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12部分

借天改明-第412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做点小生意之类的,减少他们对宗族的依赖,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瓦解宗族。
    当然,敢贷款,能靠做小生意独立于宗族之外的百姓,都是有头脑的百姓,这样的百姓人数必然不会多。
    但没关系,能独立出多少百姓,就算多少百姓。万事都没有完美的,只要去做了就成。
    钟进卫想想写写,写写想想,一直忙到了深夜,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穿越到大明之后,最长的一封奏章。
    第二天一早,由顾百川安排,找专人递送这封奏章上京。
    而钟进卫就没在诸暨县耽搁,继续南下广州。
    之后的一路上,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一行人顺利地进入了广东境内。没过多少天,广州城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第八百一十四章 水土不服
    “国公,已经到了广州城,现在如何处理?”郑芝龙望了下远处的广州城,然后向钟进卫请示道。
    钟进卫听了一笑,指了指身上的衣服道:“我们便装而来,自然是不想暴露身份。现在虽然到了目的地,但我还是打算先微服私访下。看看现在广州市舶司的情况如何?看看传说中的孙传庭到底如何?”
    钟进卫虽然听说了孙传庭出使日本的事情,心中也是佩服其果敢,有智。但他一直没有和孙传庭面对面交流过,因此无法把握孙传庭到底如何。
    郑芝龙等人听钟进卫的话,好像这个孙传庭很了不起,不由得默记在心。
    “走,先去广州城找个客栈住下,再去市舶司附近逛逛,看看情况。”钟进卫略带一点兴奋地说道。
    微服私访,扮猪吃虎这种小说中才有的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一路行来,感觉还不错。
    不过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微服私访才能看清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如同后世领导只有突击检查,才能知道下边的情况到底如何。
    而对于顾百川等人来说,只要国公安全有保证,他们就无所谓国公怎么样。反正他们跟着国公,遵从国公的命令就是。
    钟进卫并没有进入广州城,而是在城外找了一家大点的客栈住了进去。
    广州不愧是一座大城、古城,又是开埠所在,商业繁荣。哪怕是在这城外,这客栈的规模也不算小。里面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掌柜和伙计比起北方来,要精明很多,表现在服务态度上,更是让顾客舒服很多。
    他们一见钟进卫一行人锦衣骏马,个个气度不凡,便知道是豪客。
    掌柜亲自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待钟进卫一行人。
    钟进卫回到南方后,感觉有一种久别重逢的熟悉感,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感。
    他见掌柜迎出来,便要了住宿,然后对掌柜说道:“我有两个伙计应该是不适应这南方的湿热天气,生病了。麻烦掌柜找下医术高明的医生,诊金不是问题。”
    掌柜一听,连忙往里喊小二,让他去请医生。然后给钟进卫解释道:“客官放心,这位胡医生的医术精湛,对于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的病例,很是擅长。”
    掌柜说完之后,一边请钟进卫进去,一边又宽慰钟进卫道:“客官放心好了,我们广州这边经常有北人南下做生意,初次来都会水土不服而生病。因此这些事情见多了,保证客官的伙计不会有事的。”
    钟进卫点点头,笑着道:“这样最好了。”刚说完,他忽然想起了一事。
    于是,他就不再管这些杂事,自有护卫会处理。
    钟进卫径直来到自己的房间,把刚才所想到的事情记下来,写成奏章,准备发去京师。
    原来他刚才得掌柜提醒,忽然想起现在整编军队都是在北方。要是这南方有事,北兵南调的话,怕水土不服会是军队最大的敌人。
    古代人因为交通问题,一般都不怎么远行。更不用说,从北方边军所在的几个省份,跑到最南边的海边这几个省份。
    尤其是北方军队从干热环境一下到了湿热的环境,要想没有非战斗减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搞不好这种非战斗减员才是最大的减员。
    而大明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在南方也有重要的一块,就是东南亚地区。
    不管是交趾战略,还是守护大明南方,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南兵驻守在这边才行。
    因此,最好的对策便是在南边也进行军队的整编,至少要整编出一支具有足够威慑力的新军出来。
    不过这事不是很急,但却需要去做。钟进卫在奏章中把自己想到的事情做了详细的分析,建议崇祯皇帝根据朝廷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忙完了这件事情后,已到午饭时间。
    此时两名生病的护卫已经由那胡医生看过,留了一名护卫照顾。其他人则护卫着钟进卫,去了客栈大堂用餐。
    将近三十个人,五桌左右,一下占据了大堂内的一角。
    钟进卫一边用餐,一边听些八卦。希望能从这些旅客身上,了解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听说朱尚书重病,有这样的事情么?”有一桌旅客好像是老乡见老乡,一番寒暄之后,便在一起用餐,一边吃一边聊天。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来时,这消息传得到处都是。希望老天保佑,这只是一个谣言而已,否则大明有的乱了。”另外一人叹了口气,回应道。
    第一个人听老乡的消息,好像这消息已经是**不离十,可以确定朱尚书生病了。便没了心思吃饭,放下筷子对他老乡诉苦道:“你看,我都进好了货,不敢回去。就怕万一朱尚书有个意外,一下就又乱起来了。”
    这桌人隔壁的一桌,坐着几个身材比较高大的旅客,听他们议论的话题,其中一个汉子便转过头问道:“这位兄弟,你说的是哪个朱尚书,哪里要乱了?我可是听说建虏都被兴国公灭了,现在天下太平着呢!”
    放下筷子的那位听隔壁桌问话,打量了下然后说道:“你是从北方过来的吧?我是贵州人士,说得是我那边的事情,和你们没关系。”
    钟进卫没听到自己想要听的有关广州本地相关的事情,反而听到了大明西南的一些情况。心中微微失望,却也竖着耳朵听他们聊天。
    看贵州这人垂头丧气的样子,那个从北方来的旅客便安慰道:“没事,要真有什么乱子,朝廷新军一到,必能平定。”
    贵州这人对北方一事并不关心,因此也不清楚。他听北方这人这么一说,笑了一下表示感激,然后又摇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现在大明西南全靠朱尚书镇着那些土司,就算如此,都有人蠢蠢欲动,不是很安份。”
    那北方人对大明西南的事情也同样不是很了解,他问清楚了情况,又开解过这个贵州人,便不再插嘴,自个吃饭了。
    但钟进卫在一边听了,倒是非常关心。见他们没再议论,他就放下筷子插话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 改土归流
    “这位兄台,我听说朝廷在前年时,专程应朱尚书之请,把白杆兵调了回去,就是为了威慑西南土司的。难道这也没有效果么?”
    听到钟进卫问话,那贵州商人往这边看了一眼,发现钟进卫身边都坐着锦衣大汉,应该是个豪客。
    和后世人一个心态,特别是商人,能结交一个土豪,自是一件好事。因此这贵州商人就转了身子,面对钟进卫解释道:“石柱秦总兵是厉害,可她在西川。这西南多山,路也不好走,因此云贵的土司更多的还是怕镇守在本地的朱尚书。”
    钟进卫一听,心中恍然,原来是道路的问题。
    这是在十七世纪,大明西南多少数民族,一般都是自治性质。对于大部分土司来说,很少会有修路,修到和外界畅通。基本上都喜欢关起门来自己当土皇帝,这才是最好的。
    像秦良玉这样的土司,因为领军出去过,知道闭塞不是出路。因此勤王京师,立下功勋,其中一个赏赐就是得到水泥,使其修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
    钟进卫想到这里,又有所得。他想了一下,便再问那贵州商人道:“云贵那边的形势真那么严峻么?”
    “呀,形势如果不严峻,我早就回去了。多待广州一天,货物就积压一天,成本也就高一天啊!”贵州商人一听,不由得又是摇头叹息。
    钟进卫听了便不再言语,他早早用完了午餐,就又回房。
    刚进房,钟进卫就问跟进来的顾百川道:“厂卫在西南的力量怎么样?”
    顾百川刚才吃饭时听钟进卫问话,就知道国公又操心西南局势了。他因此已经想过一遍,现在听钟进卫问话,就马上回答道:“国公,西南多土司,厂卫相对来说,会少一些,但也还有。”
    钟进卫听了,在房间内转着两圈,显然在考虑问题。过了一会,他站住身子,对顾百川说道:“西南局势看样子很严峻,虽然实际情况不知道。但空穴来风,必然是有其出处。为防万一,必须加强西南情报的掌握。”
    顾百川一听钟进卫又要下命令,连忙正了身子注意细听。
    “第一,多派厂卫暗地里前往西南,监视各族土司。如果人手不够,可以马上急报王公公,奏请皇上从外地调拨人手。”
    “第二,我刚才有了点想法,马上写一封奏章,加急递送进京。”
    顾百川听完钟进卫的命令,马上答应道:“是,国公。”
    钟进卫当即又走回房中的桌子边,开始写奏章。
    现在北方已定,手中本钱比起前几年的时候,也已经雄厚多了。对付云贵川的土司,有不少牌可以打。受刚才那贵州商人提醒,钟进卫有了一个新想法。
    他在奏章中向皇上建议,最好派部分京营前往西南,人数不用太多,精锐就成。配合朱尚书和石柱秦总兵一起,把西南土司的问题及早解决。否则这么一个火药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而西南土司的情况和辽东建虏不一样,因此,钟进卫建议,最好是把特种部队,就是霹雳大队也派出去。如果在必要时候,进行斩首行动,一举端掉为首几个不安份的土司,少一点西南的动荡是最好的。
    这样一来,成本最低,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来说,也很有效果。
    不过要彻底解决西南土司问题,还是要改土归流。也就是罢免土司的世袭制,设郡县,由朝廷直接派一定任期的官员进行管理。
    钟进卫向崇祯皇帝建议,全面的改土归流,最好是在北方军队整编完成之后。这样就有能力在土司万一不服朝廷的改土归流之策,就有足够的强兵迅速解决掉抗拒改土归流的土司。
    而在这个改土归流之策全面实施之前,建议先挖西南土司的根基,也就是朝廷借口帮助土司,出钱给西南修水泥路。
    只要交通便利了,就会有几个好处。第一调兵顺利,出现状况可以迅速反应;
    第二,各族少数民族走出大山的机会就会多起来,当他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就会有想法。土司再想愚弄自己的部族百姓,就会变得不容易。
    关于这点,一个很好的用处,就是土司想造反,就未必有那么多百姓会跟随。因为有见识的部族百姓,知道明军的强大,必然不会盲从。
    第三,交通便利,必然会给各少数民族带去好处。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修好了,必然会带动一部分部族百姓富起来。而造反是大罪,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很少有百姓会跟随造反。
    这么一来,既不会被愚弄,自己的日子又开始好过起来,又有谁会跟随土司造反。真到了那一步,就是土司想造反,他手下的部族百姓中,说不定就会有人先一步告密。
    钟进卫写完奏章,又看了一遍之后,便交给顾百川,让他急送京师。
    看着顾百川转身出去安排此事,钟进卫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西南那边不要那么快乱起来。否则等奏章中的几条措施安排下去,就算西南闹起来,应该也能很快平定下来。
    事实上,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的朱燮元只是偶染小恙而已,只不过谣言越传越离谱,变成了重病而已。
    因此西南并没有马上发生叛乱,不过钟进卫的奏章一上,朝廷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西南。
    崇祯皇帝下了决心,根据钟进卫在奏章中的建议,来解决西南这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奏章才送出而已。
    钟进卫又安排了这一事,便按照计划,出了客栈,往珠江口边的市舶司而去。
    当然了,这次他们一行人并没有骑马,否则就太招人眼球,不符合微服私访的目的。
    珠江上布满了船只,有渔船也有货船,有内河小船,也有远洋巨舰。
    码头上,无数的人流涌动。有来码头看货的,或者在帮闲勾搭商人的,还有忙着搬运货物上下船只的,不一而足。
    钟进卫在这里看到了最多的肤色,包括白人、黑人、阿拉伯人都能不时见到。
    他们一行人边走边看,忽然看到前面一处酒楼前围着一群人,在那指指点点。
    钟进卫原本就是闲逛,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因此见到那边有人群聚集,便走过去看看。

第八百一十六章 为人母亲的不易
    因为钟进卫要低调的原因,所以不但马匹没带出来,就是身边的人,也有要求。除顾百川、王鹏、于长俭和郑芝龙几个之外,其他人都分散了出去。
    否则这么一大群锦衣大汉,前呼后拥的,只要长眼睛的,都能知道这伙人很特别。
    现在钟进卫要过去凑热闹,分散在周围的护卫们自然就先过去,占据关键位置,这些就不用说了。
    钟进卫还没走到,就听到一阵议论声传了过来。
    “看不出来,长得有点姿色,是个贼。”
    “就是,就是,看看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却去做贼,这娘是怎么当的!”
    “你们也不能这么说,看那两个孩子,肯定是饿狠了,当娘的才会去偷吃的。”
    “是啊是啊,刚才我就看到了,那包子是给她孩子吃的。。。”
    钟进卫听得眉头微皱,隐隐是偷东西什么的,好像和自己关心的事情没什么关系。
    原本他想着这种事情就不旁观了,当后来听到好像还和孩子什么的有关。因为钟进卫是刚当父亲没几年,儿子也是刚会叫爸不过半年。因此他对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