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46部分

借天改明-第346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紧张起来,不会这么快战事就有结果了吧。
    不过当他们知道急报来自福建时,便重新放松了下来。同时,他们也有点奇怪,福建怎么会来什么急报,日本都臣服了,不可能闹倭寇吧?
    崇祯皇帝带着一丝疑惑,不慌不忙地打开急报,开始看了起来。
    温体仁注意到,崇祯皇帝的脸色马上就变了。这一下,温体仁的心又重新提了起来,肯定不是好事。
    果然,崇祯皇帝看完后,面色严峻,一边把急报递给内侍,一边对温体仁说道:“温卿,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东南沿海的海防形势非常严峻。”
    温体仁比崇祯皇帝更了解海防的重要性,他一听之下,脸色也马上沉重起来,接过内侍转呈过来的急报,快速看了起来。
    等他一看完,崇祯皇帝又说了:“听钟师傅的意思,那郑芝龙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会搞得全军覆没呢?”
    “陛下,这急报中说海贼和红夷联手,战舰数目就已超过福建水师。而且那红夷的战舰更是厉害,光战船上的火炮就是我大明水师战船中火炮的十多倍,根本没法与之战。”温体仁提醒崇祯皇帝原因道。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疑惑地问温体仁道:“难道我大明水师战船上就不能多放几门火炮么?”
    温体仁并不是很清楚这个事情,但他知道不放那么多炮肯定是有原因的。
    于是,他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大明禁海多年,这火炮和战舰之间的事情,可能存在一些瓶颈,才导致没法放多门火炮。依臣之见,不若招那郑芝龙前来京师。”
    “嗯?”崇祯皇帝有点不明白,温体仁为什么建议招郑芝龙进京而不是逮捕他进京。
    温体仁听崇祯皇帝语气中的疑惑声调,就进一步解释道:“陛下,以后大明藩王封建海外,这海战是免不了的。因此应尽速搞清楚这大明战舰和红夷战舰之间的差异,不缩小这个差距,必然会影响大事。”
    “这个郑芝龙本是大海贼,如若得知朝廷要拿他问罪,必然不肯俯首就擒。因此臣才建议招他前来问个清楚。到时候如若战败乃是其自身无能所致,再问罪不迟。”
    温体仁这番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不过他还有疑问道:“那郑芝龙就肯来京师么?”
    郑芝龙不是蠢蛋,当然知道要是来了京师,就等于是刀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温体仁稍微想了下,然后继续解释道:“从这急递中可以看出,那郑芝龙的战船所剩无几。他除非是想放弃眼前的权力威势,甘心隐姓埋名做个富家翁,否则必然要依靠朝廷,重建福建水师后才能再有出头之日。因此,只要朝廷明确他来京师是为了何事。臣以为,此等枭雄,必然会放手一赌。”
    崇祯皇帝听了点头道:“好,那就依温卿所言,此次战败之事暂且缓议,等查明战败真相后,再行处置。”
    不过他说完之后,又问温体仁道:“温卿,你说钟师傅是否会知道这战舰的差异?”
    温体仁想了一会,摇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中兴侯未必知道。否则在去年传令各地船厂动工之时,他便会提醒了。”
    崇祯皇帝略微有点失望地点点头,毕竟钟师傅也不是万能的。
    “那这红夷和海贼的联合舰队就这么把福建水师打垮了,又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就这么离去了,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对这一点想不明白,就又咨询温体仁道。
    这下难住温体仁了,他也不相信,那些强盗会如此宽宏大意,费钱费力打了一仗,然后什么要求都没有,就自个走了?
    君臣两人最终还是摸不到头脑,便只能先这样了。
    他俩没想到,仅仅隔了五天之后,一个惊天的消息便传到了京师。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崇祯皇帝,甚至都不再关注辽东战事,全都被红夷和海贼的联合舰队震惊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打天朝人的脸
    首先报到京师的八百里急递内容,是红夷和海贼的联合舰队从吴淞口出现,一路上烧杀劫掠,往长江上游而去。
    长江上原本就不多的内河战船根本就不是那支联合舰队的对手,犹如螳臂当车,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而沿江的卫所军队,一对上登陆的海贼和红夷联军,也是一触即溃。
    江南地区为之恐慌,纷纷逃离沿江地区,这西寇战力之强悍,尤胜当年之倭寇。
    崇祯皇帝大惊失色之下,连忙召集内阁六部商议。可商量来商量去,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商议了一个通宵,却没有得出一个有效的对策。
    因为多年以来的禁海,使得大明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水师。而自戚继光北调之后,江南的武备又松懈了下来,根本就没有一支强军能拿得出手。
    这个时候,有许多人甚至开始怀念成祖时期的大明舰队。在那个时候,大明水师铺天盖地。大海之上,全是大明的水师。一直到极西地区,全部都是大明水师说了算。那会像今天这样,被西夷打进了长江,却找不到能抵御的水师。
    文华殿内的君臣都是双目通红,虽疲倦不堪,可没人敢提出休会。
    “陛下,把中兴侯招回来吧!”兵部尚书杨鹤身上的压力非常大,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崇祯皇帝建议道。
    崇祯皇帝其实早就想过这点了,但此时中兴侯去了辽东,正在和建虏打仗,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说中兴侯率领的新军只是陆军,他对长江上横行的西夷舰队怕也无能为力的。
    因此,崇祯皇帝才把这个念头熄灭了。现在见兵部尚书又提了出来,甚至还引来了殿内几个臣子的附议,不由得又重新考虑了起来。
    “陛下,西夷的火器犀利,两岸的卫所军队莫不能敌。如果有中兴侯的新军在,西夷至少不能到岸上来荼毒百姓。这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请陛下三思。”杨鹤继续建议道。
    温体仁却有不同意见,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中兴侯此时怕是已经发动了战事。中兴侯的新军虽然厉害,但建虏的主力也不是泥捏的,中兴侯能不能打赢战事还未知。这江南西夷之乱,臣以为不能寄希望于中兴侯。”
    崇祯皇帝听两个臣子说得都有道理,一时又无法抉择。而文华殿内的其他大臣也分成了两派,各自拥护两个观点,辩论不休。
    一直到傍晚之时,有些年纪大的文臣就坚持不住了。崇祯皇帝见这些人坐在赏赐的凳子上,脑袋直往凳子底下钻的时候,只好采用了一个无奈的办法。
    命令长江沿岸各省份派兵增援长江两岸,务必不得让西夷和海贼上岸。只能寄希望于这些西夷见无法上岸之后,便自行退去。
    可是,圣旨还没有出京师,八百里急递又到了。
    西夷和海贼的联合舰队攻打了南京,虽然没有打下来,却把南京周围的村落荼毒了个遍。南京城周围的几支军队被西夷和海贼打得溃不成军,丝毫阻止不了西夷和海贼的上岸。
    次日,八百里急递又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里。西夷和海贼攻占了镇江,封锁了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此次有要求传到了崇祯皇帝手里。
    崇祯皇帝一看,气得当场发飙。什么时候,大明让人这么要挟了!朕要是答应了西夷的要求,以后还能去见祖宗么!
    这份带有西夷要求的急递传遍了殿内每个臣子的手中,没有例外,所有的臣子都义愤填膺,就是战到只剩下妇孺,也不能答应蛮夷的无理要求。
    就算是那些惧怕西夷的战力,内心想和谈的个别文臣,也不敢在脸上露出这种想法,因为西夷的条件对大明来说,实在是太丧权辱国了。
    那西夷的要求一共有以下四条:
    一,割新安县下一个大岛屿给荷兰帝国。虽然这个后世的香港,现在还是荒岛,没有人居住,但这是领土之争,大明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丧土之责,没有一个人背得起,包括崇祯皇帝也是如此。
    二,荷兰帝国要求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荷兰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
    急报中专门有解释,这领事馆相当于国中之国,大明再无对这领事馆所在有管辖权。大明士大夫又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
    三,大明向荷兰帝国赔款两千一百万两白银,以补偿大明历次对荷兰帝国的伤害。如果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可以由荷兰帝国代为征收进出口货物商税,直到偿清赔款为止。
    大明一年的国库收入才两百多万两白银而已,这一张口就是这么多赔款要求。真不知道西夷是怎么提出这个赔偿额的,真当大明是他们的取款地么?
    四,允许荷兰帝国独家代理大明的进出口货物,未经荷兰帝国商人之手进出大明的货物一律视为走私,抓到就严惩。
    “陛下,西夷如此狂妄,视我大明如无物。就算大明没有军队了,臣这老骨头也要上战场,誓死不与西夷妥协。”温体仁首先表态道。
    “对,谁要敢妥协的,老夫口水淹死他。”
    “还有老夫,也拿这条老命和卖国贼拼了。”
    “。。。。。。”
    崇祯皇帝的双眼通红,他自从登基以来,就算建虏攻到城下,也从未感觉到有如此的屈辱感。
    只见他猛地一拍御桌,打断了底下文臣的表态,怒喝道:“朕要得是对策!”
    文华殿内静了一会,最后还是温体仁开口了:“陛下,如今也管不了太多了,请调中兴侯速回。另则命各地军队向镇江集结,夺回镇江。还有一点,可让澳门葡夷也出兵攻打红夷。”
    崇祯皇帝确实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当即一一准奏,圣旨马上就发往大明的东南西北。
    荷兰人的这种打脸行为,深深地刺激了大明官员和百姓。那种身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直接被人按地上踩了又踩。
    自此以后,大明上下普遍有一个共识,就是可以和其他国家通商,惟独荷兰人不行。对这次助纣为虐地海贼,抓到了一律凌迟,和为建虏效命的汉奸一个待遇。

第六百六十五章 开胃小菜
    在辽东的钟进卫,自然不知道前些天的时候,在京师发生的那些事情。也更不知道,在远方的江南,竟然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
    如果他知道的话,第一感觉,肯定是鸦片战争提前了!或者不叫鸦片战争,而是通商战争。
    这事发生在大明,不管如何,都不可能像满清一样,和荷兰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更何况还有钟进卫在!
    此时的钟进卫,正领着新军在拼命赶路中。
    海州到辽阳有一百来里,骑军狂奔的话,一天就能到。另外,在六十多里路远的地方有个鞍山驿,建虏在那里也有驻军。因此钟进卫不能保证,建虏现在在哪里了,只能是拼命赶路。
    东北的官道,基本上还是大明控制辽东时候整修出来的。建虏占了东北之后,就没好好维护过官道。
    因此雪水虽然化了几天,却还是泥泞不堪。骑军飞驰而过,官道就立刻犹如浆糊一团。
    新军都是轻骑,骑马飞驰而过,影响不是很大。但后续的野战炮兵,还有车营,就会被严重影响速度。
    但就算没有炮兵,也必须硬着头皮顶住建虏。
    一路上,钟进卫一直在暗自祈祷,希望建虏没有那么快的反应速度。
    新军因为赶时间,根本就不管行军时需要保持队形的军中规矩,拉成了长长的一条长蛇。
    随着平原慢慢地缩小,地势慢慢地变高,官道所在就变得狭小起来。
    钟进卫在来辽东之前,已经事先了解过地形。他知道,前面就是他选定的阻击阵地牛头岗。现在还没看到建虏的援军,说明自己能先一步赶到,算是不错的开局了。
    其实如果要说最好的阻击阵地,并不是他选择的这个地方。而是再过二十里的鞍山驿,那里才是一处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钟进卫没想过拿下海州后,还能拿下这个鞍山驿。要真这么厉害的话,只有后世那些穿越书中开了无敌光环的主角了。
    钟进卫自己虽然是穿越而来,却从没想过自己有无敌光环,虽然他也非常渴望拥有。
    官道一个转弯,牛头岗就看见了。可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前方出现了建虏的身影。
    “霹雳”大队的一百来人是跑在最前面的,他们一到目的地,便紧勒战马。
    战马前蹄扬起,整个身子随之立起,同时“恢恢恢”地嘶叫,表达急停得不满。
    “霹雳”大队的人都稳稳地粘在战马背上,等战马一站稳,便迅速翻身下马。而后往两侧山上跑去。
    新军中陆续赶到的士卒,喘着粗气,喷着白雾,在官道上下马列队。
    钟进卫也赶到了,不过他没有下马,就在官道边上驻足,拿着望远镜观察前面建虏的情况。
    他发现对面的建虏也已发现了新军,开始减速观望。钟进卫初步估计了一下,对方建虏好像也就一千人左右。为首的几个头目聚在一起叽叽歪歪,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虽然比较远,天色又将近傍晚,但钟进卫通过望远镜,还是发现了一些情况。那些建虏头目的脸色都有点惊诧,在说话的时候还对这边指指点点。
    钟进卫忽然有所醒悟,估计这些建虏是见到新军的军服,知道了己方火器的厉害,正在考虑要不要攻过来的问题。
    他轻‘哼’一声,转头看看自己这边。发现到达的新军士卒已经有六七百人了,后面还不断地有新军士卒在加入官道上的队列。
    等他再次转头看向对面的建虏时,发现大部分建虏下了马,似乎在准备冲阵。因为他发现,最前面的那批士卒又从马背上取下盔甲,往身上套去,后面则是弓箭手在做准备。
    钟进卫知道建虏最拿手的一招就是重装步兵的冲阵,在野战对以前明军的时候,常常用这招冲垮明军,然后骑军追杀。
    先下手为强,钟进卫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他当即向边上的号兵发出了命令。
    那名号兵拿着小号,对,就是后世的小号,连续吹起了短促得“嘀嘀”声。
    列队的新军士卒一听,便踩着尖锐的“嘀”声,起步向前进。
    后面赶到的士卒则又重新开始排队,组成第二批队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