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602部分

材料帝国-第602部分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于克岫明白秦海所指,这一次错失了汽车材料的市场机会,对于王松安来说其实压力不大,但对于克岫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几年之后,于克岫仍然会是金南厂的厂长。如果化工材料市场真的出现变化,最难受的就是于克岫了。
  “国家一直说要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到实际上,还是长官意志在起作用啊。”秦海评论道。
  于克岫叹了口气,说道:“秦秘书,这一次的事情。真是对不起了。不过,我老于还是想厚着脸皮求秦秘书一件事,不知道秦秘书能不能帮忙。”
  秦海笑了笑,没等于克岫说出他想求自己帮忙的事情,就自顾自地说开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造革等制品需求量会逐渐下降,代之以真皮和织物材料。与之相对的是,建筑业正在逐渐进行以塑代钢的转变,塑料水管、下水道等需求量会有大幅度上升。简单说。就是软质pvc的市场在萎缩,硬质pvc市场在扩张。而目前我国pvc产品的生产结构极不合理,软硬质产品的比例是3比1,国外是1比2。未来硬质pvc的缺口会非常明显。”
  “这个趋势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于克岫轻声说道。
  “东耀塑料厂的周工那里,现在正在做几个硬质pvc的研究项目。成功之后,能够使pvc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50%,抗冲击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至少在国内市场上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秦海平静地说道。
  “我预订了。”于克岫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于东耀塑料厂。于克岫了解得并不多,真正让他有信心的是秦海的保证。车用材料的这一番周折。让于克岫看到了秦海的技术实力,也看到了他对市场的远见。秦海向他隆重推出的产品,于克岫岂有不接受的道理。
  “条件和汽车材料一样。”秦海又说道。
  于克岫点点头:“我明白,我老于就算是一头猪,撞一回南墙也该知道回头了。”
  “于厂长太自谦了。”秦海微微一笑,又说道:“周工他们资金不足。如果能够有一部分预付款,对他们的科研可能会有更大的助力。”
  于克岫道:“没问题,我回去之后,马上让禹科长到浦江来,与柳厂长、周工他们具体商谈此事。我们现在流动资金还比较充足。100万以内应当不成问题,再多就要惊动市里了。”
  “哈哈,这种事,还是不惊动市里为好吧。”秦海轻松地笑道。
  “是啊,不惊动市里为好。”于克岫心照不宣地说道。
  于克岫并不是唯一在私下里找秦海沟通感情的人,除了秦海之外,夏扬杰、柳耀忠也都接到过某些厂长的邀请,谈了一些类似的事情。王松安等人并不迟钝,从下属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做了一些什么,但也都非常聪明地没有予以过问。
  “于工,下班了?”
  这是在塑料七厂的家属区,前工艺工程师于利鸿拎着上班用的手提包,从外面回来了。一路上碰见的熟人习惯性地向他打着招呼,他也如往常一样,讷讷地回应着:“呃呃,下班了,下班了。”
  没有人注意到,于利鸿的表情里透着几分紧张,他的举止更是有一些鬼鬼祟祟的味道。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家的单元楼,于利鸿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掏钥匙打开门,进屋之后又赶紧把门撞上,然后一头扎进了里屋。
  “红梅,红梅,你过来一下。”他从里屋探出一个脑袋,低声地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的妻子李红梅喊道。
  “什么事?你说吧,我在洗菜呢。”李红梅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你来一下。”于利鸿依然坚持着。
  李红梅诧异地关了水龙头,在围裙上擦了一下手,然后来到里屋,只见于利鸿小心翼翼地拉开自己的手提包,从里面捧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报纸包。
  “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单位发的肥皂?”李红梅皱着眉头问道,从那个纸包的形状和体积来看,的确就是几条肥皂的样子。
  于利鸿没回话,他把纸包放在床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将它打开。当里面的东西呈现在李红梅面前时,李红梅压抑不住地“呀”了一声,然后赶紧用手捂着嘴,生怕自己再喊出声来。
  那纸包里哪有什么肥皂,分明是厚厚地五扎“大团结”,整整五千块钱!
  失神了一秒钟光景。李红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窗户,发现窗帘已经拉上了,没有被人偷窥的可能。她又探头看了一眼房门,发现门也已经关好,自动锁上的销子都已经按下去了。
  “老于,这是哪来的?”李红梅吃惊地问道。
  自从于利鸿办理停薪留职到海杰公司去工作之后。每个月都能够拿回来600块钱的工资,李红梅对于大把大把的钱已经有些免疫力了。可是,当整整5000块钱同时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惊呆了。
  “这是我的项目奖金,我们秦总亲自发到我手上的!”于利鸿声音颤抖着说道,脸上的肌肉因为兴奋而都有些扭曲了。在回家这一路上,他生怕被人察觉出自己携带了巨款,一直在努力地压抑着内心的狂喜,这一刻。他终于可以说出来了。可惜的是,他还不敢大声地疾呼,这种旧式单元房的隔音效果实在是太糟糕了。
  “这么多钱啊,老于,咱们有钱了!”李红梅一头扑过去,抱起那五扎人民币,如果不是担心钱上的细菌,她都恨不得狠狠地亲一亲这些钱了。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钱的可爱的。文人们还说什么铜臭,呸。这些钱上面分明飘满了墨香好不好!
  “红梅,我告诉你,我们秦总真是大手笔。这次洽谈会上,我们搞的几个项目全部都交易出去了,客户那边付了款,秦总马上就让会计去银行提款。给参与项目的人发奖金。我因为在玻纤树脂这个项目上算是项目主要负责人,拿的是最高奖,5000块!那些跟着我们拿拿试剂的小年轻都拿到了500、1000的,整个公司的人都乐疯了。”于利鸿滔滔不绝地向李红梅讲述着公司里的盛况,他迫不及待地需要与人分享这份快乐。
  “太好了。老于,这个项目结束以后,你们还有其他项目没有?”李红梅问道。
  “怎么没有?”于利鸿满面红光地说道,“秦总找我们这些技术专家开了一个会,提出了四五十个新项目,让我们进行论证。对了,红梅,我跟你说,我们秦总可太了不起了,别看他不是搞高分子的,可是我们搞的这些材料,他都懂,随便插一句话,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挑了一个项目,是搞高强度纤维树脂的,这种材料搞成了,未来能够用来制造大型压力容器。秦总说了,这个项目可以产生出几十个衍生的成果,等这些衍生成果卖出去,我们还可以拿到更多的奖金。”
  “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干啊!”李红梅道,“老于,我想好了,以后家务事我全包了,你集中精力搞研究,咱们多挣点钱,以后小华和小娟结婚的时候,就可以搞得风风光光的了。”
  “没问题,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劲。我跟你说,我们公司的研究条件特别好,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而且秦总和宁经理、喻经理都特别通情达理,只要是科研上要花的钱,眼都不眨一下。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搞不出成果,真是对不起人了。”于利鸿说道。
  “对了,老于,现在咱们有钱了,我想到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李红梅忽然有些忸怩地说道。
  “什么事情,你说就是了。”于利鸿把手一挥,像足了一个男子汉的样子,所谓钱壮怂人胆,就是如此。
  李红梅道:“咱们现在有钱了,是不是找个时间把你爸妈接到浦江来玩几天啊,让老人家也开开眼界。过去咱们家穷,也没怎么孝敬老人家,搞得我这个当媳妇的都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可是,咱们家住不下怎么办?”于利鸿犯愁道。
  “没关系呀,可以住招待所的。”李红梅道,“上次我们车间小丽把她公公婆婆请到浦江来,就是住在招待所。其实只住了一天,还是那种很破的招待所,车间里的人都在那里讲她会做媳妇,搞得她不要太得意哦。我想好了,咱们也把爸妈接过来,我们不住招待所,去住宾馆,让他们看看我李红梅也是懂得事理的人!”
  “好,就照你说的办!”于利鸿道,“红梅,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不委屈的,人家都讲我嫁了一个好老公了……”
  “红梅……”
  于是略去5000字……(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 想不起这个人了

  打通了研究部门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又分别给东耀塑料厂和海杰公司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课题,再给有功之臣发放了奖金之后,秦海在浦江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他接到从农业部打来的电话,让他抓紧时间到京城去,参与行动方案的讨论。
  按照部委里做方案的惯例,这份“农机系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行动方案”经历了一个几上几下的反复,先是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草案,然后再把草案分发给有关部门和专家,让他们提意见,接着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王长松带着一个写作班子忙活了两三个月时间,算是有了点眉目了,这才请示崔洪春,准备召开一次比较高级别的讨论会。
  既然是讨论会,就会收到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最终还是要反映到方案之中去的,这也是一个方案修改的过程。不过,到了能够在部里开讨论会的阶段,一般就意味着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参会者要提意见也仅限于提出一些边边角角的修改,不会涉及到根本。要知道,这种会议是有部长出席的,你能拿出一个不成熟的方案去浪费部长的宝贵时间吗?
  正因为知道这个惯例,崔洪春在拿到王长松送来的厚厚一本打印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长松辛苦了,这样一份东西,应当花了不少精力吧?”
  “是啊,我们走访了十二个省市,接触了100多家企业,还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也参与了方案的起草,现在算是有一个雏形了。”王长松不无自夸地说道。
  “嗯,做工作。就是要这样脚踏实地。”崔洪春用夸奖的口气说道,他翻开这本册子,看了看前言部分罗列出来的参与单位和专家的名单,发现自己熟悉的一些名字都出现在上面,便有些放心了。就在他准备合上册子再对王长松勉励几句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又匆忙把刚才那几页翻开了。
  “部长,怎么,有问题吗?”王长松看着崔洪春的眉毛渐渐皱起,心里一惊,忍不住问道。
  崔洪春抬起头来,问道:“长松,你们制订这个行动方案的时候,没有让秦海参与吗?”
  “秦海?”王长松愣了一下,他都快有点想不起这个人了。但崔洪春一提,王长松就开始暗中叫苦了。他想起当初崔洪春专门交代过,让他在制订行动方案的时候要吸收秦海参加。他一开始还把这事记在心上,后来开过几次专家研讨会之后,他就把这事给忘到一边去了。原因也很简单,农机系统的大腕专家那么多,一个小小的秦海,何足挂齿呢?
  在王长松看来。崔洪春当初说要让秦海参与,或许更多的只是一种客气。因为当时秦海就在现场。至于说真的需要这个年轻人参与,那就是开玩笑了,这年轻人看起来不过20出头吧,能有多大的本事呢?
  可是,时过几个月,崔洪春居然还能专门提起秦海。这就说明在崔洪春的心目中,秦海的的确确是占了一定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王长松竟然没有让秦海参与方案的制订,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背领导意志吗?在机关里做事,领导交代的事情你都做不到。那可是犯了大忌讳了。
  “崔部长,我们和秦海同志联系过几回,不过,他前一段一直在忙国产化办那边的事情,没有时间来京城。对了,他们前一段好像是搞了一个汽车材料技术洽谈会,规模还挺大的,像他这样的同志,应当是那边的主力,分不出身。我怕耽误时间,所以就没有等他,而是让咱们这边的专家先做了这个方案。最近听说他们的洽谈会已经结束了,我正打算和他联系一下呢。”
  王长松不愧是久经考验的机关干部,脑子非常活络。他迅速地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说辞,把责任全推到了秦海的头上。要说起来,他也没有完全撒谎,因为他的确是让手下给秦海打过几次电话的,汽车材料技术洽谈会的事情,也是有据可查的。
  崔洪春又点了点头,接受了王长松的解释。其实,他心里明白,王长松此话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真实的原因,恐怕还是看不起秦海的能力。他自己对于秦海的欣赏,也不过就是来自于一种直觉,他也不敢确信秦海真有什么通天彻地之能。王长松既然没有找秦海参与,那也就算了,总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否定了王长松此前的工作。不过,自己当着秦海和陈贺千的面说过要让秦海参与此事,如果没有一个交代,也说不过去。
  想到此处,他吩咐道:“这样吧,开讨论会的时候,务必通知陈贺千教授和秦海同志参加,事先把讨论稿给他们送去一份,到时候要认真地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你们现在搞出来的这个方案,主要是局限于咱们农机系统内部的人员,请他们看一看,说不定旁观者清,还能提出一些咱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呢。”
  “明白,我们也是这样考虑的。”王长松赶紧答应。
  就这样,刚刚忙完洽谈会的秦海便来到了京城。王长松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到火车站去迎接,把秦海安顿到了农业部的招待所住下,同时给他送去了一份准备在会场上讨论的方案初稿。
  “劳驾,我想问问,咱们农业部有资料室吗?”秦海接过方案,拉着正准备离开的工作人员问道。
  “当然有。”工作人员满是不屑地答道,堂堂农业部,怎么可能没有资料室呢?只是,这事与你有关吗?
  秦海道:“麻烦你跟王司长说一句,我想到资料室查点资料,请他跟资料室打个招呼。这份方案里面涉及到的农业机械问题太多,我不太了解,需要看看有关的资料。”
  “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