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255部分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255部分

小说: 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设资金发愁,而且借这次债券融资,给谭启平以凌厉的反击,沈淮此时争梅溪新区党工委书记的位子,谭启平就一定敢强行阻拦?

高天河现在直接扯到市里谁能接替沈淮位子的问题上,谭启平心里恼火,又不好说高天河的不是。

梅溪镇作为副处级镇,归唐闸区管辖,但沈淮的组织关系已经调入市委组织部,成为市管干部——故而谁接替沈淮出任梅溪镇党委书记的职务,决定权就在市里,而非在区里。

谁能接替沈淮的位子?

这是高天河直接抛给谭启平的杀手锏,叫他难以回答。

东华谁能有资格去坐这个副处级宝座,叫上上下下各方面都没有意见?

当然,此时更叫谭启平皱眉、揪心的,不是高天河质疑式的追问,而是他突然间摸不透沈淮请辞的居心何在?

谭启平早初的打算是用梅钢新厂融资困境,钳制沈淮做出退让,使苏恺闻跟罗毕先进入梅溪镇从副书记干起。

只要梅钢新厂融资困境能持续一年以上时间,一方面梅溪新区渐成雏形,而苏恺闻与罗毕配合,也能够掌握梅溪的党政体系,这时候再叫沈淮从地方完全脱离,使局面能保持平稳的过渡,对方方面面都能说得过去。

谭启平也没有想过现在就要沈淮完全脱离地方的念头。

梅溪镇的成绩,已经引起省里的瞩目,在东华市经济大局所占的权重渐大——梅溪镇平缓发展、继续崛起,才是谭启平需要的局面。

否则在沈淮离开后,梅溪镇的成绩突然坠至谷底,而且梅溪镇缺掉这块成绩,东华从其他地方补不回来,谭启平那就没有办法交待了。

谭启平在省里不是没有竞争对手,高天河以及东华市其他常委都是弱的,但除了陈宝齐等省直机关实权正厅人物外,淮海省十三个地市,除了徐城市作为省会较为特殊外,其他十二地市是处于相当水平的——也就意味着,谭启平在淮海省至少有十一个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想更进一步的官员,更是拼命想拉住别人的腿脚,方便自己能往上爬。

当下中国政局核心是以经济发展、国家建设为中心,也就使得省以下的地市、市以下县区,成为并行的竞争关系,也就使得地方党政系统形成类似于公司性质的运作方式,卯足劲、千方百计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虽然谭启平作为市委书记,看上去对所辖的乡镇人事调动有绝对处置权,但他处于这样的局面之中,就算沈淮背后没有宋家,他也不敢随便乱动梅溪镇的人事关系,怕就怕把梅溪镇的局面搞糟糕了,他对上面无法交待。

这也是沈淮冒险上梅钢新厂项目,宋炳生大为光火的原因。

梅钢新厂项目若是失败,会直接破坏掉梅溪镇当前崛起的良好势态,使东华的经济发展势头受挫。

谭启平这时候压根儿也不敢把沈淮调走。

他心里越是认定梅钢新厂项目会失败,那他就越是需要沈淮留下来背这个黑祸,背这个责任。他这时候把沈淮强行调走,梅钢新厂项目将来受到大挫,这个黑锅就得是他谭启平来背。

东华市去年财税刚到六亿,一个投资规模达六亿的钢铁项目因为他直接的因素而崩盘,就能直接掐灭掉他以后上升的希望。

故而谭启平希望用掐断融资,强行拖延梅钢新厂建设速度的想法,才得到宋乔生、宋炳生等人的认同跟支持。

谭启平想拖延梅钢新厂的建设速度,达到争取时机、压制沈淮、摘取桃子、控制局面的目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沈淮还能得到大资本的直接支持,叫他的诸多如意算盘,在瞬时都落了空。

谭启平昨夜回家,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夜没睡,就是想着怎么应付今天的沈淮。他跟高天河的想法一样,认为沈淮会趁胜追击。

就算沈淮开口直接要新区党工委书记的位子,谭启平都不会觉得奇怪。

他丫就没有想过,沈淮会干脆利落的把梅溪镇党委书记、工业园党工委书记两个位子都丢出来。

沈淮是想干什么?

谭启平再好的涵养,这时候也忍不住盯住沈淮的眼睛看,想看透他心里真实的想法跟念头。

是以退为进?

是声东击西?

是玩逼宫计?

是明知道自己占据一时之优势,还要在陈宝齐、李谷面前,逼自己表态,借此要挟获得更高的职务?

你小子就如此得志猖狂,咄咄逼人吗?

谭启平心里既惊且疑,他猜不透沈淮想什么,就难免方寸大乱。

他到时候都还不知道三千万美元来自何方,沈淮突然得到的支持到底有多强,他想反击,却又顾忌重重。

沈淮看着谭启平方寸大乱后脸色惊疑,心想谭启平也就如此了。

不过他这次无意再掀什么风浪,再起什么冲突,那样会直接伤害到梅溪的发展。

虽然高天河的话是直接质疑式的追问谭启平,沈淮接过话回答道:

“无论是梅溪镇,还是即将成立的梅溪新区,钢铁产业在今后三五年内,都会占据相当大的权重。我辞去梅溪镇党委书记、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等职务,不是说就是要弃梅溪而去,而是想把主要精力用于推动梅溪钢铁产业发展上。我自认为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专擅,也以为地方政府跟企业进行合理的分工,齐头并进,对地方经济整体发展,能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当然了,我如果有三头六臂,自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关键是我没有三头六臂,而且梅钢新厂建设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集中精力应对。所以,我希望市里能考虑的请求。”

谭启平脸色稍缓,沈淮这番话听上去多少有些诚意了,而且这话是沈淮当陈宝齐、李谷、孙启义、谢海诚等人的面所说,将来别人要问市里为什么同意沈淮从地方请辞,他也完全可以拿这番话去解释。

梅溪镇、梅溪新区的重中之重是钢铁产业,是梅钢。

让沈淮集中精力去发展梅钢、发展梅溪镇的钢铁产业,只要梅溪镇的钢铁产业保住了,梅溪镇的大局就不会坏——这个道理对省里也说得通嘛!

而且,这跟他与宋家的约定也没有冲突:沈淮管梅钢、他管地方,两者最好能从此井水不犯河水。虽然进程来得很突然,但也没有从根本上破坏他跟宋家的默契。

谭启平余光看到谢海诚对他微微颔首,知道谢海诚的意思就是不管沈淮在打什么主意,在玩什么心计,顺水推舟坐实了他的请辞,其他就算有后遗症,还可以从长计议。

“你要是这么说的话,倒也是有道理。”谭启平沉吟道,“我们的确要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培养干部、建设地方这个问题。”

高天河心里在咆哮:更高个屁啊。

谭启平语气转得很快,似乎不容别人插嘴,紧着问沈淮:“你认为当下有谁适合主持梅溪镇的党政工作?”他也想以退为进,摸一摸沈淮的心思到底是什么。

“苏恺闻实际工作经验有所不足。”沈淮沉吟道。

苏恺闻站在一旁,心里在咆哮:不足个屁啊!

苏恺闻当然不会像谭启平考虑得那么复杂,他巴不得沈淮滚蛋,叫他能早早的坐梅溪镇党委书记的位子,这样才能确保即将成立的梅溪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宝座也是他的。

“不过,我到梅溪镇时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吴主任就很信任我,我似乎也没有怎么辜负他的信任吧。”沈淮语气轻松的笑着,想卸一卸谭启平等人的心防,说道,“恺闻的工作时间比我久,理论水平比我高,即使实际工作缺乏些经验,我想他主持梅溪镇的大局,把握梅溪镇的大方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另外,我推荐黄新良,在行政及经济事务上辅助恺闻工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建议,具体的人事安排,我服从市委、区委的决定。”

见沈淮推荐黄新良而非罗毕担任镇长,谭启平开始相信沈淮不是在玩逼宫,他虽然想不透沈淮的打算到底是为哪般,却觉得顺水推舟不是不可,转过头问高天河:“老高,你觉得呢?”

高天河绝不希望沈淮从地方脱离,留他一人孤身面对谭启平,说道:“梅溪镇的党政事务,由苏恺闻、黄新良负责,我也是信任的,但是招商工作呢?今年东华市引进外资很可能会突破两亿美元,现在就可以说,东华市今年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中一枝独秀。也许我们不能指望明年的招商引资还能保持在这个水平,但总不能低于一亿美元吧?东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县的招商系统里,我目前还不知道有第二个既精通英日法三国外语、又精通经济事务跟国内招商引资政策的全面型的人才。”

谭启平这时候又怀疑沈淮跟高天河在演戏,一个看上去诚心想走,一个看上去拼命挽留,以此扰乱他的视线跟判断。

第三百八十六章谢家有女

陈宝齐看了李谷一眼,见他眼观鼻、鼻观心,端着青瓷茶碗,轻轻地吹去薄如蛋壳的碗边的茶叶。

不知道李谷有什么想法,陈宝齐倒没有想到这次来东华,会有这出好戏可看,也是端着茶杯,眼珠子盯着杯中清碧的茶叶,多用眼角余光打量着屋里的动静。

谭启平、高天河、沈淮三人都不像在演戏,偏偏凑到一起,成了一出好戏。

谭启平终究是吃不准沈淮跟高天河在唱哪出戏,而且高天河抬出来的借口,叫他难以反驳,没有办法顺水推舟就接受沈淮的请辞,只是跟沈淮说道:“梅溪是东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心,现在又要把竹社、黄桥并进来搞新区,许多事情在做决定,都要考虑充分。你请辞的事情,我还要跟其他两个书记讨论一下。”

谭启平又用拖字诀,沈淮点点头,给他时间权衡。

这一打岔,中午的小聚就匆匆而过,沈淮借口厂里有事,请假躲过下午的研讨会,溜回梅钢处理其他事务。

下午研讨会上,大家都是心事重重,好在是安排邀请来的专家学者发言交流。晚宴后送陈宝齐、李谷等人开车离开东华,谭启平才又返回南园宾馆。

时至炎暑,唯有湖面吹来的凉风,能驱散些闷热。

谭启平没有直接去孙启义、谢海诚二人,而是进了翠华楼的贵宾厅,跟随行的刘伟立说道:“你去请谢总过来?”

“孙总呢?”刘伟立有些奇怪,孙谢二人到东华来,都是同进退,谭启平为什么单找谢海诚过来?

“孙总下午精神有些不济,可能是有些累了,你不要打扰到他。”谭启平说道。

刘伟立暗想:沈淮突然玩这出戏,谁下午不精神恍惚?不过他明白谭启平的心思,估计是认为孙启义在这时候未必靠谱;谢家才是跟沈淮天然对立的。

刘伟立也知道沈淮的身世,知道宋炳生娶了谢海诚的妹妹、将沈淮及他母亲抛弃在农场,过了好几年的悲惨人生。

有时候,人生的一些恨意是很难用时间消平的,所以说谢家是对沈淮防备心最强,最不希望看到沈淮有出头之日的。

刘伟立也不多说什么,就亲自去找谢海诚。

晚宴后,孙启义就回房休息。

随行的女秘书换上性感的绸质睡裙,站在临湖的窗前,凭湖风吹拂来,掀起裙摆,露出修长双腿以及一撮毛,经得修剪,仿佛男人上唇的胡须,下面微微露出嫣红的迷人之唇。

这个秘书还是刚刚聘请,脸蛋、身子都上等,孙启义对她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差不多五十年岁的他,不吃药也有青春复起的热情。

只是今夜,孙启义心有旁骛,只是让比他女儿还小的女孩子坐到自己的大腿上来,手指抹着湿润的下面唇,想着心事。

孙启义现在还无法确认那三千万美元的债券融资来自哪里,不知道是不是长青集团或者孙家的后院起了火。

若是那样的话,已经不再是他要不要帮谢、谭二人压制沈淮的问题,而是他得先把后院的火给灭了。

孙启义脑子里琢磨着高天河对沈淮的评价,心里想:难道整个东华市,真的就找不到第二个既精通英、日、法三国外语、又精通经济事务跟国内招商引资政策的全面型的人才了?

在他的印象里,沈淮不就一个不学无术、放荡无度的寄生虫吗,怎么当得起这样的评价?高天河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当面说谎的本事真是高明。

为梅钢新厂项目融资的事情,孙亚琳之前数次回巴黎求援。

孙家人对外较大规模的投资,通常都会通过长青集团进行;即使有人拿私房钱出来投资,也多通过长青集团的外派机构收集消息,评估风险。

且不要说梅钢新厂项目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风险,但想到梅钢新厂项目的主导者是不靠谱到极点的沈淮,孙启义就直接对这个项目打了叉,也不认为孙家其他人会对此项目寄以什么期待。

梅钢是获得一定的成功,这个不容否认,但孙启义不认为梅钢之前的成功,是沈淮的功劳。

从国外引进二手炼钢线,甚至要比建造一条全新的钢铁厂还要困难,稍有环节出差错,就会导致整个建设进度拖延下去——三五年建不成一条线、勉强建成后事故频出、设备维护成本大浮上升而导致巨亏的例子比比皆是。

即使现在,孙启义仍然不认为梅钢新厂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会超过三成。

当然了,梅钢新厂项目,作为在长青集团高层会议讨论过的投资项目,始终都在集团总部的关注视野之内;而且集团总部目前也极关注大陆地区的工业实体投资机会。

梅钢新厂项目,突然得到巨额的债券投资,不管是不是他大哥孙启善在背后捣鬼,这都意味着梅钢新厂项目从此对长青集团关闭投资通道——作为职责,孙启义都要把相关信息反馈上去。

所谓的投资判断,其实是相当主观的东西。

跟证券市场炒股一样,一只股票严重不给看好时,无数人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跑得不够快,但突然有人超大单买入,就又会引起无数人无尽的遐想——理智并不总存在。

孙启义几乎能肯定,他一旦把相关信息反馈给集团总部,一定会引起质疑:你认定梅钢新厂项目严重不靠谱,那为什么别人会一举投入三千万美元?别人是傻子,还是你太过自信?

孙启义一想要面对来自总部这种质疑的声音,就头痛无比,他甚至都忍不住怀疑自己的判断来,这次真看走眼了?

孙启义又不得不去反复推敲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一旦成为事实,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