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536部分

材料帝国-第536部分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跟你们说啊,这喝酒和采购关系大着呢。”也许是因为吃人的嘴短,李尚明打起了精神,开始向秦海传授经验:“你们一定都知道吧,现在全国上下都缺煤,发电要用煤、炼钢要用煤、烧水泥也要用煤,还有老百姓家里,现在也不烧柴草了,都改烧煤球。好家伙,你算算,这一年得烧掉多少煤?”
  “我们已经有所体会了。”秦海点头说道。其实安河省也有不少煤矿,产量也说得过去。但这一次秦海去与几家省内煤矿接洽,对方都表示煤炭供应极其紧张,无法满足秦海的需求,否则秦海也用不着跑到林西来了。
  李尚明接着说道:“曲武这个地方,是全国知名的煤城,煤炭多,而且煤质也好,盛产炼钢用的焦煤。这不,全国各地的人都跑到这里来采购煤炭了,你们多呆几天就知道了,在这里,哪个省份的方言你们都能听到。”
  “可是,这和喝酒有什么关系呢?”黑子忍不住插话了,他发现眼前这位怪叔叔实在是太会扯了,一不留神就不知道扯到什么地方去了。
  “对对,我来跟你们说说喝酒的事情。”李尚明也发现自己跑题了,他说道:“曲武市能够提供煤炭的,一共是6家国营大矿,还有一些小乡镇煤窑,我们就不去说了。这6家大矿的矿长,个顶个都是酒中好手,要和他们谈煤炭的事情,先得喝,什么时候喝高兴了,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谈。”(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得见真章

  “这个规矩也太霸道了吧?”秦海皱了皱眉头,说道。
  中国社会盛行酒桌文化,这一点秦海是有所体会的。但要说到不喝够酒就别想谈事,这就属于霸王行为了,莫非曲武这个地方的矿长都已经牛气到了这样的程度?
  “我还能骗你不成?”李尚明道,“霸道怎么啦,人家有霸道的资本啊。现在煤炭多紧张啊,整个曲武一年下来,能够自由调配的也就是一百来万吨,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到这里来了,给谁不给谁,可不就取决于矿长一句话?我告诉你们,这喝酒还只是一个开头,喝好了,你才有跟矿长搭话的机会。再往下,那就得见真章了。”
  “啥叫真章啊?”黑子装出傻呵呵的样子问道,他怎么可能不懂得李尚明所指,这样问的目的,不过是想套套李尚明的话罢了。
  “真章你都不懂?”李尚明果然被黑子蒙住了,看到面前两个小年轻都是不谙世故的新人,他忍不住有一种想调教一下的愿望。他接过黑子递上来的一支烟,又就着黑子的火点着,深吸了一口,扮够了酷,这才压低声音说道:“真章,就是要有实惠啊。你想,人家手里有煤炭,给谁都行,你不拿点实惠来交换,人家凭什么给你?”
  “一般是什么样的实惠呢?”秦海问道。
  李尚明道:“这可就没准了,得看矿上缺啥。比如说,你们是南方的,弄点大米来换,矿上一般是比较喜欢的。像我们那边产苹果、大葱,那就得弄一两车皮来,才能换到煤炭。还有的地方是拿工业品来换。像什么钢材啊、棉布啊、化肥啊。总之吧,什么东西缺,你就弄什么来,准没错。”
  “矿长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尤其是什么化肥之类,和煤矿有什么关系?”秦海对于这些事情还真不是太懂,索性不耻下问。这时候他点的菜也已经上来了。他赶紧往李尚明的碗里挟了几筷子肉,以换取李尚明的好感。
  李尚明对秦海点了点头,那意思大概是对秦海的态度表示满意,然后一边吃菜喝酒,一边解释道:“这些东西都是替矿上弄的,有些是替地方上弄的。煤矿是归上头管的,可是矿上的人得在曲武生活,最起码来说,矿上的子弟得在曲武的中学上学。这就得给曲武当地一些好处。像什么化肥啊、农药啊,都是帮当地搞的。“
  “你等等,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复杂啊。“秦海被李尚明描述的这张关系图给弄晕了。
  煤矿有煤,所以可以用来与需要煤炭的单位交换各种物资。这些物资换来之后,也并非全部是归煤矿所有的,煤矿还需要拿出一些来讨好地方政府,以换取地方政府对煤矿的照顾。比如说,各家煤矿都有自己的矿办中小学。但一般来说教学质量都是惨不忍睹。矿上的子弟想到市里的好学校去就读,就需要当地政府提供便利。而这些便利,又是煤矿用物资换来的。
  人情社会,谁也离不开谁,手上拿捏着紧俏物资的单位,就可以凭此换取各种各样的好处。而需要这些物资的单位,则不得不拿出好东西来上贡。这就是李尚明所说的“真章”。
  “李大哥,我想再问一下,你说的这些东西,都是给矿上的。那矿长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得表示一下?”秦海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尚明想了想,说道:“这个就不好说了。你要说给矿长送几条烟。弄几瓶好酒之类,那是必须的。至于说更多的嘛……”
  说到这里,他把脑袋向秦海那边凑了凑,用手偷偷指了指旁边几桌南方人,说道:“我听说,那些南方人都是直接给‘现的’,不过我没亲眼见过,也不敢乱说。你们二位也是国营企业的吧,咱们国营企业哪敢搞这套,光财务上就过不了关嘛。”
  “居然有这么大的学问,黑子,看来咱们这趟算是白跑了。”秦海假意地对黑子说道。
  黑子明白秦海的暗示,当下回答道:“头儿,领导让咱们来,咱们总得见着矿上的人才行吧,要不回去又该让领导骂了。”
  “说得是啊。”秦海装出苦恼的样子,对李尚明说道:“李大哥,你看我们两个都没什么经验,对曲武的情况也不了解,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约矿长。你看……”
  “这个只怕有点困难。”李尚明带着歉意说道,“你是想让我带你们去见矿长吧?老实说,我能把矿长约下来,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带其他人去的话,只怕有点说不过去。”
  “哦,我理解,是我们唐突了。”秦海道。严格地说,他和李尚明属于竞争关系,李尚明费了不少力气找到的关系,当然不可能无偿地给他们使用。
  李尚明大概是觉得吃了秦海的东西,却又帮不上秦海的忙,有些脸上挂不住,于是说道:“这样吧,你们都是刚到曲武,还没找到住处吧?我给你们介绍个便宜的住处,你们先住下来,有些事情慢慢打听一下就都知道了。干采购这行,讲究的就是一回生、二回熟,你们如果想真的弄到煤,得准备在曲武呆上一阵子了。”
  “那就多谢李大哥了。”秦海说道。
  接下来自然是继续喝酒,李尚明向秦海和黑子介绍了不少采购中的规则,让二人大开眼界。其间李尚明也打听了一下秦海的来历,被秦海用一些半真半假的话给搪塞过去了。李尚明认准了这二人就是两个刚出茅庐的新手,自然也不会想到更多的事情上去。
  吃过饭,李尚明没有食言,果然带着秦海二人找到了一个看起来还挺整洁的小招待所,进门一打听,每人每天的住宿费才两角钱,的确是十分便宜。秦海交了两个人住十天的房费,然后便领了钥匙和脸盆、拖鞋等物,来到了房间。
  这是一个八人合住的大间,搁着四张双层的铁架子床,与大学宿舍相仿。秦海和黑子住的正好是一张床的上下铺,黑子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赶紧把自己的东西扔到了上铺,把下铺留给了秦海。
  “哟,来了两个小年轻。”
  看到秦海和黑子在收拾床铺,对面床上一个正在看小说的汉子扭过头来,笑呵呵地对他们打了个招呼。
  “是啊,刚干这行。请问师傅贵姓啊?”秦海向汉子抱抱拳,然后从兜里掏出一盒牡丹烟,抽出一支递了过去。秦海自己不抽烟,也没有在兜里放烟的习惯。但这一次出来跑原料,他专门买了几条好烟放在包里,准备用于各种应酬。像这种八个人同住一个大房间的情况,如果互相不敬几支烟,是很难与大家打成一片的。
  “哇,牡丹啊!”那汉子见着秦海掏出的烟盒,赶紧扔下小说,翻身下床,恭恭敬敬地接过烟,说道:“散这么好的烟,可惜了。”
  “师傅这话怎讲,烟酒不分家,怎么会可惜了呢?”秦海笑着说道。
  那汉子见秦海自己没有抽烟的意思,便把手里的烟夹到了耳朵上,然后说道:“这样的好烟,我包里也有几盒,可那是见矿上的人才能拿出来散的。咱们自己人,抽包南海都算奢侈了。对了,我姓苏,苏亚波,红原省的,二位怎么称呼啊?”
  “我姓秦,秦海;这是我同事,傅志昊,我们平常都叫他黑子。我们是安河省的。”秦海说道。
  苏亚波道:“安河省,好地方啊,我到你们那里去过几回,你们那的肉可便宜了,一斤才一块七八毛,我们红原省的肉都涨到两块五六了。”
  “这个……我还真没注意过。”秦海被苏亚波给雷倒了,一个大男人,成天关注肉价,这好像不算什么有出息的事情吧?秦海自己是不了解肉价的,他家买菜是由妹妹秦珊包下的,他用不着去操心这样的事情。
  “你们也是来弄煤的吧?”苏亚波很有点自来熟的意思,一张嘴就问起秦海的来意了。
  “苏师傅是怎么看出来的?”秦海笑着问道。
  苏亚波撇撇嘴道:“我可不是看出来的,我是猜出来的。到曲武来的,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是来弄煤的。这么个鬼地方,如果不是产煤,谁乐意往这跑?”
  秦海道:“这么说来,你也是来弄煤的?”
  “是啊,咱们这一屋子,都是来弄煤的。包括今天刚走的两位,老黎和老刘,就是原来住你们俩那个铺的,都是来弄煤的。”苏亚波大大咧咧地说道。
  “那他们呢?”秦海用手指了指屋子,屋子里另外的五张铺都是空着的,他们进来的时候,只有苏亚波一个人在。
  苏亚波道:“还能干嘛去,都到矿上去了呗。每天像上班似的,一大早就出门,什么时候矿上下班,他们也下班,回来吹牛打牌。赶上哪天有哪位回来得晚一点,得,他就该请客了。”
  “怎么?”秦海笑着问道。
  苏亚波道:“那还不明白,他肯定是约着了矿上的人,一块出去喝酒去了呗。能约上人,那就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前面还有雪山草地,可是毕竟曙光在前了,难道不该请客吗?”
  秦海被苏亚波的比喻给逗笑了,他指指苏亚波问道:“那你呢,这是万里长征走到哪一步了?”
  “我?”苏亚波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用揶揄的口吻说道:“我是长征的时候掉队的,已经光荣牺牲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个下海的公务员

  苏亚波的这番类比,让初入此行的秦海和黑子都觉得莫名其妙。苏亚波显然很满意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个效果,他往床沿上一坐,从耳朵上把刚才秦海送他的烟取下来点上,舒舒服服地抽了一口,然后便开始给秦海他们讲起来了:
  住在这间编号为203的客房里的几个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弄煤的采购员,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一时还没有找到关系,正在忙着拉关系的阶段。苏亚波来自于红原省,是省物资局下属的一个名叫“红海实业“的三产公司里的业务员,到这里已经半个月时间了。
  来曲武之前,公司经理陈鸿程给苏亚波写了七八封信,分别是递给各大煤矿里的有关人员的,那些人都是陈鸿程从前的老关系。苏亚波来了之后,把这些信逐一送了出去,结果一点用处都没有。有些人收了信之后装聋作哑,有些人虽然表面上与苏亚波客气几句,但涉及到实质性问题的时候,就哼哼哈哈、顾左右而言他了。
  苏亚波把信分发完,没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于是给陈鸿程发了个电报,请示下一步的行动。陈鸿程回电报让他固守,说正在积极找其他的关系,让他耐心等待。于是,他就踏踏实实呆了下来,等着公司里的新指令。别人都在绞尽脑汁地和矿上的人拉关系,唯有他是在等着公司帮他把关系找好,所以他可以天天躺在房间里以看小说为业。
  说起这个苏亚波所在的这个红海实业公司,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中央提出搞商品经济,号召各部门创新经营模式,陈鸿程原本是红原省物资局的一名处长,属于脑子非常活络的那类人,他主动辞去了处长的职务。成立了一个挂靠在物资局下面的三产公司,希望能够倒买倒卖一些紧俏物资来发家致富。
  陈鸿程的人脉非常丰富,在全国的物资系统里都有熟人。通过这些熟人关系,他成功地做成了几十笔交易,挣到了上百万的利润。最近一段时间,红原省煤炭供应紧张。黑市上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让陈鸿程嗅到了一个良好的商机,于是便派出苏亚波前往曲武,让他设法弄到几十万吨煤炭,运回红原去大赚一笔。
  陈鸿程过去在物资系统工作的时候,与曲武几家国营大矿里的干部都有一些往来,所以便给苏亚波准备了七八封信,让他拿着信来找这些老关系。殊不知时过境迁,煤炭变得紧俏之后。老关系也就靠不住了,苏亚波到处碰壁,用他自己的话说,都已经牺牲了十几回了。
  “你原来也是物资局的干部吗?”秦海好奇地问道。
  “可不是吗。”苏亚波撇着嘴说道,“我也是鬼迷心窍,被陈处长一派胡言给说动了心,在单位上办了停薪留职,到红海实业来当业务员。你看。现在只能住着2毛钱一宿的招待所,而且还没有出差补助。这算是个什么事啊。”
  “那你到底是图个啥?”秦海笑着问道。
  苏亚波叹了口气道:“唉,人活一辈子,总得弄个轰轰烈烈吧。在机关里,以后50年是啥样,我现在就知道了。我们单位那些老处长,还有那些退了休的老同志。就是我的榜样。他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不想以后像他们一样,所以陈处长跟我一说,我牙一咬心一横,就跟着他下海了。”
  秦海问道:“怎么。现在后悔了?”
  “这倒没有。”苏亚波道,“要说陈处长对我们几个还真是不错,工资给的是在机关里的两倍,逢年过节还发各种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