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庶门 >

第99部分

庶门-第99部分

小说: 庶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从军就让他一起,只要吃的住苦。”刘愈道,“若是他撑不住,就让他回来,我会另行给他派个差事。”
    现在刘愈很珍惜身边这些帮手,任何一个都很金贵。以前无法重用刘五那是因他手上无权,现在皇帝之下基本是他一手遮天,想培养谁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转念一想,其实让刘五从戎也无坏处,人的际遇不能光靠人脉,要让他自己争取才是正途。

第一百七十三章 会商
    楚王和钱回失去踪影已过四五天,从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看,他们应该都是往南边去,在往淮王的势力范围靠近。御林军的阻截印证了这消息,如果单靠楚王和钱回的力量不足以能穿过几千里的中立地带,淮王在中立地带的秘密势力也在帮他们完成这次千里大逃亡。
    刘愈将此事请奏了皇帝,不但钱回全家被查抄,楚王府也未能幸免。这是八月初九晚上的事。
    新皇登基,除了登基当日有点小波折,长安城大致还算太平。就连随同晋王谋反的,新皇大抵也只是惩戒了匪首,钱家也是新皇下旨查抄的第一个家族。而这一夜的风波,令很多本来就对新皇持怀疑态度的大臣更加忧虑不安。
    怀柔和强硬,是新皇控制全局不可少的手段,这次查抄钱家,起到的威慑作用会更大一些。
    第二天是商贸司筹建的首次沟通会,为了能让商人们对朝廷放心,刘愈也是花了工夫,这次筹建商贸司和卖官,不但是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更是要筹措新军的军饷。新皇登基,淮王已在蠢蠢欲动,看起来淮王谋国也不打算跟苏彦这个侄子比谁更长命。
    沟通会的举行地点是由隋妤定下的,是一间茶楼,也是隋家的产业,就在隋府隔着街道的对门。
    作为商贾,隋家无疑是很成功的,四五代经商,到隋妤祖父这一代已成为长安城的几大富户之一,本来隋乂和隋妤的父亲没本事,已让人觉得隋家要破败。但隋妤一介女儿家却继承祖父撑起了门楣。隋乂更是平步青云位列朝班。隋家现已成为长安城商贾的旗帜,很多商贾大户都以隋家马首是瞻。
    隋家家大业大,但门庭还是很小,不及官员府第的气派宽敞。而隋家的本家人也并不住在长安城内,而是在长安城外的县城定居,那里也有隋家大量的田地。对于商贾来说,长安城毕竟不能给他们踏实的归属感,他们更愿意回归本籍。至少那里官员的嘴脸不会像长安城的官那般贪婪和丑恶。
    茶楼内,一些大商贾的掌柜和东家早早就已在等候。跟官员洽谈,他们不敢怠慢,刘愈刻意早了半个时辰到,却没想到商贾们已经到齐。为了不让商贾们心生芥蒂,刘愈特地让随同的官员乘马车而不乘轿子,现在马车应该还在半路上。
    “刘将军,您来了。”隋妤作为东主,本来在楼上招待那些商贾,听闻刘愈前来便迎下楼。手上拿着一张纸,上面记录着商贾们的意见反馈。她想提前让刘愈知道这些商贾的立场。
    “嗯。他们来的可真早。”
    刘愈没有急着上楼,而是听了隋妤的叙说。其实那些大商贾最担心的还是朝廷能给商贸司的权限,还有固定税率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他们切实的利益。
    “我跟皇上请过旨,圣旨在这。”刘愈从怀里将昨日讨来的圣旨拿出来,也没拘礼,直接递给隋妤,隋妤一惊并不敢接,刘愈笑道,“没什么,昱王,你也见过,只要我们是诚心实意为他办事,这些礼节方面可以不必太拘泥。”
    隋妤这才战战兢兢接过圣旨,打开后看了看,脸上有了喜色。
    她之前虽然听刘愈说的很好,但也怕朝廷未必能给商贸司太大的权限,但看圣旨上所说,商贸司不但有绝对的独立自主,且可每月参与一次朝议,在厘定税率和商品特许经营权的方面也可先定而后奏,但同时规定必须在典章和制度范围之下。
    “先定而后奏?”隋妤带着惊喜,合上圣旨抬头望着刘愈,“如此大的权限,真是不敢想。”
    让商人自己来定税率,说起来也有些大胆和冒险,不过刘愈并不太担心。本来商人的税赋无定限,各层的盘剥令商人苦不堪言,赚的钱有多半进入了各级官员的口袋,现在只是给商人们画一张很大的饼,至于饼怎么分,还是“典章和制度”来决定,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个很美丽的幌子。
    “还要隋小姐你多多劳心了。”
    这时官员们乘坐的马车也到了门口,当官员们从马车上下来,看到召开会议的只是个地处偏僻的小茶楼,脸上都有鄙夷之色,但见到刘愈已经在门内立着,他们有意见只能压在肚子里。这次随刘愈来的官,在工部和户部中也不算显贵,只是些帮办督办之类的五六品官。袁博朗在这方面还是很抠门的。
    当刘愈与众官员上了楼,那些商贾们纷纷从座椅上起身,迎头便要下跪。这些都是基本的礼仪,但刘愈却直接提手道:“今日乃是商谈,各位不必拘礼。”
    双方很友好地对坐,进入了洽谈模式。不过就这么与官员对坐着商谈,商人们还是不太习惯,一个个或低头摸着桌上的茶杯,或叹息不语,总之商人们只是听刘愈说了几句建商贸司的初衷,没人愿意开口发言。
    商贸司也算前无古人的一向创举,刘愈知道这些商人心中担心的是什么。千百年来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短时间内想改变很难。刘愈当即当众宣读了圣旨,等商人们跪在地上听完圣旨上的内容,脸上都是像之前隋妤那般面带不太可思议的神色,这商贸司独立,那岂不是跟六部一般平起平坐?
    刘愈解释道:“商贸司少监,暂定为从四品官,副监官从六品,官俸待遇将与朝廷百官无异。诸位不必有所疑虑。”
    虽然商贸司的官品级不高,但能参与朝议,就可在朝议上直接向皇帝呈奏本。商人面见天子,这在商人心目中是不可想象的,天子地位之高是商人们不敢仰视的。刘愈的意思,每月月初,商贸司少监可会同一名轮值的副监一同前往皇宫参与朝议,其余时间的奏本,可直接呈递六台衙门,由丞相批阅或呈御览。
    这只是刘愈设想中的起步状态,刘愈也想将来能让商贸司在六台衙门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减少右相袁博朗对商贸司及朝廷百官的制约,刘愈也很快会提交奏本,重设左相,到时商贸司会一并转到左相管辖范围之内。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忙里偷闲
    政策不好这些商人会觉得无利可图,政策太好他们又会认为这是陷阱。这种瞻前顾后的心态令洽谈会还是处在一种僵持中,没有商人愿意做出头鸟,说出他们的要求。
    刘愈觉得,还是他自己的方式用错了。
    这些商人对官员自来一种恐惧感,觉得无法沟通,他无论怎么说这些商人还是顾虑重重。与其这样谈下去,不如让隋妤不记名总结了他们的意见再呈递上来,到时汇总统计一下便可。
    刘愈当下将另一件卖官的事说了出来,对于朝廷这次所卖闲官的品级职务等详细说了,听到可以当官,虽然只是闲官,这些商人还是露出更大的兴趣。当了官,本质上就从商人堆里超脱了出来。
    “那最高的五品官……要大约纳捐多少银子?”一名老成持重的中年商人,还是禁不住诱惑当众问了出来。其他商人也都侧着耳朵想听到答案。
    价格,才是商人最关注的问题。
    刘愈对这些商人的心理价位没有底,说高了怕他们接受不了,说低了会令商人觉得当个官也不过如此,好在他之前特地去打听过一个世家子弟捐官大致所要花的银钱。
    “纳捐钱财的数量暂时尚未定下,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但不能少于一万两。”刘愈道。
    卖官,也不能说的太浅白,好像市场卖货一般。要说成是纳捐,捐钱财的数量决定谁可以当官。当然当不了官的,银钱还是照退回去。
    那些商人神色都很平静。让人看不出他们内心的变化。面面相觑间似乎也在用眼色来征求其他人的意思。隋妤作为代表。最后问道:“刘将军,不知纳捐之事何日展开。”
    “国丧期满,新皇祭天之后,应在本月二十一日正式展开。”
    商贸司首次洽谈会便在如此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中结束,刘愈要回去向皇帝禀告进展,在朝议上免不了要受反对此事朝官的质询,他也要有所准备。
    隋妤亲自送刘愈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歉意道:“刘将军。小女子也没料到他们来也不多言语,无法让您得到更多中肯的意见,没帮到太多忙,还请见谅。”
    刘愈笑道:“隋小姐肯联络他们已是莫大的帮助,现在重要的是将消息通知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态度。”
    将消息整理后呈奏了皇帝,刘愈从皇宫出来,他也准备休息一下回家清闲一番。这几日他奔走在皇宫和各衙所之间,忙的都快透不过气。
    到宫门口,正遇上进宫向新皇奏报长安城治安的隋乂。
    隋乂新任京兆府尹。整个人意气风发脸上带着光彩,大约觉得能压着柴葫芦随心所欲的办事很爽快。见到刘愈。脸上的笑容也同一朵花一般。
    “刘兄台,好久没一起聚聚,晚上我请客,你可一定要赏脸。”隋乂见到刘愈便凑上前道。
    现在刘愈为了自身安全,身边带着一票随从,走到哪都不方便,因而他也很少再去家里以外的地方消遣,免得带来不便。不过老友邀请,刘愈还是要给几分面子,他也要了解身边之人对新皇登基的感受。
    “在哪请?”
    “有个好地方,你一定没去过,晚上我去府上请,叫上李糜他们一起。”
    隋乂故作神秘,刘愈也习以为常。隋乂在玩的方面继承了他老爹的优良传统,当然他的那些玩乐方式有很多不对刘愈的胃口,这也是之前令隋乂郁闷的地方。这次他这么信心十足,刘愈料想应该是个好去处。
    回到家,家里的三个女人正凑了一屋子,在刺绣。
    韩家姐妹从幼时就开始学刺绣,一针一线都很规整,花鸟鱼虫无一不精,而徐轩筑的针法就很粗糙,她的手更适合拿剑,而不适合拿一根细小的绣花针。
    “我说夫人,咱家又不是要靠刺绣来养家糊口,学这个做什么?”刘愈走到绣架前,看着仔细在学绣工的徐轩筑道。
    徐轩筑抬起头,笑道:“夫君,看妾身绣的如何?”
    刘愈打量了一下,也看不出是绣的什么,而旁边的韩家姐妹也在掩嘴偷笑。徐轩筑有些气馁道:“总是绣不好,一个女儿家,如果连基本的绣活都不会,出去会被人笑话。”
    “谁敢笑话我家夫人,我非把他门牙打碎了不可。”
    一家人在一起也算其乐融融,眼看要到黄昏,徐轩筑正要让婢女去准备晚饭,隋乂前来邀请。
    只有隋乂前来,李糜和胡轩并不在旁,刘愈问道:“他们没时间?”
    “有,不过先去占位子了,那个地方不能订座,去晚了怕是被人抢先。”
    堂堂的京兆府尹居然不能定位子,刘愈想不到是何等的宴会场所会这般不识趣。难道也是官家的官所?不过想想,现在因为国丧期未满,大多数的娱乐场所还处在暂停营业状态,如果只是家酒楼,也不会对客人有如此苛刻的要求。
    “那地方,我能带夫人去吗?”刘愈问道。
    “要带嫂子?”隋乂脸色为难一笑道,“还是别了吧?”
    如果隋乂说“能”,那刘愈也就不带了,那里应该是个普通的地方,他说“别”,就证明那应该是个秘密淫窟之类的去处,带上夫人,还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实刘愈有意要带徐轩筑去,主要让徐轩筑结识一下他身边的朋友,在朝中这些可都是他并肩而战的战友,在家里宴请他们的话必会遭人诟病。武将结交文臣本来也是朝廷的忌讳之一。
    当刘愈回内堂给徐轩筑说了,徐轩筑有些不愿道:“夫君,妾身晚上出门,似乎不太好。”
    “没事,当认识一下朋友。换上男装也没人知你是女儿身,领略一下长安城夜市的繁华。”
    说到玩,其实没人不愿,只是每个人追求的娱乐方式不同。徐轩筑也很想跟刘愈出席一些场合,增广见闻。徐轩筑能随同刘愈出去,韩家姐妹又显得不乐意,两人一起过来哀求能随同一起去。
    刘愈不想出去赴个宴拖家带口的,便道:“你们两个今天留在家中,晚上回来再陪你们。”
    细细安慰一番,韩家姐妹也就不多坚持。新婚燕尔食髓知味,她们更加期待床第间的厮磨。
    本来隋乂只多准备了一顶轿子,现在刘愈要带上徐轩筑一起,不够用。
    刘愈道:“不远的话,走着去也可。”
    隋乂尴尬笑道:“如此的话,就有劳刘兄台和嫂子徒步前往。”
    刘愈很好奇去的到底是何地,要说不是酒楼而是娱乐场所的话,刘愈也想知道是什么人敢顶风作案,毕竟国丧期间一切造次行为官府都是会重判,连长安城的最高治安部门的一把手都趋之若鹜,看来这地方的魅力也是非同一般。
    夜幕降临,街上还是逐渐升起灯笼,因为是国丧期,红灯笼都要蒙上一层白布,如此一来光线也不会太明亮,不过足以照清街路。走了一段,到了一处相对僻静的街口,隋乂指了指旁边的一出不大的门道:“到了。”
    刘愈打量了一下,应该是一处新建的小楼,周围都是一些低矮的旧楼,唯独这一座崭新一般。门上挂着一块匾额,名为“雅舍”,从这名字根本猜不出里面到底经营的是什么营生。
    刘愈先对连乎生和吕楚儿吩咐了一下,让他们在外面守候,然后与徐轩筑跟随隋乂进了这雅舍。钢刀门口,便从里面走出一人,应该是“消费”完准备回家的客人。那客人虽然是一身男装,但一阵香风拂过,却好像是女儿身,刘愈端详了那人背影半天,还是辨不出男女。
    难道是不男不女?
    刘愈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年头女扮男装出来逛夜市的极少,也就难怪他感觉怀疑。
    隋乂却脚步不停地进了雅舍之内,进去之后刘愈便发现好似别有洞天,首先入鼻的是一股书卷油墨气,琳琅而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