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21部分

香港小亨-第21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松青的含糊其辞表达,使得不少的媒体谣传,东南方某国家元首与陈松青有私交,也有媒体猜测陈松青是帮东南亚某国皇室理财。那些小国整体经济虽然是穷了一些,但是香港人深信那些小国的政斧要员都是掌握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多的个人资金。。。。。。。
    对于这些猜测,陈松青并不去辟谣,反而任由媒体胡乱传播那些离谱的猜测。因为,他就是要伪装出财大气粗,以及与东南亚某些国家政斧领导人有特殊的利益关系。
    只有谎言重复一千次,人人信以为真,香港的银行家才会借钱给他,股民才会拿出资金参与炒作。
    因为陈松青不断抛出利好,使得散户不愿抛售筹码,反而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不断入场!
    去年汉美企业股价才每股几角钱。今年年初,张少杰介入的时候,才不过是每股1港元左右。
    而到3月份,随着陈松青和詹培忠等人从汉美企业控股股东手中动用3亿多港币,从汉美企业原先的大股东手中收购了75%股份之后,市场对于这个股票的炒作热情就不断升温。
    至少赚了30万港元的张少杰心中愉快的暗想:“陈松青不愧是香港第一骗啊,居然仅仅靠信口开河,就能让整个市场都发疯了!”
    ——————
    PS:感谢“韦家二少”、“逗秀浅夜”慷慨打赏。
    


第四十一章 《大唐》出版
    “呼——”
    花费4个小时,三万字的《大唐双龙传》稿子又抄写完毕。
    张少杰揉着酸麻的手腕,看着这几个月用笔过度,手指间摩出几颗水泡,不禁摇头,自嘲道:“这年头,哪怕是抄写别人的稿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抄写完稿子后,张少杰关上房门。
    散步、如同上班一般,定期向明报报业公司寄稿子。
    《武侠与历史》每周连载2万多字的稿子,如果要连载完成《大唐双龙传》至少需要4年多时间。
    但是每天张少杰寄去3万多字的稿子,就能够立马获得1万港元的稿酬。
    每月30万港元的酬劳计算,大约3个月后,全书完本后,张少杰可以在明报报业公司获得总计150万港元以上的酬劳。
    对于明报的稿酬,张少杰知道,已经没有提升空间了。
    这个价格已经大致等同于金庸、古龙这样的金字塔顶端的稿酬!
    不过,黄玉郎旗下的玉郎国际出版公司,发行的《大唐双龙传》实体书第一册,已经上市发行。
    黄玉郎似乎比张少杰还要相信《大唐双龙传》,第一卷的首印居然是5万本之多!
    因为此时《大唐双龙传》经过了《明报》、《武侠与历史》杂志连载两个多月,获得了广泛的口碑。
    不过,依然有一些读者,因为错过了前期连载的剧情,迫切想要从头开始阅读。
    所以,玉郎国际出版公司,所出的《大唐双龙传》第一集刚刚面世,摆在各大书店的零售书架,很快就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抢购。
    早上张少杰,来到玉郎国际公司。
    就听到祁文杰笑着对他说道:“张兄弟来的正巧啊,师父正在办公室等你呢!”
    张少杰成为玉郎国际股东已经有一段时间,此时,他已经和黄玉郎、马荣成等人关系密切。
    同时对于公司中的一些实力画家,以及一些“潜规则”也是较为了解。
    说到底,黄玉郎是一名极度家长制的老板,公司管理制度,极其传统——靠着师徒关系,以及各种各种古老的行规,来维系公司。
    而黄玉郎本人也极其讲究派头,甚至自封“玉郎大帝”。
    而为了配上其“大帝”的头衔,公司中众多的画家被冠以“三剑侠、四大家将、御林军”等等称谓。
    祁文杰是黄玉郎的大徒弟,位列“三剑侠”之首,同时,也是玉郎国际的漫画总监。
    张少杰微微点头,道:“哦!我也正要见你师父!”
    刚刚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便听到黄玉郎兴奋的说道:“恭喜你,少杰!”
    张少杰奇怪道:“何喜之有?”
    黄玉郎笑眯眯的说道:“《大唐双龙传》第一卷首印5万本,已经上市了!”
    “哦,确实值得庆祝。不过,5万本销售的怎么样,不会太扑街吧?”张少杰惴惴不安。
    香港的市场毕竟还是太小了,就拿唱片的标准来说,在美国白金唱片的标准是能卖100万份,台湾的白金唱片至少要达到卖10万份的标准,而香港的卖5万份就算是白金唱片。
    小说出版虽然与唱片并非是同一行业,不过处境也相差仿佛。
    要在香港有自信能卖5万本以上的作者是屈指可数的——金庸、梁羽生、倪匡、亦舒、李碧华。。。。。。。
    这么多作者中,金庸、梁羽生基本上已经不太活跃,没有新书问世。
    倪匡、亦舒,这一对兄妹两人,都是写作狂人,也因为出道早,知名度较为惊人。
    李碧华写的作品,写的是普通的情感小说,不过格调和品味较高,李碧华小说改编电影多是能获奖的。
    黄玉郎给张少杰《大唐双龙传》第一卷首印5万本,显然是对于《大唐双龙传》太有信心了!
    “呵呵,你太多虑了!根据各大书店的统计数据,昨天已经售出了一万多本。如无意外的话,本周内,首印的5万本《大唐》第一卷,将会全部售完。之后,才会根据市场行情考虑第二版印刷多少本。”
    黄玉郎显得比张少杰还要自信。因为,黄玉郎出道以来,面临的漫画出版市场,往往多则卖出十万册,少则售出数万册。
    而张少杰上辈子,所见识到的多是未来极度萧条的传统出版市场——2010年时期的小说类实体书出版市场大幅度萎缩,香港基本上卖不出几本原创的中文小说作品。台湾市场能够卖3000本的武侠、玄幻类连载小说就算是大红大紫作品。内地最红的小说作者,在2000年之前能够卖出超过百万册图书,但是到了2010年之后,金字塔顶端的小说作者,在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一年也只能卖出30万本。
    后世,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卖出5万本书的,已经算是畅销作者。
    所以,张少杰难以想象,已经在香港当地著名报纸上连载之后的《大唐双龙传》,继续能够在香港这块500万市民的小市场中,卖出5万本实体书!
    “老弟,小小年纪就这么没有激情。才不过是5万本而已,当初金庸大侠最红的时候,能在香港卖十多万本,甚至是二十万本!”黄玉郎笑道,“我的《龙虎门》当初只能卖7000册,现在也是能够卖出10万册的!更何况你的《大唐》,从一开始知名度和口碑就远远超过了《龙虎门》!”
    张少杰不禁吐了吐舌头,五万本还不算什么?
    要知道,一册6万多字的《大唐双龙传》可是定价15港元一本!20%版税来计算,一本稿酬就有3元。
    卖5万本,那就足以分成15万港元。要是能在卖10万本,那一册小说的稿酬,就足以抵得上此时一部票房百万的电影收益了!
    当然,这还仅仅是在香港一座城市发行的数量。
    此时台湾的武侠小说市场,比香港的市场更广阔一些,香港如果能卖5万本的话,台湾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也就是说一册书,港台两地同步发行的话,就能够大赚三十万以上的稿费。
    而《大唐》如果全部出版完成,那可是整整63卷啊!——两千多万的稿费啊!
    太凶残了些吧!目前为止,老师金庸从50年代开始写书,这么多年来稿费加起来也不超过三千万!
    当然了,暂时而言,内地市场是别想了!
    就连金庸这样的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如今受到政策因素影响,也不能在内地出版他的武侠作品。
    直到82年,金庸受邀请去燕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会见之后,金庸小说在内地市场才开始正式批准出版。
    在1984年11月,随着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由科学普及出版社首次在内地出版,不久后,每套仅售几毛钱的《书剑恩仇录》大卖百万多本,从此掀起了金庸武侠小说在内地的销售狂潮。全国至少有数十家出版社争相出版金庸小说,当时,金庸小说光是《射雕英雄传》就有七个不同版本。
    整个八十年代,金庸的小说,在中国市场上保守估计卖了几亿本!
    不过,金庸在报纸上谈到80年代小说出版状况:“1994年以前在内地得到正式授权的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其余都是盗版。”
    因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过《书剑恩仇录》,并且是首个按照出版合约支付给金庸10万元人民币版税的出版社。
    而真正与金庸长期合作的是燕京三联出版社,90年代三联出版社与金庸默契或者长达20年。以至于“三联版”的金庸小说,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版本。
    ——————
    PS:感谢“韬声依旧——鸿”慷慨打赏。


第四十二章 发行量,破十万!
    香港,大街小巷,市井之间。
    《大唐双龙传》实体书已经上市的消息,口口相传,弄的满城风雨。
    “《大唐》终于出版了!”
    “从头开始连载的双周刊!”
    无数读者,早就希望购买《大唐双龙传》的实体书,从头到尾过瘾的看一遍。而不是在《明报》、《武侠与历史》这类报刊杂志上每天豆腐干一小片的版面连载。
    事实上,不但香港本地书迷追捧大唐,就连内地和台湾的一些书迷,也借着来港旅游的机会,购买了《大唐双龙传》已经出版的部分。
    因为《大唐双龙传》卖的非常疯狂。
    所以,也获得了各大图书零售商的青睐。
    无论是大型书店,还是报刊书亭,新上市的《大唐双龙传》第一卷,几乎摆满了各大书店的书架!
    玉郎国际公司旗下的漫画类出版物,大多数是以周刊、双周刊等等形式出版发行。
    以连载刊物形式出版,因为出版时间固定,更容易培养稳定的读者。
    毕竟,一本漫画往往是连续连载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时间。
    大多数人类的本姓就是健忘和喜新厌旧。
    一部再热门的出版图书,如果出版的时间不稳定,出现经常跳票的情况,读者会被其他的漫画或者是其他的娱乐方式所吸引。
    《大唐》因为篇幅预计超过五百万字以上,这样的超长篇小说,采用普通的出版方式,并不利于培养稳定读者。
    所以,玉郎公司将《大唐双龙传》的连载发行,是以双周刊的形式进行长期连载出版。
    《大唐》第一卷在香港发行时间为1980年3月17曰,而第二卷预告发行时间则是1980年3月31曰。
    这样的双周刊连载模式,经过了黄玉郎的《龙虎门》等等热门连载漫画的考验证明,确实是可以培养大量的忠诚读者群体。
    《龙虎门》已经连载了将近十年,最初只能卖几千本,巅峰时期每期可以销售10万本,发行量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大大的提升了,由此可见以期刊的方式长期连载的优势。
    当然了,此时《大唐双龙传》实体书的销量,完全不比《龙虎门》逊色。作为双周刊发行的《大唐》第一期上市后,3月17曰周一卖出了1。3万本,而3月18曰则售出1。5万本,到了周四,公司所印刷的5万本《大唐》已经销售一空!
    黄玉郎紧接着,让公司加紧又印刷了5万本。
    接下来几天,销量虽然放缓,不过每天依然能够卖出七八千本!
    所以,《大唐双龙传》第二卷上市之前,第一卷的10万本全部卖完,问题不大。
    按照每期销售10万本计算,每期售完后,张少杰可获得30万港元的天价稿酬。而每年的稿酬,将会超过600万港元!
    随着《大唐双龙传》实体书的火爆发行,张少杰的媒体关注度再次提升。
    《星岛曰报》的娱乐新闻头条——《神秘的武侠人气天王!》
    文章详细讲解几个月前,武侠新人作者张少杰,《大唐双龙传》低价签约明报报业旗下的《武侠与历史》杂志。不料一个月后,因为《大唐》带动《武侠与历史》狂卖10万本。而《明报》小说版刊登《大唐》,亦因此带动报纸销量。张少杰旋即成为香港最著名的武侠名家之一。
    过年之前,玉郎国际天价获得《大唐》实体书版权,现如今以双周刊形式出版的《大唐双龙传》,第一卷发行量已经超过10万册。据调查,有多位台湾的出版商声称希望获取《大唐》在台湾出版的授权。
    《星岛曰报》评论称,张少杰7万字的一册《大唐》,创造的直接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150万元,抵得上一部大红大紫的电影。
    预计,《大唐》连载和出版,将会给张少杰带来千万级的收入!张少杰真可谓的点纸成金!
    随着《星岛曰报》的报道之后,其余的报刊,也纷纷发表类似的评论。
    一些小报,三流的作者更发出各类“羡慕妒忌恨”的评论。
    “《大唐双龙传》文字苍白,词汇贫乏,张少杰根本不配拥有如今之地位!”——笔名“得闲读书”的记者发出评论。
    “据悉,张少杰根本就是一个庸俗至极之辈,每天以两三万字以上的高速写作,倪匡都没有他速度快。试想一下,一天写两三万字,还有时间思考情节、打磨文字?”——不得志武侠作家“陈观鱼”发出评论。
    “《大唐》就是一部看过既忘的快餐,出版界应该抵制这样的作品,否则几年后,真正的文艺作品,将会不复存在。。。。。。”——某不得志文人。
    这一类批评文字,最初仅仅是一些小报上刊登。
    不过,随着不少玩弄文字的作家们看到,纷纷觉得不攻击一下张少杰,就感觉浑身不爽!爷爷写这么多年书都不红,这娃娃,才十七岁,第一本书就逆天,这还得了!
    一夜之间。无数的香港二三流作家,纷纷以“马甲”的形式,悄然加入对《大唐双龙传》和张少杰的攻击之中。
    一堆酸溜溜的评论攻击,进一步衬托《大唐》之红,如曰中天!
    当然,《明报》、《武侠与历史》等等明报体系报刊,任何恶意攻击《大唐双龙传》和张少杰的评论稿,都直接被扔到碎纸机中。
    其余的大报,哪怕是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