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90部分

借天改明-第390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尔哈朗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皇太极。如果事情他能知道,皇太极自然会告诉他;如果他不能知道,那么他问了也是白问。这些和硕贝勒里面,要说识相的人,济尔哈朗绝对排在前列。
    “他们要合起来造反!”皇太极盯着济尔哈朗,忽然说道。
    济尔哈朗听得一怔,盛京城内的风云,他很清楚。但没想到,多尔衮会在这个时候动手。
    “阿济格也参与了?”济尔哈朗有点忧心地问道。
    皇太极冷着脸点点头回答道:“阿济格这蠢材,被多尔衮一说会推他为大金新的大汗,就跳起来了。却不知道他自己,只是被多尔衮当枪使而已。”
    说完之后,皇太极盯着济尔哈朗的眼睛,问他道:“你说该怎么办?”
    济尔哈朗没有任何犹豫,眼神很坦然,直接建议道:“眼下非常时期,如能斩首就最好。大汗怎么说,臣弟怎么做。”
    皇太极很满意,他点点头道:“有你支持朕,朕很满意。”
    接着他就给济尔哈朗介绍情况道:“今晚他们就会动手,当是阿济格最先动手,多尔衮和多铎策应。进一步的消息还需等待片刻。”
    济尔哈朗其实知道在他们的身边都有皇太极的人,因此对于他这番话并不意外。
    “臣弟该如何做,还请大汗示下。”济尔哈朗态度恭敬地请示道。
    皇太极沉吟了一下,便抬头交代济尔哈朗道:“你暂时假装保持中立,让他们来打朕。到关键时候,从背后突袭他们,擒贼擒王。”
    “是,大汗。”济尔哈朗毫不犹豫,马上答应道。
    皇太极再考虑了一会,努力站了起来,情真意切地对济尔哈朗道:“明军这头老虎正向大金扑过来,而如今大金却在窝里斗。这是大金立国以来,最为严峻的时候。今晚务必努力,一举消除内乱。只有如此,等明军几日之后攻到盛京,才有余力去对付他们。”
    济尔哈朗看着皇太极一脸的病容,站起来的身体却佝偻着腰,原先肥胖的身材如今却和自己差不多了,而且刚四十岁的年龄,却差不多白头了。
    他的内心极为触动,知道皇太极为大金的强盛操碎了心。虽然最终大金还落了如此的下场,可大汗的努力却是有目共睹的。济尔哈朗当即大声而诚恳地回道:“臣弟明白,臣弟定然竭尽所能。”
    皇太极也有触动,自己的所有兄弟都不可靠,反而是堂兄弟在危急关头,一直在支持自己。
    他也不多说话,冲济尔哈朗摆摆手,让他回去准备了。
    此时天色已开始黑下来,但盛京城内却很是热闹。从未有过那么多火把都亮了起来,把盛京城照得很亮。
    远处的关宁军看了,开始还以为是盛京城内着火了。
    待到再近一点分辨清楚之后,便知道盛京城内肯定有变故,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火把。
    于是,前方军情便急速传回后面的袁可立那边,等待下一步指令。
    过了大概两刻钟之后,信使返回,传达了袁可立的命令:“中丞命令,不要打草惊蛇,按原计划绕道城北扎营。”
    于是,关宁军便远远绕过盛京,往北而去。与此同时,一队三、四十人的明军夜不收沿着官道,往辽阳、海州方向而去。
    大约戌时末,盛京城内终于响起了喊杀声。先是局部地区开始厮杀,然后慢慢地蔓延。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全城都被波及。
    此时关宁军骑军早已到了盛京城北,步军的前锋也在和骑军汇合。
    袁可立因为之前汇报上来的情况,让车夫加紧赶路,此时也已到了目的地。在左良玉、吴三桂等人的陪同下,远远注视着盛京城内的动静。
    “老爷,外面太冷了,您还是进车子里吧。”阿福没忍住,看到袁可立有点哆嗦的样子,连忙请求道。
    袁可立没有理阿福,此时他的精神竟然比刚吃完饭时还要好。他一边用望远镜望着远处盛京城内的动静,一边略带兴奋地说道:“真是没想到,建虏此时竟然会起内乱。”
    “建虏怕是知道中丞到了,以为谁又被中丞策反了,互相一怀疑,就杀起来了!”吴三桂秉承了其父吴襄的一些优点,恭维起袁可立来。
    他知道袁可立最得意,在对虏战事中最重要的功劳就是策反了好多建虏的将领,当然是那些汉人将领。因此就拿这个挠袁可立的痒。
    左良玉一听,轻轻地哼了一声。不过声音很轻,显然他不敢让袁可立听到。
    袁可立对吴三桂的马屁没反应,只是有点遗憾地说道:“看这情形,明日一早将是我军攻击盛京的最好时候。可惜盛京太大,光靠我部怕难取得大的效果。”
    “是啊,不知道侯爷到哪里了!”吴三桂适时附和道。

第七百六十四章 此生无憾
    袁可立放下望远镜,看向吴三桂,在月光之下,还是能看清大概的脸色。
    他稍微有点担心地说道:“且不说中兴侯是要一路打过来,就算在明日天亮之时赶来了,怕人数也不会太多。因为这次海州方向过来的骑军,终归是有限。”
    袁可立身边的这几个人一听,刚才还兴奋的情绪一下降了下来。如果明日一早,要击溃沈阳城内的建虏,怕是没有多大问题。
    可这次发动决战的一个最大目的,是歼灭建虏的主力。有关这点,在出发之前,袁可立已经宣布过了。
    如果光凭关宁军目前的这点兵力,把一万燧发枪兵拆成两路,堵住盛京的两个门,已是极限。
    另外两个门肯定照顾不到,就算分了一点兵力过去,建虏也不是吃素的,肯定挡不住建虏的狗急跳墙。
    “中丞,既然堵不住,我们不如直接攻进城去。能杀多少建虏就杀多少建虏吧!”一边的左良玉忽然建议道。
    袁可立闻言转头看向左良玉,这听似很正当的理由,在他听来,凭借着对左良玉的了解,袁可立可以肯定,他肯定是想第一个进城,立下首功,顺便还能多一些外快。
    但左良玉所说得这个理由也是有道理,到底该如何做,袁可立一时拿不定主意。
    忽然一阵寒风传来,使得袁可立又是一哆嗦,当即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夜色之中,格外的寂静。袁可立虽然压抑着咳嗽声,但还是传得比较远。
    听到的明军将士不由得又关注起他们中丞的身体,在这关键时刻,可不能有意外。
    在阿福和众将的再次劝说下,袁可立同意回车上去。
    可他自己回车里已有困难,阿福不顾袁可立的拒绝,坚持把他扶到这里去安顿好。
    等袁可立在车里坐好后,阿福倒了一杯热水服侍他喝下,驱驱身上的寒气。
    袁可立喝下之后,感觉好了很多,便对阿福说道:“你下去吧,我要想个对策。”
    “是,老爷。”阿福答应一声,便挪动身体准备转身下车。
    可这时,袁可立忽然又咳嗽了起来。阿福一听,连忙又转回身子,四处一查看,找到挂手帕所在,过去伸手一拿,准备递给袁可立。
    可这时,他忽然愣住了。过了一会,他猛地俯下身子,从挂手帕的底下抓出来一堆带血的手帕。
    “老爷,你。。。”阿福的情绪一下变得非常激动,大声地想质问袁可立,怎么会这样?
    这时袁可立已咳嗽完,缓过气来,见到阿福这样子,连忙伸手摇摇,然后指指车外。
    阿福跟了袁可立那么多年,自然知道袁可立的意思。老爷的意思是不要让自己说出声,免得让外面听到了,影响军心。
    他知道老爷的身体怕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情不自禁地带着悲音又轻声叫了声:“老爷。。。”
    袁可立闭了眼睛,平稳了下呼吸。然后睁开眼睛,脸色安详,轻声地对阿福交代道:“要是我能坚持到战事结束,亲眼见到建虏的灭亡,死也瞑目了。但万一我要坚持不到最后一刻。。。”
    他说到这里,从身边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纸道:“这是我的手令,令关宁参将吴三桂接替我指挥全军,坚持到中兴侯到来。”
    袁可立虽然平静地交代后事,可阿福却听得泪如雨下,默默地接过老爷的手令。
    如果不是老爷亲自统领军队而来,阿福可以肯定,此时的关宁军绝对还在路上,不可能这么快到达盛京城北,堵住建虏北逃之路。
    到时候,就算中兴侯及时赶到了,建虏也能从北门逃走。可以说,老爷是拿自己生命,来执行中兴侯定下的歼灭建虏于沈阳城下的战略目标。
    “人终有一死,此生无憾而死,终归是不枉来人世一趟。阿福,你应该为老爷感到高兴。”袁可立看着无声哭泣地老仆,轻声说道。
    “老爷。。。”
    袁可立微笑着摆摆手,打断了阿福的说话,对他说道:“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擦一擦再下去。”
    过一会后,等在外面的将领看到阿福从车上下来,连忙围过去问道:“中丞的身体怎么样,要紧么?”
    阿福借着月色,一张张脸看过去。过了半响,才摇摇头,简短地说道:“没事。”
    说完之后,他便待在车边上,不再言语。
    刚才袁可立的咳嗽,让众将都比较担心。现在听阿福一说,便稍微放心了下来。
    过了一会,袁可立的声音在车内响起:“明日一早,全军攻击沈阳。在攻占一处城门之后,从两侧城头抢夺其他城门,不管那支军队,全都不许进城,全上城头控制四门。动作要快,关门打狗,坚持到其他两路友军到达。”
    说到这里,袁可立的语气转为冷峻:“谁若敢违反军令,不管是谁,定斩不饶。你们可听清楚了?”
    “听清楚了!”所有将领听了都神情严肃,抱拳回答道。
    他们能感受到袁可立的决心,谁也不敢拿老帅的军令不当回事,哪怕是暂调过来的左良玉,也是不敢。
    城外的明军在抓紧时间休息,几万人马,却没有什么声音发出来。而沈阳城内,却始终非常热闹,喊杀声不绝于耳,甚至有几处地方还烧了起来。在黑夜之中,极为显眼。
    时间慢慢地流逝,离黎明越来越近。
    关宁军将士都被叫醒,在寒风中吃着冻干粮,补充体力,准备大战。
    作战任务已经传达给了每个将士,同时也让每个将士都意识到,天明之后,将会有一场大战、苦战。而战事的艰苦程度,将取决于友军什么时候能赶到沈阳。
    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所有的关宁军将士之中,大部分人的心思已集中到了即将到来的夺门之战。而少部分人,则不停着望着友军要到来的方向。希望能出现奇迹,友军及时从天而降。
    还正不用说,这些人看着看着,忽然还真发现有动静。
    只见在微明的天色之下,有十来个身穿关宁军服饰的夜不收,从远处驰来。到袁可立车前,滚鞍落马,大声禀告道:“侯爷领大军已到,命令即刻发起攻击。”

第七百六十五章 沈阳城破
    在这黎明时刻,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可车里的袁可立一听,也顾不得这些,掀开车窗,惊喜地问道:“中兴侯带了多少人马,如今在哪里?”
    “禀中丞,中兴侯领军三万左右,此时已到南门发起攻击。令中丞速攻北门,并兼顾西门。”夜不收大声回答道。
    这些夜不收就是袁可立派去联系中兴侯的,但他们走了没多久,就遇到了钟进卫领着大军赶来沈阳。
    因此钟进卫也了解到了关宁军的情况,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中兴侯怎么可能带来这么多人马?”袁可立听了眉头一皱,有点疑惑地问道。
    在车辆周围,都围着关宁军中的高级将领,他们也有点怀疑夜不收是不是夸张了。
    “回中丞,科尔沁族献了辽阳,中兴侯就调集了辽阳城内所有战马、骡子等使用,才有这么多兵力赶到沈阳。”夜不收早已知道原因,因此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道。
    袁可立一听,便不再问话。虽然他还有一些疑问,可那些东西在眼下并不重要,他只需要确认中兴侯确实带了这么多兵力过来就可以了。
    于是,他马上开始调兵遣将。令吴三桂领一半人马攻打沈阳北门,左良玉领另外一半人马攻打沈阳西门。
    此时的袁可立,精神一下变得很好,在下完命令后,用望远镜注释着远处的沈阳城,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再说钟进卫,当日进辽阳城时,忽然想到了多铎只带本部兵马,在自己攻来辽阳这关键时刻,竟然舍弃辽阳不顾,赶回沈阳,还说什么等他回来,不管怎么样,都会让自己退兵。
    钟进卫根据自己对建虏的了解,凭借他的第六感判断,沈阳城内肯定要出大事。
    因为前线将领就这么回去,任何一个统帅都不可能不闻不问。而多铎既然这么回去了,那肯定是有啥凭借,可以忽视皇太极。
    因此钟进卫当即命令科尔沁族察罕,让他把所有战马等代步牲畜送达后方正在赶来的步军手中。
    于是,辽阳附近就出现了这么一幕。科尔沁族和其他投降的蒙古族人骑马离开辽阳,或者手中还牵着马、骡、驴之类的牲畜。和明军步军遇到之后,便下马把所有的这些交接给步军,再由步军骑着这些牲畜赶往辽阳,再赶往沈阳。
    而蒙古族人没了马之后,则努力在车营前面填坑,让车营加快速度前进。场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前所未有过的这么做,让很多蒙古人感到事情的不可思议。
    而明军则快马加鞭地赶往沈阳,也因此,才有足够数量的军队,及时到达了沈阳城外。
    当钟进卫遇到袁可立派出的夜不收后,已是大喜,而后又看到远处辽阳城内的情景,更是喜出望外。
    他没想到,建虏因为没有了胜利作为黏合剂,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之下,竟然爆发出了如此巨大的内乱。真是不做死,不会死。
    上天给了大明如此好的一个机会,钟进卫又怎么可能错过。马上下令攻打沈阳南门,同时派出何可纲所部和黄得功所部攻打沈阳东门。
    城内会变成这么一个样子,也不是那些奴酋所愿意看到的。可战事一起之后,在夜色之下,渐渐地就不受他们控制了,最终导致了这么一个局面。
    不管属于哪个阵营的建虏,精神紧张地厮杀了一夜,活下来的人都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