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无双 >

第167部分

鉴宝无双-第167部分

小说: 鉴宝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村里面会有人种麻杆,等到成熟后,把皮剥下来。麻杆的皮很坚韧,比草绳更牢固。一般拇指粗细的麻绳就够了,这捆着包裹的绳子足足有儿臂粗细,这也让众人更加好奇包裹里面究竟是些什么玩意。
    剪刀剪不动,又有人换了把锯刀递给了杨浩。
    杨浩小心翼翼的切断麻绳。
    “新疆玉?”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
    一众人目光齐刷刷的望了过去。
    刚才说话的人一瞧自己无心之失引来了这么多关注,不由得闭上了嘴巴。
    只是这却吊起了不少人的胃口。
    “究竟什么是新疆玉,你怎么知道的?”有人问道。
    王秃子被这么一说,倒也点了点头。“说起新疆玉,我也知道一些。”
    新疆玉又称软玉,不过更多人喜欢称呼它们为‘和田玉’或者是‘昆仑玉’。
    按照颜色又有:有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等。
    白玉按颜色又可分为羊脂玉和青白玉,羊脂玉因色似凝固的羊油而得名,其质地细腻,白如凝脂,特别脂温光润,是白玉中最好的品种,数量非常稀少,极为名贵。
    青白玉是以白色为主色,在白中淡淡的返青,返绿,返灰等,常见的有灰白色,葱白色,粉青色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度色种,比较常见。
    青玉是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种类很多,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的玉料。
    墨玉是由黑色到淡黑色,其色如墨,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一般墨色的强弱程度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全墨,即“黑如纯漆”的乃是墨玉中的上品,十分少见,墨玉一般大都是小块的,墨玉的黑色是因为玉石中含有细微的石墨鳞片所致。
    黄玉的颜色变化较多,比较有名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虎皮黄等,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的不次于羊脂玉。此外,还有非常罕见的昆仑山赤玉、翠玉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血玉。
    “如果这里面真的是新疆玉的话,绝对是血玉。”王秃子断言道。
    要知道,新疆玉要比翡翠等硬玉更加脆弱。
    稍有不慎,就可能将整块玉肉给破坏掉。
    古时候可没有现代这么完整的技术来开采玉石,尤其是新疆玉。
    昆仑山的采玉人大多都会背着箩筐去寻找玉石。他们是非常重视玉料的完整性。在那个时候,采玉人要是在山里捡到一些比较大的玉料后,为防止玉石损坏,必须杀一头驴,然后用驴皮把玉石给包裹起来,再在外面捆上多道麻绳,然后运到京城。
    由于用的是刚宰杀的驴,还是新鲜的驴皮来包裹玉石。就像前面介绍寒门的坝头用猴皮粘在小孩身上一样,驴皮上面的血迹会沿着玉石的缝隙渗到里面去。
    而在京城那些负责采购玉石的官员只要看到浸有血色的玉石,就可以认定玉石是完好无损的。
    不过话又说话来。
    在这之后,不少玩玉的行家们也会把玉石包裹在被宰杀的狗或驴的皮里面。甚至还有些人会把这些东西给埋在地中数年,让血色更好的浸入玉石里面,这就是血玉作假的由来。
    说起血玉造假,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血玉。
    其实真正的血玉一种是指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中出产红色的玉石,叫做贡觉玛之歌,俗称高原血玉。
    这种石头的记载极少,在我国的史料中,只有在吐蕃时代,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的礼单中有过它的纪录与介绍。
    这是正常的血玉。
    还有一种血玉。
    这种血玉则让人感到有一点恐怖,因为它指的不是单单那一种玉,而大部分指的是陪葬的玉石。是指那种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田玉,还是黄玉等之类的血玉,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
    这种血玉的形成,其实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假如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同时玉被塞入,就会随气落入喉咙,进入人体的血管密布之中。
    这种玉在人体一放就是上千年,死血透渍。
    血丝直达玉心,挖出来之后,就是华丽的血玉。
    于是伪商也用一种相似自然的手段来造血玉。将玉塞入狗嘴之中,再封其嘴,狗被活活噫死之后,尸骨埋入地下。几十年后再掘,就可以得到血玉。
    现在还有一种血玉是上等的新疆白玉,埋放在小羊的皮肤下,让血深透到玉里,几年之后再取出来,这一种玉是很贵的,而且市面上也很少见。不过这最后一种血玉应该和这口尊里面的玉是一个类型。
    再看这个由驴皮的包裹,它大概有两个巴掌那么大,是个立方体。
    不管里面是什么玉种,因为它是血玉,价格上足以让人难以想象。就连杨浩也有一丝紧张,接过旁人递来的橡胶手套开始小心的拆开玉石外的驴皮。
    只是这橡胶手套有些不方便,杨浩本来不想戴的,但被王秃子一句话给吓着了。
    “从前采玉人,为了确保把玉石安全运送到京城,不但会把玉石用驴皮裹起来,还会在驴皮外面洒上毒药。”
    听到这话,杨浩只好老老实实的戴上了手套。
    这口尊由于常年摆放,里面存了不少积水,虽然都已经阴干,驴皮的表面依旧涨了一些青苔,而奇怪的是驴皮也没有腐烂,更别说什么臭味了。
    杨浩用锯刀缓缓的挑开驴皮。
    翻了好几层,片刻之后,包裹内的玉石才显现出来。
    “呼……”
    周围的人齐刷刷的倒吸一口冷气。
    杨浩也愣住了。
    岳洋反应的最快,他把两手一伸,护在了杨浩身边。王秃子也赶忙掏出电话——打电话喊人。
    这是一块墨玉。
    整体大小如同婴儿的脑袋一般,漆黑如墨。驴皮上的血渍不但渗透进了墨玉中,还将墨玉原本的颜色渲染的更加纯净。
    六点十五。
    潘家园迎来了早市。
    今天的天气不错,阳光顺着街道间扫来,正好落在了人群中的墨玉上。
    “变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墨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晃变成了红色——不,这红色仅仅只存在于墨玉的最中心,如同万花筒一般的炫耀。
    
    
     第370章潘家园鬼市(九)(完)

第371章南北雕工(一)

    震惊。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这玉起码值几千万吧?”有人喃喃的说道。
    “几千万,少了个零吧!”
    墨玉最难得。
    尤其是全墨,在前几年,一块拳头大小的全墨玉拍卖出了一千八百万的高价。
    这块呢?
    它是那块全墨的六倍大小,就算按重量都得近亿。
    再加上它又是血玉……
    举世无价!
    “杨老师……你是怎么发现的?”有人带着颤抖的语音问道。
    “不知道,我用手一掂量这口尊,就知道它有些不对劲,所以就买下来了。”
    这句话说的把所有人的肠子都快悔青了。
    潘家园鬼市卖陶瓷的那两兄弟来了有多久?
    五年,还是十年?
    在这之前,他们子承父业,把所有的货物都接过了手……那个老头又在潘家园呆了多少年,总共加在一起有十几年了没有?
    这口尊放在这里有几年?
    差不多也有十几年了吧,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每天都有十几万了吧?
    别说那些游客,就是他们这些在潘家园里面做古玩生意的哪个没有见过这口尊?
    谁能够想的到价值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东西就摆在自己的面前,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如今却被这个小伙子给捡了漏。
    几十亿啊!
    随便掰开一个角,都够一家人几辈子吃喝玩乐不用愁了。
    好多人都眼红了。
    他们琢磨着是不是该抢一把……一旦成了,立刻逃出国,到时候想法把这玩意给脱手了。所有人的脑袋都充斥着这个念头,理智在渐渐的被疯狂给吞噬。
    杨浩一瞧这些人贪婪的目光,顿时心中一沉。
    坏了。
    今天说不定他还没有法子把这块墨玉给带走。
    “让开,让开!”
    冰冷机械的声音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众人的头上,使得火焰一般的**顿时被熄灭。
    三四个手持冲锋枪的武警跑了过来,正在努力的疏散人群,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不少的潘家园附近的片警,都是接到王秃子电话赶过来的。
    “王教授,我们来了!”武警对着王秃子敬了个礼。“需要我们保护的物件在哪?”
    “就是这个。”王秃子指了指杨浩面前的墨玉。
    武警们连连点头,持着手中的冲锋枪往前一站,后面的片警甩着警棍不停地扯着嗓门大声叫着。“各位往后退一退……退一退。”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挤开一条人巷,杨浩抱起墨玉逃也似的跑了出去。
    ……
    潘家园里面有人开出了墨玉?
    这事情如同今年的大西洋暖流一样,在瞬间吹遍了整个京城,所有人都听到了。墨玉的照片,甚至杨浩剪开驴皮的视频都在网上一套一套的。
    不过当时所有人都注意着墨玉,没人在意杨浩。
    所以究竟是谁开出的墨玉,这还仅仅只是在一个小范围里面传播。
    所以当陈达才屁颠屁颠跑过去找杨浩准备把这一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告诉他的时候,却发现杨浩正一脸愁容的坐在沙发上,两眼直勾勾的望着茶几上的那块足足有婴儿脑袋大小的墨玉。
    陈达才吓的连忙关上了门。
    这可是公寓。
    把这么一块价值连城的墨玉就这么搁在茶几上,不怕招贼么?
    “感情这墨玉是你开出来的?”陈达才直咂嘴。“我走在路上还嘀咕着,到底是谁有这么好的运气,是你的话那我就见怪不怪了。”
    “我也不知道是一块墨玉……”
    杨浩耸了耸肩膀。
    早知道是墨玉的话,打死杨浩他也不会在那么多人的眼皮底下打开驴皮。
    “你这块墨玉打算怎么办?”陈达才问道。“玉不琢不成器,就这么摆着,不好看啊。”
    陈达才这么一提醒,杨浩才反应过来。
    玉不琢不成器,就这么大块的墨玉能雕刻成啥样,杨浩也在想。
    “我不认识雕刻师傅。”杨浩无奈的摇了摇头。“你认识么,给推荐几个。”
    “玉石斋的老马,他是雕刻的好手。不过他轻易不接单子,你到时候可以拿过去给他看看。”陈达才说道。“这老马有些古怪,不是好料子,不会接手。倒是你这块墨玉,我估计他也不会接。”
    “这墨玉的料子还不够好?”杨浩下意识的就要喊出来。
    只是话还没有说出口他就反应过来。
    不是因为料子不好,而是因为这墨玉太贵重了。
    敢不敢接还是一回事情。
    要是结下了单子,把玉石给雕刻坏了,这可就是大麻烦了。
    “你打算雕刻什么?”陈达才问道。
    “我……印章吧。”杨浩想了想,毫不犹豫的说道。“对,就刻个印章。上次我去录节目,有个叫老金的专家,花了两百万买了块鸡血石来刻章子。当时我还不懂,被他给嘲笑了一番。”
    “所以你就想拿这墨玉来刻章子,啧啧啧……太奢侈了。”陈达才连连说道。“对了,我听王琳说,你不是也会雕工么,你完全可以自己来。”
    杨浩直瘪嘴。
    那个时候是没法子,自己上手。
    就算有灵气,他也不敢那这么好的玉料下手。
    再说了,他对于雕刻来说只是个门外汉。再怎么厉害,也比不上那些专门的大师。
    说走就走。
    杨浩拿了个木箱子,又给墨玉包上几层泡沫袋,在箱子里面塞了些泡沫板这才出了门。
    有陈达才带路,俩人便一路向玉石斋驶去。
    要说这玉雕,相当的常见。并且还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还是那句话,玉不琢不成器。
    讲起玉雕,首先的就是“工”。
    所谓的‘工’就是刀工。
    再好的料,没有好工来雕琢它,那么这件玉器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玉石原料的价值大幅攀升,而好材料也日渐稀少、变得极其珍贵。所以现今的玉雕工艺力求简洁,尽量保留原石的原样,越简洁的工艺越证明原料的好品质。
    但也有复杂的工艺,不过这就是为了掩盖原料的缺点。
    真正的好的工艺会使玉器的价值成倍上升,有时工差再好的玉石卖不出来好价钱。
    
    
     第371章南北雕工(一)(完)

第372章南北雕工(二)

    雕刻的其次才是料,也就是玉石的质地。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玉器圈里有句俗语:“料差,你就是做的飞起来也不值钱”。
    这句话就很形象的说明了原材料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收藏玉器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如果原材料很差,你哪怕找一流的大师设计制作,也很难提升玉器作品的价值。有时真正完美无缺的好料不雕刻反而比雕刻值钱。
    很远,车里的杨浩就看见了靠着路边的一个招牌。
    眼前顿时一亮,陈达才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店。
    店铺的门头上挂着“玉石斋”的招牌,黑底金字,书写采用小篆。苍劲有力、粗犷沉稳,扎实紧凑。迎面而来就给了人一股子浓浓的古典韵味,让人忍不住有一探究竟的感觉。
    这家店大的很。
    足足几百来平方,一旁的停车道上还有三四辆豪车,应该都是来买玉石的客人。
    “这家玉石店只收购原料,然后自行雕刻。店主就是老马,他的手艺是一绝。”陈达才下了车。
    杨浩也跟着进去了。
    进入店内,迎面就是一排从头到尾的,高约一米的展台。
    店面的中间还摆了一座完全由玉石雕砌的弥勒佛在上面,寓意着笑口常开的意思。
    里面的客人到不是很多。
    玉石店和古玩一样,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
    杨浩扫了一眼,这些柜子前的玉石都已经分好类别。
    有挂件、有镯子、戒指、耳环、除此之外就是大型的装饰品。
    这些料子也不错,大多都是中档的料子。有普通的翡翠、也有高档玉石。但是这里的价钱却不怎么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