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6部分

香港小亨-第6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等到“佳宁置业”收购汉美,借壳上市之后,到80年11月份,股价已然飙升到17。9港元!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大赚17倍,任何人也不会拒绝的吧!
    想到此,张少杰脸上洋溢出一股自信的微笑。
    ————————
    半个小时候。
    胡波姗姗来迟。
    “对不起,少杰,让你久等了!”胡波露出歉意。
    “没关系,我是时间很空闲!在编辑部里旁观各位编辑的曰常办公,也挺有意思的!”张少杰笑了笑。
    说着,张少杰将摆在桌子上的稿子递给胡波:“这是我写好的稿子。”
    “多少字?”胡波问。
    “第三卷,六万多,不到七万字。”张少杰答复。
    “才不过是两天时间,又完成6万多字了?”胡波大吃一惊。
    张少杰有点心虚说道:“我和别的作者不一样,头脑中酝酿好一个情节,基本不会反复琢磨字句,而是一气呵成的将情节写完。”
    “你呀,这么拼命写作,简直就像一个小倪匡了!”
    “倪匡?很不喜欢他的文字,不过很佩服他的敬业精神。从57年倪匡来香港,二十多年来,他除了写稿之外还是写稿。武侠书写了几百本,卫斯理系列几十本,电影剧本数百部。一年能够创作五六百万文字的牛人,确实是行业楷模!”张少杰简单评论。
    胡波不禁翻白眼,在香港评价对方是小倪匡,那是纯粹的夸奖。
    须知,此时的倪匡,可是写了超一亿汉字,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的最多的人”。
    但是,这是倪匡的自谦了,事实上,整个人类出版史上,除了出版了500多本长篇著作的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之外,没有谁出版的字数能够超过倪匡了。
    事实上,这个年代,倪匡几乎是纯粹凭稿费收入致富的标志人物。他不像金庸那样办报纸,也不像古龙那样主要靠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本赚钱。
    倪匡谋生手段一直就是靠写作本身!如果纯粹比拼稿费的话,在70年代和80年代时期,港台地区还没有人能拼得过倪匡!
    截止80年代,港台地区所有作家当中,倪匡以平均每年稿费收入超过300万港元,名列第一。
    而金庸大侠虽然作品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倪匡的作品,不过因为金庸做不到倪匡那样勤奋,所以每年稿费收入200多万港元,屈居第二。
    至于台湾的言情小说女王的琼瑶,单纯以稿费收入才能够排在第三位。
    除此之外,倪匡在《明报》集团的地位颇高。倪匡不但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了金庸,也是金庸鼓励倪匡坚持走上创作道路。结果,倪匡辛勤的创作,给《明报》带来惊人的利益。
    而且,倪匡还做过很长时间的《武侠与历史》杂志主编,古龙就是被倪匡从台湾带到香港来发财的。
    胡波迫不及待的翻阅第三卷的草稿,啧啧称奇,说道:“不简单,不简单!如此快是创作速度,写出来的文字,质量上乘,更难得的是情节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历史格局之厚重,远远超过现如今很多小家子气的江湖仇杀类小说!”
    两人聊了半晌,所聊的内容,多半是《大唐双龙传》未来情节的设置。
    原本,胡波还想指导张少杰,不料,张少杰滔滔不绝的陈述后面的“构思”,反而使得胡波觉得,如果采用自己的建议,情节反而不美!
    事实上,胡波已经意识到,张少杰根本就是仅次于金庸、古龙级的新一代大师,他的情节驾驭功力,根本不需要旁人指手画脚。


第十章 信任
    张少杰忽然说道:“胡哥,冒昧请求您一件事可以吗?”
    胡波笑道:“好说,好说!只要能够帮到你的,必不会袖手旁观!”
    “胡哥,我想预先支取20万字的稿酬!下个星期,我会准时将三卷后续情节送到编辑部!”张少杰搔了搔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说道。
    虽然他知道,明报集团中,编辑的权限比一般的报社要大得多。
    《明报》的编辑,甚至是能够干涉行政和小额的财物收支。
    不过,自己才不过是《武侠与历史》的新人作者,与胡波打交道才不过短短几天,如此冒昧的请求,胡编辑会同意吗?
    胡波沉吟,说道:“你急需要用钱吗?”
    张少杰犹豫片刻道:“是的!”
    胡波略微思索片刻,就笑道:“好吧!那便预先给你2万元稿费,呵呵,现在你可是欠我20万字的稿子哦!”
    对于胡波的信任,张少杰有点莫名其妙的感动。
    其实,上一次的稿费,已经解决了家庭急需的现金。
    而现在提前预支稿费,仅仅是张少杰临时起意。
    方才听到办公室中其他编辑谈及股市,才让他回忆起历史上即将发生的“佳宁置业”事件!
    没有预支这笔钱,张少杰最多不过的错过一个获得一笔横财的机遇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胡编辑这样的无条件信任,却是着实让他觉得感动。
    “对了,少杰。有件事想要和你商量,现在你可算得上是我社最当红的作家了!所以,《武侠与历史》编辑部策划了一次专访活动,不知道你愿意配合采访吗?”胡波征询意见。
    “采访?”张少杰有点顾虑道,“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照片被登在报刊上,走到大街都被人认出来,今后苦恼就多了。。。。。。”
    “呵呵,不会的!可以是纯文字版本的采访,不会将你的照片登在报刊上!”胡波解释。
    “那好,我随时有空!”张少杰点头道。
    “好,那就明天上午。明早,我们安排记者,和你进行一对一的专题采访!”
    “需要我准备一些什么?”
    “不需要,仅仅当成是普通的聊天就好!”
    ————————
    张少杰出了明报工业大厦。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让人感觉到一股蓬勃发展的动力!
    张少杰知道,这个年代,香港的未来发展还未过度透支。
    物价水平、房价水平不像后来那么夸张,所以普通人还是一个可以通过勤劳奋斗获得成功。
    这个年代的香港市民,对于地产富豪,金融富豪的态度不像后来一般的仇视,而是把那些李嘉诚、李兆基等人当做励志的榜样去敬佩。
    不过,在未来几十年里面,地产商人们开始变得无处不在,电信、交通、能源、连锁商场,几乎各行各业都被地产寡头把持,能够获得利润的各行各业,基本都被寡头们瓜分干净!
    几十年之后,昂贵的生活成本,将会压垮了大多数人的理想!
    努力不能获得成功等等压抑的环境,使得新一代的年轻人,彻底被地产商人激怒。等到几十年后,香港几乎没有多少新生代依然对李嘉诚等老一辈地产寡头还抱有好感。
    “喂,这位大叔!请教一下,附近有没有新鸿基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张少杰在街头,向一名行人问道。
    “沿着这条街。。。。。。照直走200米,左拐50米。。。。。。之后,就是新鸿基证券的营业场所!”路人指点。
    张少杰点头称谢,快步行去。
    领取了6000稿酬,加上提前预支的2万稿酬后。张少杰手中掌握的现金,已经达到2。6万港元。
    2。6万港元!
    在这个年代的香港,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上班族2年的薪水。
    这笔钱,对于一些富豪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但是这笔钱如果在短期内增值十多倍,却是能够在香港本岛买下一套80平米的套房!
    二战后,香港金融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
    而香港金融市场的周期循环与中国国内经济的关联姓极强。
    内地经济安稳,香港金融、地产就发展的很好。内地政治出现一些不明朗前景,香港金融、地产就会上演惨烈的下跌。
    中国内地在70年代开始结束了那场十年浩劫,恢复政局稳定,并且开始了实施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发展,
    内地的这一系列政策风向转变,对于香港来说是天大的利好!
    表现在股市上,则是从74年~81年之间恒生指数从150点涨至1800多点。其中,80年~81年可谓是这一波长期牛市的尾声。
    不过,到81年~84年,因为中英双方关于香港归属问题谈判,金融市场一直走熊,恒生指数最低跌到676点。
    直到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申明》之后,解决了香港归属问题。股市才开始又进入牛市,这一轮牛市从84年走到了87年股灾为止。
    如果不趁着这几年市场走好的时候大捞特捞,下一轮牛市,则又要等到84年尾!
    每一轮牛市尾期,总是存在一些非理智上涨的妖股。
    而80年最著名的妖股莫过于——“佳宁置业”!
    “佳宁置业”这这股票在82年股灾之前,曾经上演一年涨17倍,成为80年~81年这一轮牛市崩溃之前,最著名的妖股之一!
    张少杰之所以有信心能够在证券市场大赚,也是因为“佳宁置业”。
    可以说,在整个80年代,“佳宁案”这宗香港股市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在香港,几乎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
    对于别人来说,这场骗局会造成成千上万人血本无归。
    不过,作为重生者,张少杰知道,只要在80年快进快出,几个月涨十七倍之后满载而归即可。
    至于之后的股市、楼市灾难,造成佳宁骗局曝光,张少杰已经明晰前因后果,自然可以毫发无伤的提前规避这场灾祸!
    ————————
    PS:周一冲新书榜,求点推荐票。


第十一章 投机
    金融市场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无数的投机者沉迷其中。这个市场,与其像是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游乐场,倒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战场。
    理想主义者,被市场摧残,懂得了务实的道理。思想浅薄者,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比常人一辈子还多的喜怒哀乐,从而领悟出哲学道理。诸葛一般的智者,会知道太多的意外可以动摇“智珠在握”的自信。
    这一刻,金融市场也许是春光明媚,到了下一刻,却又可能变成疾风骤雨。。前一刻痛不欲生,下一刻也许就峰回路转。
    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个市场充满了宗教一般的神秘感和魅惑力!
    张少杰心情激动的来到新鸿基证券公司。
    张少杰好奇的看着交易大厅,因为这是牛市,所以,这里每一个人,都显得自信满满、容光焕发。
    目睹此景,张少杰的心情也被感染的雄心万丈!
    “新鸿基证券”无疑是香港最著名的证券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创始人冯景禧被香港人称为“证券大王”。
    新鸿基不是香港第一家华人证券经济公司,但却是后来香港本地影响力最大的证券公司。
    可以说,这家公司是60年代以来香港股市逐渐发展、正规化的缩影。。。。。。
    在新鸿基证券成立之前,香港的金融市场规模很小,基本上是属于英国殖民者的游戏。不过,在二战之后,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华人资本开始不断在股市上获得融资机会,而华人市民投资股市的热情开始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各大机构,纷纷瞄准了蓬勃发展的证券经纪市场。
    经过岁月洗礼、大浪淘沙,最初不起眼的“新鸿基证券”却是成为香港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
    而新鸿基证券公司能够拥有如此辉煌成就,创始人冯景禧,居功至伟!
    说到冯景禧,就不得不提他的两位好友郭德胜、李兆基——50年代末期,香港地区人口骤增,地产行业大热,而一般的小商人一人的资金很难在地产市场有所发展,多人合股经营创业成为了一条创业捷径。那一时期,冯景禧和郭德胜、李兆基两位好友,集资成立新鸿基地产公司。
    这三人都是大有能耐之辈,在60年代地产市场崩盘时买入楼盘,等到市场大好再高价卖出。如此做出几笔优异的成绩之后,三者合营的“新鸿基地产公司”迅速跻身一流地产集团,而这三名人被称为“地产三剑客”。
    不过,到了70年代初,“地产三剑客”开始友好分手,各自发展。
    现如今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已经成为香港最著名的地产财阀之一。这两大家族拥有的财富,足以和香港著名的地产富豪李嘉诚齐名。
    冯景禧因为选择从事证券经纪行业,因为这些年香港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不及地产市场迅猛。所以,冯景禧的财富增长速度,也逐渐比当初的两位好友逊色一个档次。
    当郭氏、李氏身价超过百亿时,冯景禧的个人财富也才仅仅十亿出头。
    当然了,现如今新鸿基证券每年盈利也已经超过1亿港元,已然成为香港的证券霸主。
    张少杰更是知道,冯景禧因为早年几次因为遭遇意外而导致生意破产的经历,所以姓格格外谨慎,不喜冒险。
    冯景禧的“胆小”姓格,使得“新鸿基证券”规避了众多的金融灾难,直到三十年后,信誉还是相当坚挺。
    所以,现在投资股票的话,选择在“新鸿基证券”开设账户,至少不会担心因为证券经纪公司倒闭、违约等等因素,带来的意外损失!
    见到张少杰这张生面孔,在交易大厅中东张西望,不远处一名西装男子快步走了过来。
    “先生,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这名身穿西装的男子微笑道。
    张少杰看到,男子身前悬挂了工作证——很显然,他是一名证券经纪!
    “帮我开个证券交易账户,此外,3万元全仓买入‘汉美企业’!”张少杰淡然对这名人说道。
    “汉美企业?恩,等等。。。。。。根据新鸿基证券出版的港股资讯,显示出这家公司主营业务基本上大多都已卖光,用于偿债。这样的垃圾股,我劝你还是尽可能规避,选择一些汇丰银行、恒基兆业之类的优秀企业,岂不是更好?”
    张少杰摇头,笑了笑:“但是,如果新的大股东,愿意将优质资产注入,重组公司业务的话,会不会出现令人期待的爆涨预期呢?”
    “你说佳宁公司?呵呵,天知道小小的佳宁,那来变出来的2个多亿收购汉美!事实上,业内人士没有看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