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101部分

香港小亨-第101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实,政斧的文件其实仅仅是明确提出解禁《大国崛起》,允许在国内出版,却并没有明确指出,一定交给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民出版社,第一时间赶来香港争取《大国崛起》,就是为了迅速赶在其他出版社前头,将这部很有大红潜力的图书,内地出版版权拿到手!
    张少杰忽然道:“稿费按照什么标准结算?听说,内地出版稿酬支付是吃大锅饭,很多作家有的卖几十万本书,出版社给的稿酬,却和卖的很差的作者稿酬差不多”
    “张少杰你的书在香港是按照版税制度分成稿酬的,对吧!我们也可以给你20%的版税!”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豪爽说道。
    张少杰点头道:“这样的分成,我是赞成的。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内地出版相关政策、法规,还是比较混乱的,连版权保护法都没有,如何作品被盗版后作家的损失?”
    人民出版社编辑笑道:“版权保护法,将来肯定是会有的。不过《大国崛起》的出版,您不用担心盗版!到时候,宣传部、文化部的红头文件,禁止其他非授权单位,私自盗版、印刷《大国崛起》!”
    现在国内的法律不健全,也只用用红头文件这种权宜之计。
    张少杰闻言,表示比较满意这种答复。
    与后来的私人盗版商铤而走险,制作盗版文艺作品不同。在80年代,内地根本没有版权法,各大正规的出版社也纷纷盗版、盗印图书。比如,金庸的小说,在80年代就被几十家正规出版社争相印刷、制作盗版,销售过数亿册的盗版书。那些年头,盗版书是有恃无恐的,因为,国内的法律上根本没有版权相关的条例!
    直到87年,实施的新版《民法通则》才开始出现版权保护原则。而到89年,国内才开始正式通过了《版权法》。
    不过,人民出版社的来头很大,直属中央,可以和宣传部、文化部商量,发红头文件给各大地方出版社,禁止盗版行为。想必,敢于顶风作案的地方出版社,应该是不多的吧?
    ——————————巴金和人民出版社一行人,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停留三天。
    张少杰作为东道主,自然也是殷勤招待一番了。
    上次见面时,张少杰提到的伤痕文学的对于社会的危害姓。
    巴金回国后,经过实际的调查,确实有所触动。
    这次来港,巴金主动向张少杰说道:“少杰的观察力确实透彻,原本我认为,伤痕文学不外乎是反思、追忆。但是实际却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伤痕文学中,弥漫着仇恨,报复社会的情绪,这些情绪逐渐扩到文艺青年群体。伤痕文学演变成这样,确实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张少杰一针见血道:“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十年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体面和尊严遭到践踏,使得教授、专家、文艺家,心理扭曲之极。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扭曲年轻人的思想,通过课堂讲课、通过伤痕文章,制造负面情绪,报复社会!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不尽快疏导,将来这批60后、70后青年人成长后,还是继续向80后、90后、00年出生的下一代传导!”
    课堂上,一些怀恨在心的教授,为了报复国家和社会,甘当西方国家的棋子,向学生传输不良情绪。
    社会上,伤痕文人从追忆以前受到的伤害,还是变本加厉,让整个文学刊物上全是负面情绪文章。
    这种某些不良知识分子和文人的鼓动下,国外势力的策划,险些酿成大祸。不过,中国当时的工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比苏联要稳健一些,才没有被西方颠覆势力的阴谋得逞。
    在后来苏联解体之后,中国朝野之间,对于某些西方国家的阴谋手段就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实,80年代中国的乱象比起苏联和东欧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这年代,西方国家的策划的阴谋颠覆,90%的力量集中在苏联身上。
    至于中国只承受了一丁点的压力。所以,才是有惊无险安全度过。等到中国有惊无险的度过那次风波之后,惊讶的发现:苏联老大哥解体了!
    后来人总结经验——苏联的诞生是为了点醒中国!
    苏联的成长是为了指引中国!
    苏联的兴旺是为了帮助中国!
    苏联的灭亡是为了警示中国
    翻遍世界历史,再也找不到像苏联和中国这一对关系的国家了。
    苏联对中国来说,简直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先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给中国示范了一遍,如何在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后来,苏联又开始向中国援建了一套,虽然落后,但是却是体系完备。给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80年代苏联开始模仿西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
    中国也是在改革,但是却是先观察苏联人的改革得失,再考虑是否跟进。最终苏联人又用自己的解体,向中国警示——要小心西方国家的阴谋。
    苏联这一帮子外国人,折腾来折腾去,危险的路苏联人走一遍,让后面的中国人吸取教训走正确的发展之路。苏联人这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等苏联解体之后。
    张少杰会考虑送上一份致哀——苏联老大哥永垂不朽!
    张少杰谈论政治是比较风趣的。
    巴金虽然是严肃的老一辈人物,也不免觉得很轻松愉快。
    “过去,'***'一句话说的好‘为人民服务’!文学,自然也是不例外,要符合写出为人民服务的小说、文章!现在的文人呢,是为人民服务了吗?他们要么是为艺术服务,要么就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小情感服务。”张少杰说道,“要说为人民服务,香港、台湾的作家才做到了!写人民爱看、喜欢看,工作之余,看武侠、看言情小说能带给人民愉快、放松,这就是很好的服务方式!”
    巴金笑道:“你说的很好,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艺术服务!脱离了人民的艺术,是毫无价值可言的!湖北省的一些文艺同志,在筹建《今古传奇》杂志,他们就是也是模仿港台通俗文学路线。”
    “《今古传奇》?!”张少杰不由一震!
    这部期刊,张少杰自然是牢记在心的。历史上,81年7月,湖北省正式批准成立了《今古传奇》。这部期刊,成立之初仅有1。5万元资本,但是到了90年代在每期发行量已经超过20万册。
    而港台武侠萧条时期,黄易、温瑞安这样的武侠领军人物,也开始在内地《今古传奇》上连载武侠。大量名家给《今古传奇》投稿,使得这部期刊,在后来开始成为中国武侠第一期刊!
    “少杰不是想要在内地发表武侠作品吗?到时候,投稿给《今古传奇》,想必任清同志是非常高兴的!”巴金笑道。
    张少杰知道,老革命艺术家任清,是《今古传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初衷,或许不是那么时髦,仅仅是想要振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古典小说、民间故事。武侠小说,也能算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进化体。《今古传奇》居然在还未创刊,就对武侠产生兴趣,张少杰不得不钦佩,《今古传奇》的那些编辑们深远的眼力!
    (未完待续)


第172章 提前数年
    历史上,《今古传奇》是老艺术家任清等人,在1981年7月借贷款1。5万元所创立。《今古传奇》起初默默无名,但到了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通俗小说领域的领军刊物。21世纪初,武侠小说萧条时期,《今古传奇》更是逆势而上,连续创立《武侠版》、《故事版》、《奇幻版》等等期刊,在国内同类刊物中影响力均属第一。
    现在才是1980年10月,《今古传奇》提前几个月诞生了?张少杰心想,多半是因为自己这个变数使然。
    当然了,《今古传奇》的提前创刊,确实是一件好事。
    张少杰怎么说也是一名作家,是在中文市场混饭吃为主的作家。中文出版市场越是发展,便越符合张少杰利益。
    在张少杰看来,自己占有那么多的创意,已经是上天给予自己最大的恩赐了。能够用这种创意,在两岸三地的华语文化市场,做出一番成绩,为中国文化做贡献,是张少杰最乐于做的事业。
    中国的市场那么大,有越来越多的《今古传奇》这样的期刊,才能够吸引更多读者阅读通俗小说。读者才会知道,中国的小说不但有那些纯文学小说,更有不逊色海外小说市场的想象力!
    越来越多的刊物,吸引读者规模,进一步扩大了整个市场的容量。在整个越做越大文化环境中,张少杰才能和其他的作家一般,如鱼得水,获得更多的发展!
    张少杰见到巴金的样子,笑道:“难道《今古传奇》是巴老您的一颗棋子?试探一下政策风向?”
    巴金尴尬道:“这和我无关,是任清同志他们搞出来的。我仅仅是在他们申请之后,在文件上进行盖章!”
    仅仅是盖章?张少杰不禁露出笑意!是真的吗?
    老一辈无产阶级文艺家,精着呢!经历了抗曰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特殊十年等等大风大浪,磨难使人谨慎。无论是国家的经济改革,还是文化方面的改革,冒险和谨慎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气候。
    欲速则不达!看着巴金的狡黠的神色,张少杰忽然间明白了!
    张少杰道:“好吧,我的《大唐双龙传》可以投稿给《今古传奇》,稿费暂时就不用预付。不过我要求,《今古传奇》如果赚钱了,赚得的利润,我要分10%!”
    “整个杂志的利润,你要分10%?”
    “是的!因为我相信,《大唐双龙传》肯定能够带动《今古传奇》的销售量!”
    巴金笑道:“我会转告任清同志的!对了少杰,你可以拟定合同条款,只要不太过分,到时候,任清同志签字盖章后,回寄一份给你!”
    张少杰和巴金,三言两语就商议了《大唐双龙传》在《今古传奇》上连载这桩事!
    改革开放后,国内暂时还没有公开发行过武侠小说的例子!
    《今古传奇》连载香港新武侠作品《大唐双龙传》,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可能捞到大把的利益,但是也冒着巨大的政策风险。
    这年头做大事的,也要有一定冒险精神的。
    比如,个体商户,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并没有鼓励个体户行为。但是,全国的个体户开始从过去的几万人,逐渐上升到几十万、百万人。
    最初的个体户,基本上都属于是政策的擦边球,得不到国家的承认。但是,随着个体户现象开始逐渐增多之后,政斧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承认这种个体户行为。
    而私营企业,也同样是由一些具有冒险精神者,纷纷下海经商而形成的。这种体制外的经济行为,在舆论、政斧会议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随着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显得比国营经济更有生命力,而且也确实解决了政斧财政,和社会上的就业压力问题。所以不久后,私营企业行为也开始得到了政策的认同。
    中国的改革,基本上都是民间出现冒险、尝试。政斧高层密切关注、调研,等到这种现象开始形成一定的发展趋势,顺理成章的承认。所以,这种改革显得稳健、平稳,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而苏联人的改革则不然,基本都是全盘按照西方国家给开的药方,进行政治、经济全面改革。这种刚猛过度的改革,根本不考虑苏联的实际国情,所以越改革经济越差,导致了苏联解体的悲剧。
    《今古传奇》连载武侠小说,就是一种小规模的试探!张少杰知道,对于中国文艺界来说,武侠小说获得连载、出版,也算是可喜的进步。毕竟,腐水不流!
    文学行业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新颖题材,想象力层出不穷,才是源源不断的发展、进步的源泉。
    历史上,港台武侠小说进入国内市场,那是要等到81年~82年期间,金庸频繁奔波香港、燕京、伦敦三地,为香港和平回归做努力。那时候,燕京的邓老,在与金庸见面后,表示金庸的所有小说他都读过,并且拍板解禁金庸小说。
    金庸的小说解禁之后,才给港台的武侠,进入内地打开了一条闸门!使得华夏大地,在80年代,武侠文化蔚然成风!
    《今古传奇》向张少杰约稿意味着!张少杰的作品进入内地市场,至少提前了两年以上的时间。
    80年代国内的文学市场,就和这个年代的国企一般。文人们,未经过残酷的市场化竞争,所以不能够写出最受读者欢迎的题材。香港的武侠,这种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文学,竞争力远非此时市场上的那些纯文学所能抵御!
    后世的书商,哪怕是耗资数百万元的广告炒作,也比不上80年代港台武侠作品进入内地时,旋即轰动全国的场面!
    80年代,港台一部经典武侠、言情作品,进入国内之后,往往是不需要多少宣传力度,就迅速的风行全国。
    金庸、琼瑶的小说在80年代进入内地市场之后。虽然允许出版,不过很多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都视为洪水猛兽。
    男学生看金庸,女学生看琼瑶的年代!
    哪怕教育界再如何禁止,媒体上再如何抨击,但是也阻挡不住几亿人看武侠和言情的潮流
    事实上,而金庸的武侠,以及电影《少林寺》的空前轰动!更是引发内地作家对于武侠题材的兴趣,在80年代至90年代,内地开始涌现了武侠创作的高潮期!
    不过,内地的武侠市场,也是比较短寿了。在80年代兴起,到了90年代末便和港台的武侠小说市场一同陷入了衰退。
    而到了21世纪,各种奇幻、仙侠、玄幻重新包装的网络小说,进一步取代了传统武侠的地位。
    张少杰自然知道,虽然武侠小说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内地市场属于耳目一新的新颖小说。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套路重复,创新乏力的港台武侠市场来说,武侠已经是“夕阳小说”,大多数读者基本审美疲劳,而不像60年代、70年代,武侠可以觉得惊喜不断。
    如果武侠小说想要避免欧美、曰本等国的新小说潮流的冲击,但是肯定要提前一步百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