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82部分

庶门-第82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枪?”吴悠不明所以。
    “就是一根管,下面一个托,有个机扩,只要一勾手指,就‘啪’一声射出一颗弹丸,能射上百丈远,精确无比,比你这些机关好几百倍。”
    吴悠不可思议道:“世上竟有如此厉害的杀器?”
    “为了老子的安全,没有也要有。”刘愈气势汹汹道,“把你那些炼丹的东西拿出来,什么黑火药白火药的也准备点,另外再找些能工巧匠,就是工部跟你研究玻璃那些,最好对烟花或是火药有研究的,帮忙造根枪出来……一根不够,老子要造一支火枪队。以后哪个敢对老子不利,老子崩他一脑袋脑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亲疏有别
    刘愈并不懂枪械,只大致知晓火枪的原理。画了张步枪的草图,却对一些细节方面难以勾勒,刘愈自己都有些看不懂,旁边的吴悠更不知所云。刘愈先将图纸交给吴悠,道:“明日你将工部的工匠叫来,一起参详参详。”
    吴悠拿着刘愈的图纸皱眉端详了很久,虽还是不得要领,但他之前见识过刘愈的本事,并不怀疑这图纸上武器发明的可行性。
    带着侍卫出来,走到哪都感觉虎虎生风,刘愈只怕出了宫门会多有不便。刘愈叫过连乎生吩咐了一下,让每个侍卫都准备好平常人的服装,在出宫时换上。
    刘愈正准备回家,便听到远处有人在呼唤,看过去,苏彦一边招手喊着“师傅”一边跑过来,站定后气喘吁吁。
    “师……师傅,父皇给我和小鱼定下婚期了。”苏彦激动地喘了口气,续道,“就在十几天后,八月初四。父皇身体有恙不能出席,特地让师傅您做主婚。”
    能当王娶正妃的主婚也算朝臣的荣幸。刘愈笑着拍拍苏彦的肩膀道:“恭喜你了小子,以后就是有家室有事业的人,安下心来,别总想着如何去玩。到时我和你师母一定去。”
    刘愈突然想起王虎的婚事也在下月月初,一个初四一个初五,一家欢喜一家忧。
    师徒二人一同走到东烨门前,一路闲聊着,说到今日的议事。
    苏彦道:“回到长安城后,发现那个新任的丞相事很多,简直跟我四皇姐有一拼。那张嘴就是不闲着。整个议事时候都听他一人说了。我四皇姐跟他吵了几句。闹的挺不愉快。他还教训我来着,说我孺子不可教也,他说的对,我没跟他理论。这个人挺烦人的。”
    刘愈知道他说的是新任右相袁博朗,那个出名耿直忠于皇帝的老臣。
    “今日你们议的什么?”
    “今天议的是两个奏本,一个是关中赈灾的。一些地方干旱严重,调来的粮食正在发放,还有。那个南洋甘快种完了,说是冬前就能收获。”
    刘愈“哦”一声,想了想,关中的旱情尚无缓解,虽然关中水利还算发达,但也禁不住如此大的折腾,南洋甘的种植顺利也不代表会有好收成。刘愈回到长安后就没见过齐方,料想是皇帝派出去保护唐才和甘茂叔侄二人去了。
    “还有一件是关于昨日朝堂有不轨之心的人的处置。刑部王尚书也在,他好像说应该从轻处置,照着上次三皇兄的案子来断。姓袁的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应该从重处置。以儆效尤。两边人争的挺激烈,看他们争吵的厉害,我就在旁边看了一会,没插话。”苏彦看着刘愈,道,“师傅,以前我总觉得朝堂的事很神秘,他们干的都是大事,做事的手段也不一般。现在看来也跟平常人没什么区别,说不过就吵,吵不过甚至还有骂娘的,今天王尚书和一个姓林的大理寺的官员差点就掐起来。”
    刘愈笑道:“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干的都是人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你在那里多学学,对你以后待人接物有好处。”
    苏彦对刘愈的话很信服,笑着点点头。脸上还充盈着即将新婚的喜悦。
    到东烨门口,吕楚儿等女侍卫已经在等候,见到刘愈身后还跟着一批,吕楚儿登时挺直了腰杆刻意要显示一下女军的威风。但见那批人全都进御林军衙所旁边的房间换上一身普通的衣着出来,吕楚儿挠挠头有些看不懂,此时刘愈和苏彦已经走了出来。
    “回家。”刘愈对发愣的吕楚儿说了一句,吕楚儿还在看着门里那些侍卫,隐隐有些排斥的敌意。
    回到府里,徐轩筑和隋妤正在前厅商议府里举行宴席的事,刘愈走进去,隋妤起身行礼,刘愈只是笑着坐在一旁听了一会,隋妤觉得不好意思,正好她们也商议完,借口家中有事先行告辞。
    送走隋妤,徐轩筑走过来道:“夫君,隋家妹妹说这次宴席的酒菜由悦来居供应,还说不收钱。但怎好一次次令她破费?她这才说以成本的价格收取,还会提供一些人手。”
    事情交给徐轩筑和隋妤去做刘愈也放心,现在他的差事不像以往那般清闲,即便老皇帝嘴上说他可以当个闲差,但御林军上下那么多人和事,想闲也闲不下来。
    离晚饭还有些时间,刘愈进了书房,本想就火枪的图纸在画一份详细点的。但看到书架上放着的百官册,刘愈突然又想打开来看看。
    正值多事之秋,刘愈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现在他跟楚王已算决裂,但老皇帝似乎并不知,还想让他继续为楚王发展势力以备将来楚王当国。这就很麻烦。
    一旦楚王回到长安城,当面跟皇帝细说了,刘愈的地位不保事小,老皇帝担心他生事再打压他可就大大不妙。这事情必须早作筹划,最好能提前将问题解决。找人杀了楚王?不合实际。再向楚王示好?楚王的疑心病跟老皇帝是一脉相承,更重要的是楚王还是个自大狂兼强迫症患者,他认准的事轻易无法改变。这条路也行不通。
    “要是苏彦那小子争点气就好了。”刘愈叹口气,自语道。
    翻开了百官册,看了一些大臣的身家,刘愈觉得茫无头绪。隐约间只有楚王身边的明瑾给了他一些思路,但这种思路又难以总结出来。无非是如何利用明瑾让老皇帝失去去楚王的信任。
    正意兴阑珊间,天色也渐渐暗淡下来。吕楚儿的脑袋在书房门口晃悠。
    “姑爷,那个姓瞿的混蛋在外面求见,哦,还有刘五。”吕楚儿当日在四公主府上被瞿竹戏弄过,之后虽然瞿竹也算刘愈的门客,但吕楚儿对他欠缺好感。
    反正将瞿竹安排进御林军是刘愈早就计划好的,现在来访也正好去说。与吕楚儿一同到了前院,瞿竹和紧忙行礼,而刘五直接感激涕零地跪在地上磕头。
    “不必多礼,请进吧。”
    到了正厅,丫鬟奉上茶水,瞿竹看起来很自然,但刘五就显得放不开手脚。他在定国侯府的地位不高,连登堂入室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坐在桌前被奉为上宾一般饮茶。
    “吏部可是派了你们差事?”刘愈上来便问道。
    瞿竹道:“吏部那边尚无消息,在下和刘兄弟都先安置了家里,这才过来请见刘将军。”
    刘愈看着低下头不说话的刘五,问了几句,才知道刘五已经在城里寻了个不大的院子居住,准备安心等朝廷的任命。对于一个身家清白学问清白荷包也清白的“候补从七品”官吏来说,这种等待很可能是一众茫然无期的等待。
    刘愈语重心长道:“小五,你不像瞿竹,他有学问,也有武艺,到哪都能很快适应当好差事。这样,回头我跟京府隋少尹说说,让他先在京兆府给你寻个差事,职位也不高,从低做起慢慢学。你也别灰心丧气,好好干。”
    刘五紧忙又跪下磕头道:“十二少爷给小人机会,小人肝脑涂地,绝不敢嫌弃。”
    “起来,起来。”刘愈将刘五扶起来,“现在你也是官,咱们算是同僚。以后见了面拱拱手就行,别见了就跪,只要你用心办事,以后前途无量。”
    刘五这几日回到京城后,领到人生的第一笔官俸,足足十二两。觉得就好像做梦一样,现在面对刘愈,他真是恨不能跪在地上几天几夜先将感激之心表达了再说。
    刘愈最后对瞿竹道:“明礼,你应该有所耳闻,这几日御林军中发生点事端。空出来的职位不少。你有武艺,还有才学,我打算让你进御林军中帮忙,官也不会做的很大,七品大约只能做个左卫,但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你在御林军中就会有功必升。”
    瞿竹一抱拳,语调铿锵道:“属下一定竭力为朝廷效命,不辜负刘将军的栽培之恩。”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子之争及谋朝篡位二三事(上)
    七月二十八,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关中之地在数月滴雨未下后,终于迎来了今夏的第一场雨。虽然这场雨来的有些晚,已在立秋之后,但对于刚栽种下夏薯的关中之地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再不能合适的及时雨。
    雨下了一夜,刘愈吃过早饭就要去皇宫当差,本想举伞,但外面风有些大,只好跟侍卫一样穿上蓑衣带上草帽,出得门来,吕楚儿所带女侍卫和连乎生所带御林军侍卫早已等候在门外。
    “走。”刘愈招呼了一声,声音近乎都被风雨声埋没。
    吕楚儿问道:“姑爷,今天雨这么大,校场的御林军选拔是否还继续进行?”
    “进行也不去了。”刘愈稍稍抬头看着天空,“往皇宫去,今日就当给你们休假。”
    刘愈没有坐轿的习惯,这样的天又实在不适合骑马,一行人冒着雨到了东烨门前,几个被风刮了一身雨的女侍卫见到宫门口便匆忙跑进去避雨。刘愈看着东烨门前高高的门墙,驻足停留了一会,像是在筹划着什么。
    “玄武门。”刘愈口中嘀咕着,继续看着门墙。
    吕楚儿从门楼下跑过来道:“姑爷,外面风太大了,还是先早些进宫吧。”
    刘愈知道她急着完成差事回家,下雨天在外,吕楚儿就想着偷懒。刘愈没那么急迫进宫,毕竟进去,对他来说也是无所事事。
    眼看楚王已踏上归途,事情已到了很紧迫的地步,刘愈不得不为未来的命运做盘算。看到宫门。他本能的就想起玄武门。想起那场在宫门前的杀戮。作为御林军统领。他的确有这样想或者这样做的基础。
    但现下不同于唐初,苏彦没有秦王的气魄,更无其在百官和军中的号召力。
    事实上,他也没有。
    “不进皇宫了。”刘愈突然改变主意,“去造御司台衙门看看。”
    吕楚儿很无奈,看起来今天自家姑爷又要到处瞎转了,这几日以来刘愈就很少进宫,总是在宫门外转悠。而她就要一步不离的跟着。
    刘愈对火枪的研究也有几日了,在当下,已经有了生铁管制成的原始火铳,都是前装,弹药分离,用火绳引燃,发射铅丸,威力很大但杀伤力太低。这几日来刘愈去看过工部的人试射,光炸膛就发生了好几次,拿着枪管感觉拿着一颗定时炸弹。这可不是刘愈想要的火枪。
    为了改进火枪。刘愈还借来兵部的仓房和火药,另外还有几个半吊子的“兵工专家”。加上几个工部的能工巧匠,组成了一支固定十五六人的火枪研究小组。
    其实研究的重点是改前装为后装,改火绳引发为火石击发,至于改进膛线及研发弹药合一的子弹的问题刘愈还顾不上去考虑。光是一个小小的火石针,就已让十几个工匠头疼不已。
    刘愈动嘴的轻快,工匠们动手的麻烦。
    这一日刘愈又看了几次新研究出来火枪的试射,还是经常出现哑火或是炸膛的现象。本身生铁的承受力就差,加上引火方式的不科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工匠们对火枪的研究依旧停滞不前,但对于试射的铁钩倒是研发的及时,因以往试射时容易受伤,光靠铁板和盔甲之类的保护措施已然不够确保安全,工匠们用木柜连同铁丝和铁钩制成了“试射器”,只需要远远地拉动铁钩,就可以扣动扳机,如此引发火石来发射火枪。距离远了,炸膛也没危险。
    工匠们只有对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研究才会动完全的心思去研究,至于火枪,又跟他们的利益不挂钩,研究的兴致也就没那么高涨。
    “要保持枪管的密闭,严丝合缝,最好能将火药装在一个小的子弹里。”刘愈提改进意见时连同子弹的形状和远离也画在图纸上,“前面的弹头部分先不用装,先将这密闭的子弹研究出来。”
    因为刘愈对火药并不了解,黑火药的一硫二硝三木炭他记得,至于其他的对他来说都很陌生。只隐约记得将硫酸和硝酸加棉可制成一种有效的火药,因为这两种化合物在现今阶段提纯的难度,刘愈这思路也仅仅是处在萌发阶段。
    正跟诸位工匠商量着,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叫了一声:“刘小兄。”刘愈转过身,正是韩升。
    “什么都别问,到了就知道了。”韩升笑盈盈的故作神秘。
    刘愈就怕他是笑里藏刀,但见带他去的方向是往皇宫,心说应该是皇帝找他。难道是楚王提前回京了?
    外面还是阴雨不断,刘愈与韩升一同进了皇宫,没往雅前殿,也没去峰翠宫,而是直往内廷方向走,快到内廷时,又转个弯,到了一处宫殿,没从正门走,而是从侧门进去。
    隔着屏风,能听到前面诸位大臣的议论声,争吵的似乎还很激烈。
    “这是内议厅。”韩升解释道,“平日里朝议结束,若还有议则在这里进行,能到这的,至少也是二品以上的官员。”
    屏风是半透明的,能看到瓦面有不少的大臣,而老皇帝坐在当首的位置,不说话,而只是让臣子自己议。没有皇子和公主,在议的也都是六台衙门经常行走的重臣。
    本来刘愈也没当稀奇,本来一介武将,负责皇宫安全的御林军统领,对于朝事应回避。但既然老皇帝让他来,就是想让他听听,说不定之后还会询问他的意见。刘愈也就留心了些。这一留心听,才发现商议的事不简单,是商议立太子的事。
    这在当下可是最忌讳的话题,也不知是哪个朝臣不开眼上奏皇帝说起立太子的事,而皇帝这次却没有像以往那般大发雷霆,只是叫来朝中数得上号的大臣以及一些退休赋闲的老臣,叫在一起商议。说白了就是听听众位大臣的意见。
    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刘愈心知现在朝臣基本都是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