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香港小亨 >

第73部分

香港小亨-第73部分

小说: 香港小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舒道:“好处大了去了!有名的社会评论家,随便发表一些意见,都会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甚至会被许多政治家所关注。一篇文章,就可上达天听,你认为,这放在放在古时候,是什么人才能做到的?”
    张少杰思考道:“名士?”
    “对,这种在民间,发表社会评论,会引起巨大的反响的人士,在古代就是名士!封建王朝,就算是君王、宰相,都会对名士恭谨。当今社会,一流的社会评论家,地位也是卓然的!因为有大把的政治家、政客都关注他,所以名士的能量、不可估量!”亦舒道。
    张少杰得意:“我都这么厉害了?”
    亦舒笑话他道:“别自恋了,你仅仅是稍微受到知识分子的关注而已。达到真正的名士境界,还差很远的!”
    张少杰不以为意,能够通过《大国崛起》之类的文章,获得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至少能够让国内的中央高层看到自己的意见,从而影响国家决策,这才是张少杰的意图。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大体上发展思路非常的正确,但是过程中也是有很多的瑕疵。比如,过于鼓励人致富,却是忘记了提倡公平姓。后来人们讽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来达到“先富带后富”的效应,属于最大的谎言。因为,先富起来的人,会把房地产炒高,会制作有毒食品,会囤积居奇,会污染环境。至于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别天真了,那是忽悠
    再比如,文化产业、科技专利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虽然极度重视发展生产力,但也仅仅是重视物质上的追赶强国。而不重视发明、创新。所以国内改革开放多年以来,对于文化产业的版权,以及科技发明相关的专利保护,远远不够。
    就拿中国的软件业来说,因为盗版软件从中国软件产业一开始,就盛行。以至于,中国的软件业,一直不能通过产品盈利来自我造血。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创新去研发。事实上哪怕有公司傻傻的出几百万几千万的搞研发,产品一出来之后,就被山寨被盗版,血本无归之下,这种搞创新的傻事,愿意做的就越来越少了。这样导致,中国的软件程序员,九成以上都给外国企业写程序代码,加速了国外软件业技术创新和繁荣。
    文化领域上,中国的漫画家、动漫人才,基本都是给曰本动漫产业打工,核心的技术、创意,都掌握在曰方手里,国内原创文化产业则是发展的比较滞后。
    当然,文化产品中唯一发展比较顺利的是电视剧产业。但那主要是因为,电视剧的购买方——电视台,都是购买正版。而电视台之所以有钱购买正版,那是因为中国的电视用户,大多数都是向电视台缴纳收视费的,再加上电视广告的收益,使得整个电视产业,一直处于良姓循环
    思绪万千。他的目光却是充满了智慧。
    亦舒感觉,张少杰专注思考时候,总是有一股神秘感,让人恨不得了解这个男人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思考的时候那么迷人。
    哎,不过是一个男人,何必亦舒,芳心叹。
    ——————《大国崛起》原本全文字数不过是37。8万字,张少杰经过自己重新修订,加入了大量自己的观点之后,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结果改着改着,文字的篇幅超过了50万字。原文中,只有20多万字关于历史事件的阐述,而事后总结评论,基本上都是张少杰的观点了。
    葡萄牙从殖民走向强国,却本土却是极其虚弱,终究沦为西班牙的附属。
    西班牙人曾征服葡萄牙,并且通过殖民美洲成为欧洲第一强国。殖民掠夺获得的金银财富,只能让西班牙人过着奢侈的生活,不思进取,最终败给了艰苦朴素的英国人。
    荷兰人是从制造业、海外殖民、全球贸易开始崛起,但是逐渐却转型为金融业为主,通过借贷给其他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利息收入。整个民族成为食利阶层,开始不思进取,终究在其他的国家制造业崛起之后,沦为二流。
    英国人,以廉价的工业品,打败荷兰等国家的工业品。并且,积极投入工业机器的创新,研发,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法国人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史。现代的各种革命思想,各种革命尝试,都在法国出现过。因为革命次数太过于频繁和偏激,端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德意志曾被法国征服,但是亦因为法国大革命启蒙了德国人民族概念,使得德国从1789个读力的小城邦,逐渐形成共识,组成完整的德意志。德国通过铁血手段统一、崛起,因为迷信武力,两次世界大战都成为输家。
    曰本,从中国的学生,变成西方的学生。20世纪初,世界各国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已经兴起,却想参与世界大战,赶上武力殖民的尾班车,最终走上不归路,战败后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苏联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的形式,消灭民间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然则随着时间发展,诞生出了体制内的官僚阶级,不受约束的官僚权力。为其埋下了国势衰落的伏笔。
    美国拥有雄厚的资源、环境,赶上两次工业革命的黄金发展时期,在美国财阀垄断资本主义被推演到了极致。
    此时,美国、苏联是世界的两极。
    现在指名道姓点评说两大强国会衰败,那是会被人笑话的。
    当然,张少杰在书中隐约的暗示,苏联存在大量的忧患。而美国也有是为数众多的危机,一旦失控,也将会产生无穷的灾祸
    现在,仅仅是《葡萄牙篇》的连载已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张少杰相信,一旦部《大国崛起》渐入佳境之后,将会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声望!
    因为,这个年代,中国整个国家的大环境,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强国富民,拯救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态势。
    《大国崛起》不但迎合了知识分子的胃口,更是迎合了高层政治家的胃口。不知道,中央的那些高层领导,会不会看到自己的文字呢?
    (未完待续)


第131章 惊人的海外票房
    1980年8月初,许冠文、邹文怀终于回到香港。从7月开始,他们先后在台湾、曰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这几大市场进行了《摩登保镖》的宣传活动。
    台湾市场,上映已快20多天,票房也有5300万新台币,创下台湾票房历史记录。
    曰本市场,上映2周,累计票房14。7亿曰元,华语电影中,目前仅有李小龙在曰本取得过10亿曰本票房的成绩。
    可以说,《摩登保镖》是许冠文在曰本票房市场,首次超过了李小龙。而且是干净利落的两周票房既超过李小龙电影1974年在曰上映的《猛龙过江》14亿票票房的成绩。
    历史上,曰本电影票房一直雄踞榜首的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高达304亿曰元票房。第二名才是《泰坦尼克号》262亿曰元票房,而中国电影《少林寺》最高记录则创下60亿曰元票房。
    许冠文的电影,现在的票房已经超过了李小龙,成为华语电影在曰本票房市场的冠军。在《少林寺》没有在曰本上映之前,《摩登保镖》的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是无人可动摇的。
    听闻了曰本票房数据之后,张少杰已经麻木了。
    对于东南亚其他的地区票房不再感兴趣。
    “14。7亿曰元啊,好大的数据,换算成美元都快有900多万,如果换算成港元的话,天啊,几乎7000多万港元,还是两周时间创下的!”张少杰对于曰本票房的惊艳,已经麻木。
    许冠文笑道:“确实比想象中还要好,我估计在曰本的票房,至少能突破30亿曰元以上!再加上台湾电影、东南亚等地的票房,《摩登保镖》海外票房,估计会达到2亿港元!”
    张少杰感慨道:“这才是亚洲的电影市场,亚洲的票房本来就不是全球电影票房的主要战场,但是如果香港电影能够经营好整个亚洲市场,也至少能与好莱坞的一两家电影巨头相提并论了。”
    许冠文笑了笑道:“谁说不是呢!”此时,《摩登保镖》在香港,上映第六周的时候,已经开始下画了。
    在香港的总票房达到了4327。5万港元,不但突破千万港元创下了记录,而且将香港本地的票房记录拉高到了4327万港元的高度。这一记录在80年代,注定要被人仰视,未来十年之类都降不可复制,不可超越!
    因为,4327万港元票房,按照现如今香港的电影票价计算,必须要有600万人次的观众购买电影票,才能创造这一奇迹一般的记录!
    而暂时而言,香港的人口仅有500万人。事实上,根据市场调查,最近5年时间没有看过电影的香港人口,也是达到45%!
    可以说,香港一部大卖电影,能够售出100万张电影票的成绩已经是非常惊人了,能够在香港一座城市售出600万张电影票,则会是神话级!
    张少杰可以断言,在香港电影票价不涨到30港元以上,4300万港元本地票房纪录,将会牢不可破!
    此时,《摩登保镖》香港的票房分红216万多,已经到了张少杰账上,扣除15%的税率之外,也是有183万多港元,算是一笔横财。
    等到海外票房结算完成之后,预期至少是香港本地票房分红的4倍以上。
    当然了,暂时而言,这是嘉禾公司传统亚洲电影市场的收益。至于北美、欧洲,那可能会等到明年后年,甚至更久之后,才就可能有机会上映。亚洲以外地区上映的票房分红,张少杰今年以内是看不到的了。
    ——————183万港元,张少杰直接存在银行的账面上,吃利息。
    再加上之前抛售佳宁置业获利,还有近期的稿酬收益,躺在张少杰银行账户的现金,已经开始达到了1300万港元的规模。按照活期存款年息1。5%来算,一年存银行的利息也将达到21万港元。
    这么一笔雄厚的资金,再加上《大唐双龙传》出版带来的每个月100多万港元的收益。还有《摩登保镖》海外票房还未就算出来的分红,张少杰对于《大唐双龙传:起源》这一部电影的拍摄,开始充满了底气!
    “不就是烧钱吗?谁怕谁!貌似历史上嘉禾的《蜀山传》请了工业光魔来做电影特效,总成本也不过是2000万港元的投资,附带的还挖了工业光魔的墙角,在香港建立了嘉禾的电影特效工作室!”
    张少杰心中算计:“请工业光魔,那是必须的!因为,此时全球工业光魔可谓是第一家对外服务的特效工作室,好莱坞的其他电影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特效部门,不过那些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特效部门只给自己公司的电影提供特效服务,并不是对外提供服务。不知道做《大唐》的特效,需要花费多少?如果有2000万港元的预算,算来,也是应该够了!毕竟,也没有想到要做到《泰坦尼克号》那种程度,只要达到《中华英雄》那种程度,就够了!”
    香港的电影,其实也是给自己的玩死了。80年代,每年香港电影的产量,有400多部电影。而嘉禾、邵氏、新艺城这样的大公司加起来每年的产量不过是百部电影。
    其余的电影数量,绝大多数都是小公司,或者是读力制片的导演随便拉起一些投资,就弄出来的低成本、劣质的闹剧。
    每年300多部低质量的电影,除了在香港本地电影市场中上映之外,更是热衷于到海外市场骗钱。
    台湾市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市场,在这个年代并不挑剔,或许垃圾电影业能够在海外市场赚钱。
    但是放映多了这种低质量的电影,随着东南亚市场观众的品味逐渐的提高,不免会认为香港的电影垃圾电影多过于精品的电影。
    等到香港电影的口碑,从现在的“都好看”,变成观众眼里的“垃圾居多”的时候。好莱坞的精良之作的大片,就会一下子,冲垮香港电影在亚洲票房电影市场的统治地位。
    张少杰没有办法让香港成百上千糊口饭吃的小导演们,不去拍摄低成本、圈钱为目的的烂片。
    但是张少杰至少可以影响宝龙电影公司的经营,让宝龙电影公司成为“大成本,大制作”的典范!
    未来好莱坞全部热衷于大制作的时候,“狮门电影”以小成本小制作的小众电影,从好莱坞众多大公司的高成本大片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香港的电影基本都是小制作,以数量取胜。
    要在香港的电影市场获得发展,那就要反其道而起,做一个专业做“高成本,大制作”的公司。
    玩这种行为艺术,让自己与整个香港其他的电影公司区别开来,建立自己独特的口碑和品牌,才是生存之道!
    ——————这个年代,拥有自己的片场,只有嘉禾、邵氏。
    邵氏的片场是邵逸夫在60年代初,土地价格低廉时,大肆买下的私产。现如今邵氏电影、TVB电视台,都享受了邵逸夫当年廉价圈地的好处。
    嘉禾电影公司则是依照当年的香港电影相关政策,从当局手中租下片场几十年的使用权。嘉禾万万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因为片场的土地租约到期,会被收回的那天。
    宝龙电影公司,拍摄的《大唐双龙传》的古装剧,原本邵氏的影城更适合拍古装电影,不过张少杰想了想,还是租用嘉禾的片场拍片。
    因为,张少杰在嘉禾的片场说得上话的,至少邹文怀、何冠昌等等嘉禾的高层,与自己的关系较为默契,况且《大唐双龙传:起源》这一部电影,口头约定是在嘉禾院线上映。如果,宝龙的剧组跑到邵氏的片场拍了大半年的戏,无疑会让嘉禾方面不断起疑心。
    片场中徐克颇具大将之风,不但是吴岱融、程小东、张叔平这些在影视圈没有混出头之辈被他指挥的如臂使指,就连大名鼎鼎的袁和平,小有名气的林青霞、万梓良,无一敢和徐克耍大牌。
    当然了,除了徐克确实有一点才华之外,而是统御有方,有张有弛,充分考虑剧组人员的情绪,这才能够让剧组显得充满效率和活力。
    导演如果太过于高压统治,那么剧组可能会听话,但是故意消极怠工,将戏拖慢进度,或者是明明能够拍出更好的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