米饭的区别。但若是把你们越人,还有安族人、佤族人等等那些部族全都加起来,到底是你们人多,还是苗人多?”
    达求们一个个先是一愣,大致又好像是听明白了刘愈的意思。刘愈是让他们先跟其他即将被合并的民族来商讨,然后联合起来跟苗人提条件。
    几个达求都在想着,禾卢首先对刘愈一笑道:“苗人虽然势大,但周边的几个部族加起来,人数自然比苗人多。”
    刘愈点点头,但心中也有些不以为然,在这次大迁徙中,越人可说是损失惨重,整个越族,人口从近十万人缩减到只剩下万八千人,还以老弱妇孺居多,以这样的资本别说跟苗人谈条件,就是跟其他那些小民族谈,他们也处于下风。
    但刘愈也很清楚,在外交方面,不一定是势力大的一定有发言权。通常发起者的发言权也很重要。只要整合其他民族来跟苗人谈条件的事是有越人来主导。那越人就可以在这次的外交当中占据很主动的地位。就是最后把“大酋长”的位置抢回来也说不准。
    刘愈总结道:“为今之计,是赶紧联络其他部族。”
    与会的几个达求又有些为难,禾卢把难事也提了出来:“几日后便是苗人的相约之期,现在联络……怕是来不及。”
    刘愈冷冷一笑道:“我们不一定是要先联络,再去赴苗人之约,我们可以一边赴约,一边联络。到了苗地,再联络那些部族。不是更方便?”
    其他的几个达求想想,刘愈的确说的很有道理,本来几个部族的聚居点相聚很远,在此战乱的时候,联络起来很不方便,一来一回可能就需要一个月以上。但现在不用跑腿了,直接一起到苗人的地界去,几个部族有份量的人聚集在一起,只需要暗中联络一下,在大集会的时候共同进退便可。
    “付当家的言之有理。此事,就由付当家的来主导当如何?”禾卢适时提出让刘愈来负责此事的想法。
    其他的达求脸上露出几分不愿意的脸色。其实在越族内部,一个个达求也是各安鬼胎,心在越族内部就已经是南疆“大民族”的翻版写照,虽然这里的人都被称为越人,但在内部也分的很清楚,光是白越就有三支,而且是互不隶属的那种。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达求也必定是谁都不服谁,因为他们背后都还有残部的力量作为支持。现在推举刘愈这样一个外人,还是越族人的恩人来做主持,的确很合适,如果最后事成,他们再倒打一耙将刘愈这个“外人”给推开,最后的得益者还是越人自己。
    想到这里,老奸巨猾的达求们也就不再有争议,刘愈也顺利成为越人的代表,负责跟其他少数民族联络的重任。而刘愈暂时也成为越族的总达求,除了各色越寨内部的事务不能涉及,但凡涉及到越人大事时,都能作出一些“指导意见”。
    刘愈对会议的结果还算满意,会议结束之后便马上回去准备。他要提前作出计划,务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路和退路,刘愈也都要规划好,若是最后越人不能幸免,必须要跟苗人合族,他也要作出准备随时开溜。
    刘愈也清楚,如果这次的外交行动不能成功,那也只能付诸于武力。虽然朝廷没有银子来打这场仗,可能会让这场仗拖下去,但他不管怎么说也会把南疆彻底踏平。在一个没有外患,境内一片安静详和的稳定王朝中,要积蓄这样一股力量用不了几年时间,只要是他刘愈有心有力,南疆不愁不平。
    刘愈准备好,而那边达求们也准备好要出发了。此时已经是六月二十二,距离苗人相约的六月二十六只剩下四天,而从六月二十七开始,便是苗人特有的节日芦笙节,一连会持续四五天。而这几天也是苗人跟各部族商定合族的时限。刘愈算了算,从昭罗赶往苗地的腹地还需要两天多的路程,基本已经没剩下准备时间。
    因为这次是去赴约而不是真正最后的合族,因而去往苗地腹地,也并非越族整个族群的迁徙,加上刘愈的商队,和一些达求的随行,一行队伍有八十多人。而苗族那边也提前过来人负责接待,一路上他们也会带路,不会出现迷路而耽搁行程情况的出现。
    为了方便,刘愈和手底下的士兵都换上苗人的衣着,装扮后的刘愈是黄越的新达求,具体身份则是朵琳的兄长。反正黄越已经近乎于灭族,而刘愈又是黄越的女婿,刘愈来充任黄越的达求也很自然,就连那些越族的达求们也觉得刘愈的身份很正确,因为刘愈现下的确负责黄越残部的一切事宜。
    而刘愈手下的士兵,也都是黄越人的打扮,一下子黄越人多了二十多各男丁,最高兴的还是后来赶到的那批黄越的妇孺。她们真的以为刘愈要加入到黄越,刘愈也没去解释,因为此行涉及外交,在越族中,虽然女人地位也算很高,但还是不能跟男子相比,因而越人此行,除了有几个部族中精明能干的女子相随,整个队伍中还是以男子居多。
    刘愈这面,曲宁、朵琳都在列,而禾卢也特地把米耳带在身边。刘愈也能感觉出禾卢有用女儿来拉拢他的意图,因为现在就算是外人也能看出米耳心是连着刘愈,连自己部族都不想去管。
    越人一行一路往西南方向挺近,而此时也已经逼近了广西和云南的交界处,可说是岭南的绝对腹地。刘愈现在距离梅关有近两千里,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因为进入苗地之后,他将彻底跟外界失去联络。进来容易出去难,要是最后事败,就算是他的身份不泄露,留在这么一个山旮旯里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刘愈能相信的就是,柳丽娘一定会帮他。这是一种近乎于盲目的信任。

第五百五十七章 芦笙节大阴谋(二)
    岭南中南部,东瑶山下的瑶县县城,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事正在进行当中。
    霍病立在东瑶山上用长筒望远镜仔细观察,他恨不能插上翅膀飞下去加入到战事中去。他的身旁,是刚从湘南赶过来的花集安,这次花集安和霍病一起带兵从南部南下,完成刘愈的军事部署。
    “花老哥,你看他们,不行啊,没我在一个个都出工不出力,这么一座小县城,打了半天没结果,说出去不是要丢小爷的老脸吗?”
    瑶县是徐元方领地的南边界,距离亢生有四百里,本来霍病只是路过,只因为缺粮,只能先找各“软柿子”捏。
    花集安看着下面的形势道:“再过半个时辰就要正午,若是再拿不下城池,便不能再这般轮流进攻,要从几个方向杀进去。临王安排的时限紧迫,路上我们耽搁不起时间。”
    霍病点头道:“就这么定了。再过半个时辰打不下来,小爷我亲自上阵。”
    霍病和花集安一部带兵三千,对于经常以千数以下克敌制胜的霍病来说,三千兵马已经是非常大的数目,而一座小小的瑶县,守军不过才数百人,这是一场实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战事。而朝廷军是突然出现在瑶县之外,徐元方暂时尚未收到消息,即便他知道也不敢轻易出兵来援。
    瑶县的攻城战前后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霍病正跃跃欲试准备上战场,下面城门已经被攻破。守军赶紧投降。先锋军已经进了城。士兵进城。也不是为了占领城池,而是进去劫粮,城里的大小粮仓会被抢掠一空。
    “那个谁也太抠了,让我们带兵南下,走十几天的路,却只给我们四天的口粮,这不是逼着我们吃苦受累吗?”霍病愤愤不平道,“花老哥。咱可要赶紧的了,听说老张也从北边南下过来了,他们好像要从北面杀过去,咱可不能落了他们的下风。”
    …………
    六月二十五日,经过两天的赶路,刘愈与越人一行,终于绕过越岭抵达苗人生活的聚集地蓝平地区。
    一路走来,刘愈见识了苗人生活的艰苦,虽然苗人在岭南势大,但他们被地方势力所逼的紧。只能退守到南方的山岭当中,土地贫瘠。这一路。也没有像样的路,很多是山路,也有不少险峻之地。好在路途不远,刘愈心说如果走这么十天八天的别说是曲宁,就连他都未必受得了。
    绕过越岭最西处的一片山丘之地,刘愈才得知前面便是苗人所说的“蓝平”。黄昏时分天色阴沉,山雾缭绕当中,眼前是一片很大的开阔地,蓝平是一片盆地,也算是越岭西南少有的一片肥沃之地。农田,村庄,山寨组成了眼前的一片白绿色画面,山岭土地的贫瘠跟蓝平的肥沃之土形成鲜明的对比。到了这里,越人眼中多了几分羡慕和期冀,因为这样的美好家园是他们所向往的。
    二十五日晚,越人被安置在蓝平外围的苗人寨子里,说是安置,其实也就是给一片稍微空旷点的地方安营扎寨。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不过连续两天的风餐露宿之后,到了蓝平也让刘愈感觉到一点宁静详和家的味道。
    “再往南走十几里路,就是蓝平苗人的大寨,我年轻时去过一次,那里可真是各好地方,寨子连着寨子。”禾卢趁着过来跟刘愈商量事情的时候,描述了一下他以前所见苗族大寨的情景。
    刘愈不太有心思去听,到了天南的苗寨,刘愈更关心自己的目的是否能达成。来到这里,他就是个远在他乡的异客,人生地不熟,做起事也感觉没底气。
    禾卢见刘愈有些漫不经心,便道:“明日我们便去苗人大寨,虽说苗人也算好客,但千万别让他们知道你是汉人,汉人是蓝平的禁忌,如果被他们查知你们的身份,我们……可能会很危险。”
    刘愈点头表示明白。
    来之前刘愈就已经获悉,苗人是通过连年的战争才把蓝平里久居的汉人给赶走,苗人独享这片乐土的代价也很大,以至于这些年来苗人的元气也没恢复。
    “有些规矩,跟付当家的你说说,免得明日出什么岔子。”
    禾卢把越人的一些礼节,包括苗人的禁忌大致都说了,刘愈一一记下来。回过头,刘愈还要把这些通知手底下的士兵。口音是个大问题,因而禾卢也提出了刘愈尽量少说话免得露出破绽。
    “白族、佤族和安族那边,你们可有联络到?”最后刘愈问了一句。
    “其他几个部族,暂时都在蓝平的西北边过来,已经按付当家的要求派了人过去,明天头晌应该会有消息。”
    刘愈点点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刘愈猜想其他应邀过来的部族也不会甘愿被苗族合族,既然越族跟他们有共同的立场,那事情商议起来也会很顺利。
    送走禾卢,刘愈正准备睡个好觉,以便有精神应付第二天的大场面。刚支起帐篷,便听说苗人那边派了管事级别的过来接待越人。作为黄越的暂任达求,刘愈也要会见。
    苗人过来接待的人不少,大约有二三十人,都是清一色的男子,当前的一位是个接近四十岁的中年汉子,看上去很精壮,脸上连胡子都没有。刘愈见到此人首先看到的是他臂膀上的黑纱,而在苗人一行中,只有他一人缠着黑纱,加上之前使节所戴的黑纱,刘愈猜想,应该是苗人中有份量的人去世,而佩戴黑纱是某些权贵的“特权”,一般的苗人应该是没有资格来佩。
    来人以中原语通报了身份,他名叫侬衣,是南苗部族的嘎略,也就是掌管祭祀鼓的人,大致跟族里的祭祀及法师差不多,地位崇高,同时他也是南苗族中参政议政的长老。
    刘愈听到苗人在公开场合以汉语来交流,心中稍定,这样至少他说话不容易轻易被认出身份。因为岭南语系复杂,在公开场合中,以汉语交流的确更方便一些。
    禾卢等达求听到来人是南苗的身份没觉得如何,都只是敷衍几句。一旁的刘愈马上察觉到不妥。蓝平地区虽说是苗族大寨所在地,但这里的正主是中苗,而苗族分为北苗、中苗和南苗,对于北苗和南苗来说,他们过来也是客,中苗是苗族中势力最大的,主人不来接待,这本身就有问题。
    侬衣与越人的达求们一一见礼,刘愈也有模学样行礼。
    侬衣见到刘愈这个年轻的达求感觉到有几分惊讶,在他认为,越族的达求都应该是长者。
    刘愈被侬衣盯着,脸上微微一笑道:“侬衣嘎略过来,应该是有事要说吧?”
    侬衣一愣,随即也是一笑,他没有马上说出此行的目的,而是让后面的随从把带过来的礼物呈递过来,礼物以银器居多,可算是非常贵重。
    越族达求们没想到苗人来迎接,顺带还送礼过来,眼睛都冒着精光。他们大概把这些银器都想象成银锭,可以跟汉人交换到物资的钱。刘愈却知道,这些银器是“贿银”,侬衣过来应该有目的性。
    侬衣跟达求们在一个竹楼里落座,双方坐定,侬衣也把来这里的目的挑明。
    “我希望越人,支持我们南苗的理老,成为苗族的大理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