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980-衰与荣 >

第8部分

2980-衰与荣-第8部分

小说: 2980-衰与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莎的戏完了,休息片刻。摄影棚内顿时轻松热闹起来。


上卷:第一部分她要当演员

    “怎么样,诸位提提意见?”罗莎带着角色的光荣心理,满面春风地走向人群。    
    演得相当好。肯定非常成功。时隔二十年,你将再一次征服观众。人们赞誉着她。她高兴得满脸放光。谢谢你们。太过奖了。你们对我鼓励太大了。    
    “特别是你将再一次征服男性观众。”刘言一股子文人酸气地说道。    
    “那我能征服你吗?”罗莎也风情流荡地开着玩笑。    
    “已经征服了。”    
    众人大笑。    
    “来来。”罗莎一搂刘言肩膀,叫着摄影师,“给我们俩拍个情人照。”    
    一片哄笑声中,罗莎又走到童伟跟前:“大批评家,我的表演在你这儿能通过吗?”    
    “很不错,我很感动。”童伟煞有介事地点着头,一句一顿地说道。他只有这样绷着嘴,才能克制住对这个老女人的反感,她身上散发的浓烈粉香熏得他想吐。    
    他感到有目光在注视自己,扭过头与林虹的目光对视了。    
    胡芳芳走完一层走廊,走二层。走完二层又走三层。然后下楼。又来到另一个楼。她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层一层地慢慢走着。她对着每一个门立一会儿。她要找导演。她要当演员。    
    


上卷:第二部分保持崭新的精神面貌

    因为要出国,黄公愚情致又兴。东方艺术协会自然应该每天给他派车来,他让夏平陪同着,满北京地逛商店,准备出国物品。    
    先要服装。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出国人员服务部,各大服装店,都走遍了。我要出国,他笑呵呵地隔着柜台对年轻的女售货员说明道。对方冷淡地瞟他一眼。他不在意。老人嘛,有涵养。左等右等,总算把衣服拿来了。他要的是西服。试一件不合适,试两件还不行,要第三件,飞来了白眼。要第四件,自己早已嗫嚅,售货员也再不过来了。他恼了,心中骂了,可还是靠柜台等着。两边的人汹汹嚷嚷,左右涌动着,他东倾西歪地站不稳。嗳,年轻人怎么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等够了,挤够了,冷脸看够了,汗流够了,挤出人群来,一无所获。满肚火,再去另一家。    
    这西服就不考虑老人的身材?怎么没有一件合适的?    
    买不着,做。大服装店来不及,最少要等一个月。到小店,也满腾腾。托人,总算行了。万事靠人情,什么世风?小不忍则乱大谋,放下原则性,搞点儿灵活性。简陋拥挤的小门面内,裁缝拉开皮尺上上下下量他身体了,他挺起胸腹,老干部的风度又来了。我这是准备出国,可能还要担任代表团比较负责的职务吧,服装要讲究些,要不外国人看笑话,这可是个外交礼仪问题啊。    
    一步顺利步步顺利。买箱子,要结实的,漂亮的,带轱辘的,要拿得到国际上去。买衬衫,要多几件,到了外国要天天换衬衫,一天不换就要让外国人笑话的,要不同颜色、不同款式,要不,你换了也看不出来。买领带,也要多几条,要各种颜色,那是进口货?一条二十多块钱?这么贵?贵,也买,要一条红的,红的人显年轻。买电剃刀,要日本的,质量好,不出故障,出了国,胡子要天天刮,保持崭新的精神面貌。还要买点小礼品:檀香木折扇,蜡染桌布,剪纸,中国风景名胜的明信片,瓷的小佛像。到外国人家里做客,要给主人送礼物的。这些东西不贵,但有民族色彩,据说西方人最喜欢。    
    爸爸,你买得太多了,不是说准备少量小礼品就行了吗?夏平说。    
    你知道什么,我在团里的地位肯定比较显著,到了外国,都来请我去做客,不够应付怎么办?嗳,夏平,你的服装准备好了吗?肯定要让你陪我出国的。    
    东西差不多齐全了,西服也做好了,高高兴兴在家里一次次试穿。上衣笔挺,裤子笔挺。提起上衣的双肩来抖一抖,再松手,沉沉地落在身上,直直地往下垂,更笔挺了。提起裤腰来,往上抻一抻,裤子唰唰地直线向下。人挺拔了吧?崭新放光了吧?再把胡子刮光,爸爸更显年轻了吧?人们可能以为才五十多岁呢。    
    夏平在身旁服侍着,帮他翻着领子,打着领带。不用,我自己能打。他兴致勃勃地要显示自己的年轻敏捷。但还是让女儿打了。女儿帮他打领带,他一动不动地站着,有着当首长的舒服感,当家长的舒服感。这是两种不同又极相似的感觉。还有一种小孩子被母亲抚弄的舒服感。夏平的手纤细耐心,碰着他的脖颈,让他感到无微不至照顾的舒适。    
    你们看怎么样?他对着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几个儿女说道,把身子转来转去。还是西服漂亮吧?谁说西方文明不好?西方的科学技术就比中国发达得多。西方比中国富裕得多。小汽车旧了,漆皮擦破了,开到垃圾堆一扔,衣服、电器设备过时了,也一扔。哪像咱们,喝完酒,吃完罐头,空瓶空罐,都要留着用,他一指窗台上一溜排放的几个罐头瓶——那里装着白糖、红糖。咱们现在落后得多。你们看,爸爸买了电剃刀,问,有没有备用刀片?没有。那刀片磨秃了呢?磨秃了?在外国就把电剃刀扔了,再换一个。咱们这思想就跟不上现代文明。所以要出国参观参观,学习学习。外国很文明,有很多讲究。吃饭时不能出声。小华,像你那样吃饭吧叽吧叽响可不行。你别瞪眼。知道不文明了,就改掉。还有,吃完饭不能剔牙。牙里塞了东西怎么办?用手捂上嘴剔。爸爸,就你能剔牙,吃完饭能剔半个钟头。平平说。从今后我就养成习惯,不剔了。外国冷饮多,我用冷饮漱漱口就行了……    
    “黄老,”协会的联络部主任雷彤林不知何时来了,甜乎乎地笑着,进入了客厅。    
    啊,有什么事?    
    “关于出国的事情,您不是一定要让女儿陪同出国吗?”    
    是。这是我提的条件。    
    “您讲过,这是让您出国的先决条件。和有关领导部门反映了,经过研究,这很难做到。另外,考虑到这次出国行程比较紧张,活动量也比较大,您身体可能很难顶下来……”    
    所以我一定要让夏平陪同。要不,我这次就不能去。    
    “明白您的意思。所以,他们经过反复研究,为了照顾黄老您的健康,慎重起见,这次出国,决定暂不安排您去了,安排一位年纪轻些的同志去。等明年,外国代表团来中国回访时,再安排您参加交流活动。”    
    什么?……


上卷:第二部分陪她来感受一下英语世界

    要陪同父亲出国,夏平自己也需作些准备。出国一定要裙子。女人在正式外交场合绝不能像她这样穿裤子。于是,连买带做,添了几条裙子。要有点儿民族风格,平平等鼓动道,于是,做了两件旗袍。上衣,毛衣,鞋袜,也都五颜六色逐一添置。该烫头发,平平说,春平说,姐妹们一起说,于是,她第一次去理发馆烫发。她完全是不得已地、被动地做着这一切。披着波浪般的鬈发回来了,正好,旗袍也做好送来了,快试试。姐妹们一起撺掇着。她淡淡地一笑,不愿扫她们的兴,听凭她们七手八脚围上来摆弄着给自己穿好了,妆扮好了。真漂亮。太漂亮了。姐妹们像一朵花开放一样拍着手从自己身边四散开,又拍着手围着她转着,观览着,惊叹着。快认不出你了,二姐。平平高兴地嚷着。快,到镜子前照照。你自己看看。    
    有什么看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干瘦,憔悴,身材单薄,再打扮也是那灰样子。平平,你闹什么呀。她脚底下站不住,被硬推到穿衣镜前。只是随便的一瞥,但目光停住了。镜子里出现的不是自己。谁,这么漂亮?很面熟又很面生。吃惊地直愣愣地盯视着。一片恍惚,犹如梦境。她认识,这是自己,是夏平,头发是刚烫的,旗袍是刚做的,后面站的是平平。    
    是自己。她清醒了,平静了,镜面不再波光晃动了。穿着打扮能起这么大作用,这是她第一次发现。这么说,她还好看。当然,她也看出了自己的缺陷:脸色不好,人显瘦。衣服是衣服,剥去衣服还是自己。    
    二姐,你该练习练习出国访问了。平平笑着说。    
    这怎么练习?    
    就穿上这一身,我陪你去天坛公园,那儿每星期天都有个“英语世界”,你可以去那儿验一验你的英语水平。    
    她拗不过平平。星期天上午,她又像被推着一样跟平平来到天坛公园。    
    封建皇帝祭天之处,自然规模巨大。占地四千亩,是故宫的三倍。中国现存的最大坛庙建筑。她们从西门进,笔直的大道,直通前面的祈年殿和圜丘坛——一千米远处的绿荫后殿亭掩映。大道两旁古柏苍苍,浓荫蔽天。儿童运动场阳光灿烂,土黄草青,滑梯,翘板,转椅,秋千,孩子们笑闹嬉戏着。含笑旁观的是一对对幸福的家长。    
    到了。平平说。    
    几株参天古柏布下几亩浓荫,蠕动着一大片喧嘈嘈的人群。越走近,嘈声越大。最后,便被这嘈声淹没了。真是个英语世界。成百上千的人聚在这里,别无他事,就是来说英语。有老年,有中年,青年最多,许多大学生。和你说,和他说,左右说,前后说,走着说,打着手势说,翻着书说,风趣地说,认真地说,潇洒地说,矜持地说,一圈一圈地说,两个两个地说,男的和男的说,女的和女的说,男的和女的说,女的和男的说,流畅地说,结巴地说,自信地说,怯懦地说,微笑含情地说,神情严谨地说,交换对手地说,固定对手地说。四面有不少围观的人,有人干脆深入到圈里,目不暇接地左顾右盼着。及至有人上前礼貌地用英语与之交谈时,他们便脸一红,连忙摇手。    
    “你好。”一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上来热情地对平平用英语说。    
    “你好。”平平也连忙用英语回答(英语,是这个“世界”中的唯一语言)。因为嘈声如潮,在这里讲话必须大声。    
    “你头一次来吗?”对方的英语很流利。    
    “我来过。她是头一次来,我姐姐。她要出国,我陪她来感受一下英语世界。”黄平平也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您去哪个国家?”男青年转向夏平,也许是夏平比较年长,也许是夏平穿戴漂亮,也许是她要出国,小伙子对她尊称“您”。    
    “噢,”夏平猝不及防,脸红了,连忙用英语回答,“美国,加拿大。”    
    “是攻硕士、博士吗?自费还是公费?”    
    “不,不,是陪我父亲出国访问。”    
    “是什么代表团?您英语讲得很好。”    
    “讲得不好。我今天就是随便看看。”夏平用英语窘促地答道,转头对平平用中文小声道,“咱们走吧。”她已经出汗了。    
    “好,对不起,再见。”年轻人礼貌地告别,又回头看了平平一眼。    
    “二姐,你怎么了?”平平拉住夏平,“这就是让你训练一下嘛。”    
    “我不行……”    
    “什么不行。你的英语不是挺棒吗?比我棒多了。”    
    “你们好,可以和你们交谈吗?”一个礼貌的、有些沙哑的声音。英语。这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性,偏瘦,个子较高,穿着简朴,一股子谦谨的知识分子气。    
    “请和她交谈吧,她英语好。”平平用英语答道,同时,坚决地把夏平推到前面。


上卷:第二部分最典型的就是结婚找对象

    “您好。”看见盛装典雅的夏平,那个男人更显局促。他随着平平的目光低头看到了自己手中印有“环球出版社”字样的笔记本,连忙用英语解释道:“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搞点笔译。英语会话很差,大概很难和您对等交谈。您若嫌我水平低,可以淘汰我,另换对手。”    
    夏平一直被自己的窘促困扰着,一路上是因为自己的打扮引人注目而窘促,现在是为进入这样的交际场合而窘促,眼下遇到一位比自己还窘促的人,倒稍稍放松了一些。她对这位忠厚老实的中年人颇有好感。“这里都是水平对等的会话吗?”她笑了笑,指着密匝匝的人群用英文问道。两人的英语会话由此正式开始。    
    “我发现是。人人都愿意找比自己更强一些的人交谈,可人人又都不愿意与比自己差的人交谈,所以谈来谈去,最后总是水平差不多的人在一起谈。这就是英语世界里的对等结合律。”    
    “对等结合律,你发现的定理?”夏平问。自己倒是适合与这位中年男性交谈,没压力,这也是相互对等吧?    
    “这种结合律,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最典型的就是结婚找对象。”    
    “结婚找对象?”    
    “都想找更好的,都不愿找更差的,可结合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所以找来找去,最后总是对等的结合。”    
    “对等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夏平微笑着问道。她用认真的好奇来掩饰这个话题引起的不自然。    
    “衡量标准有多方面:年龄,相貌,身体,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家庭,文化程度,思想,性格,才能,风度,总之是综合的,又常常是模糊的。”    
    “我看不一定,有很多婚姻并不对等。”平平忍不住插话道,她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是,那是有各种原因的。有的,原来是对等的,或者表面对等,经过一段演变,又不对等了。”    
    “不对等了怎么办?”平平有意克制住自己,夏平只好又接了过来。    
    “不对等,总会产生婚姻的不稳定状态。有的不对等,可以因为感情原因、道德原因、子女问题予以忽略,弥补双方间的裂痕。有的不对等,则是难以维持下去的。我的英语说得不好,不知表达清了没有?”    
    “表达清了。什么样的不对等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呢?”    
    对方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