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莎士比亚 画传 >

第1部分

莎士比亚 画传-第1部分

小说: 莎士比亚 画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士比亚,一个多么煊赫的名字,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天才。面对《莎士比亚全集》里的37部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我们只有顶礼膜拜,献上最热烈的赞美:雄伟、壮丽、丰富,堪与大自然媲美;广阔而又细腻有如人的心灵;充沛的语言像阳光一样普照万物……然而我们的语言太贫乏了,而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小城斯特拉福,他的父亲是一位手套商人。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在这个孩子身上还是展现出了某种特别的天赋,那就是他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周围每一事物的好奇。这种天赋在他日后施展他的戏剧才华时起了极大的作用:小城的社会背景、乡下的传统和迷信生活、少年时代曾耳闻目睹的节日和民间娱乐方式,以及历代国王贵族的传说和故事,这一切都被莎士比亚容纳进了他那几乎无所不包的艺术世界之中。今天,我们常为莎士比亚的天才所惊叹,惊叹他何以能创造出如此一个深沉博大犹如汪洋大海般的艺术世界。事实上,诗人的创造却并非降自天启,而是与他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斯特拉福的戏剧家


第一章  斯特拉福的戏剧家第2节 莎士比亚的出生(图)

  莎士比亚的家族世代都是农民,今天人们所能了解到的莎士比亚最早的祖先是他的曾祖。在莎士比亚父亲保存下来的贵族证书中,曾这样提到这位曾祖:“鉴于他的忠诚且勇敢的效劳,他曾受到最贤明的君王亨利八世的表彰和奖赏。”莎士比亚的祖父,名叫理查•;莎士比亚,生活在16世纪上半叶,住在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附近的斯尼特菲尔德,是个小农场主,死于1560年。  莎士比亚的父亲名叫约翰•;莎士比亚,生于1530年左右。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不安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单一而又收入微薄的生活,他的抱负是当一个生意兴旺的小镇商人,继而成为受人尊敬的市镇参议员。早在1552年,即莎士比亚出生的12年前,约翰•;莎士比亚就弃农到斯特拉福小镇学习制软皮手套和其他皮饰物的手艺。这个小镇距伦敦约150公里,北边是亚登森林,与莎士比亚后来写的《皆大欢喜》中的森林同名,其中的联系不是偶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约翰•;莎士比亚终于成为一名手艺精湛、经营有方的皮手套工匠和商人。这段史实是十分确定的,因为在1552年的斯特拉福小镇的文件中记录着约翰曾卷入一桩公案:他和他的两个邻居被判罚款20便士,因为在他们的门前发现了垃圾。斯特拉福小镇在几百年前就具备了环保意识,规定垃圾必须倒在城郊的垃圾场。通过这一记载,得知约翰•;莎士比亚住在亨利街,但住的不是自己的房子。不过对于年轻气盛、好运当头的约翰来说,拥有私宅并非难事,由于生意顺利,1556年他便购置了两处房子。同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制作皮手套之外,还兼营谷物、羊毛、麦芽,以及羊和鹿肉的买卖。  1557年,约翰•;莎士比亚娶玛丽•;阿登为妻。玛丽•;阿登是当地贵族的幼女。十分巧合的是,当年莎士比亚的祖父理查正是在玛丽的父亲罗伯特•;阿登手里租赁过土地。玛丽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有:一处占地60英亩的农庄,斯特拉福附近威尔姆科特村的一座房屋,以及若干钱物。当时,约翰已成为经济独立的商人,他们在斯特拉福这个繁忙拥挤而又不失优雅的市镇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店铺。约翰•;莎士比亚夫妇是典型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都想摆脱陈旧的农家生活模式,并且对宗教也不再盲目虔信。可以说,他们对宗教这种不冷不热的态度也遗传给了将要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亚。  约翰和玛丽育有8名子女,威廉•;莎士比亚排行第三。威廉是在斯特拉福的圣三一教堂受洗礼和被命名的。教堂登记册在1564年4月项下用拉丁文写着:“26日,约翰•;莎士比亚之子威廉洗。施洗礼的英国国教教区牧师为约翰•;布雷区格德尔。”“洗”是“受洗”的简称,当时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3天受洗,以洗净孩子灵魂中的原罪。人们按照当时婴儿出生3天后受洗的习俗,将4月23日确定为他的生日,那天恰好是英格兰的守护神圣乔治的屠龙纪念日,此一巧合颇有象征意义。  说起莎士比亚,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他的家乡——斯特拉福。斯特拉福镇位于沃里克郡,是地处英格兰中部的一个交通枢纽。“斯特拉福”镇原意是“涉水过河的道路”,由地名,我们便能够遥想它当年四通八达、往来商贾络绎繁忙的盛景。斯特拉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早在中世纪时期,它曾是伍斯特主教的领地。到12世纪末,斯特拉福开始从教会手中获得了部分的自治权。和所有历史悠久的欧洲小城一样,在斯特拉福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而优美的建筑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圣三一教堂和圣十字公会小教堂。它们建成于13世纪,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圣十字公会小教堂有一个附属学校,在爱德华六世统治时期,它被更名为“国王新公学”。艾汶河从小镇身畔静静地流过,一座美丽的石桥飞跨河上。它是在伦敦发了财的当地名人克洛普顿爵士在1490年修建的。家道殷实的克洛普顿爵士还在艾汶河畔建造了颇为华丽的住宅,并为之取名为“新地”,这栋宅邸后来被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莎士比亚给买了下来。  关于美丽的艾汶河,我们必须多说两句。据说当时用艾汶河水酿造的“斯特拉福酒”闻名遐迩,甚至远销到东印度。传说饮用此酒,能使人文思泉涌,下笔如神,恐怕莎士比亚就是这种功效的最佳见证人。斯特拉福城镇周围是一片绵亘数十里的茂密森林,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据说著名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当年就出没在这片森林里。他的箭法高超,所向无敌,专门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后来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提到了这片森林和英雄罗宾汉。据说,这片森林里还住着许多神仙和精灵,他们经常在月夜里呼唤路上的行人,使人迷路。神仙们的女王是多情的提泰妮娅,她喜欢把这些迷路的行人引到她的用鲜花搭成的宫殿里去。在林间的空地上,总有许多小精灵在舞蹈。对此情景,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做了传神生动的描绘。  斯特拉福城镇还流传着各种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莎士比亚一定在平日游玩时留心倾听周围人们的闲谈。他那在乡村长大的父母,也可能给他讲过许多轶闻趣事,教会他不少东西。这些都使童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得以汲取民间文学的营养。那动人的情节、质朴的语言,引起了他对文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总之,莎士比亚对斯特拉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学十分熟悉,这些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场景和比喻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研究莎士比亚诗歌语言的女专家凯洛莱因•;斯彼琴对其戏剧中的诗意形象做过一次有趣的统计,结果表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形象和比喻,绝大多数和他的乡间生活、和大自然密切相关。可见,斯特拉福尤其是那里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在莎士比亚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斯特拉福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英国纺织业急剧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商品集散地,这给商人们带来很大好处。约翰•;莎士比亚很快富裕起来,接连在城里买了四处房产,自1557年起,他便跻身于那些主持市政委员会的有声望的市民之列。最初,他被任命为麦酒质量检查员。此外,他还监督面包的生产,看看面粉里是否搀入了其他杂质。1559年,被任命为罚金仲裁,主要负责评定罚款金额。1562年,被任命为市财务官,管理市政收支账目,其中包括在诸如瘟疫等灾情发生时发放救济款,向前来演出的剧团施舍微薄的补助金等。1565年,当选为市政参议员,拇指上要戴一枚特别的戒指,在节日上街时,穿着皮裘镶边的黑袍,并有卫士开道,到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1568年,约翰•;莎士比亚走到了他仕途的顶点,当选为市政委员会执行官,任期一年。  但是从1577年起,约翰•;莎士比亚便不再出席市政委员会的会议,显然是官场失意了,同时他的财政状况也逐渐陷入危机。1578年,他没有交纳每位参议员每年理应为济贫基金提供的四便士。1579年,由于债务缠身,他不得不把妻子继承来的农庄抵押出卖。接着他又作为债务人被告上了法庭。1586年,被从市政委员会的花名册上除名。1592年,约翰•;莎士比亚上了所谓“不服从国教者”名单,即拒绝去教堂做礼拜。政府认为不去教堂做礼拜就等于破坏法律和治安,他因此而被传唤。至此,约翰•;莎士比亚那小小的人生理想最终幻灭,紧接着,便是饱尝人世间的各种艰辛磨砺和忧虑愁怖之苦。


第一章  斯特拉福的戏剧家第3节 斯特拉福的文法学校

  斯特拉福小镇不仅拥有繁荣、热闹的酒店、旅馆和手工工场,它还建有一所年代久远的学校——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就设在镇长办公室所在的楼上,距莎士比亚一家所住的亨利街也很近。文法学校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班。按那时的规定,儿童四五岁入学,先受两到三年的附属小学教育,然后升入文法学校初级班。学校学的是拉丁文。因为在附属小学学的是识字课本和教义问答,升入初级班即开始学拉丁文文法,用的教材是享利编的《拉丁语法》,所以被称为文法学校。威廉•;莎士比亚作为一名市政委员会成员的子弟,在1570年6岁的时候免费进入斯特拉福的这所文法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在中世纪,这所学校由宗教性的“圣十字公会”管理,主要课程是天主教教义问答和神学入门。16世纪教会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使学校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种进行世俗教育的学校以取代教会学校。莎士比亚求学的这所文法学校于1553年由爱德华六世予以扩建,故又称“爱德华六世国王新学校”,它由市政委员会拨款维持,并接受其监督。所以,学校对市政委员会成员的子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莎士比亚的父亲当时正在市政委员会供职,因而他得以享受这一优待。  在当时的英国,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的。孩子们到了这个年龄,一般便会被送入学校。学校给他们安排的课程,不外乎是一些基本的阅读和拼写,以及算术,例如诵读字母表,用孩子们所熟知的基督教教义问答来进行阅读练习等等。莎士比亚在斯特拉福开始上学的时候,所接受的也不外乎就是这样的教育。  莎士比亚作为家中的长子,是父母最大的骄傲和寄托,是他后来凭自己的成就使莎士比亚这一姓氏跻身于士绅世家之列。可以说,约翰•;莎士比亚未竟的事业、未了的心愿,都由威廉•;莎士比亚实现和完成了。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的办学态度十分严谨,规定学龄前儿童自4岁起就得学习认英文字母、阅读和书写。教这些东西的,有时是地方录事,有时是某一教会小职员。莎士比亚大概在5岁时进入文法学校附属的幼学班。在星期日或其他宗教节日里,小莎士比亚还必须跟大人一起到教堂听讲道、诵圣经、唱赞美诗、做祈祷,这些,在英国教会里主要用英语进行。孩子们必须学会背诵《主教圣经》和《通用祈祷书》的重要段落,还要能进行教义问答。这是莎士比亚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为他日后驾轻就熟地运用母语奠定了基础。掌握了英文的读写技能之后,孩子们就可以入学了,通常大约7岁左右上学,14岁毕业。  伊丽莎白时代的教育家们一致公认,孩子学习知识要靠灌输。直至200年以后,由诗人华兹华斯和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所倡导的新型教育观才得以在英国流行开来。卢梭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莎士比亚的父母是一对慈爱的父母,但对于长子莎士比亚的教育十分重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百依百顺是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沦为不幸的人的根源,因而对小莎士比亚管教非常严格。  文艺复兴时期,在英国普遍出现的文法学校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拉丁文的学习。除拉丁文的文法外,学生还要学习会话、修辞、逻辑、演说、做诗等。在具备了拉丁语基础后,他们要攻读由浅入深的拉丁诗文,包括伊索寓言,曼图安纳斯的诗,普劳图斯、塞内加、泰伦斯、西塞罗、奥维德、维吉尔等罗马作家的作品选。其中普劳图斯、泰伦斯的喜剧和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对莎士比亚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引用了很多古罗马文学中的东西,这与他少年时代在拉丁课上所学的内容是分不开的。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喜剧《错误的喜剧》就是根据古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喜剧《学生兄弟》改编的。  虽然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各自民族的语言,但古典文学的势力还占据统治地位。说一个人博学当然是指他的拉丁文化知识丰富。但也许是因为小莎士比亚读的时间不长,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以至于熟识莎士比亚的剧作家本•;琼生在他编纂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献词中说,莎士比亚“懂得拉丁文不多,希腊文更少”。当然这绝不是说这位天才剧作家的文化素养低,要知道当时研究古典文学的风气虽盛,但莎士比亚不是一位学者,他是用英语写作的剧作家。本•;琼生这样说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莎士比亚读书少,也没进过大学,对古典文学并没有很深的造诣,却竟能写出这样的杰作,实在很难得。的确,一个没有受过学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