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走出高墙 >

第24部分

走出高墙-第24部分

小说: 走出高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爱好文学的我和他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好像一聊如故。我们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那时感觉我们像是好久没有见面的老朋友,而忘了彼此之间的陌生。    
    或许是早已读懂了他太多的心路历程,或许是某种因素产生了作用,我们之间的融洽是我从来不曾想到的。因为他言语的真诚与友善,我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高兴告知在《蛇口工人》上看过我写的文章,还说一直都感觉我离他很近,却不知道是这样的缘故。    
    挂电话时,他告诉我改天见面时会送我一本诗集,我想应该是《一个情人的自白》吧!    
    最真的期待不会在梦中走失。因他曾说过的话,我耿耿于怀把它放在心上——我设想着同他见面那一天的种种场景。我不明白,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怎会让自己在期盼中坐立不安?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我一样的心境?是否记起那天说过的话?也许他只是随便哼哼,算是一种平常礼貌的敷衍?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如影随形地扰乱了我的生活。当他约定星期天南油酒店见面时,我才感觉到所有的猜疑和不安实是出于一种真情的流露。    
    5月16日,在约定的地方,他穿着浅蓝色上衣,拿着一份《南方都市报》,向我浅浅一笑。他的随意让我感觉不到初次见面的局促不安。坐在窗边,他和我谈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执著,一向口齿伶俐的我突然变得沉默起来。我为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而叹服。坐在我眼前的虽不是衣冠楚楚、相貌非凡的英俊绅士,但他的言谈举止却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善良、稳重与成熟。我认真地听着他讲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种想法,多少次我都是心潮汹涌。    
    当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向你倾诉,那是他对你最大的信任。当他说起他那段变故时,从他扶着茶杯微微颤抖的手,我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波澜起伏。我试着打断他的话题,却发觉自己的心也在莫名地揪痛。是我不忍心他继续说下去,还是无法承受他的痛?在他人生那段最阴暗的日子里,曾以为女友就是他生命中不能错过的女孩最终还是离开了他,无数日日夜夜的交织思念也期盼不到一瞬间的重现。    
    眼前的他内心到底有多少的爱与恨?他的回答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过度偏激。因为我始终认为,当爱不再存在的时候更多的只有恨。他说世事的乖戾、机缘的捉弄是生命中的一种遗憾,错过的永远都无法弥补,失之交臂也许是缘分只能如此;女友有女友的选择和无奈,是他伤了女友的心,其实那样的结局谁都不愿意。在他重复那句“当时是我伤了女友的心”的话的瞬间,我看到他炯炯有神的目光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忧郁。突然,我有一种骤然的伤感——不敢想象那段日子他是怎么挺过来的?我在想象的空间里竭力地描绘他曾经女友模糊的轮廓。心想,倘若那女孩知道现在的他依然情到深处无怨尤,她是否还会忍心离开他?女孩啊!你是何等的幸福!即使现在的你已为人妻为人母,却不知道在天涯的那个角落依然有一份祝福为你存留。我感觉鼻子一阵阵的酸,心一再地受潮,我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第五章 呼吁:关注失足者心理健康第94节:阳光下的爱情(3)

    在说自己的愿望时,他坚信自己会走出昨天的阴影,一切从零开始。他说,因为这段经历,未来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代价,但无论怎样都不会放弃最初的愿望,这也是他选择一种方式去承担错误的理由。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虽步履蹒跚却仍然卖力地走着……    
    见面后,我依然像以往一样独来独往于人海中,心不再平静。我想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他,几次通电话,每次似是有千言万语,但话到嘴边又咽下。我觉得自己变得沉默、犹豫了——他就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走进了我的生命里,让我每天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影影绰绰的却很真切的梦境里。    
    女人的心是细的。当我在等待幸福的到来时,我也感觉到他的心在那端渴望向我靠近。心灵的默契在缩短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我知道,我不是一时的情绪激动,也不是好奇心在作祟,我确信自己是在乎他。在拥有一份美丽期待后我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因为他,我热爱了生活。    
    7月份,在他去北方长途远行前,他说想过来看望我。在等候的站台,我望眼欲穿于路上的车水马龙,却依然没有在约定的时间等到他的出现,一种不安的感觉时时刻刻撞击着我的心。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滑过,我的双眼没有一刻离开过过往的车辆。正当我失望、彷徨、不知所措时,他从一辆的士车里走了下来,我们远远地久久地注视着对方——他的手被胶布包裹着,满眼的歉意,此刻所有的解释已成多余。或许这样的场景千言万语已不再重要。在那个十字路口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有多少的人?我们却因为一个约定而不被时间、空间所错过。      
    等待其实也是一种拥有和幸福!    
    在黯淡的霓虹灯下,他拉着我的手走过那条十字路口。我低着头默默地注视着那只牵着我的手,我感到内心一阵温暖。记得自己梦想中编织的爱情故事:只有朦胧的雨季和浪漫的咖啡屋是爱情可能抵达的地方,爱情的信物一定是精致的千层叶,是烂漫千里之外的紫贝壳,却从没有设想是这样一只手,是在那个漂泊流离的十字路口……我宁愿相信是缘分让我们走在一起,让我可以去梦想天堂,让我感受一颗心跟着他飞翔。    
    每次收到他从远方寄来的信件,我读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也许是在爱情这条路上有太多的风和雨,也许是每一段有血有肉的爱情故事总是要历经磨难的考验。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在爱的路上我学会了取舍,舍弃的东西未必是不好的,是因为自己懂得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当磨砺不请自来的时候,人才能在成长中让心灵走向成熟,才能摆脱物质的羁束,在精神的世界得到无限的自由。偶尔轻描淡写地向父亲提及阳光下的一些事,父亲表示不能理解我的感想, 父亲要我明白我的选择会因此引来非议。我理解父亲当时的心境,但我认定了的事情很难去做改变,所有的流言指责对我已不再重要——我相信自己的感觉,爱的感觉。    
    雨季不断地重来,但是阳光一样温暖着我。我读懂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丝隐忧,理解他当时矛盾的心境——怕我跟着他过着漂泊流离的日子,怕我承受不了流言蜚语。虽我不知天涯为何物,相隔有多远,但我知两颗一样的心一定能吞灭艰辛到达理想的彼岸,因为我已看到梦想的天堂。我丝毫没有怀疑过这份感情,我只想告诉他认识他是我今生最深的眷恋,只有他的手能擦干我脸上的泪痕,只有他的爱能抹去我心里的尘埃。即使我只能做一颗种子落在他贫瘠的土地上,我也愿意为他穷尽一生,因为那块土地给我的是根,是泉,是静默的生命……    
    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切。我知道,父亲是最了解我的,我把和他相识的故事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在接到我的信件时父亲犯难了,回信中父亲说可以理解这份感情,并尊重我的感觉,但强调感情不是偶然迸发的激情,不能有半点唐突。    
    一次次在给父亲长途电话时,我反复地表述内心强烈的感受。一天,我收到了父亲从老家邮来的信,里面是一首诗:    
    有一种爱叫恒久    
    虽不张扬,色彩鲜明    
    虽不浪漫,感觉温馨    
    有一种爱叫感动    
    不经意就让心灵四季受潮    
    我惊叹这快乐幸福的生命树    
    要拉我出愚昧的海洋    
    播下他一季的希望    
    让喜悦吞灭艰辛    
    我愿生长在你贫瘠的土地    
    就让我变成一粒种子    
    就让我化作爱的双翅    
    不要怀疑我的言不由衷    
    请让我用生命回答你    
    这首诗是我曾在网上写给他的留言,父亲却把它抄下来送给我,我为父亲的细心与理解而感动。父亲在信中最后对我说:“谁都不能为谁选择幸福,幸福不幸福其实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父亲的话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我想,真金始终隐藏不住它原有的光泽,心灵就是一座炼金的熔炉,矿石多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将其熔炼,也不会有闪闪发光的金子。    
    父亲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不仅是对他的理解与宽容,更是对他多了一份赏识和爱怜!真爱总能感化别人也感化自己。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相处,宽容与理解是多么的重要啊!它为爱情、婚姻、家庭建立了牢固的根基。    
    在缤纷的岁月里,编织着一个个粉红色的梦想。我要牵着他的手,陪他一起走过一生的风风雨雨,让爱在阳光下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章 呼吁:关注失足者心理健康第95节:后记

    一直以来都感怀于《中国青年》杂志上的一段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虽说这段话是为那些支援西部建设的志愿者所写的,但两年的囹圄生活让我也有着一种感慨: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感觉不到生命的窒息;有一种生命的窒息,你没有体会过就不会懂得人生的懊悔;有一种人生的懊悔,你没有拥有过就不会追求一种自由的幸福。    
         
    在整理这本书的时候,我遇到了许多的阻力,就像创办“中华失足者热线”网站听到了许多不同声音一样。我没有知“难”而退,坚守中我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懂得了青年人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明白了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因为悲伤和痛苦都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彻底认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度过不幸和打击,更快地恢复生机。    
    自我的故事第一次被媒体关注后,一些同学就开始为我今后的生活担心起来,因为在他们眼中真实地公开自己的“不光彩过去”是一件“新鲜”的事。我知道他们不会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是“炒作”,但现实的压力和世俗的价值,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人们的行止,几乎所有的人都身不由己地被世俗洪流裹挟着往前走,即使牢骚满腹,心有不甘。人们说,那就是生活。而“坐牢”只是我的过去,我不要那样的“生活”,我要真实而自由地生活着。这是我的权利。    
    大家都知道,获得成功的秘密在于不遗余力。曾经我“成功”了,是因为对信念的执著。有人说“坐牢”是我的“失败”,而我则认为是一种人生的成长,只不过它的代价太大了。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失足”的经历,但发生了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有些人总喜欢用“假如我当时怎么怎么”来为自己开脱,有些人则抱怨这抱怨那,还有些人用一种错去弥补另一种错,结果错上加错,路是越走越窄。其实,我也曾经有过要换一个名字离开深圳的念头,最终我还是留了下来。这是我的选择。    
    随着拨打“阳光下失足者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的人越来越多,刑释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命运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全面、统一的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法律制度,致使许多安置帮教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对安置帮教工作进行国家立法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我今天的努力能为促进国家早日立法尽一份力,那么我愿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    
    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用“阳光下”作为自己的笔名,除了媒体报道上说的原因外,公开、公平、公正、温暖、自由、幸福也是我想要陈述的。    
    开始动笔写这篇后记时,心中有太多的不安——这场变故让我欠账太多,虽说有些债永远都无法偿还,但在这里我要感谢他们。    
    首先是我的家人。感谢我的父亲,我们分别几年才见一面,而他依旧是那样地理解他的儿子;感谢我的母亲,每天上班前她总要为我准备可口的早餐;感谢我的大姐,没有她我也许早就离开了深圳;感谢我的二姐和二姐夫,他们的默默支持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    
    感谢深圳大学郁龙余教授,没有他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这本书也就没有这么快与读者见面。    
    感谢《广东监狱》报总编周承高先生在百忙中为我作序。2004年9月10日,我们在深圳一见如故。    
    感谢网友“江林”——我最亲密的伙伴Linda,是她给了我爱的生活。    
    感谢我的朋友,思民、国辉、刘姐、程峰、永新、雄英、吕辉等,还有一直默默支持我的网友们。没有他们我不会走得那么远。    
    感谢深圳南山街道办事处刘权林先生,深圳海大装饰公司总经理高峰先生,深圳比丽涂料公司总经理单志远先生,广州的朱荣政先生,是他们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感谢此书的责任编辑周海彦老师,她的好我会一直放在心上。    
    感谢关注我的媒体朋友们,《深圳法制报》记者焦霓,摄影记者李忠,《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程海昆,《深圳商报》记者张清华,《广州日报》记者柯学东,摄影记者颜士然,《南方都市报》记者杨晓红、张小玲,《蛇口消息报》编辑张晓鹏,《南山日报》记者梅子,《蛇口工人》编辑黄声扬,《法制日报》记者万静,深圳电视台编辑张娜,南方电视台记者李君,中央电视台记者黄芳,湖南卫视记者汤晗、李哲,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陈小明,《广西政法报》记者秦兴旺,《天周刊》记者马也,《人民政协报》记者纪娟丽,《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河南商报》记者吴怀杰,《女报》编辑董寅,《打工》编辑程龙华,《年轻人》编辑刘继光,《大学时代》编辑荷洁,《星星》诗刊编辑干海兵,海天出版社编审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