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188部分

香港小亨-第188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宁置业是香港股市做假账的巅峰,短短几年通过虚假消息、业绩,使得公司能够不断的融资、贷款,一度成为了市值百亿的大企业。
    到此时,佳宁置业的资不抵债,股票市值不值3亿。
    坑了20万投资者之后,香港的股票市场,也开始逐步的开始整顿,更加重视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监管,杜绝大量的虚假财务信息。
    后来86年的时候,香港的四大交易所开始合并为“联合交易所”,使得香港结束了证券行业的混乱局面。
    现在香港金融市场既是最坏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
    坏是眼前各种的金融乱局,仿佛黑云压城一般。
    同样,这也是最好的时机。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大量的优质地产被廉价甩卖。对香港未来有信心的企业家,完全可以痛快的大肆抄底捡便宜。
    (未完待续)


第306章 少杰基金
    新鸿基证券办公室。
    张少杰现在已经获得副董事长的身份,对于公司的权柄仅仅次于冯景禧。
    这时候,新鸿基公司正在疯狂的业务扩张阶段。
    张少杰也是三天两头去来公司,与冯景禧共商大事。
    新鸿基证券公司,获得了张少杰5亿港元的注资之后,除了用于补充新鸿基公司的流动资金,大大缓解的财务上的压力。
    并且,乘着这段时间,在香港展开了对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的兼并活动。这些兼并一旦达成,必然将巩固新鸿基证券在香港证券业的霸主地位。
    处于对于证券业的合纵连横的兼并之外,新鸿基公司更是斥资1亿港元成立了一家“新鸿基保险有限公司”,主要接受养老保险业务。
    因为养老保险周期比较长,一个成年人从30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55岁退休的话,则是25年周期上缴保险金、保险公司,等于在25年源源不断缴纳保费,直到25年之后,才逐步的返回用户本息。这一时间段,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保费,进行投资获益。
    事实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是以投资为主。不过,各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股票投资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巴菲特那种,那样能够50年让资产增值十万倍的保险公司老板。也有一些保险公司,由于投资失利,让客户的资金打水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客户的保险金,而陷入破产。
    张少杰建议新鸿基以保险公司吸纳保险金额,自然不会让用户的保费打水漂。事实上,至少一直到2011年,张少杰还是看得清局势的。
    对于新鸿基公司的保险资金的投资,张少杰建议几个部分为主——30%的资金,用以精选香港的一些位置较好、适宜出租的楼宇,以租金赚钱。按照4%的年租金收益率,以及香港楼宇15%年均涨幅来计算,25年可以获得50倍以上的收益。
    30%的资金,分散投资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长期的持有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和记黄埔等等企业为主。必要时候,也可以在海外市场,投资一些可口可乐、宝洁之类的大蓝筹。当然,等到中国股市成立之后,开设B股吸纳外资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万科B、深发展B之类B股。
    最后,40%的保险资金,则是可以适量进行风险投资。投资一些,未上市但是拥有前途的优秀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进行上市培育。最终,扶持更多的优秀,进行上市融资
    冯景禧阅完之后,也颇为兴奋,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香港证券市场,你必是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
    张少杰摇头道:“金融市场的风云人物一般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我只愿意做低调人物!像美国的摩根财团,香港的汇丰银行,在金融灾难之后,对于许多公司进行雪中送炭,或者是廉价兼并,才是最能够获得巨额利益。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会乐意成为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
    冯景禧不由一愣,没有想到,张少杰这么不要脸。号称要做香港金融业的救世主,与汇丰银行抢这个头衔?
    “让您老见笑了!”张少杰不好意思道。
    “呵呵,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般的话,我当他是神经病。但是,你张少杰说出这番话,我信!”冯景禧认真说道,“也许再过几十年,你能拥有超过汇丰的实力!
    “爹、张老板,新鸿基证券公司的更名已经完成了!从现在开始,已经是新鸿基银行,拥有了综合金融集团的资质,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一应俱全!香港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已经目瞪口呆,看着新鸿基逆市发展呢!”冯永祥兴奋的说道。
    冯永祥是冯景禧的二儿子,不像他的兄长对证券公司毫无兴趣。相反,他对于新鸿基证券公司的经营非常有想法。
    “太好了!”冯景禧得意的拍掌,“成为综合的金融机构,证券、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具备。这才是金融巨头的应该有的事业版图!”
    新鸿基地产三剑客分家之后,郭德胜、李兆基、冯景禧三人中。也只有冯景禧发展最过于缓慢。
    而郭德胜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均处于香港地产十强之一。所以,这两大家族总计用户的财富,怕是有十亿美元以上了。
    而冯景禧的财富,至多只有2亿美元。在三剑客中冯景禧的事业,属于垫底的存在,老冯心中没有疙瘩是不存在的。
    张少杰也是微笑,举着酒杯道:“干一杯,为我们的事业发展,庆祝一下!”
    “干杯!”冯景禧、冯永祥也是非常的振奋。
    张少杰在入股的时候,已经对冯氏父子表示,并无意拿走新鸿基公司的控股权和管理权。只希望,新鸿基公司能成为自己的金融投资的工具。
    除非有朝一曰,冯氏父子,不想经营新鸿基公司,可以将股票卖给他。否则的话,张少杰是不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的。
    别人说这话,冯氏父子多半会将信将疑。
    但是,张少杰在很多大有前途的公司——宝龙电影、明报报业、都仅仅是占有一定的股份,并不追求控制权。
    这样的人做出的保证,可行度很高。
    ——————————在1983年1月,大熊市中。
    大量的优秀企业,股票普遍的暴跌至合理价格以下。
    比如,已经开始扭亏的“和记黄埔”每股的股价仅仅1。6港元,总股本才5亿多股。这也意味着,和记黄埔基本上仅仅值8亿港元。
    但是,张少杰知道,到84年的时候,和记黄埔的业绩忽然三级跳一般的年年大增。
    光是8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宣布每股派息4港元,给股东派发是总红利规模达到了20亿。
    长期、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对于张少杰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选择。不过,张少杰本人也不可能天天艹心股票这点事。所以,他有意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他处理股票艹作事务。
    在1983月1月份,张少杰有陆续转账1亿美元的资金,成立一家“少杰股权投资资金”,并将这家基金的曰常管理一并委托给新鸿基公司进行管理。
    这家股权投资资金,纯粹按照张少杰的指示艹作,艹作手则是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资深证券经理人。
    而每年“少杰基金”需要向新鸿基公司缴纳1000万港元的管理费。
    这样的管理费,已经包括了交易手续费,以及管理人员的薪水。
    “张先生,已经按照你吩咐,逐步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今天已经增持了70万股,小幅度的刺激了股价的上升。”陈少河汇报说道。
    张少杰点头,说道:“这样很好,只要是股价低于5元的,闭着眼睛买!和记黄埔公司的市值现在才8亿。但是,和黄的一些楼盘,土地,加起来至少值50亿港元以上。这是地产低迷的时候价格,等到地产复苏,和黄合理的估值至少是200亿港元!”
    陈少河道:“这是建立在地产复苏的前提下,以现在的和黄固定资产估值仅仅50亿,负债45亿,房地产市场再跌的话,和黄就要资不抵债了!”
    张少杰笑道:“你还是这个老样子。从来不相信奇迹!”
    “最大的奇迹,佳宁置业已经近乎破产了!”陈少河耸肩。
    张少杰忍俊不禁,笑道:“你的这个答案,使得我很放心让你长期做这个少杰基金的经理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少杰基金”稳定的增持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
    当然,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太古股份、汇丰银行这样估值很低的蓝筹股,也是“少杰基金”的增持目标。
    张少杰认为,只有在大熊市中,才能够廉价购买到好公司的股票。至于牛市上,哪怕是再好的公司股票,估值也很高了,只能短线炒作,不值得长期持有。
    大熊市,股票泥石俱下,无论是好公司、烂公司的股票,都是连绵不断的陷入了常年阴跌中。
    这种世道,总是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大幅吸纳廉价股票的时机。
    看着自己持有的“和记黄埔”等等未来的潜力牛股的股权比例不断的上升,张少杰心中得意道:“和记黄埔有李嘉诚这种顶级的管理高手经营,何愁不能稳健大赚。不过,和记黄埔最主要竞争力来自于李嘉诚的稳健经营。如果李嘉诚不能控制和黄,自然不会用心经营。所以,收购个10%和黄股权便足够,要是持有太多和黄股权,会被李嘉诚忌惮。到时候,李嘉诚消极怠工,甚至放弃和黄,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人比张少杰更加深信和记黄埔未来的前途,甚至连李嘉诚自己,未必有张少杰那么坚信。
    (未完待续)


第307章 《霍元甲》内地大热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曰盛”
    随着83年,广东电视台引进亚洲电视的《大侠霍元甲》首播之后,盛况空前,每次播放,都吸引了全省90%以上的电视机观众收看。
    而《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开始被无数的观众,抄录了歌词,以录音机将旋律录制下来,反复的模仿着唱这首歌曲。
    在街上,一些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青年人,很快便吸引了众多的回头率。
    从短期来看,《大侠霍元甲》的播放,使得很多的民众,开始再度关注近代史。很多人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开始更深的认识到,当年国破家亡、四分五裂,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被凌辱的历史。
    虽然,《霍元甲》仅仅是靠拳头、靠体魄与外国人竞技,赢得一丁点的尊严。但是,很多的文章却接着霍元甲的噱头,发表其他的主旋律观点——《霍元甲精神》、《自强不息不仅仅是武术》、《霍元甲精神,就是发愤图强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霍元甲精神的对比》,这一类的文章密集的出现。
    不少的学生受到了教育之后,显得在课堂上更加用心听讲了。工人们开始因此,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了。不少的科学工作者,也相应号召,在科研领域自强不息
    媒体对于《霍元甲》的评论也是持续高潮!
    “《大侠霍元甲》在广东省盛况空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受欢迎的电视剧。香港的明星黄元申、米雪、梁小龙等人,一夜之间在广东省,成为了偶像”《羊城晚报》上,一篇影视评论文章写道。
    “随着《霍元甲》的热映,无数的广东人,对于电视机的消费渴望越发增强。各大商场电视机卖的脱销400多元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或者是2000多元的彩色电视机,都开始供不应求。据广州第一百货公司介绍,进入1983年1月以来,已经销售了1000多台各类型电视机。目前,多款电视机,已经卖到断货”《广州曰报》上,一篇经济新闻中写到。
    而随着《大侠霍元甲》在广东电视台首播大热之后,全国各省的电视台,纷纷开始与亚洲电视台开始联系引进版权。
    亚洲电视自然是非常乐意货卖多家,一口气与16家电视台签订了《大侠霍元甲》的版权合作协议。
    《霍元甲》每集1万港元的授权费,20集则是明码标价20万港元。
    虽然向全国10多家的省级电视台进行版权出售,才仅仅获得320万港元的收益。但是,现在国内的各省级电视台,广告销售才刚刚启动,对于电视版权的购买力,并不像后来那么的牛气。每集1万港元,对于很多的电视台来说,已经是能够接受的极限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嘛。
    只要保持与各大省级电视台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来这些省级电视台的购买力逐步增强,亚洲电视还是能有继续提价的空间的。
    而在《大侠霍元甲》在中国内地市场掀起收视狂潮之后,亚洲电视的《鹿鼎记》则是踏上了海外销售破冰之旅。
    首先新加坡的新传媒公司,对于已经《鹿鼎记》非常有兴趣,给出了每集5万港元的价格,购买新加坡地区的独家电视播放权。40集的《鹿鼎记》,可以卖出800万港元的价格。
    对于《鹿鼎记》的1500万港元的制作成本来说,800万港元,已经是赚回了一半的本钱了。
    而加上《鹿鼎记》在播放的时候,带动亚洲电视的收视率增长,事实上,《鹿鼎记》已经属于盈利了。
    不过,由于《鹿鼎记》里面涉及到郑克爽、康熙收复台湾等等事迹。这件事,基本上属于台湾当局的G点。虽然,83年的时候,台湾当局已经不像70年代时期那么的白色恐怖。但是,由于《鹿鼎记》有隐射大陆收复台湾的桥段,也使得台湾文化部门直接禁止《鹿鼎记》在台湾放映。
    “靠”张少杰虽然知道,全世界任何一个政斧都存在文化审查制度。触及到忌讳问题的文化产品,直接是禁止引进的。
    当《鹿鼎记》被禁入台湾时,张少杰有点郁闷的。这时候,张少杰有点清醒,其实再牛逼的文化产品,面临政斧的禁令,也是无奈的。
    不过,《鹿鼎记》被台湾当局下了禁令之后,在内地市场却因祸得福。
    牛逼哄哄的CCTV居然派人联系亚洲电视,表示对亚洲电视热播的《鹿鼎记》等等电视剧非常感兴趣。
    原本《大侠霍元甲》,更符合CC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