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91部分

借天改明-第391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属于哪个阵营的建虏,精神紧张地厮杀了一夜,活下来的人都已疲惫不堪。
    他们的注意力又都集中在城内,这时谁又会管城外如何,也没人刻意守着城门。
    另外城内的科尔沁族在内乱一起的时候,就撤出了双方交战的区域,宣布保持中立。皇太极和多尔衮两方也没和科尔沁族计较,都想着等解决了对方后再说,免得此时处置科尔沁族会增强对方的实力。
    这么一来,反倒是科尔沁族没事,在一边看着建虏在自个厮杀。
    此时此景之下,科尔沁族的吴克善更是庆幸,自己早在去年末就投靠了大明。看建虏这个样子,那还会有前途。
    在辽阳的察罕早已有飞鸽传书,把明军前往攻击沈阳的军情传达给吴克善,同时还有中兴侯命令他找机会控制城门,策应明军攻城的军令。
    因此,城门处更多的是科尔沁族的人,一见明军攻城,马上便打开了城门,把明军放了进去。然后还作为向导,分别攻向建虏的指挥核心所在。
    等明军攻进城时,天已大亮。太阳在东方完全跃出了山峰,挂在空中洒着阳光,给人间带来温暖。
    可是,所有的建虏,不管是皇太极这一边的,还是多尔衮那一边的,完全就没感觉到温暖,有的只是彻骨的冷。
    谁也没有想到,明军犹如神兵天降,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攻过来。而且还有内应,帮明军开了城门,使得坚固的盛京城防,竟然如同虚设。
    建虏再也没了互相厮杀的兴趣,全都开始像没头的苍蝇,乱窜着躲避明军犀利的兵锋。有逃进民居躲藏的,也有逃向他们的主子所在,希望能有什么好的对策指引他们。
    在这中间,有的建虏竟然弄错了方向,皇太极的手下跑到了多尔衮这边,或者多尔衮的手下跑到了皇太极这边。不过谁也没有计较,也没有再厮杀,明军进城这强大的压力,使得这些建虏都是惶恐地不知道怎么办好。
    在城市巷战之中,骑军所携带的三眼铳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明军势如破竹地攻击前进,正在逐渐控制住沈阳城内的主干道。
    原本皇太极很好地控制了沈阳城内的局势,在阿济格身边的密探第一时间就把阿济格干掉了。可就在这时,自己的手下也出了问题,竟然有一部分人被多尔衮给收买了,一闹起来局势就开始失控。
    多尔衮和多铎趁机进攻皇太极,形势正好之时,保持中立的济尔哈朗忽然从背后杀出。
    多铎为掩护被济尔哈朗盯住的多尔衮,把自己的小命丢了。城内乱成了一片。
    这种情况是皇太极最不想看到的,他听着城内喊杀声如雷,心中滴血。
    可这还没完,竟然在天明之际,得报沈阳城被明军包围,城内科尔沁族开门放了明军进来。
    皇太极只觉得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第七百六十六章 垂死挣扎
    沈阳南门的城头附近,明军已经完全控制了这里。城头上下,都有荷枪实弹的燧发枪兵站岗。而城外,则有源源不断的同袍穿过城门洞,向城里攻击前进。
    钟进卫就站在南门城头的箭楼上,阳光从窗户中洒进去,照在钟进卫的身上。就像渡了一层金色,犹如一个金甲战神,掌控着战场的局势。
    在钟进卫的身边,他的护卫们都心情激动地看着沈阳城内的一切。
    曾经的时候,他们匆匆来了一趟。如今,在中兴侯的带领下,他们又来了。而且不再匆忙,也不再走人,就要做这建虏伪都的主人。
    谁也没有怀疑,建虏还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大家唯一还有不确定的是,到底能不能把建虏都歼灭在沈阳城内。
    钟进卫通过望远镜观察城内战斗的情况,他发现建虏虽然很慌张,但迎面遇到明军之时,还是咬牙厮杀。这让钟进卫忽然想起了一个词:垂死挣扎!
    虽然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这些没有组织的反抗都是徒劳的。但多少都会延迟明军的推进速度,也有造成明军的伤亡。
    看着建虏冲向明军,然后绝望地倒在燧发枪下,或者被刺刀捅了个透心凉,钟进卫就觉得非常心疼。
    在他的眼里,这些都是大明宝贵的财富。藩王封建北美,沿途的补给站点,要想快速建起来,这些壮年的建虏就是最好的劳动力。
    钟进卫看了一会,就下令道:“用女真话喊话,投降不杀!”
    没过一会,沈阳城内开始出现震耳欲聋的喊声,投降不杀的女真话一喊开,就开始起作用了。
    那些落单的建虏在绝境之中,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虽然他们不知道明军到底是否说话算话,但也好过马上就送命。
    这些建虏,早已不是前几年的建虏。他们知道了畏惧,懂得了惊恐是什么,明白了蝼蚁尚且偷生的真理。
    慢慢地,那些零星的建虏开始投降,明军进攻的阻力变得越来越小。当然了,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建虏没有投降,都往他们的主子所在聚了过去。
    此时的袁可立,也由亲卫抬着,踏上了沈阳城北门箭楼。当他看着陷于战火的沈阳城,心中感慨万千。
    前几年自己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之前,以为今生再无望来这里。那时候的建虏,如日中天,明军闻建虏之名,都是要退避三舍。
    没想到,今天自己就站在了建虏伪都沈阳城头,笑看明军气势如虹地攻进去,而建虏只是在做垂死挣扎而已。
    想着想着,他的脸上就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他看着城南方向,知道那边的一个人,改变了大明的懦弱,改变了建虏的命运。如果不是他,眼前城内的那些人,十之**是嚣张依旧。
    袁可立忍不住出声赞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以后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他此时的脸色非常红润,也没有了那咳嗽。不知道的人在此时见了,根本就不会想到袁可立身染重病。
    阿福就站袁可立身边,呆呆地看着沈阳城内的厮杀。虽然他为了老爷的身体,一直竭力阻止老爷出征沈阳。可在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跟随袁可立多年,在对虏之事上也用掉了他好多个年头。和建虏多年的斗争中,有好消息,他陪老爷一起高兴;坏消息传来,他也会难受。日积月累,要说不亲自来一趟沈阳,或者说,不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这沈阳城头,只是在河南老家听别人说起大明如何攻占沈阳的话,必然会有遗憾。
    阿福看了一阵沈阳城内的情况,然后就听到了袁可立的感慨之声。他知道,老爷是称赞那中兴侯。说真的,阿福在内心也极其佩服那年轻人。
    他很是想不通,为什么中兴侯年纪不大,却无所不知,又有扭转乾坤的本事,硬生生把大明又带向了新的辉煌。
    阿福转头想问问老爷,有关这中兴侯的事情,却发现了袁可立那不正常的精神头。忽然,一股悲伤涌上阿福的心头。因为他知道,老爷怕是回光返照了!
    此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就让老爷好好享受这胜利的喜悦吧!
    而城内的多尔衮,正因为多铎之死,狠命地攻击皇太极所部。却忽然闻报明军进城,他只是愣了一会,却没有像皇太极那般晕倒。
    他原本计划得很好,拿下皇太极,整合好大金内部之后,便以皇太极为筹码向明军谈判。可千算万算,就是没想到明军会来得如此之快,而且一来还是两路明军,都已雷霆之势攻进了城里。
    如果这个时候,领军向明军投降,就会因为没有筹码而得不到任何好处。多尔衮想得很清楚,现在自己唯有突围一途,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之人,在这危急时刻,拿定了主意,便当机立断,登上高处观察明军的动静,寻找突围的突破口。
    只见沈阳城的四面都有明军的踪迹,其中以北门、南门两处的明军攻势最为凛冽,人数也最多。多尔衮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他从中看出了明军的意图,竟然是想把大金军队都歼灭在城里。
    如此一来,多尔衮就更坚决了突围之心。他恍如没有听到城内四处响起“投降不杀”的声音,专心查看明军的薄弱之处。
    这一看之下,还真被他发现了一个方向。多尔衮当即大喜,连忙开始采取行动,指挥聚集在他身边的几千建虏,一起杀向那个方向。
    沈阳城内另外一个奴酋济尔哈朗浑身浴血地闯到皇太极的指挥中心所在,即奴酋的崇政殿。
    在殿门口,济尔哈朗看到皇太极的亲卫头领鳌拜正从殿内窜出来,当即抓住他问道:“大汗呢,大汗在哪里?”
    鳌拜一见是济尔哈朗,连忙大声说道:“奉主子令,让贝勒您带所有人突围。”
    “那大汗自己呢?”济尔哈朗连忙追问道。
    鳌拜一脸的悲容,回答济尔哈朗道:“主子在里面,他不走了,要殉国。”
    “什么?”济尔哈朗一听,一把推开鳌拜,快步进入殿内。他要当面问个清楚,鳌拜是不是骗他。

第七百六十七章 诀别
    “大汗,大汗。。。”济尔哈朗一边喊一边进入了殿内。但眼前的场景让他吃了一惊,当即收住了口。
    只见皇太极的神情比起昨晚来,更为萎靡。在临时拼凑的一张床上躺着,而在其边上有一堆血迹没有擦掉。济尔哈朗一看就明白,这显然是皇太极所吐之血。
    “你没遇见鳌拜么,朕令你领军突围,迟着恐难以突围出去了。”皇太极一见是济尔哈朗进殿,斜靠在床上问道。
    “大汗,一起走吧,大金不能没有您。”济尔哈朗神情焦急,大声请求道。
    皇太极一听济尔哈朗的话,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当即哈哈大笑起来。一直笑得周围的人都莫名其妙,笑得他自己咳嗽得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在内侍的帮助下,恢复了正常。只听皇太极苦笑道:“大金不能没有朕,哈哈,大金不能没有朕!你错了,不是大金不能没有朕,而是明国不能没有那中兴侯。”
    “大金如果没有朕,还有你,还有那个狼子野心,城府极深的多尔衮。而明国要是没有那中兴侯,却什么都不是,只是被区区从白山黑水之间走出来的蛮夷任意欺凌的对象。”
    所有人都默默无语,唯有皇太极的声音在崇政殿内回响。在此时此刻,他们隐隐觉得,大汗的话不是没道理的。
    皇太极发泄了一番之后,又开始变回原先那个理智的大金大汗,只听他对济尔哈朗说道:“你快带着大金军队突围吧,能突围出去多少就算多少。以后你们的路怎么走,朕也不知道。但要记住一点,明国要是有那中兴侯在,就不要再惹明国。能逃多远,就逃多远吧!”
    “朕留在这里吸引明军的注意力,给你们创造突围的条件。朕为大金国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这么一件了。”
    “大汗。。。”济尔哈朗听得泪如雨下,忍不住想再次劝说皇太极。
    因为他知道,如果大金没有皇太极的话,远不会达到之前的巅峰。之所以现在落得如此,不是皇太极没本事,而是那个突然冒起的中兴侯太厉害。大金国里,要数政治权谋,军事民政,皇太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不但是自己,包括多尔衮也是,都没法和皇太极相提并论。
    “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赫舍里氏…索尼,瓜尔佳氏…鳌拜,你们都随和硕贝勒一起突围。”皇太极脸上露出坚毅之色,打断了济尔哈朗的话,大声命令道。
    “不,奴才要和主子在一起,哪都不去!”鳌拜大声说道,拒绝了皇太极的命令。
    索尼倒是没说话,就在一边看着。
    皇太极注视了鳌拜片刻,看到鳌拜那一脸的决然,便不再要求,再次对济尔哈朗说道:“快走!”
    济尔哈朗知道此时的时间非常宝贵,便不再坚持让皇太极也一起走。因为他了解皇太极的性格,心意已决,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去,没有谁可以让他改变主意。
    “大汗,臣弟走了。”济尔哈朗说到这里,撩起盔甲下摆,向皇太极跪了下去,对皇太极再次说道,“来生再做大汗的臣弟。”说完,磕了三个头,泪洒崇政殿。
    皇太极的眼睛红红地,并没有再催济尔哈朗,看着他行礼完毕,然后吐出简单地六个字:“好兄弟,来世见!”
    济尔哈朗站了起来,最后看了皇太极一眼,便不再犹豫,大声说道:“走!”声音仿佛从他心底响起,透着一股决然,冲破了束缚,直冲殿顶。
    再说钟进卫,在城南箭楼上观察战场的形势,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建虏身上。当他发现城内大批建虏忽然往城西方向冲去时,吃了一惊,移动望远镜,往西门方向看去。
    这一看,当即眉头皱了起来。他大声地问道:“西门是谁负责的,怕要出纰漏了。传我将令,速去增援西门。”
    一个番役马上答应一声,便下了箭楼去传令。而顾百川则在钟进卫的身边,向钟进卫禀告道:“侯爷,西门看似左良玉游击负责。”
    “奶奶个熊!”钟进卫闻言不由骂了一句,现在只能寄希望自己派去的援军能及时截住突围的建虏。
    原来,他通过望远镜发现,西门处的明军竟然没有顾及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在主干道上攻击前进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都追逃窜的建虏进了小道,甚至是各处宅子里。
    而且西城门附近留守控制城门的兵力也不多,大部分都进城了。
    现在冲向西城门的建虏有大几千的人数,这么一拥而上。这燧发枪又不是后世的机枪,那会扛得住如此之多的建虏冲锋。
    要知道,建虏此时是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这攻势必然会很猛,光靠现在主干道上的一点兵力,怎么够用!
    果然,钟进卫通过望远镜看到,那些冲向西城门的建虏,都是发疯了一般的冲锋。冲在前面的建虏,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为身后的同伴开路。
    如果明军的兵力足够能形成密集且连绵不断地火力覆盖,那么就算建虏拼了命,怕也无济于事。
    可现在的问题是,主干道上的明军不够多,还形不成如此要求的火力。因为大部分明军,都已不在主干道上。
    果然,在主干道上的明军,显然没挡住建虏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