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206部分

九重紫-第206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世英点头,寻思着明天见到了女婿该怎么开口。

宋墨把窦昭送回了英国公府,就去了宋与为临时落脚的地方。

宋与民才刚到屋,还没来得及更衣,穿着刚才出门做客的衣裳出门迎客。

见宋墨也穿着刚才在静安寺胡同穿的衣裳,他疑心重重之余生出几分不安来。

宋与民的朋友不过是小富人家,只请了两三个仆妇,还要照顾这一大家子人,宋与民坐在这里,平日的生活起大依旧是宋炎打量。

他和宋墨分宾主坐下之后,宋炎端了茶进来。

宋墨瞥了宋炎一眼,对宋与民道:“宋先生,我有话单独和你说……”

宋炎闻音知雅,退了下去。只是还没有走出门,就听见宋墨道:“说起来,这件事令侄有关……”

如果是平时,就算听到这样的话,宋炎也会非礼毋视。非礼毋听。可今天的事太奇怪了,先有宋墨无端端的考校,后有这样的半头话,让他犹豫再三,不由在门帘旁站定。

宋墨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我想讨令侄一杯喜酒喝!”

宋与民和宋炎大吃一惊,即也明白了刚才宋墨之举。

宋墨的身份地位,让宋与民不由慎重地道:“不知道世子爷为谁家保媒?我们宋家在衢州虽然素有清誉,可到底是耕读传世的小户人家,齐大非偶。只怕攀起!”

量媒量媒,做为亦师亦父的伯父,宋与民觉得宋炎能取个读书人家的姑娘,勤俭节约地过日子就行了。

英国公世子离他们太远了,不可想象。攀宋墨的高枝,他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也就不存在取舍衡量了。

宋墨只当没有听见,笑道:“女方您也认识——我夫人表姐,安香村赵家的三小姐。”

宋与民在窦家做了五年的西席,怎么会不知道安香村赵家?

他顿时觉得被污辱。

赵家,可是招上门女婿。

难道就因为宋家是小门小户。因为宋炎父母双亡,就应该入赘别家不成!

只是没等他开口,宋墨已笑道:“赵大人的人品想来您也听说过了,当年为了能赶上给妹妹发丧。庶吉士都不考了;王家要把女儿扶正的时候,许他生官发财,他也没有理会。令侄上门去给赵家做女婿,怎么会亏待令侄?”

赵大人的人品。的确是没话说。

在这一点上,宋与民没办法否定。

“再说赵三小姐。相貌人品怎样,你也不是不知道的。配令侄,没有委屈他吗?”

虽说男女有别,赵三小姐他也曾远远地见过两次,的确是个品貌出众的千金小姐!

但宋与民还是忍不住道:“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让千里入赘吧?”

宋墨低头喝茶,眼角的余光却扫过夹板帘子,看见了一双青布胖脸鞋。

他不由微微一笑,道:“令侄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长大的,您也不过是坐馆为生。窦家虽然束修大言,想也不过有二、三百两银子,令侄跟着你,这吃穿嚼用样、笔墨纸砚有窦家撑着,暂且不说,就这四季的衣裳,只怕也用了你不少银子吧?

“今天我考核令侄的制艺,中规中矩,流畅自然,若是好好栽培,十年之内,不知道能不能出个进士。

“从衢州到京都,据说来回一趟就要花上百两银子,先生散馆回家,以先生的积蓄,不知道能支持几年?

“何况本朝南北分卷,江南又素有读书的风气,十个秀才里难得中两个举人,十个举人中难得中两个进士。

“可入赘赵家却不同。

“以赵家的家境,赵大人的为人,令侄虽然因为入赘的原因,进士难点,可若是勤奋,未必不能中个举人之类的。

“赵家又是读书人家,就算是令侄与仕途无缘,可子孙后代却不错了。

“而且还有那三代归宗的讲究,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所谓的三代归宗,是指入赘者所生的儿子,第三代的时候,或指定一支,或约定俗成,最后那一房不管是小子还是闺女都跟着原来的祖父姓,重回宗祠。

但宋与民还是委婉拒绝了:“千里跟着我读了这么多的读,总得让他下试试才会死心。婚姻大事,这几年还是暂且不提吧!”

宋墨就又扫了一眼帘下的脸面鞋,不紧不慢地道:“强扭的瓜不强,还请先生仔细考虑考虑,若是改变了主意,让人去跟英国公府说一声就是了。”然后摇着头起身告辞,并叹道:“你对侄子可真是比亲生儿子还要轻!把自己的养老银子都拿出来了供令侄读书……”十分感慨的样子。

宋与民装没有看见似的,送了宋墨出门。

门前大槐树后面,走了面色苍白的宋炎。

他望着宋墨远去的马车,久久伫立。

还有个身影在宋墨的马车消失后,转身去了城南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

“陈大哥!”身影叩着门,“是我,虎子!”

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陈嘉平凡却目光锐利的面孔。

“快进来!”他不紧不慢地把人让进了院子,说得话却有些紧张。“有人注意你没有?”

“没有!”虎子小声地道,“我远远地跟着,他们发现不了。”

陈嘉“嗯”了一声,和虎子进了屋。

满满地灌了两大碗水,虎子把这几天宋墨的去向禀了陈嘉。

陈嘉目露困惑:“这么说来,那天跟着世子去田庄,还真是夫人啰?”

虎子连连点头,道:“而且这几天世子好像也是在为夫人的事奔波,招了二十几个近卫军来。突然全都丢在了院子里,然后陪着夫人回了娘家,接触的,都是夫人娘家的人。”

这就不好办了!

陈嘉在屋里打着转。

他自认为自己若是弯得腰,不得是和尚还是道士都能成为好友。可这妇孺……

虎子就道:“大人,要不,您续弦吧?如果您续了弦,至少能和夫人身边的体面的媳妇子认个干亲什么的,不就有了来往?”

这倒个好主意。

陈嘉眼神一亮,有了主意,吩咐虎子:“我只听说夫人是北楼窦氏的四小姐。云南巡抚王又省的女儿是夫人的继母,王氏跟着窦氏七老爷在京都,四小姐却一直在真定,临到出阁的时候。又被同父异母的妹妹来了个易嫁,你去趟真定,好好打听打听夫人底细——哪几个有在夫人面前说得上话?喜欢些什么吃食、衣饰?有什么喜好……能打听多少是多少?”

虎子笑呵呵地应“是”,在陈嘉那里用了晚膳。连夜出了京都。

窦昭在家里等着宋墨,直到掌灯时分。宋墨才回来。

她不迎了出去,有些急切地问他:“宋家怎么说?”

“肯定是一时还转不弯来。”宋墨笑道,“等到明天,估计就有人想过来了。”又道,“若是想不过来,我看我们还是另为表姐想办法吧?”

窦昭听不明白。

宋墨卖关子:“明天你就知道了!”然后让窦昭:“吩咐厨房给我弄点吃的,还是中午在静安寺胡同吃的那些垫得底。”

窦昭大惊,道:“你怎么还没有用晚膳。”

宋墨笑道:“我从宋先生那里出来,就进了趟宫。调了那么多的人过来,虽说拿五城兵马司做了借口,可这借口也要做得漂亮才行——我去见了皇上,把几个人的名册拿给他老人家过过眼,以后免得有人在皇上面前给我上药眼。”

给皇上看……

窦昭睁大眼睛:“那皇上怎么说?”

宋墨朝着她笑:“说起来,皇上和我们倒想到了块去了,都选中了那三个人。”

窦昭不由失笑。

宋墨感叹道:“若是舅母没有那些门户之见多好啊!读书人家入赘,改了姓名,不免有数典忘祖之嫌,就算是能参加春闱,也没有人愿意点他做门生。可这勋贵人家就不同了,走得本是恩荫,倒也不在乎这样,反而能继续女方的袭职……”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亲卫军里给赵璋如找夫婿了。

窦昭就挽了他的胳膊,戏谑道:“辛苦世子爷了!”

“你知道就好!”宋墨索性道,“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素心等几个跟着窦昭迎出来的不禁都低了头笑。

用了晚膳,梳洗更衣,两人躺在床上说悄悄话。

“你怎么就想到去试宋千里制艺?”

“第一次办砸了,总不能第二次也办砸吧?”宋墨笑着,“舅母不是要找读书人家的子弟吗?万一舅母见面就考人学问怎么办?”

窦昭抿了嘴笑:“科举也考诗文的,你怎么不随不顺便考考他诗文呢?”

宋墨见她巧笑嫣然,情不自然地拧了拧她的鼻子,道:“我倒想啊,可看他那傻呆呆的样子,怎及给我夫人作首诗来得风情艳冶?”

窦昭和他耍花枪。

“还风情艳冶?”她咬着他的耳朵道,“作首诗来我听听!”

宋墨真喜欢这样的窦昭。

转身把她压在身下,在她耳朵暧昧地道:“真要我做!”

“真要!”窦昭斜睇着他。

宋墨轻笑,吟“繁枝容易纷纷落”……她的衣衫褪尽……他的手在幽谷间嬉戏……“嫩芯商量细细开”……

窦昭面如朝霞……

第三百一十四章接受

且不说窦昭和宋墨蜜里调着油,宋炎却是辗转反侧,一夜未合眼。

他想起小时候族人对他的照顾,想起大冬天后街姑婆的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想起炎炎夏日里,三婶给他做的夏布褂子。

伯父有四个儿子,去真定做馆,原是准备将小儿子带在身边,既可以读书,又可以少一个人的开销,最后却带他。

伯母什么也没有,帮他准备一年四季热冷衣裳。

这两年还想为他说门亲。只因他家无恒产,又无个正当的营生,好点的人家聘礼要的高,伯父家的三堂兄和四堂兄连着媳妇,家里一时有点周围不过来,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的,不是女儿有毛病的,就是贪女儿聘礼的无癞人家,实际上伯母大可顺水推舟,给他订下一门亲事就算了,还可以搏个“贤妇”的名声。可伯母却非要给他挑个能过日子……

宋炎的眼眶顿时湿润起来。

天刚刚亮,他顾不得仆妇异样的眼光,跪在了宋与民的房门前。

宋与民推开门,看见宋炎发丝上的露水,一时呆立在门口。

半晌,才声音嘶哑地道:“你已经知道?”

宋炎点头,低声道:“伯父,我答应这门亲事!”眼角眉梢间是掩也掩不住的羞惭。

“胡说些什么?”宋与民忙将宋炎拉了起来,“我们把你拉扯这么大,难道就是让你去给人做上门女婿的?这样的话,从今以后再也不准提。英国公府世子那里,自有我周旋……大不了我回去再坐几年馆!”

“不是。”宋炎急急地辩道,“我不是因为英国公世子来说项,害怕了,是我自己想去。”

伯父家的大哥已经是举人了,三哥也中了秀才,马上大侄子也要下场了,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从前还有窦家的束修,现在却是坐吃山空。好多人像他这样的早就饿死冻死了,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还跟着伯父读了点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只可惜不能金榜题名,报答伯父和族人的恩情。

宋与民不相信。

前天两人还说得好好的,回衢州之后怎么去官衙报名,怎么参加童子试。怎么会转眼就变了卦了?

“伯父!”宋炎跪在了宋与民的脚下,“赵大人和赵太太都是好人,他们不会亏待侄儿的。您就答应了吧!”

然后跪在宋与民面前不愿意起来。

宋与民老泪纵横。

屋主姓郑,名久言,是宋与民的朋友。

听仆妇说伯侄俩跪在那里说话,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急地赶过来。

听说是为了宋炎的婚事,郑久言不由得哈哈大笑,指责宋与民:“你也是老胡涂了。那赵家是读书人家,自然也希望女婿能懂诗文。要不然,只怕不会把闺女留这么大。令侄既入赘赵家。肯定伺俸赵大人左右,全家是堂堂两榜进士出身,跟着赵大人读书,岂不比跟着你读书要强上一百倍?就是子子孙孙,有窦家这棵大树也有了依靠。你若是真的心疼你这侄儿,以后和赵家常来常往,不坠了他的名声就是了。”又打趣宋与民。“你们家应该没人贪赵家的银子吧?”

一席话让宋与民哭笑不得。

郑久言趁机道:“不如我来做了这个媒人如何?”

宋与民没有吭声。

宋炎忙起身谢道。

郑久言笑道:“这才对!男子汉大丈夫,行事磊落,既然决定了。就堂堂正正地做好!”

宋炎连连点头。

宋与民长叹一口气,转身进了屋。

郑久言就朝着宋炎使了个眼色:“你以后要跟着赵家的人过日子了,就算知道你过得,他把你当亲生儿子一样,心里肯定舍不得,你去好好跟你伯父说道说道。”

宋炎感激的再次向郑久言行礼。

郑久言笑着摆了摆手,出了垂花门就派人去打听了窦世英行踪,踩着窦世英下衙的时候备了十二色的礼盒,去了静安寺胡同。

窦世英听说了郑久言的来意,骇然的张大了嘴巴,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小心翼翼地求证:“您没的说错吧?为宋千里和我表侄女保媒?我大舅兄家要招女婿的!”

“是啊!”郑久言笑道,“久闻你们家表小姐安静娴雅,宋公子跟着宋先生在你们坐了这几年的馆,相貌,品行你们都是知道的……”

他的话还没有说全,窦世英已经激动起来,他忙叫了郑政昌来陪客,自己一溜烟地去了客房。

舅母也一夜未眠。

宋家会不会答应呢?

如果不答应,璋如的婚事怎么办?

该托的朋友都托了,该相看的孩子也都相看了,哪里还有合适的人选呢?

若是这件事传了出去,别人会不会觉得赵家急着嫁姑娘,轻瞧了璋如?

早先怎么就没有想到宋炎?

如果是在真定的时候提这件事,成与不成,都有了定论,也不至于要弄到京都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猫儿胡同那边还好说,让槐树胡同的人知道了,还不得暗底里幸灾乐祸啊?还有王家,也住在京都……

她想想都觉得头痛,一天都没有什么精神。

见窦世英兴冲冲地过来,舅母大吃一惊。

窦世英没等她开口,已对身边服侍的道:“你们都下去,我和舅太太有话要说。”

丫鬟们忙退了下去。

窦世英把郑久言的来意告诉了舅母。

舅母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回过神来就忍不住对念了声“阿弥陀佛”,道:“砚堂这孩子,我还没见过比他做事更稳当的!”

“这关砚堂什么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