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盛世豪商 >

第333部分

重生之盛世豪商-第333部分

小说: 重生之盛世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剩下只有一种可能,他是冲着林熹去的。在这种情况下,钟孝昆才让黄长河给林熹打了电话。现在反馈过去的信息是林熹压根就不认识这人,他这心里便更郁闷了。钟孝昆很想找李余舟问一问,你这搞的就究竟是哪一出,但这事他最多只是在心里想想,绝不可能真那么去做的。
  黄长河听到这话后,低声说道:“钟校,你也别太着急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要是就这下去的话,倒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姓李的那般,我会多加关注的,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原因来。”
  钟孝昆听到这话后,暗暗点了点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算太糟,《应天晚报》虽说在应天以及周边县市的影响较大,但毕竟偏于一隅,影响有限得很。
  “行,暂时只能这样了,长河,你这两天把其他事暂且放一放,重点盯一盯这事。”钟孝昆一脸严肃的说道,“这事可不能出差错呀,你我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呀!”
  百年名校的声誉确实不是哪一任校长、副校长能承受的,这也是钟孝昆的肺腑之言。
  钟、黄二人搞不清楚应天晚报社的副总编李余舟为何会针对这事突然发力,倪凌薇的朋友同样没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巧合,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
  林熹听到倪凌薇的描述后,心里很不以为然,他知道这事绝非巧合,否则李余舟不会让一个小记者执笔的,另外李副总编也无法掌握如此多的第一手资料。
  尽管没有搞清楚李余舟所为何来,但林熹倒也没有太过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事的影响渐渐淡了下去。这事除了进一步提高他在应大的名声和人气以外,似乎并没有带来其他影响。
  就在钟孝昆、黄长河、林熹、倪凌薇都以为这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就此过去式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次的影响之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早晨第一节课下,林熹挂在腰间的传呼机突然剧烈震动了起来。一看上面的号码是倪凌薇呼的,林熹的心里便有一种不祥之兆。凭着他对倪凌薇的了解,如果不是有什么突发事件的话,对方是绝不可能在这时候传呼他的。


 第679章 风暴升级

      第679章风暴升级
  林熹毫不犹豫的跑到校门口的公用电话亭,给倪凌薇回了一个电话。
  电话接通以后,倪凌薇焦急的说道:“林熹,不好了,出大事了!”
  林熹听后,心里咯噔一下,不过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说道:“姐,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倪凌薇快速做了两个深呼吸,这才开口说道:“林熹,那篇文章今早被《华夏日报》转载了,就在时事杂谈栏目下,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林熹听到这话后,只觉得头脑中嗡的一下。他当然知道林熹说的那篇文章指的是什么,这样的文章竟然登载在了《华夏日报》上,尽管林熹有两世为人的经历,他还是感觉到了这事的棘手。
  《华夏日报》被誉为国家的喉舌,这样的文章登载在上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谁也说不清楚。这种情况是林熹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偏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重生以后,除郝欣妍受伤以外,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慌乱。
  “凌薇姐,这事我知道了,我先看一看《华夏日报》,等中午回去,我们再具体商量这事。”林熹急切的说道。
  倪凌薇深知这事的严重性,听到林熹的话后,他也是轻嗯了一声,说了一句中午见以后,就挂断了电话。
  林熹付了电话费以后,顺手买了一份《华夏日报》。光听倪凌薇说,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林熹需要仔细研究一下报纸,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判断。
  进入校园以后,林熹没有再去教室,而是直接回了宿舍。大学里翘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用不着郑重其事的请假,很有点民不告,官不究的意思。
  回到宿舍以后,林熹将新买的报纸仔细研读了一遍。《华夏日报》只是做了一个转载,既没有加社论,也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言论,给人的感觉,他们就只是一个搬运工。
  林熹感觉到这事和《华夏日报》无关,这篇报道的出现纯属偶然,因为这个事情确实很有探讨的价值,将其登载出来并不足为奇。
  搞清楚这点以后,林熹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应天晚报社有人可以针对的话,他还能想点办法,如果对方的关系能直通华夏日报社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尽管如此,林熹的眉头还是紧蹙了起来,《华夏日报》一个不经意的转载无疑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最终的结果如何,林熹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重生以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唯独这事例外,林熹很不喜欢这种失去掌控的感第679章风暴升级
  觉,这让他的心里很是不爽。
  要说林熹的心情不爽,应天大学校长钟孝昆的心情比他还要不爽。本以为这事就此打住了,想不到风云突变,《华夏日报》一则看似不经意的报道就将应天大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他很有种前途难测、生死未卜之感。
  黄长河看到钟孝昆的脸色不好,将身子往沙发前挪了挪,低声说道:“钟校,着急也没用,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静观失态的发展了,说实话,到这个层面,不是我们努力就能解决得了问题的。”
  钟孝昆听到这话后,长叹一声,道:“是呀,现在这事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只是如果就这么……,我还真有点不甘心啊!”
  应天大学在钟孝昆执政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近一、两年,随着那场大争论的尘埃落定,钟孝昆正想大展一番拳脚呢。现在随着这一意外状况的出现,这一切极有可能戛然而止,作为一校之长钟孝昆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钟孝昆心里不爽,黄长河同样也不痛快,他好不容易被委以重任,如果钟孝昆因此离开的话,那他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再清楚不过了。
  “钟校,我觉得这事得一分为二的看,我们也不要太悲观了,这事对应大而言,说不定不光不是坏事,反倒有可能成为一件好事呢!”黄长河安慰钟孝昆道。
  黄长河这话倒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现在应大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样一来,虽存在非常大的风险,但也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属于机遇与挑战并存。
  听到黄长河的话,钟孝昆的脸色微微缓和了下来,他轻叹一声,地声说道:“长河,说句心里话,我宁可不要这样的机遇,也不想像现在这样,心里搞的玄乎乎的!”
  黄长河听到这话后,心里暗想道,谁也不想搞成这样,不过这事可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呀!尽管心里这么想着,但黄长河却没有说出口,只是轻嗯了一声,什么话都没说。
  就在钟、黄两人端起茶杯准备喝茶的时候,电话铃声突兀的响了起来。钟孝昆刚准备起身去接,却猛的想到了什么,对黄长河说道:“长河,你却接一下,看看是谁打来的电话。”
  黄长河听到这话后,心里微微一愣,立站起身来去接电话了。刚喂了一声以后,黄长河的眉头就是一蹙,冲着话筒说道:“不好意思,我们钟校现在不在学校,这事我做不了主,等他回来再说,抱歉,抱歉!”
  说到这第679章风暴升级
  以后,黄长河不给对方再开口的机会,直接挂断了电话。
  “记者?”钟孝昆脱口问道。
  黄长河听后,轻点了一下头,不得不说,他对钟孝昆的敏感性还是非常佩服的,听到电话铃响,就意识到是记者了,否则他也不会不接电话的。
  “长河,这事我们要统一一下口径,无论哪儿的记者来联系,都不得接受采访,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的话,我们再商量。”钟孝昆沉声说道。
  黄长河听后,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行,我这就去将这个精神传达下去。”
  黄长河刚准备起身,钟孝昆却伸手阻拦道:“这事不用你去做,一会我让孙主任去传达,现在你去找一找林熹,和他好好谈一谈,让他暂时也不要接受采访。现在他不光代表个人,也是我们应大的一员,这事关系重大,不能有任何疏忽。”
  黄长河听到这话后,连忙说道:“行,我这就去找林熹,和他说一下这事。”
  钟孝昆听后,点了点头,黄长河站起身来的同时,他也往电话旁走去,熟练的拨出一个号码,沉声说道:“孙主任,你现在就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
  林熹是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回到班上的,刚坐下身子拿出书本来准备上课,黄长河便到了教室门口。
  “林熹同学,出来一下!”黄长河冲着林熹招手说道。
  自从《应天晚报》上的那则报道传开以后,林熹在应大里便成了最出名的人物,大家对黄副校长课间来找他,也习以为常。
  林熹走到门口以后,低声问道:“黄校,什么事?”
  “林熹,你和我去办公室一下,谈点事情,我已经帮你和你们老师请过假了!”黄长河说道。
  林熹见对方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只得轻点了一下头,随后,便跟在黄长河身后往行政办公楼走去。
  黄长河一如既往的客气,林熹也渐渐适应了对方的态度,他心里很清楚,在黄副校长的眼里,他已不仅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了。既然如此,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第680章 躲不过

      第680章躲不过
  两人在沙发上坐定以后,黄长河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林熹啊,今天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现在可是越来越麻烦了!”
  林熹心里很清楚,应大比他更不愿意看到事情闹大。 这事对他来说,最多就是离开应大,一走了之。林熹读大学更多是完成父母的心愿,从他自身的角度来说,他巴不得直接去商海里搏击呢?
  应大则不然,这事如果搞大了,那将会给这所百年老校在全国范围内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点无论是黄长河,还是钟孝昆,都是无法承受的。
  “黄校,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事,不好意思,因为我个人的事情让学校跟在后面被动了,真是抱歉!”林熹诚恳的说道。
  这事虽是有心之人刻意为之,但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通到林熹身上,他是真心实意的向学校表示歉意。
  黄长河听到这话后,摆了摆手道:“这事和你没有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对你还是很佩服的,据我所知,你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了,是吧?”
  事情出了以后,黄长河这段时间没少研究这个叫做林熹的少年。尽管对林熹从高三便开始创业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但他还是想听林熹亲口说一说。
  由于赵毅、周彤的关系,林熹和黄长河之间相处的也算不错,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再想隐瞒也没那个必要了。林熹随即就把他从高三涉足家具,后来搞煤矿以及现在的家电卖场简单的像对方做了一个介绍。
  听完林熹的话后,黄长河连声说道:“不容易啊,不容易!”
  一番感慨以后,黄长河沉声说道:“林熹,按说现在这时候对你来说,是个不错的发展契机,但学校这边不容许啊!”
  钟孝昆的意思是通知林熹一声就完了,但黄长河还是想把工作做的扎实一点,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林熹听到这话后,当即明白黄长河的意思了,他疾声说道:“黄校,请你放心,我是应大的一员,一定服从学校的安排。”
  “行,你能有这个意识,我很开心。”黄长河故作开心道,“这事太敏感了,钟校的意思是如果有媒体想要采访你的话,你还是不要那什么,现在这局势说不清呀!”
  林熹听后,果断的答道:“黄校,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过……”
  黄长河见林熹欲言又止,笑着说道:“林熹,我们之间也不是外人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林熹轻点了一下头,压低声音说道:“黄校,我觉得一味保持沉默第680章躲不过
  也不是明智之举。”
  黄长河听后先是一愣,一番思索以后,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轻叹一声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华夏日报》的影响力确实巨大,一经转发,在校大学老板便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一时间,应天大学和林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其他报纸在纷纷进行转发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上了自身的烙印,短短两、三天时间,这事便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方认为,这样的做法理应赞扬,大学生虽是学生,但他们已是成年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另一方则认为,大学生的任务是搞好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这样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最终将得不偿失。
  就在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之际,大家却惊奇的发现作为当事人的林熹和其所在的应天大学却出其的安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如此一来,大家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位于淮江省省会的这所百年名校。
  三天前,钟孝昆从黄长河那得到消息,林熹完全接受学校的安排,不会针对这事接受任何采访,也不会发表意见,当时钟校长很是长出了一口气。
  尽管钟孝昆当时只是简单的让黄长河通知对方一声,但他对于林熹这样的特殊学生还是很有点不放心的。这样的学生往往有很强个性和**意识,他们可不是那些乖宝宝,学校说什么,他们便做什么。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在钟孝昆的意料之中,《华夏日报》转发的那篇文章迅速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就在钟校长庆幸他们没有盲目参与其中的时候,风向却越来越不利于应大。钟孝昆这时才想起黄长河找林熹谈过以后,向他汇报时说,林熹虽接受学校的安排,但他却觉得,三缄其口对应大未必是件好事。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钟孝昆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还是很有预见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