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980-衰与荣 >

第68部分

2980-衰与荣-第68部分

小说: 2980-衰与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霾∪耍豢戳常退担闶欠伟Hヒ患觳椋皇恰!   
    他规规矩矩坐在杞大夫面前,讲述了自己在医院看病检查的经过。这位中医大夫对医院的检查似乎并不重视,他凭经验诊断着。最后说:“胃里有瘤子,这肯定。”    
    他和旁边的李文敏相视了一下,倒抽了一口凉气。    
    “那怎么办?”李文敏问。    
    “相信西医,去开刀。相信中医,吃药。”    
    “能治好吗?”    
    “先吃几剂看看吧。”    
    药方开了,没吃。他要等X线钡餐检查。    
    林虹来看他,天下着大雨。“我陪你走走吧。”林虹说。两个人打着伞在雨雾濛濛的街道上走着。“你觉得你真会得癌症吗?”她问。    
    他沉默不语,她也不言语了。两人在雨水中走着。风裹着雨很猛地扫过街道,激起迷茫茫的水雾,大汽车,小汽车,裹着雨衣的自行车,黑影般稀稀寥寥地逃窜着。又一阵风刮来,两个人都禁不住打了个寒噤。你冷吗?林虹看看李向南,想这样问一句,但看见他那凝重的脸就没出口。


下卷:第二部分我相信你的生命力

    已经到长安街了。这条横贯北京中心的大街被雨雾笼罩着,苍苍茫茫,两个人犹如在浩荡的大江边走着。两个月前回北京时,自己曾和黄平平走过这条街。那时夏夜炎热,自己正充满信心,而现在竟感到有些萧瑟了。一阵雨一阵凉,就把秋天带来了……    
    走了许久,已是中午一点多,两人在一个小饭馆里坐下了。“你看着座儿,我去买。”林虹一次次来回着,端来了热腾腾的馄饨、小笼包子、菜,拿来了筷子、勺,又用手绢把不一定很干净的筷子、勺擦拭过,递到李向南手里:“趁热吃吧,这些东西都是好消化的。”烧豆腐,摊黄菜,烧腐竹。    
    林虹显得很轻松:“没事,即使是胃部肿瘤也好治,我相信你的生命力。”    
    他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到了这种时候,往昔的友情显示出来了。别人会这样陪他吗?他用勺慢慢喝着馄饨,停住,抬起眼睛看着林虹,林虹也静静地看着他。两个人对视了一会儿,林虹噗哧笑了:“你怎么这样看我?”他居然幽默地说了一句:“我发现,男人还是和女人在一起好。”林虹目光明亮地凝视着他,“我也发现,女人还是和男人在一起的好。”    
    气氛轻松了些。    
    “你还发现什么?”林虹问。    
    “……还发现你比过去更漂亮了。”他说。    
    “是吗?”林虹想到自己出来前曾施了淡妆:掸了一点腮红,描了描眉。“还有什么发现?”    
    “没了。”    
    默默地吃完饭。    
    “你想干什么,想回家吗?”林虹问。    
    “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想一想。”他答。    
    “我陪着你,好吗?”她和他起身,饭馆对面有个冷热饮部,下大雨,很冷清。两个人进到里面,二层楼上,要了咖啡果汁,靠窗坐下了,七八张桌子的小厅只有他们两人。窗外的雨还在白茫茫地下着,玻璃上淌着水。    
    他两手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这桌子不太干净,你把这张报纸垫在下面,林虹让他抬了抬手臂,给他垫好——凝望着外面沉默地坐着。他想了许多,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想,脑子里白茫茫的,如这大雨。又很长时间过去了,他收回目光,“就想到这儿。”    
    “你都想了些什么?”林虹含笑问道,她总想活跃气氛。    
    “人什么事都能忍受。忍受住了,也就那么回事。”    
    “就这些,还有呢?”    
    “事业、理想是个很奢侈的东西;人最宝贵的其实只是生命。”    
    她凝视着他,沉默了。    
    当她挽着他下楼时,迎面有一对青年人相挽着上来。    
    竟是顾小莉与楚新星。    
    小莉打量着他们,脸上掠过急速变化的各种表情:“向南,听说你最近……病了?”    
    


下卷:第二部分因是子静坐功法

    一切生命都善于适应环境,人也不例外。    
    黄公愚很快就习惯了家中的新秩序。子女们各管各饭,大多早出晚归。新来的姜阿姨只做他和祁阿姨的饭,伙食明显比过去好了。院内也较以前安静些。只是夏平每日不在家中陪伴,颇觉孤寂。听说有个老年人俱乐部,不远,便与一两个老朋友晚上相约着去了。    
    一块钱一张门票。里面是个雅致的礼堂。中间是舞厅,有乐队,四面有些活动间。一桌桌围棋,象棋,麻将,扑克。香烟袅袅,茶气幽幽。围观的比下的、打的人更多,看样子都是些老干部、老知识分子,热闹而又不喧嚣。还有搞书画的,几条长桌上铺着白毡子和大幅白纸,摆着笔墨,围着一群老先生在写,在画,在评议,在切磋交流。有些字画挂在了墙上,众人指点。有一堆人在讨论气功,什么“内养功法”,“强壮功法”,“小周天练功法”,“放松功”,“意功”,“太极棒气功”,还有“因是子静坐功法”,一是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二是止观法门,三是六妙法门。详而又详,玄而又玄。要买烟,买酒,买冷饮,买茶糖糕点,礼堂一角有个小卖部,全是高档品,年轻的女售货员冲你甜迷迷地微笑。舞场里不满也不空。有几十对在舞,多是老夫老妻——那是一眼就看出来的,也有不是夫妻的。来俱乐部的有不少单身的老头老太太,还有些不算老的五十来岁的妇女,他们都坐在舞场周围的一张张圆桌旁,看着聊着。“这倒是个说话解闷的地方。”他说。“可不光是说话解闷。”老朋友在一旁谑语道。“还可以活动活动身子。”他指了指舞场。“不,这还是丧偶的老年人找对象的地方。”老朋友点破道。他一听仰身哈哈笑了,表明这很有趣很可笑,心中却不禁浮想起在清华大学盛律明教授家做客的情景,那一对新婚的老年夫妻。    
    他来了几次,既不下棋也不打麻将。偶尔在书法堆中和人们聊聊,写几个字。慢慢,人们都知道了他,老干部,东方艺术协会的主席,有身份的人。他便得到了应有的尊敬。因为是老单身,也便有女人来认识他。    
    她,一个上了年纪的戏曲演员,五十多岁,胖胖的,白白的,见他坐在舞场边,便走过来坐下。谈谈艺术,挺投机。“黄老,您讲得真好。”她由衷地说。“不好,不算好。”他连连谦虚道。晚了,渐渐散场了,他们也常自然而然一起走出礼堂。“您是走着来的?”她关心地问,看着俱乐部门口的人流。“这么近,又不是开会,就不叫单位小车接送了。再说腿脚好好的,走走也是锻炼嘛。”他说。“那我送送您吧。”她说。两个人走了一段,随便谈着,多是她提问题,他讲。    
    偶尔,她也很随意地问问他家里的情况:“您和这么多子女住在一块儿,倒不寂寞。”    
    “住在一块儿有好处,也有不好处,互相太干扰。”    
    “噢……”    
    “他们有人劝我,把这一院房子换成几套房子,和子女们分开住。”    
    他站住了,到家门口了,看见夏平也刚从外面回来:“爸爸。”    
    “这是我的二女儿,夏平。这是黄阿姨。”    
    她也姓黄,叫黄桂花。    
    夏平越来越忙。要看的外文书很多,要参加的活动更多:听课,看未经译制的外国电影,外国艺术展览,贸易展览,书籍展览,参加外语学院的一些活动,和欧美留学生接触交朋友。她越来越主动地承担图书馆整理外文资料的工作。时间很紧,却比过去注意打扮了。乱买着吃饭,又要节俭,脸色倒比过去好了。中午,图书馆快下班了,她紧张而快乐地收拾着书籍,与她一起工作的莎莎笑着说:“你今天怎么也哼开流行歌曲了。”她一下停住,才意识到刚才一边摞着书一边在哼歌呢。从未有过。想着,笑了。    
    她试着翻译了一篇学术文章,想请羊士奇看看。他不是在《哲学社会科学译林》杂志编辑部吗?能发表吗?打电话,编辑部回答:他不在。又打一次,回答:他不在了。多了个“了”。怎么不在了?回答:他已调走了。调哪儿去了?调回原单位去了。原单位是哪儿?电话里没听清楚,是一个工厂。    
    他怎么了,出事了?电话中灰沉沉的口气让她有这感觉。什么事?那次在天坛公园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出来……    
    她若有所失地来到天坛公园的“英语世界”。这儿依然熙熙攘攘,松柏浓荫下,是密匝匝的人群和ABCD的声音。看了一遍,细细的,没有他。接连几个星期天都不见他了。周围接连有人与她用英语会话,她一一应对着,最后不再搜寻了,终于设法把他忘了,使自己逐步投入英语会话的兴奋中。她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人群外移动,她礼貌地终止会话,犹豫地穿过人群,来到“世界”之外。一个男人,高高瘦瘦的背影,垂着头在树下踽踽独行,偶尔往“英语世界”中看看。那背影的每一线条都很凄凉,像是被人群遗弃了,又止不住想来看看。她迟迟疑疑走到他前面,是羊士奇:蓬头,胡茬很长,眼窝下陷,黯然无神。    
    “你怎么了?”她听见了自己绵细的声音。    
    “我……”他沉重地垂下了头,头发很乱地披在前面。    
    “你回原单位了?”    
    他慢慢抬起头,呆滞的目光好像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打电话找过你。”    
    他又垂下头,手扶着树干。    
    “那怕什么?你回工厂还可以搞翻译嘛,人没有一帆风顺的。”她希望能安抚这个受伤的人。    
    他摇了摇头。


下卷:第二部分这是最后的安慰之辞

    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他只有一个昏天黑地的世界。于粉莲又到出版社哭天喊地,掏出农药要仰脖喝,楼上楼下乌烟瘴气,出版社要炸了,可它不能炸,只好和他羊士奇谈话,只好又请他回原单位。你翻译了什么东西,还可以再送来的——这是最后的安慰之辞。他抱着自己的资料、笔记、书稿回家了。又到工厂上班了,顶着人们窃议的目光。不和任何人说话,像灰色的影子无声无息地移来移去。对女人,绝不抬头看一眼,回家也不说话。做家务,料理女儿,垂着眼皮在于粉莲的目光下干这干那。你怎么不说话?于粉莲瞪着他。他没反应,到厨房里洗碗。你哑了?于粉莲声更高了。他又坐到小板凳上洗衣服。问你呢, 怎么不吭气?于粉莲好像又提高了调儿,其实是声小了些。他还是一件件搓着衣服。爸爸,你怎么了?女儿小心地走到他身边贴着他,轻轻摸着他的脸,不时怯惧地看看母亲。他没说什么,擦干双手,用毛巾揩拭着女儿小脸上的细汗。女儿不声不响偎着他,于粉莲站在一旁瞪眼呆看着。    
    都洗完了。女儿早睡着了,于粉莲也躺下了。他一个人缩在厨房里铺开书籍、资料、稿纸,还搞他的翻译。桌子太小了,灯光太暗了,空气太热了,他却在深夜的苦行中得点麻麻木木的安慰。我活得不像个人,可我能忍。厨房里满是油腻味,灰老鼠无声地溜来溜去。街道像铅色的剪纸,风一吹就皱了。一把大扫帚扫来扫去,一双老女人的小脚狰狞地从大黑袍下露出来。一个老头戴着黑皮帽,在严冬的城市中驼背走着。冥冥夜空中,一座剪影般的塔式高楼睁着雪亮的独眼,阴险无比……    
    第二天中午,他下班一回来,看见家里烟雾腾腾,于粉莲站着,脚下一铁盆灰烬,有的还白中透红地微燃着。他疑心了,再一看,自己所有的书籍、资料、笔记、手稿——其中有他已翻译了三十万字的一部书稿,都不见了。    
    “你——……”他浑身哆嗦了。    
    “我把它们都烧了,我不让你再搞这些。”于粉莲说道。她恨这些书籍纸张,看着它们她就有不安全感。    
    “你这是干什么?”他突然大吼一声,从来未有过,吓得于粉莲一颤。继而他又发现不对:他的书籍、资料、手稿很多,就这么一盆灰?“它们还都在哪儿?”    
    “太多了,烧不过来,我都卖破烂了。”    
    他抡起手臂重重搧了她一个耳光,然后疯了一样跑下楼。    
    收破烂的去哪儿了?天昏地暗,凉风掠地嗖嗖吹过来,雨点打得脸生疼,哗哗几阵下成瓢泼了。雷电闪着,马路成了河。他像只瘸狗在街上挣扎着。废品收购站去过了,哪儿还找得着?满街一片灰冷。噗哧,他滑倒了,雨浇在脊背上像要掩埋他。活埋人,土落在身上大概也这样舒服?混浊的水在身体四周冲涮着,还不如埋在水中死了。有人蹚着水从旁边走过,雨靴,赤脚,男人的脚,女人的脚。这么多人都站着,他只能趴着。一道闪电照亮了灰暗的街道,他撑着爬起来,旁边就是法院,白底黑字的牌子。他跌跌撞撞往里走,他要离婚。离不了婚,他就不想再活了。    
    他不知道于粉莲打着一把伞在大雨中到处找他。他也不知道,他在闪电中挣扎着站起来时,她东张西望地看见他了。可她又看见他进了法院,她咬牙了,她再也不能失去他。她宁肯把他喂狮子,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她也上法院。他的离婚上诉被驳回;而她告他虐待罪的上诉则在受理中了……    
    他断断续续把情况简单讲了。夏平想安慰他,没找到话。两人在长椅上坐着。几个小男孩在近处玩飞盘,一个绿的,一个粉红的,飞来飞去。不时滴溜溜滚到这儿来,引来小孩急跑的脚步。    
    “你去人生咨询所了吗?”夏平问。    
    “去了,你介绍的陈晓时我见到了,他分析得很对。”    
    “他告诉你怎么办?”    
    “有些情况是谁都无能为力的。”    
    “你再找找他。”    
    “……好吧。”停了一会儿,他又摇了摇头,“我看清了,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法院判我虐待罪,劳改几年,这倒好,只要能离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