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记事簿 >

第59部分

重生记事簿-第59部分

小说: 重生记事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相视一笑,这下……可真热闹了。
    ps:今天三更,每更3000+字。第一更到,我没有存稿。全靠拼时间码字,所以,求收藏、推荐、打赏

第二十四章 愈发美丽的误会
    韩俊想着于书记来此肯定不是没事儿来玩的,看起来跟陈老头还挺熟,那么也就没有什么避讳了。而陈老爷子则想着更多的了解一下韩俊这个孩子,都是熟人也就不急着走了。而于书记虽然有事,却意外地在这里碰见了这么一尊大神,更是不想让他离开。
    三个心思各异的老、中、青三代人,重新回到了休息室,诡异地坐到了一起。
    两个久居官场的人,自然深谙为官之道,讲究一个“话留半句”、“心照不宣”,尽管心里对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奇,却不约而同地没有问。
    同样的,韩俊不谙此道,可也很好奇陈老的身份,只是,他也不可能直接问于书记“这老头干嘛的啊?”不过在韩俊看来,他应该是于书记的亲戚。想到这里,陈德胜的身份在韩俊心里已然被打上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标签了。
    见又多了一个不认识的人,陈梦涵便不愿再待在休息室,转而出去跟介绍员聊天,对于她们那身旗袍,她是十分感兴趣的。
    而陶伟察言观色的本事何等厉害?仅仅听了一句于书记对那老者说话的语气,便知道他们之间的谈话,自己最好不要介入进去,知趣地留在了门外。
    此时,休息室内三个不同年代的人坐到了一起,这回,可真是把盏言欢了,只是这盏里的是茶,而不是酒罢了。
    简单的寒暄过后,出于对长者的尊总,于长胜问老爷子:“陈老,您怎么来了也不通知一声?”
    老爷子则笑笑,说道:“没事,闲的无聊过来滨海玩玩,你那么忙,我也不便打扰。这不,梦涵那丫头调皮,昨天自个偷摸儿下海,结果抽筋了,幸好小韩就在旁边,这不,我今天特地来谢谢他。”
    “嗨,陈老伯,你这说的哪里话。”韩俊打了个哈哈。
    于长胜一听这话,表面不动声色地夸奖了韩俊几句,心里却更加笃定了韩俊跟陈老的关系非比寻常了。能不惊动他人来滨海旅游又让韩俊当导游,这韩俊的能量,果然不小啊。
    而陈老爷子也很好奇于长胜的到来,问道:“小于,今天不是休息日,你怎么跑这儿来啦?单位不忙?”
    听他问起,于长胜哈哈一笑,指着韩俊说道:“还不是为了这小子?”有心无意之下,他对韩俊的语气也生了微妙的变化。
    韩俊一怔,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我?”
    “可不就是你?”于长胜道:“你要的午山那块地已经批下来了,就等着你们这儿派人签合同了。”转而对陈老说道:“陈老,这小伙儿可不简单,你尝尝这茶不错吧?可是我们崂山的特产!”
    听到这个消息,韩俊脸上喜色一现。
    “唔!是不错,你说那地……”品了一口杯中茶,陈老问道,不过这种档次的茶,虽然不错,可跟他经常喝的,却是差的远了,但作为进入大众市场来说,应该还是不错的。
    “哦,我是想在那弄块试验田,这配方已经掌握了。”韩俊赶忙说道。对于午山的那块地的用途,此时的韩俊除了以“试验田”为借口之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了,总不能把新场馆弄到午山上而此时的他,实在不想让这块地被他们注意到,要是到头来问起,他还真的不好解释,现在,能敷衍的,就要敷衍。
    于长胜点点头道:“市里开会决定,这次滨海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就以绿茶为试点,政府拨款,在崂山周边退粮种茶。我这次来,就是想问问韩俊,到底要午山那块地干嘛,他这么一说,我也就放心了。”微微一笑,叮嘱道:“小韩,你可得给我干出点成绩来啊。”
    “啊,哈哈,一定一定。”韩俊点头连连,可心里却想“出成绩倒不难,可却不能在午山啊,那块地,我可有别的用处呢。”
    “恩,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不过你别放松,市里领导们可都盯着呢。”
    “好说,好说。”
    “对了你什么时候过去签合同?”于长胜接着问道。
    韩俊道:“我朱叔应该已经去了,他先去注册公司,估计下午就去那边了。”
    听他说到这里,于长胜哈哈一笑,对陈老说道:“陈老,你看这博物馆不错吧?现在也是合资公司了,香港的外资,小韩才17啊,想想我17那会儿,呵呵。”
    于长胜不断的夸奖韩俊,甚至让他这个当事人脸上都有些微微烧,韩俊心道:“我有那么好么?嘿嘿。”只是他并不知道,于长胜如此夸赞他,是想对陈老说“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我一直很照顾他。”,可这些话落在陈老的耳朵里,却变成了“这孩子真的很不错,您有空应该提携提携。”
    什么是“误会”?误会就是一件明明很简单的事,而当事人却极力认定它“与众不同”,从而绞尽了脑汁儿想出来的另外的一种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有时候离正确答案很接近,有时候却离正确答案很遥远罢了。
    此时的三人,除了韩俊一头懵懂地不时差上两句,两个深谙“为官之道”的高手相互打起了哑谜,而这个谜的“谜底”韩俊,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觉得两人谈话的主题,渐渐的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似是随意地聊着天,关于韩俊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陈老对韩俊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感到惊讶,他那独到的眼光,精确的投资路线,卓越地见解,无不让这个古稀老人感到吃惊,如果这些事情换做一个30多岁的人来做,根本不会有什么奇怪。可韩俊只有十七岁啊?
    而当他听说韩俊居然高二就参加了高考,并且成功考取了滨海大学的时候,陈老登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孩子……也太牛了吧?
    其实在陈老爷子的心里,即便于长胜不说那些话,他也存着了暗中照顾的心思,毕竟,别的不谈,他也是自己孙女的救命恩人呀?
    只是此时看来,似乎韩俊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帮助便能展的很好,为他开心的同时,也不由的觉得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而有些愧疚。
    三人聊了一阵,于长胜想说的已经说完了,就看陈老以后的反应了。而陈老想知道的也已经知道了,就等着关注韩俊如何取得进展了。而韩俊,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午山那块地,市府一共批给了他150亩,计划用作展茶园,而且,最关键的是,居然还有财政拨款来扶持这项产业。如此一来,只要自己做的像点样子,正如于长胜所说的,都在市里领导的眼里看着呢……
    不过,送走了这两拨人之后,韩俊不免有些头疼,崂山的那三十多亩地凭着杨一鹤的技术,加上现有的资金,弄成一个高产的绿茶茶园韩俊十分有信心。可说到午山的150亩,说实话,他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虽然笔记里记载着那片荒地一定会赚钱,但样子却不能不做,起码你要弄的像个茶园吧?而新场馆又需要资金来建设。似乎,自己目前的资金,不太足啊……
    不知不觉间捯饬了这么多的项目,韩俊忽然现,他怎么有点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呢?不行……得想想办法了!
    离开了博物馆,于长胜直接驱车离开,市里的事情太多,在博物馆的这段时间,按理来说已经时很久了,不过能跟陈老交流这么久,也算是很有收获的,起码,他认为自己的表现不错。以陈老的能量,想来也不会亏待了他。想到这里,于长胜微微一笑。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他对陶伟说道:“小陶,多关注着点韩俊的公司,特别是最近的一段时间,好多人看着呢。”
    他这种说话的方式,陶伟早就熟悉了,只是笑着点点头,并不多话。这个时候,不说话比什么保证都要强的多。今天这种情况,让陶伟也对韩俊产生了些许的敬畏,他虽然不知道那个老头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可看于书记的表现就不难猜出。之所以让他对韩俊刮目相看的,则是韩俊跟那老头的关系了。
    于长胜跟陈老走了个前后脚,他刚离去,陈老也带着孙女乘车离去。
    上车之后,包括钟建国和司机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颇感气闷地陈梦涵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转而说了莫名其妙的一句:“爷爷,你说着个韩俊会不会是爸爸变的呢?”
    陈老笑了笑:“哪有这样的事情,你爸爸是你爸爸,韩俊是韩俊,长的是有些像,中国11亿人,几个长的样子相像的有什么奇怪的?别胡思乱想。”
    转而闭目养神,不再言语,陈梦涵见爷爷不说话,她也陷入了沉思,只是她的心思,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猜的出来罢了。
    回到了二疗的房间,陈老叫来了钟建国,吩咐道:“小钟,这孩子,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呐……”
    “怎么?”
    当陈老把他所了解的关于韩俊的事情跟他一说,连他也是诧异,当初,他只是见韩俊长的像极了陈老死去的儿子,帮他,也算是有心而无意之举,却没有想到短短的这么点时间,他就能做出这么多事来。尽管单纯看他的所作所为并无太大让人惊讶的地方,可考虑到他的年龄,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您的意思是?”
    “关注。”
    在绿石馆里冥思苦想如何解决资金不够的韩俊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次三个人的见面,让原本就存在的那个美丽的误会,更加的美丽了。
    临近傍晚,老朱回来了,带着递交完注册申请和土地转让(使用权)协议的好消息回来了,见面的第一句话,立刻就让韩俊想到了如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办法了……
    ps:二更到,3300+晚上还有一更!拼了!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第二十五章 挖坑
    朱培江整整忙碌了一天;虽是疲累不过心情却是大好,连续跑了多个部门,具是一路绿灯,原本以为需要办理多天才能完成的各项业务,短短的一天时间便全部搞定,怎能让他不开心?
    回到了博物馆,老朱居然看到韩俊难得的坐在办公室,蹙着眉头似在沉思。
    “哟!小俊,难得啊?今天怎么没早退?”老朱打趣他道。
    韩俊见他回来,展颜一笑:“朱叔,事情还顺利吧?”
    “可不?陶伟都安排好了,去了就是签个字,能不顺利嘛?对了,我和你说,开区给咱批的午山的那块地有150亩啊,你可得好好想想植什么种的绿茶,这地不是小数,选苗的时候,可要物美价廉的才好。”老朱说道。
    韩俊听罢,眼前一亮,心道:“对啊!完全可以在选苗上做做文章啊!”自从送走了于书记,韩俊就一直纠结于这块那么大面积的一块地。
    他不是没有想过用“拖”的。但听于书记的意思,市里俨然已经开始重视绿茶这种经济作物,如果自己磨洋工,跟于书记也不好交代,可要是真种上了绿茶,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难道让舍弃崂山的这三十亩吗?显然那是个愚蠢的做法。
    而当朱培江说出这句“选好苗”,却点醒了韩俊,只要茶苗便宜点,那花费必然不会太多啊,一开始,韩俊便走入了一个误区,他只想着要把事情办的漂亮,选材一定要最优良的,却忘记了,他要的只是那个结果,而不是过程!
    想到这里,韩俊露出一抹耐人寻味地笑容,对朱培江说道:“朱叔,我有个计划,以前一直没和你说明白,这次,我得好好得跟你说道说道。”
    朱培江一怔,旋即笑道:“你小子,又想玩什么新花样了?”
    “来!”韩俊不顾朱培江一路辛苦,直接去了林山村,找杨一鹤,这事,他也必须参与进来。
    三人一碰面,韩俊便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却听的俩人莫名其妙。
    朱培江对种茶一窍不通,却也知道买卖的道理,说道:“小俊,你这光图便宜,很容易被人家骗啊?随便弄些苗来,能种出好茶树吗?”
    而作为业内人士的杨一鹤,则更为疑惑地说道:“小韩,这事儿太儿戏了。你要知道,这茶苗的生长,跟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崂山山好水好土质好,培育出来的茶树品质也会不错,可你要弄那些本就不怎么样的茶苗种在毫无把握的午山,那地方的土质到底怎么样我们都还不清楚,最后能种出什么样的苗来,就算太清宫的那些经验丰富的道长也没有把握。我觉得,就算那些茶苗种在崂山,也一样出不了好茶,你这么做,那是净赔的呀。”
    面对两人的质疑,韩俊则哈哈一笑,说道:“两位,我指的仅仅是午山那块地,咱们风管委给协调的那三十亩地,可要精伺弄的,咱这是分两步走。”
    “两步?”杨一鹤跟朱培江相视一眼,都不知道韩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尽管俩人对于韩俊放弃面积极大的午山那块地不用的做法很不解,可韩俊刚才已经给出了他俩明确的分工,和详细的计划步骤,杨一鹤本来就是想过来帮忙顺便赚点外快,“领导”都已经决定了的事情,他只能依命行事,而朱培江则感觉韩俊这么有把握,自然有他的道理,也不会干涉。
    在朱培江的心里,他觉得,或许韩俊知道午山那块地土质非同一般?能有一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从杨一鹤那回来,朱培江最终没有忍住心下的疑惑,问韩俊到:“小俊,午山那块地,你是不是本来就打着糊弄的谱?”
    本以为韩俊会就此给他一个满意的解释,没成想,韩俊居然点点头:“没错,午山那块地的价值,不在于它能不能生出什么好茶,而是别的东西,只是跟于书记,话已经说出去了,只能当茶园了。”
    听韩俊这么说,朱培江心里感叹,实在猜不透他的想法,只是从他的表现上来看,似乎正在挖着一个大坑,等着不知道是谁往里跳呢。
    安排好了这一切,韩俊以自己快要开学,开学之后将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时间继续过问博物馆的事情为由,让众人迅行动。
    无奈,杨一鹤再搜集了崂山周边一些优良的茶苗之后,带着暂时比较空闲的几个博物馆的业务员,南下黄山去购买一些上好的绿茶茶苗。
    而朱培江则吩咐另外几名业务员,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