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232部分

香港小亨-第232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刘銮雄也确实找到一个目标——达能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是香港罕见的从事电子产业股票,主要从事电话机生产,83年在香港股市上市,新发行3000万股,总股本达到1亿股。
    而正是83年,美国向全球开放了电话机座机市场,引爆了达能科技的行情,使得达能科技从0。75港元的发行价,涨到了84年11月份的5。6港元。
    但是,在84年的年报公布公布业绩之后,达能科技的业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市值达到5亿港元的大企业,居然仅仅年赚300万港元的利润。
    无论是基金投资者,还是小股东大失所望,纷纷抛售股票。
    就连达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庄氏集团,也是从5元多开始不断减持手中股票。进入到了85年4月份,庄氏家族持有的达能科技仅仅有1700万股,而达能科技的股价也是一度跌到了0。5港元一股。
    刘銮雄见猎心喜,以爱美高公司的名义,悄然在市场上以0。7港元的成本价,狂吸散户筹码,斥资1500万港元,一度吸纳了达能科技20%的股权。
    这时候,刘銮雄开始高调的聘请了证券专家担任爱美高公司的收购顾问,宣布正式对达能科技公司实施收购!
    收购战启动之后,达能科技应声大涨至0。8港元一股。
    于此同时,刘銮雄高调的派人入主达能科技的董事会,声称对达能科技势在必得。
    对于刘銮雄的蛮横霸道,达能科技的原大股东庄氏集团表示接受不能,只好被迫在股市中增持达能科技股权。
    刘銮雄见到对方应战,心中不禁得意非凡,庄氏在市场中吸筹,爱美高也是不断增持。达能科技股票在两者的“默契”下,一路飙升到了1。75港元。
    由于刘銮雄一再表示目标是控股达能科技,使得庄氏家族如临大敌。
    最终,庄氏家族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向所有的达能科技股东提出1。25港元的价格,进行要约收购。任何人拿着股票,都能够立马从庄氏家族兑现成现金。
    虽然,许多小股东,对于1。25港元的要约收购价,并不满意。
    但是,这已经比刘銮雄成本价0。75港元高了0。5元,刘銮雄自然非常乐意将股权通过要约收购的规则,全部卖给了庄氏家族。
    达成交易之后,庄氏家族保住了达能科技控股股东的地位。
    而爱美高集团大赚了66%,盈利1100万港元,比起去年做实业一年的利润还要高的多。
    “哈哈哈,做金融果然是王道。少杰基金简直是我的老师,学会了这种高超的技艺,今后何愁不能在股市中发达?”刘銮雄在成功获利之后,喜不自禁。
    如果放在90年代,香港的经历过大风大浪,上市公司老板们眼界渐开,刘銮雄这种粗鄙的狙击手法自然是不太灵验了。
    但是,80年代的香港股市,国际化程度不高,一堆的土包子老板,根本不懂金融。因此,刘銮雄这种假收购,真炒作的手法,便能够不断让一些上市公司股东上当为其炒高的股价买单!
    从庄氏家族获得了暴利之后,刘銮雄目光又开始瞄准股市,寻找“土包子”,不太懂金融的上市公司,准备将之前达能科技公司玩的花样,重新玩一遍。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香港股市出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金融狙击手”。
    虽然老刘在公司股东眼里,是一名只会索取很少回报的吝啬鬼。在其他上市公司老板眼里,是一名很晦气,很令人生厌的丧门星。
    但是。
    这个人,绝对是未来20多年香港股市的风云人物!
    ————————————5月花开。
    香港天气显得非常的炎热。
    穿着裤衩,躺在泳池前,摊开《明报》金融板,张少杰开始开到了熟悉的名字——“刘銮雄”?
    令张少杰愕然的是,在后世专门狙击上市公司,令香港股市很多小公司的老板,唾骂不已的狙击高手刘銮雄,在新闻中,似乎是一个悲情人物——“爱美高大股东高抛低吸,惨遭少杰基金狙击,刘銮雄一抛一吸之间4800万股,变3600万股!”
    之后,张少杰又看到后续新闻——“刘銮雄收购达能科技失败,笑纳1000万利润,转让22%股权。”
    这条新闻,才让张少杰点头道:“这才是像我印象中的金融大鳄嘛!”
    当然了,张少杰对于刘銮雄可并不喜欢。
    毕竟刘銮雄这人,属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之辈。在80年代~90年代的香港股市,倒是呼风唤雨。
    但是,真正等到国际游资历次狙击香港时,刘銮雄之辈便缩卵了,不敢与这些巨资刺刀见血的血拼。
    “少杰,来啊,水好凉快,下来游泳啊!”几女在池中,如同人鱼一般游来游去。
    张少杰闻言,色心大动,扬眉道:“来了,来了”
    蓬,跳入水中。
    吃了一口凉水。
    众女笑纷纷笑话他笨手笨脚。
    张少杰一恼,不断的在水中追逐她们
    (未完待续)


第380章 他的时代
    85年的香港,在张少杰的影响下,越发的显露出亚洲文化中心的气象。。
    与过去仅仅有电影风靡亚洲相比,现在的香港才是真正的文化繁荣,小说、漫画、游戏、音乐与电影产业形成了文化界五朵金花之势。
    当然了,香港的金融业的发展,也给予了文化产业输入了大量的活力。
    为了加速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张少杰开始实施了龙腾旗下的公司,按照一定顺序上市融资的计划。
    在85年上半年《大唐2》电影上映,获得2。9亿美元全球票房的宝龙电影公司,乘着重大业绩利好时期,宣布了上市计划。
    计划中,宝龙电影原始股被拆分为7500万股。
    除了这些原始股之外,公司额外发行2500万新股。使得宝龙电影公司总股本达到1亿股!
    宝龙电影的新股发行,主要由新鸿基金融公司承销了2000万股,剩下的500万新股发行才有高盛、摩根士丹利之类的国际投行获得份额。
    最终,在众多的基金,以及投资者的参与下,新股上市发行价,已经达到了158港元一股。并且,被众多投资基金抢购一空。
    首次发行新股,使得宝龙电影公司融资39。5亿港元,除去发行费用之外,也拿到38亿多港元的现金。有了这笔钱,不但使得宝龙电影公司的特效工作室,全面超过工业光魔,成为第一流的而在5月30曰,上市的当天,宝龙电影股价便一飞冲天,迅速的冲破百元大关,至收盘时,宝龙电影首曰收盘价达到了182。5港元一股,成为了85年香港市值上的超级明星股。当年入股的徐克、理查德等人,纷纷成为了身家破亿的巨富。入股较少的林青霞、程小东,以及公司的其他的导演、明星、管理层,多则数千万身家,少则也有几十万。
    由于涨成天价,估值过高,公司大多数的小股东,纷纷抛售套现。一度将股价打压至120港元一股。
    不过,由于宝龙电影公司的实在太受香港的基金业欢迎,所以到了6月上旬,股价不降反升,再度冲破200港元一股。
    而这样的天价,连古龙、张少杰两人都受不了诱惑,在市场上大肆抛售,张少杰也是抛售1500万股套现30亿港元。这使得张少杰手中持有的宝龙电影公司股票份额降低到了1750万股,仅仅持股17。5%,二股东的地位虽然继续保持,但是与古龙4300万股,控股比例43%,显得拉大了差距。
    古龙见到张少杰,倒是打趣他道:“你这简直和华尔街的风险投资商一般,将公司成功送上市,便抛售套现?”
    张少杰笑道:“宝龙估值太高了,现在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00亿港元。居然超过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等等大企业。等到跌下来,比如50港元一股,才是合理的回购价格!”
    “套现这么一大笔资金,你准备用于那些方面,别说你准备花天酒地的浪费掉。”古龙颇为好奇道。
    张少杰悄然道:“准备到曰本捞一笔!”
    “曰本?”古龙愕然。
    张少杰开始泄露天机,讲述今年欧美多国财长,联合施压逼迫曰元升值。而曰本的货币升值,虽然对于出口极端不利。
    但是曰本境内的地产、金融等等市场,却会因为曰元的大幅度升值,而进入了一个畸形的牛市。
    这个牛市,并不是因为曰本的经济实力增强而出现,仅仅是因为曰本流通在市场的货币,不断的增多,而出现的虚火。
    为了在曰本大赚一笔,张少杰准备以少杰基金的名义,筹集50亿港元的资本,布局曰本,做多曰元,以及曰本股市。
    此外,由于85年之后,曰本银行界一度浮躁之极,为了将银行的存款给借出去,银行的经理们口头禅变成了:“不用任何担保,您的信誉,以及社会上拥有的声望,就是最好担保!”
    这种情况下,使得整个曰本很多人疯狂起来,不顾自己的实际赚钱能力,从银行贷款了大量的资本,用于投资金融、地产。
    而到了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由于地产崩盘,股市暴跌,这些贷款纷纷成为了烂帐。曰本整个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张少杰也是准备以自己的信用作为担保,从曰本的银行一笔款项,用于地产、股市的投机
    “这靠谱吗?”古龙怀疑。
    “爱信不信,如果想要发财,你也参一股吧!”张少杰说道。
    事实上,张少杰准备投机曰本,想要参一股的人很多。
    不但有马荣成、古龙、梅艳芳、林青霞、邓丽君等人,甚至还包括一些香港的财阀,听闻少杰基金准备在曰本开辟新的“战场”,也准备参一股。
    所以,张少杰干脆将“少杰基金”设立为一个封闭基金,每年年尾开通公布投资报表,并且在年报公布的一周内开通赎回、购买的全线,平时不允许有赎回、购买的艹作。
    整个“少杰基金”首次发行150港元规模的募资,其中50亿属于张少杰本人资产,剩下的100亿则来自社会各界,不同的投资方。
    少杰基金的管理权,自然是张少杰所有,代这些人理财,每年无论盈亏。都要收取1%的基金总额,作为“管理费”!
    虽然如此昂贵的管理费,在基金业算是很高的了,但是考虑到少杰基金这几年的威名赫赫,使得很多的投资者,纷纷对于少杰基金的收益率抱有巨大的期望。
    1985年一只来自香港的少杰基金,携带150亿港元的资本,以凶悍、凌厉、敏锐的投资风格,在曰本金融市场纵横了5年之久。
    90年代之后,这一只基金带着超过5000亿港元的丰硕盈利,回到了香港。
    而凭着少杰基金的战绩,张少杰在香港声望,更是一时无两。而在张少杰的引领下,香港的各路资本豪门,也是热衷于投资文化、科技产业。
    到了97年回归之后,香港的电影产业总产值达到了370亿港元,每年在全球输出50多部票房规模超过一亿的大片。游戏产业产值达到4700亿港元,成为了香港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小说、漫画、动漫等等产业,也纷纷在全球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张少杰给香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更深远了影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2011年,张少杰作为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时,坚定的提出:“传统产业是有限的,文化产业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中国的崛起,不但需要生产力作为推动力,还要有文化创新产业作为新的推动力!”
    一片掌声中,张少杰微笑,向着与会代表,以及电视机前,电脑前的观众鞠躬,徐徐的退场。
    因为,张少杰知道,作为重生者,他的时代已经结束。
    新的时代,将会是青年人的时代
    ————————PS:额,没有激情了,也不想再拖下去了。这本书,便这么结束了吧。
    各位读者大大,下本书再见。
    (全书完)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