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记事簿 >

第142部分

重生记事簿-第142部分

小说: 重生记事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看看墙上的挂历,8月侣日。弗俊忽然想到了笔记里“改变历史篇”里有件事情似乎就要生在不久之后了。眉头微蹙的他想了想,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至少。给那人通个气儿吧

第九十六章 苏维康的任务
    一讳俊拿起桌上的电话,犹豫了一番。笔记里记载的那条信息,不是十分的详细,似乎本来作者对那件事也不是特别的了解,据上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可以让中国在同行业里唯一一次领先全世界的机会,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疏漏导致功亏一篑,为他人做了嫁衣。那种感觉无异于相恋多年的漂亮女友却成了别人的新娘。任谁看到之后都不免抚腕叹息,韩俊也不例外。
    只是“改写历史篇”的记载方式与“赚钱篇”的记载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点出历史事件,而另外一个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展前景。一个需要韩俊自己想办法解决,而另外一个则只需要照着笔记上按部就班的来就可以。
    因此。孰难孰易,一目耳知。
    此时的韩俊只知道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为别人做嫁衣而不自知,不能让他们将原本可以让中国在世界上扬威的机会拱手让人!所以,他要想办法让他们弥补原本应该出现的遗憾。
    从笔记上的信息来看,或许只要提前打个招呼,让他们注意到这个以前被忽视的地方。就完全可以避免杯具的生。不过让韩俊想不通的是,那个国家关注力度如此大的一个项目,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那一点呢?
    可不管韩俊如何想不通,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联系一下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可至于怎么联系,联系上了又该怎么说,韩俊还没有往更深层次的的方考虑。虽然韩俊也知道,光是通过电话提个醒儿是远远不够的。他不相信规模如此大的一个公司没有一个人会想不到那个问题,仅仅电话联系的效果估计好不到哪去。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登门提醒他们一下。进而将他们说服。只是,此时诸事缠身的韩俊并不能亲自去,在他看来,通知一声就已经仁至义尽了,跟他们磨嘴皮子,韩俊觉得他可没那工夫。当然,他不能亲自登门提醒,可有人却可以。
    因为海鑫公司是一个与香港合资的企业,为了能更好的与香港方面联系。海鑫公司专门开辟了一条专线,可以直拨香港的电拜
    十几个号码摁下去,直接拨通了苏维康的移动甚话”
    再次接到韩俊的电话,苏维康很意外。刚刚不是都说的挺全的了吗?
    “老苏。网刚想起来,有件事,需要你亲自跑一趟了。”韩俊认真地说道。前几天去香港。老苏有悠闲的状态让韩俊感觉,这件事由他来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苏维康见韩俊说的这么郑重,也不由地重视了起来。当即应允打手道:“没问题。需要我去哪?”
    他在香港的绿石馆生意不错,加上他原来做玉石生意,有不少熟练的工人和技师,加之有大量的业务人员协助,在香港,需要他亲自出面的时候并不多。而韩俊去了那几天,他几乎是全天陪同,有点事做也是很不错的。只不过韩俊要求的很多工作,他都可以派手下的业务人员去洽谈,但韩俊要求他亲自去,苏维康想来。这事自然不会是一件小事。
    所以。他先答应,而后才问去干什么,这种态度让韩俊非常的满意。说道:“需要你去安徽。
    有一个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地方,找一个姓姜的人,他应该是那里的总经理。据我所知,他们正在研究一个新的产品,你记一下叫”,比”你去给他提个醒,让他们生产出样品来以后。赶紧去注册个专利。不管用什么方法,让他们申请专利是你此行的最终日的。”
    可听了韩俊这通没头没脑的“指示”苏维康懵了,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韩总,那个,,威希递是个什么东西?您说的那个研究所,又在安徽哪儿?”他根本就把“比。”当成一个名叫“威希递”的产品”
    “呃,”这个问题让韩俊挠头不已,他怎么知道这个北是个什么东西?市面上从来没有见过,笔记里也语焉不详,就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母。他平常事情又那么多,哪里有空去关心那些事情?如果不是刚刚看到日历想起来,差不多最近那个所谓的沉就被生产出来了,他怎么会让老苏出面?
    而至于那个什么“电视研究所”在哪,他更是不知道。
    想了想。韩俊解释道:“那个沉应该是个新玩意儿,挺厉害的,反正大家谁都没见过,但如果他们不申请专利,被外国人申请了,我们就会吃大亏!所以。你一定要去,至于那个地方,我也不涧书口四凹,以凹3卜田酬广告少丽薪慎”隙丽刍柑四,老是挥你聪明才智的时候啊。你肩争的担子稽甘圳!”
    “啊,”听了韩俊的话,苏维康膛目结舌,他说了一顿跟没说一样,不就是让自己去找吗?可韩俊又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呢?而让自己去提醒他们注册专利又是为什么?
    想到这里。苏维康略带疑惑地问道:“韩总。您为什么要提醒他们去申请专利?这个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吧?”
    笔记里只记载了这三个貌似是一个产品的字母。对韩俊来说实在太抽象了点。而且,对于它日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笔记里也没有提及,韩俊此刻忙着“多点作战”跟本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冉题。只是不想让中国人吃亏。
    而老苏这么一问,韩俊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拿出硬性命令来:“这事儿我自有考虑,你去让他们把专利注册了再说。这个最重
    而苏维康听韩说的含糊,却十分在意这个“专利。”经商多年的他立刻意识到。或许。里面的收益将大的惊人,而韩俊前两天来奔港成了一个风险投资公司。那么”,
    想到此处。心里突然一阵兴奋,问道:“韩总。我明白了!我这就动身!”
    放下了电话,韩俊喃喃:“你明白了?我都还没明白呢。”不过他既然答应了立亥动身,韩俊觉得,国内招商引资大潮下,凭着苏维康香港投资商的身份。总会让别人重视一下的。说服一下他们应该不会成太大的问题。
    如果苏维康亲自上门去提醒他们要申请专利,他们依然无动于衷的话,那自己去了效果恐怕也就是一样的了。“恩,各安天命吧,老子也算仁至义尽了。”耸耸肩,索性不去想它。
    对于这个所谓的“北”里面所蕴含的收益,韩俊不是没有想过,只不过对于这种新生的事务,一来笔记里并没有记载它的市场前景会多么的大,会带来多大的收益,二来凭着笔记上的只言片语对于韩俊来说实在太抽象了。就连“Vcd”是个什么东西。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不管是外形,还是功能,韩俊都是一无所知。
    或许原本笔记的作者是知道的,可韩俊却并不知道呀。
    而韩俊之所以能感觉这个“沉。”是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全因为里面记载着很明显的一句“在同行业领先全世界的机会。”
    这句“领先全世界”可是非常恐怖的。韩俊绞尽了脑汁儿,在科技领域为人所熟知的项目里,也没听说过中国有哪个能领先全世界的,当然,四大明除外。
    而这个“比。”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怎能让韩俊不吃惊?
    如此看来。这个“沉。”一定是一个科技含量非常非常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了。而在韩俊的心里,直接将“比o”与航空母舰利上等号了。
    对于涉足这样的一斤小行业,韩俊自认为自己那点儿钱,恐怕还不太够吧?而且那个什么研究所好像还是个国有企业,又不是本地的,能不能让自己参与进去还是两说呢。
    尽管里头利润貌似不小,但韩俊并不动心,甚至觉得根本不值一哂,有了铜矿和诸多的产业,一个新生的高科技产品也不见得就比他目前的这些产业盈利能力大。
    而且笔记里还有诸多的产业项目,弗俊认为那也足够自己忙活的了。远在安徽的那个什么“北。”就当自己为国家做了点贡献吧。要是苏维康能成功地说服了研究算的工作人员,注册了专利,那样这斤,“北”的专利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了。再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此节。韩俊也倍感开心。韩俊觉得这个专利,就跟商标一样,打上自己的烙印,别人想用想借鉴,就得老老实实地掏钱,要不然就告你侵权赔我银子。即便这钱不走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自然也不能落入外国人的口袋,再怎么说,肥水也不能流到外人田里去!
    交代完了这一切,韩俊也算放下了个心事,就看苏维康的挥。
    转而想到自己目前正在操作的同时上马的这几个店铺,弗俊把冯涛叫了过来。准备面授机宜一番,原本打算选业务人员当驻店指导员的韩俊,忽然之间又改变了主意,手下这么多的人,如何更好的利用起来,才是关键!
    比:第二更来喽,求票票啊。

第九十七章 威希递的诱惑
    吏了韩俊分派的众个任务,苏维康很是兴奋。他吊然伯港。可海鑫公司这个合伙人他却是十分关注的,每当海鑫公司又上了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总会提前告知于他。
    就拿前俩月从朱培江哪里收购来的海鑫公司名下茶园的那四百公斤绿茶来说,一经上市,在他这里几乎被抢购一空。香港的茶市,是以乌龙、普洱为主,但新产的这种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也大受一众茶客们的欢迎,各类茶室纷纷抢购,短短的半个同时间,他的这4凶公斤绿茶就被抢购一空,虽然花费了四十多万买来的绿茶价值不菲,却也着实让苏维康大大地赚了一笔。
    只不过对于嵘山周边其他茶园所出产的绿茶,在品质上,苏维康实在不太放心,凭着“物以稀为贵”他吊足了客人的胃口。
    而海鑫公司此时还兼营着一家铜矿,雄厚的经济实力让他牢牢地依附在了海鑫这个飞向前的战车上。
    他自己也知道,虽然名为海鑫公司的投资人,实际上他在人家眼里的价值也只不过是有着港商的身份。
    但韩俊能够看重他,自然让他欣喜不已,时于韩俊所安排的这斤,“说客”的任务,也是尽心尽力。
    在他看来,韩俊虽然说的语焉不详,可给他的感觉却是韩俊想介入这个行业,尽管他不知道这个“威希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他却是知道,不管是绿石、绿茶、铜矿,韩俊这今年轻老板的眼光还没有出过任何的偏差。
    而这也给了苏维康莫大的信心,自己已经是风险投资公司了,韩俊让自己去跟人家谈,自然是想去投资了的。至于所谓的风险,凭着强力的老板,苏维康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装,苏维康心道,既然要去谈判,这个架势自然要做的足足的,带上他的三名助着“香港百通风险投资公司”的旗号直奔安徽。
    不过,韩俊交代的并不清楚,苏维康也不知道那个所谓的“研究所”在哪,安徽地域广阔,自然不能如无头的苍蜗一般乱找,那找到猴年马月也是毫无结果的,如果想要查询,省会城市合肥无疑是最好的第一站。
    8月力号,他们下了飞机,苏维康就从当地车行租来一辆大奔,四人直接来到了省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对着一行四人的香港客商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帮助。听说他们是准备来投资的,那热情劲儿更是让苏维康受宠若惊,毕竟,没有那个地方会拒绝像他们这样的客人。
    并当即给出了他们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包括了工业。工业,商业等等。
    苏维康原意不是如此,可架不住人家的人情,也耐着性子看起了他们提供的资料,或许他们运气真的不错,误打误撞之下,居然从那诸多的资料里现,那个所谓的“研究所”就在合肥!
    只是原名“安徽电视技术研究所”已经改名为“安徽现代集团”而那个姓姜的幕经理,名叫姜万动。
    既然地点和名字都时,那么一定就是这里了。听说他们想要投资这个项目,热情的招商部工作人员,亲自带领苏维康一行人来到了合肥高新区的现代集团,面见姜万动!
    此时安徽现代集团,正进入了研的最后阶段。自从呕年姜万动在美国举办的一次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现了一个不起眼的鹏技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用这一技术,将可以把舟像和声音储存在一张小光盘里!
    而在昭年年中的时候,公司内部北。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
    姜万动为此做出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打手的余万台。当时的凶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北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心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力o万台左右。
    有着极为看好的市场前景,让现代集团上上下下充满了信心,全力研”不过,大量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却不会收到任何回报,从九二年伊始,到现在现代集团已经花费了高达六百多万人民币的研费用。
    到目前,捉襟见肘的研资金已经让他们倍感危机,此时,必须有新的、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产品的顺利研。也只有让产品迅出产占领市场,才能最快度的回笼资金达到盈利。
    国家支持的研资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小银行也不愿贷款给他们”册部门。而从何外寻找新的资金投入,姜万矗却苦干反刚路。只好四处寻找投资商,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投资商的眼里,这种研很可能是一个无底洞,要么得到的回答是“我很欣赏你们的项目,但我的合伙人不喜欢。”要么就是“如果有其他投资公司投入资金,我们就跟进。”在要么就是“你们先做起来我看看。”
    可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阳!”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一些堂而皇之的谎言罢了。
    不过,姜万动今天的运气似乎特别好,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天,这天上午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让他欣喜万分的电话,政府招商部的工作人员通知他,有香港的投资商对他们的产品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