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112部分

香港小亨-第112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谁不读《大国崛起》,简直就是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
    燕京的新华书店,原本有上市了2万本,《大国崛起*葡萄牙篇》,但是从早上8点开门营业,不到上午9点,所有书店的《大国崛起》已经卖空了!
    毕竟,燕京是中国的政治、学术中心,无论是官员,还是大学里面的学生,都是全国最多的。所以这类的书,在燕京的销售,自然是非常夸张!
    在在全国各地,首印的《大国崛起》都成为了抢手货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一天之内,接到的联系电话,至少有数千条!
    大多数都是全国各地的书店,对于《大国崛起》的订货电话!
    “《大国崛起》果然声势不凡!”
    人民出版社,众多的领导们,显得喜笑颜开。随着首印10万本遭到抢购,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印刷,一口气就准备印刷100万本。
    而人民出版社印刷厂的仓库外,出现了全国各地的赶来的书店采购员,纷纷开始排队进货的场景!
    人民出版社开足了马力印刷,三班倒的加班加点,人停机器不停,也不够应付火爆的订单!现在人民出版社下属的印刷厂,一天之内,可以印刷、装订15万本的《大国崛起》。
    印刷车间,工人们激情如火的挥洒汗水,努力工作。
    出版社的仓库外,一车车的新出炉,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被运往全国各地!
    虽然这些书店的进货员,是为《大国崛起》而来,但是也会附带的进一些其他的书。所以,人民出版社开始玩捆绑销售——采购1本其他书籍,才可获得一本《大国崛起》的配额!这样的捆绑销售手段,使得各种《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毛选、邓选等等大部头,也纷纷开始销量激增
    人民出版社创立以来30年的数百万本的滞销书,也纷纷找到到了销路!
    ——————————张少杰的《大国崛起》如同一把野火,燎原之势,在燕京的政斧机关、大学校园、企业单位流传。
    稍微有文化一点的知识分子,纷纷以谈论《大国崛起》为荣。
    就连燕京电影艺术学院,也为《大国崛起》而震撼。
    事实上,《摩登保镖》在亚洲成为的时候,燕京电影艺术学院的教师中,已经放映过《摩登保镖》的拷贝。那时候,北影的学生知道有,香港有一个大作家,著名电影编剧,写了一个剧本,在亚洲卖了有超过3000万美元的票房!一部电影创造的效益就抵得上一个响当当的大型国企一年创下的外汇收益!
    上至学校的教师,下至普通学生,无人不为张少杰的成功,而首次产生了仰视和崇拜心理。事实上,北影的教师们也一再提起《摩登保镖》这样的电影,可以带给国家3000万美元的外汇,抵得上20万名国企工人一年的劳动收益!
    这样励志的成就,是香港电影人,严格来说,是一名奇迹一般的编剧张少杰所创造。不得不让国内的电影人,视之为偶像!
    燕京电影艺术学院,这所后来几十年里,中国电影学术理论最高学府,中国电影行业大导演、大明星的摇篮。这现在,还显得比较的困窘、落魄。十年特殊年代,中国的电影工业被破坏殆尽。燕京电影艺术学院,则是在66年开始,被迫关闭,长达了十多年之久。
    直到78年,燕京电影艺术学院才开始恢复招生。全国有3000名考生报考,只录取26人,比那时候高考三十人中考上一人还要严格。
    知青出身的张艺谋下过乡插过队,在工作也工作了多年,到78年,他已经28岁,虽然参加考试的时候,获得了满分。但是,校方知晓他的实际年龄,超过了招生规定的22岁年限,所以就决定取消他录取资格!
    张艺谋情急之下,向学校的老师们寄送了他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在教师中传阅,被众多的教师啧啧称奇,认为是一名摄影奇才。当时文化部的部长黄镇看到了张易谋的作品,写信让校方破格录取张艺谋。
    所以,张艺谋入学之后,一直被学校看做是“走后门”入学的学生。学校领导几次找茬,要以手续不全的名义,开除他。但是张艺谋候着脸皮,一直呆在校园不走。
    所以,张艺谋尽管功课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优等生”、“三好学生”,但是依然是一名被学校师生歧视的人物。
    “张艺谋,听说你在香港与大名鼎鼎的作家张少杰拜把子了,是不是真的?”导演系的田壮壮,忽然问道。田壮壮家里父母就是电影厂的老职工,家学渊源,考上北影不费吹灰之力。所以,不免自高自傲,看不起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同学。
    “切,别听他瞎吹了。张艺谋不过是在香港转了一圈,在嘉禾打工了不到一个月,回到学校就吹和他香港的著名作家张少杰是拜把子!”、“就是,就是!张少杰什么地位,他写的电影剧本《摩登保镖》那可是在亚洲电影市场,力压群雄,取得了3亿港元的总票房!”众多的同学起哄,叫嚷。
    (未完待续)


第188章 第五代导演们
    七八个同学,围着一个张艺谋,用语言鄙视、轻视,无疑是让人很憋屈的。
    但是,张艺谋比这些同学要年长六七岁,并不与他们计较,只是闷着声,阅读从香港带回来的书籍,充耳不闻嘲讽一般,一心钻研学术。
    这时候陈凯歌仗义执言了,说道:“人家张艺谋招你惹你了?一个个总欺负他这个老实人!张易谋大哥,岁数比你们大,宽厚待人,要是我早就发火打人了!”
    “切,狼狈为歼!与走后门的混在一起!”众多的高材生,对于两人不屑一顾。
    从家庭背景上来看。
    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当过知青、下乡插队,后来都是凭个人本事考上了北影。而不像很多的其他考生,因为家庭世代是与电影职业相关,得到家长长辈们考试前的辅导,所以考上的概率更高。
    其实张艺谋,除了因为他“走后门”破格录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背景并非是电影世家,但是在摄影上的天分,却比许多电影厂子弟,还要有天分,无疑惹人妒忌。
    随着众多的同学离去。
    陈凯歌说道:“谋哥,你真的和张少杰是拜把子哥们?”
    张艺谋闷声道:“爱信不信!”
    “呵呵,我也没有别的意思,仅仅是因为,最近张少杰的书,《大国崛起》在国内出版,轰动京城,所以对他产生了好奇!能给我说说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陈凯歌问道。
    张艺谋追忆说道:“他是一个姓格豪爽、乐于交朋友的人,成为他的朋友,他会肝胆相照,全力帮助你。成为他的对手,肯定会很悲剧!”
    陈凯歌说道:“咳,你说的太笼统了!简单介绍一下张少杰的事业吧。据说,他在电影方面,很厉害”
    张艺谋笑道:“少杰他在写作方面,已经是香港、台湾的畅销书之王,一个月能够有200万的收入。他写歌、写电影剧本,也是香港第一流的人物!香港的出版界、电影界来看,张少杰就是一个香馍馍,能够被他看上眼的人,都能被他捧红!还有,他在香港开了几家公司,有龙腾娱乐经纪,有宝龙电影公司!在香港,他的一个最成功的文化产品商人之一!”
    陈凯歌说道:“真羡慕你啊!有张少杰那条门路,以后到香港电影界发展,能够获得的成就,远超现在的国内电影制片厂吧?”
    “不!香港电影产业的发达,也只代表香港。要振兴中国的电影行业,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在国内拍电影!”张艺谋毅然说道,“我毕业后的理想,依然是在国内发展。”
    陈凯歌笑道:“你别死脑筋了!哪怕是国内的电影制片厂,也是经常接受港台的电影投资,与他们合作拍片!如果你拥有香港那边的关系,每部电影能够筹集到百万港元的预算,任何电影厂,都将你当活菩萨供起来!”
    张易谋一愣,心中忽然起了波澜!
    他准备在国内电影行业发展不假,但是如同能够不断引进香港、台湾的电影投资,与国内的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片,那不就等于是招商引资,帮助国产电影的发展吗?
    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涌现在张艺谋心目中。
    “易谋大哥,我是学导演的,你是学摄影的。你我的专业特长是互补的。将来咱们合伙干吧。毕业后,我当导演,你当摄影。那时候,咱们肯定是能够拍最多电影的组合!”陈凯歌建议说道。
    张易谋忽然点了点头。
    两个未来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紧紧握手。
    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有建设祖国,见证中国各行各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参与感。
    而中国的电影行业,在此时真可谓是百废待兴,第五代的导演们,比后来的导演们,多了一份振兴国产电影的使命感!
    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使得他们不断的探索!
    从纯粹的艺术,到后来的明星制大片,再后来则是特效大片
    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背负着不理解,甚至是指责、骂名,但是整个中国的电影产业,却是国产电影产业的进步,与他们的探索密切相关。
    要知道在80年代,连朝鲜电影、印度电影,也比当时的国产片好看,使得当时的导演们心中有一股憋屈。
    中国电影不断学习、提高,到了90年代时,已经不屑与朝鲜电影、印度电影相比,而是与香港电影比较。
    再后来,21世纪初眼界逐渐高了,比较的对象成了好莱坞
    从每一个阶段,比较的对象一直发生变化,就可以看出中国影视行业的努力和进步。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图书市场,从没有哪一部达到了《大国崛起》这般的畅销程度!在1980年10月25曰狂卖了首印的10万本。
    接下来,连续多曰每天的新增发行量皆是超过15万册。到了10月30曰,《大国崛起*葡萄牙篇》总发行量已经达到了70万册
    这一可喜销售数据,仅仅是5天之内完成。
    而到了11月初,虽然《大国崛起》经历了连续5曰狂飙猛进之后,发行量开始逐渐的萎缩,但是每天依然能卖10万本以上!
    1980年11月3曰,人民出版社编辑专程打电话向张少杰报喜——《大国崛起》总发行量已经突破100万册!
    “8天时间,销售100万册!”邱编辑用激动的语气向张少杰报喜。
    张少杰也是吃惊:“没有说错吧?100万册发行量?《大国崛起》!”
    邱编辑肯定道:“没有错,准确数据是1025695本,去掉零头,算100万册!恭喜你了,张少杰,《大国崛起》再次在国内畅销,按照版税分成的话,你能拿60万元人民币的稿费!”
    “同喜同喜!”张少杰笑道。
    百万册,那可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香港、台湾,单本图书能卖百万册以上,只有寥寥数人——金庸、琼瑶、古龙等人。但是他们的书,一般出版的头一年最多卖二十万本,百万册的销量往往是十多年以上时间累计销量。
    张少杰此前也有一本销售过百万的,就是《大唐双龙传》第一集、第二集!不过,那都是半年多时间累计的销量。
    但是《大国崛起》那可是8天时间单本书的销量破百万,当真是势如破竹,彰显10多亿人口大市场的气魄。
    挂掉了电话之后,张少杰不免要向人吹嘘一番,这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情,很具有喜感!
    “瞧你得意的,10亿人口,一百人才有一个人买你的书,就得意成这样!”梅艳芳含笑打击他。
    “这可是仅仅用了8天创造了100万本销售量,哪怕是世界级畅销作家,也不外乎如此吧?”张少杰强调说道,“既然8天突破了100万本的发行量,说不准最终发行量能够破500万,和香港总人口差不多的销量!哈哈,这样成绩,放在香港的应该能让所有作家哑口无言,群雄臣服了吧?”
    少淮打岔道:“哥,你已经是第一了,谁不服你?”
    张少杰愕然:“这”
    是啊,张少杰早就是第一了!
    在金庸退隐后,港台作家稿费第一人是倪匡,倪匡的稿酬达到每年300万港元。而张少杰仅仅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能超过倪匡一年的稿费收入。
    古龙的一年的稿酬虽然不俗,有100多万港元,张少杰半个月的稿酬,就能比得上古龙一年的稿酬。
    这世道,谁和张少杰比稿酬的话,肯定是自取其辱!
    无论赞同张少杰的水平也好,认为张少杰水平低劣也罢。但是谁都不能无视,张少杰创造了华人作家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稿费收益!
    虽然目前来看,金庸身家有3亿多,位居华人作家首富。但是人人都知道,以张少杰现在的赚钱速度,迟早要成为下一个华人作家首富。
    金庸曾经批评张少杰,说他的小说中,总是经常的谈钱,谈现实。武侠小说中,人物钱财的来路交代的比较详明,显得有点市侩。不太符合,武侠小说诚仁童话一般的的感觉。但是张少杰知道,如果一味的将金钱、利益忽略掉,虽然“脱俗”了,却不真实了。
    金庸小说中,人物、情节,均是饱满,唯一的缺憾是太文人味,对于金钱、物质上,很多地方一笔带过,过于浪漫主义。
    张少杰学习金庸的学识、文采、涵养,但是不学金庸的文人式浪漫。
    “哈哈哈,走,去厨房端酒菜!庆祝老哥我,《大国崛起》破百万销量吧!”张少杰心情愉快道。
    张少杰的心情愉快,影响到所有人。整个中午,一家人,显得合家愉快,笑语连绵。
    (未完待续)


第189章 理查德的小说
    11月初,从美国空运来的图形工作站,已经到了宝龙电影公司。其实在张少杰看来,2010年一台2000元的PC电脑的姓能,也远远超过这个时代80万元的图形工作站。
    计算机这个行业更新换代太快了!
    60年代时,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在观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规律后,提出了“摩尔定律”说,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姓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