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67部分

借天改明-第367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开凿运河,对于大明来说,又不是没做过,经验丰富得很。
    这个话题其实在以前就说过了,当时为了鼓励藩王,就没有做这种我吃肉,你喝个汤的事。
    但毕竟利益实在是大,以至于户部尚书又重提此事,想吃这块肥肉。
    李维在一边听得目瞪口呆,在大明官员的眼中,强大的西洋人,仿佛就成了刀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心动,也很想要吃这块肥肉,但又怕真这么干了,藩王们联合起来闹,反而影响了封建北美的国策。
    他犹豫了一会,就说道:“此事还早,诸位臣工,还是先议一议修建大型补给点的事吧!”

第七百一十一章 北海道问题
    刑部尚书胡应台听了也马上附和道:“狱中已人满为患,需要输送一批为好。”
    这一年来的罪囚,自从确定藩王封建北美的国策后,就一直存着,只等确定大型补给点后发配过去劳改。因此,胡应台才有此一说。
    而修建大型补给点,肯定是由近及远。
    起点的海参崴目前还在建虏的势力范围,不把建虏消灭,或者赶跑,是不可能去修建的。
    那么所有官员的脑海中就出现了第二近的那个大型补给点,就是北海道岛的北端。
    钟进卫一直以为北海道是日本的一部分,但看李维所带回来的注解,却是一个蛮夷居住的地方而已。
    他还记得那注解上的大概,说北海道叫虾夷地,住着身材矮小,身上浑身长毛的虾夷人。
    不过在北海道也发现了日本人的踪迹,他们筑有一城,并以此为据点在北海道海域活动。
    “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补给点,不若就将罪囚流放过去,开始修筑补给点吧?”首辅温体仁先开口建议道。
    没等崇祯皇帝反应,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反对道:“可那北海道还有日本人在,如若我大明前去修建大型补给点,可能会受其侵袭。”
    他不想白白浪费了钱粮,最后却被倭寇给毁了。
    崇祯皇帝一听,之前刚想答应的念头又收了回去,准备再听听其他臣子的意见。
    兵部尚书杨鹤对此有不同意见,他直接对毕自严道:“毕大人不要忘记了,日本人刚来大明朝贡过,定了藩国的身份,怎么可能转眼就又来攻打我大明呢?”
    毕自严对此不敢苟同,反驳道:“确定了藩国的身份又怎样,日本人出尔反尔的德行,又岂会时刻记得自己藩国的身份。”
    “但日本使者刚瞻仰了大明兵威,就算借他一个胆,怕也不敢这么快就翻脸。”杨鹤岂会被毕自严驳倒,马上又找了个理由。
    “杨大人,此言谬也,日本人。。。。。。”一边的礼部尚书也加入了舌战。
    “。。。。。。”
    最后殿内大部分人都参与了进去,争论到底是不是该马上动手去修建北海道的大型补给点。
    崇祯皇帝等了好一会,还是没有一个结论,臣子们谁也没有说服谁。
    他正等得有点烦躁了,忽然发现钟进卫一直没有发言,只是盯着地图在看。
    于是,他开口问道:“钟师傅,你对此有何建议?”
    文华殿内正在唇枪舌战的大臣们一听,对啊,怎么就忘记中兴侯了呢!于是,他们都停止了争辩,看向钟进卫,准备听他的建议。
    钟进卫见殿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便指着屏风上的地图道:“虽然日本人在北海道的最南端活动,但将来难保不会在北海道碰面。因此,臣以为,最好是先了解这最南端日本人的具体情况,然后再采取对应的措施,目的就是一个,北海道只能属于大明。”
    崇祯皇帝听出来了,钟进卫的意思是,北海道只能属于大明,但如何让那些已在北海道的日本人走人,这个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他觉得钟进卫这法子才是稳妥之举,之前那些臣子,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在争论了,真是书生空谈而已。
    不过钟进卫的提议也还是有困难,崇祯皇帝还没有问,温体仁就先问钟进卫了:“中兴侯,如果再派人前去了解那些日本人的具体情况,会耽搁不少时间。你之前还说了,要尽早开始藩王封建北美才好。”
    钟进卫听了一笑道:“这个我知道。现在京师刚好有人对日本熟悉,找他过来问问,说不定会有所获。”
    温体仁听了脑中闪现出一个人,不由得确认道:“可是原福建水师海防游击,现大明水师学堂副堂长郑芝龙?”
    堂长这个词是中兴侯提出来的,因为水师学堂这东西是新兴的,只是定位于培养水兵而已。而且阎应元、郑芝龙都是武职,现有体系中没有可供参考的地方。因此中兴侯提出堂长一词,品级就比他们原本的高了一级。
    “正是。”钟进卫笑着点头道。
    温体仁眉头一皱道:“他不是在天津么,招来也需要时间。”
    “不,他现在正在京营学习新军火器的使用。”钟进卫摇摇头道。
    既然在京师,那就等一等了。
    没有多少时间,郑芝龙就奉旨匆匆赶来文华殿。见到殿内大明高官云集,显然在商议重要事情。
    一番礼节之后,他才明白叫他过来的原因。他暗自得意,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他向崇祯皇帝奏道:“末将知道一些。那虾夷。。。北海道的日本人乃为松前藩,其大名原为羽後安东家的家臣,在其上一代家主松前庆广的努力下,独立了出来。在丰臣秀吉时代,因讨好丰臣秀吉而得到日本天皇册封为虾夷岛主。”
    因为钟进卫地图的原因,大明君臣讨论事情,都按照地图上的名称来,因此郑芝龙才把虾夷改口为北海道。
    钟进卫听了微微皱起了眉头,还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册封,从法理上变成日本的领土了。
    他想了一下问道:“如果我大明要把北海道纳入版图,可有何策?”
    郑芝龙听了一愣,海外蛮荒孤岛纳入大明版图,好像不划算吧!不过他马上想起了藩王封建北美之事,就醒悟了过来。
    不过他也知道,中兴侯这么问,肯定不是说出兵用武力占领。真要这么简单的话就直接动手便是了。问计于他,肯定是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郑芝龙眼睛一转,想到一事,就回答道:“这松前藩和德川幕府有过过节,或者可以利用。”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才开口问道:“有何过节?”
    郑芝龙转向崇祯皇帝奏道:“松前藩以前和丰臣秀吉的关系很好,也因此被日本天皇册封。但德川家康是从丰臣秀吉儿子的手中夺来的权力,对于松前藩并不是很信任。”
    钟进卫一听,联想起历史上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就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心中马上就想到了一条计策,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第七百一十二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
    于是,钟进卫便把他想到的计策说了出来,在郑芝龙进行了一些补充后,完整的方案便出来了。
    崇祯皇帝当即拍板确认,马上就派郑芝龙为使者,出使日本而去。
    李维在遗忘的角落里暗自大开眼界,大明官员谈笑间,差不多就谋取了海外领土。
    自己以前在海上讨生活时,看到的只是面前的利益,斤斤计较。现在想来,却是可笑之极。
    这么想着,也坚定了他要做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崇祯皇帝面向臣子们而坐,自然能看到李维还在。他等郑芝龙出殿而去之后,就对李维道:“你且下去,朕会让人去找你,教你一些说词,回头在藩王会议中须得小心说话,明白么?”
    “是,陛下。”李维知道自己过了隐瞒西班牙航线的这一关,连忙回应崇祯皇帝的话道。
    自有内侍领着李维退出文华殿,安排他接下来的任务。
    文华殿内,内阁首辅温体仁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勘探船已经回来,大型补给点也都确认完毕。臣以为,是否可以向两京十三省发出通告了?”
    他所说的通告,是指罪囚的处理。
    刑部尚书胡应台一听,连忙附和道:“陛下,臣附议,大明疆域辽阔,通告早点发出去,远的省份才能及时把罪囚押解到天津。”
    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在之前就已经开始操作。特别是最近的培训班一开,其内容不可避免地传了出去。
    再说,以往的时候,藩王基本都老死在其封地上,很少有藩王会被允许进京。
    但现在,不但全体藩王来了一次京师,现在又有不少藩王来京师。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也引起了地方官员的猜测。
    因此,藩王封建北美的事情,是瞒不了多久的。现在既然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那就自然而然地到了公布的时候了。
    钟进卫是这个国策的始作俑者,他的意见很重要。因此,崇祯皇帝在拍板之前,咨询钟进卫道:“钟师傅,你的意见呢?”
    在温体仁说话之时,钟进卫就已在考虑了。此时听崇祯皇帝问自己话,就马上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藩王封建北美之事,暂时还是不先通告的好。但可以先把罪囚流放海外修建大型补给点一事公告天下,就说是拓荒好了。”
    “中兴侯可是担心西洋人?”工部尚书徐光启听了心有所思,向钟进卫问道。
    钟进卫闻声看过去,对徐光启点点头道:“是啊,在大明水师重建完成之前,大明在海上的力量太过薄弱。不但是西洋人,就连那些海盗都难以应付。如果公布了藩王封建北美的国策,那些人很可能闻腥而动。”
    “中兴侯说得也有道理,臣先前考虑不周。因此,臣提议就按照中兴侯所说的做吧!”温体仁的心胸倒是坦荡,马上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改了建议。
    现在的钟进卫不但在对虏事情上权威,而且连海上之事也有话语权。对大部分大明官员来说,因为对于海上的无知,他们就只能同意钟进卫的建议,因此都出言附议。
    一切有利于藩王封建北美的建议,崇祯皇帝都乐意接受。现在见底下臣子达成了一致,就高兴地道:“好,诸位臣工都如此小心从事,朕很高兴,那就按照钟师傅说得做,暂时就先不公布最终的国策,把第一步先做起来。”
    民间要猜测,就由他们去猜吧。至于到时候猜得凶了,也只需要保持沉默即可,不用去搞什么辟谣,免得以后朝廷没了威信。毕竟藩王封建北美,最终是要执行的。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很多大臣的肚子咕咕响,想着可以散会了。
    而崇祯皇帝年纪轻,又坐那不动,整个人沉浸在国策之中,因此并没有感觉到肚饿。
    负责他饮食的尚膳监太监早已到了文华殿门外,但见到殿内正在举行高级别会议,不敢进来打扰,候在殿外等着会议结束。
    此时听到殿内一下没了声音,看看天色,担心崇祯皇帝的龙体,就准备进殿提醒。
    没想到又有人说话了,还是那个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中兴侯,就只好又把刚伸出去的脚缩了回去。
    只听钟进卫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关于这第一步的事情,还有一个建议。”
    文华殿内的文臣一见,心中暗暗叫苦,不过都没人敢说出来,只能暗自祈祷中兴侯就这么一件事,最好还是一句话的事情。
    “钟师傅,你说。”崇祯皇帝一听,眼睛中就只有钟进卫,那还去对其他臣子察言观色。
    钟进卫面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虽说各类罪囚因为罪行的不同,流放到海外去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毕竟太远了,万一要有个冤案什么的,实在是太受罪了。因此,臣建议,罪囚发往海外之前,组织人手再认真复核一次他们的罪行是否属实。”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对于这一点,他还是能理解的。因为死囚的名单要到他的手中朱笔勾了之后才能执行,但他也只是走个流程,朱笔随便勾的。
    这当然不能怪崇祯皇帝马虎,因为他不可能一个个的去看案卷,查疑点,这些活都是交给下面去做的。
    但如果下面的人马虎的话,就是冤杀了。
    因此,钟进卫的这个建议也还是有必要的,再进行一遍复核,至少也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问题。
    “好,准钟师傅所奏。”崇祯皇帝马上同意道。
    然后他转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道:“都察院安排御史巡视两京十三省送过来的罪囚,确认无冤之后,再流放海外。”
    “是,陛下。”曹于汴心中暗喜,连忙答应道。
    这等于是又给了都察院一份权力,可以行使监督之责。
    钟进卫见这事也得到妥善安排,心中一松,肚子顿时响起了“咕咕”声。一看天色,才发现好像过了吃饭点了。
    他站得比较近,因此他的肚子响声被崇祯皇帝听到了。
    崇祯皇帝不由笑着道:“钟师傅的肚子先有了冤屈,在向朕告御状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灯下黑
    文华殿内的大臣都蹭了一顿饭,然后才各自回去干活。
    钟进卫出了紫禁城后,并没有马上回京营去。他对跟在身后的护卫道:“走,去玻璃研究所看看。”
    他其实已经忙得忘记了玻璃镜子的事情,这次在赐宴的时候,崇祯皇帝想了起来,让内侍去皇后处拿了一面镜子出来给钟进卫看,他才想起玻璃镜子一事。
    钟进卫开始以为是玻璃研究所终于造出来了,当即大喜过望。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却告诉他,这是葡萄牙人在上次赔罪时送得贡品,还说这镜子堪比黄金。
    崇祯皇帝特意让王承恩查了下,这价格虽然有所夸张,但其实相差也不多了。
    现在大明境内只有极少一点镜子,都是这些西洋人带来的。因为比铜镜清晰很多,一下成为大明有钱人中极为抢手的东西。
    当然了,这东西现在在大明还极为稀少,只有广东和京师一带的大富豪才有可能拥有。
    崇祯皇帝眼巴巴地看着钟进卫,希望他过去玻璃研究所看看,到底那边这么久还没研制出镜子的原因是什么,看他是否能够解决。
    因为这次不用钟进卫说,他也知道镜子一旦研究出来,将又会是大明的一大经济支柱。
    在去玻璃研究所的路上,钟进卫看到京师的街上,人来人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