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294部分

材料帝国-第294部分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如果国家把稀土都交给你,那岂不是让你卡住了国家的脖子?”
  秦海苦着脸说道:“冀老,你看我像是很没觉悟的人吗?国家的需要,我怎么可能会无视。我想做的,只是规范稀土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让这些现在被贱卖的资源恢复原有的价值。如果说我想卡谁的脖子,那也只是卡外国人的脖子而已。”
  “确实如何?”冀明初逼问道。
  秦海道:“您不用这样问我,我本事再大,也不敢跟国家为敌吧?您放心,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我一定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不过,如果有人假借国家名义,骗取资源私自销往国外……”
  “那你就告诉我,我直接毙了他!”冀明初底气十足的说道。
  “呃……这是不是太暴力了?”秦海笑道,“不过,有冀老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可以预言,一旦把稀土交给我来管理,日本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抗议的国家,因为他们最擅长的半导体制造,是与稀土息息相关的,我一定会把他们最后的一点利润都榨出来。”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坚决地支持你。”冀明初轻轻一拍桌子,“我才不信什么中日友好呢。中日之间,早晚还有一战,他们还欠着中国人民2000万条人命呢!”
  冀明初这句话,一下子把秦海心里那点愤青之火给点起来了,他腾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冀老,就冲您这句话,我现在就给您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如何拿不出98号钢材,我提头见您!”
  冀明初笑着说道:“哈哈,提头倒不必了。如果你能够在三年之内拿出98号钢材,我送你一箱我珍藏了40年的茅台,你看如何?”
  “我喝定了。”秦海情绪高昂地应道。
  “稀土的事情,你去写一个报告,把你打算怎么做,与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全部写清楚,我帮你递上去。”冀明初说道。
  “没问题,我回去就写,尽快给您送去。”秦海道,“另外,有关98号钢当前的研制状况,麻烦您找人梳理一下,提供给我,以便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
  “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了。”冀明初站起身来,向秦海伸出手去。
  “一言为定!”秦海也伸出了手,与冀明初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ps:  科普一下钢材研究的步骤,没人会觉得橙子在抄书注水吧?梳理这几百字花费的时间,足够橙子码出几千字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两个首席科学家

  秦海刚刚送走冀明初,回到展厅,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就迎上前来,一左一右地把他给夹在了中间。
  “听说冀老专门把你留下了,跟你说了些什么?啧啧啧,能够和冀老单独聊这么长时间,真是让人羡慕啊。”李林广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心里有什么想法,直接就说出来了。
  陈贺千也跟着说道:“是啊,冀老德高望重,一直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将军。听说他退下之后,一直都在关心军队的装备建设,他找你,应当是和军工有关的事情吧?”
  “的确是和军工有关,不过,也和二位老师有关呢。”秦海笑呵呵地答道。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陈贺千和李林广都诧异道。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参与98号钢材的研发,你们说,这件事是不是和你们有关?”
  陈贺千和李林广二人都是搞金属材料的,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在钢铁方面。秦海打算插手98号钢材的研制,自然要请这两位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科研水平也处于国内前列的专家来担纲。
  超高强度船板钢主要用于制造核潜艇和航母,这两样都是国之重器,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陈、李二人如果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崭露头角,对于提高他们俩在国内材料界的学术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莫大的好处。这种机会,秦海岂能让与他人?
  与秦海的乐观不同,陈贺千是知道98号钢材这个坑有多深的,他皱着眉头说道:“小秦,你可是接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你说说看,冀老希望你参与哪部分工作?说不定我和老李还能给你出点主意呢。”
  秦海道:“冀老希望我能够全盘主持这项研究。我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三年之内拿不出98号钢材的成品,提头去见他。”
  “我赶紧回去,给你弄块好钢材,造一把锋利的刀吧。”李林广半开玩笑地说道,“你立这个军令状。就是主动找死,谁也救不了你了。”
  以陈、李二人的位置,哪能不了解国内钢铁材料的水平。98号钢材的研究现状,他们不甚清楚,但从逻辑上分析,想用三年时间完成这种钢材的研究,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海居然敢在老将军面前立下军令状,虽然说最终也不至于真的有人要他的脑袋,但他在老将军面前的信用算是毁于一旦了。
  “陈老师。李老师,你们就不能相信我一回?”秦海看着二人,轻松地说道。
  “我们信过你岂止一回啊。”李林广想当然地反驳道。
  秦海道:“那么,你们失望过吗?”
  “……”李林广这才发现自己被秦海绕进去了,他认真想了想,笑着说道:“你别说,我们还真没失望过。”
  “这就对了嘛。”秦海得意地说道,“我小秦答应过的事情。什么时候会让你们二位老师失望了?”
  陈贺千点点头,慢慢地说道:“这么说。关于这件事,你是胸有成竹了?”
  “光凭我自己,肯定不敢说是胸有成竹。不过,有你们二位老师坐阵,我就不怕了。”秦海狡黠地说道。
  “他这是赖上咱们俩了。”李林广笑着对陈贺千说道,“没准他答应冀老的时候。就是打着咱们俩的旗号。等将来完不成任务了,他肯定会拿咱们俩的老脸去交差。”
  “我看小秦倒不至于吧。”陈贺千知道李林广是开玩笑,但还是非常认真地替秦海辩护了一句。说罢,他又对秦海问道:“小秦,说实话。你能够有多大的把握?又需要我和老李做些什么?”
  秦海把自己对于98号钢材研究的具体思路向两个人说了一遍,涉及到关键技术环节的地方,他还简单地提了一下研究思路,以证明自己并非无的放矢。陈贺千和李林广收起了调侃的神色,认真地倾听着,不时插上几句,或是追问秦海更深层次的想法,或是对秦海考虑不周的地方加以补充。
  听着听着,两个人脸上的表情逐渐舒展开来,他们发现,如果能够照着秦海的这条思路去做,三年之内开发出98号钢材,也是有希望的。只不过,这期间需要做的实验多如牛毛,人、财、物的动用都是天文数字。
  “国家能够投入多少钱来做这件事?”陈贺千问道。
  “一分钱都不给。”秦海答道。其实他这话也有些偏颇了,海军那边的一干材料技术人员,是这项研究工作的主力军,而他们的工资是由国家支付的,实验时涉及到的房租、水电费等等,军方也不可能让秦海承担,从这方面来说,国家还是负担了一部分的开销。
  陈贺千也知道秦海的这种算法,他担心地问道:“国家不出钱,是不是就意味着要由你们大秦集团来出钱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小秦,你做好思想准备没有?”
  秦海点点头道:“我向冀老表了态,这笔钱,我们集团愿意承担。冀老说了,他可以从国家那里给我要到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如果用好了,足以挣回我的投入。所以,钱方面的问题,二位老师就不必操心了。”
  “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呢?”李林广问道。
  “当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秦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两个首席?”李林广挑刺道。
  秦海笑道:“两个首席就两个首席吧。我的想法是,陈老师是材料化学成分研究的首席,李老师是冶炼工艺的首席。此外,还需要找一位懂轧钢的专家……”
  “那不就是老岳吗?”李林广插话道,“岳昆主要研究的领域就是轧机。对了,98号钢是厚板,大幅面厚板轧机这方面,咱们国家一直是空白,老岳可算是捞着一个大项目了,干好了,那就是泰山北斗一级的人物了。”
  “咱们俩做的事情,如果做好了,也可以自称是泰山北斗了。”陈贺千小声地提醒李林广道。其实,泰山北斗这样的地位,三分靠学问,七分靠机遇,中国从来都不缺有本事的人,关键是谁能够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秦海让陈贺千和李林广当两个子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其实就是把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送给了他们。
  “干!”李林广一攥拳头,说道:“我就再相信小秦一回,看看小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搞军舰用钢,倒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我愿意去试试。”
  秦海道:“李老师别心急,等办完展会,咱们一块商议一下,然后再去和海军33所的科研人员见见面,确定一下工作模式。”
  “没错,这种钢材的确是33所在搞,他们那边的所长和总工,跟我都很熟悉呢。”陈贺千在旁边说道。
  “那就更好了,熟人好说话。”秦海呵呵笑着评论道。
  聊完98号钢材的事情,秦海对李林广问道:“李老师,刚才我不在这里,展会上的情况怎么样?”
  “效果非常好。”李林广说道,“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大开眼界,我还听到有几个人说明天要把孩子带来,还说要让孩子以后上大学学材料呢。”
  “这都多亏了小秦想到的这种形式啊,这就叫寓教于乐,是搞科普的最高境界啊。”陈贺千也连声夸奖道。
  在这之前,秦海最早说起这种形式的时候,陈贺千还颇有几分犹豫,总觉得科普就应当有点学术气息,不能弄得像个游乐场一般。现在看到实际效果,陈贺千的想法便发生了改变。他这个人的长处就在于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像有些大学者那样,明知自己错了,还要死扛到底,只要面子,不讲道理。
  “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那种说教式的科普注定是没有市场的,我们应当擅长于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普及科学知识。”秦海总结道,随后,他又把头转向李林广,说道:“李老师,我问的还不仅仅是展会上这些普通观众的反应,我们请来的企业代表,有没有什么反应?”
  “哈哈,原来小秦是惦记着挣钱的事情呢。”李林广这才回过味来,他用手指了指前面不远的地方,说道:“企业代表的洽谈,是小王在负责呢,你看,她那边的展台都快被人给挤塌了。”
  “原来如此。”秦海大悦,他向李林广和陈贺千拱了拱手,说道:“二位老师慢聊,我到晓晨那边去看看。她不是搞专业的,我还真担心她应付不了这些企业的询问呢。”
  看着秦海大踏步地走开,李林广摇着头对陈贺千说道:“这个小秦啊,满脑子都是挣钱的想法,开这么一个展会,他也能够假公济私地把集团那点东西拿出来卖。依我说,他如果能够把这份聪明劲用在科研上,没准诺贝尔奖都拿到手了。”
  陈贺千道:“最早的时候,我也这样劝过他。不过,这几年的实践让我看明白了,也许小秦选的路才是正确的。搞材料研究,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小秦作为企业家,远比作为一名学者对材料科学的贡献更大呢。”
  “谁说不是啊。”李林广收回了自己前面的话,笑道:“没有大秦集团庞大的经济实力,就没有安河材料学院的今天。咱们这个展会上的展会,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出自于材料学院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 展会就是卖东西的

  正如李林广所说,这一次展会上将近一半的展品都出自于安河材料学院,这倒不是秦海有私心,而是当前国内材料学院最有创造力的年轻学者几乎被秦海网罗殆尽,其他机构就算想参展,也拿不出像样的成果。
  当然,诸如军工部门以及其他一些敏感部门,也还保留着相当强的材料科研能力,但这些部门的成果有些是不便于拿出来展示的。这样一来,安河材料学院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展会的主角。
  秦海从材料学院带来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参展新型材料的开发者,他们的任务是在各个主题展厅里向参观者介绍这些新材料的细节。还有一小部分是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展会组织,顺带推销一下这些展出的新材料。按照秦海的说法,展会就是用来卖东西的,君不见后世的车展,都是连展带销,两不耽误的吗?
  安河材料学院的科研工作,一直强调产学研联动。理论研究不能偏废,但一旦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后续的应用研究就必须马上展开,而不能像国内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那样,只顾忙着写理论文章去发表,忽略技术开发。
  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导下,这一年多时间里,安河材料学院产生了上百项有商业应用价值的成果,遍及材料领域的各个方面。这些成果中间的一部分已经在大秦集团旗下的企业得到应用,并创造出了丰厚的利润。还有一部分不适合于大秦集团现有的格局,需要转让给有能力的企业,让他们应用于生产。
  在这次展会上,秦海巧妙地把这些新材料展示出来,同时安排好专门的销售人员。准备与有意向的客商进行洽谈。对于大秦集团已经投入生产的技术,销售的重点是材料产品。而对于尚未投入应用的技术,销售的重点就是专利。前来参观展会的,一部分人是纯粹的酱油众,只能看看热闹。但另一部分却是专业人员,别人看不出价值的东西。这些人是能够看懂的,秦海相信,只要把东西往外一摆,不愁无人问津。
  王鸿生无法接受秦海在展会上摆摊卖东西的作法,尤其是他还联系了中央领导来参观,如果看着到处吆喝叫卖的场景,让中央领导情何以堪呢?秦海也没有让王鸿生为难,他在展会的一个角落里设了一个小型的展台,美其名曰“展会咨询处”。然后。便安排王晓晨带着几个人负责“咨询”事宜,实际上就是安河材料学院的技术销售处。
  咨询处虽然设在角落里,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