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689-托普检讨 >

第40部分

4689-托普检讨-第40部分

小说: 4689-托普检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TOP;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沈阳、威海、鞍山则划入总部位于北京的myTop集团。    
    “@TOP集团”是什么玩意?“sTOP”有“停止”之意,原来为了避讳,宋如华们又将“sTOP”改为了“@TOP”。 此次调整一共涉及七八百人,包括各软件园管理人员和新招人员;另外,资产、预算、业务等也同时全划入相关集团。调整是按“软件工程师”们先后进入各地软件园“试用”的时间进行——威海、上海、珠海、海口、常州、宁波、武汉、重庆是第一批;成都、鞍山、沈阳、咸阳是第二批。通知规定,调整将在2002年12月末全部完成。    
    这是一次看似普通的企业内部业务大调整,其实背后藏着深奥的“玄机”。据说,托普高层针对这次调整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费用总额控制”,“裁员不低于20%”,软件集团的目标是“裁员50%以上”。为避免引起更大的风波给外界以“炒作”的口实,整个调整工作做得既“聪明”又“隐蔽”。具体来说:一是降薪,主要针对裁员比较困难的部门;二是“换防”,比如把东北的员工调整到西南,把西南的调整到华南,在动荡中达到“分流”的目的。事实上,iTOP原来的业务重点就在华东;三是调整岗位,尽量减少非经营性部门人员。    
    应该说这些措施还是非常“有力”的,执行得好的话也的确能达到“不动声色”中就“手起刀落”之效。但事情发展的轨迹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所谓越急越容易出错,越心虚越容易走极端。很不幸,托普的“调整运动”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10分钟之内必须在一张已经打印好的通知单上签字同意。否则将被视为自动离职。”——12月中旬的一天,这是发生在托普鞍山软件园的一幕。    
    2002年12月12日,鞍山这批“软件工程师”们3个月的试用期行将结束。这一天他们被告知,公司将进行战略调整,员工必须到成都等西部地区从事电脑销售工作,如没有在规定时间给予答复,将视为自动辞职,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缺乏事先的沟通和相应的补偿措施,如此没有人情味的冷酷做法,再一次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并形成尖锐对立。托普的第一次劳资冲突发生在托普软件增发前夜,最终酿成底层程序员“网络暴动”。    
    事态恶化的速度远快于托普对危机再次来临的认识。    
    类似事件在托普的其他软件园也多有上演,除了鞍山,其中“闹得凶”的还有沈阳、威海。这三地共涉及124名新员工的“分流”,他们都是“5000人招聘”中被收入托普旗下的。按照董事局的计划,三地只能分别留下10名软件设计的骨干人员,其他94名人员要么就近“分流”到myTop集团市场销售部门从事技术服务,要么就是调往四川、西安等地工作。    
    培训完了,试用也要完了,就在“软件工程师”们准备跟着宋如华进行“第二次创业”时,宋率先抛弃了他们。“这明显是在刁难”,无法接受现实的“软件工程师”说。而托普的解释是,“这样调整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托普的文化,和托普的员工打成一片,并不存在故意刁难的向题”;“让这批软件工程师们去一线去接触市场对他们今后从事软件设计开发的工作会很有帮助的。”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托普当初夸下海口说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是为了打造“中国软件航母”,现在却又将这些“软件工程师”们分流到主要负责硬件服务的myTop集团从事电脑销售服务的工作,工作性质完全发生变化,又怎能说服人家不让人生疑呢?尤其是试用期接近结束,对员工进行“劝退”,如果不是裁员,那还有什么其他解释呢?    
    “他们其实就是变相裁员。”鞍山软件园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因为我在12月11日的上午已经接到北京中心的电话通知,电话里明确通知我利用工作调整达到裁员一半的指标。但工作组到后,却要求所有员工全部分流。”    
    怀疑、失望、惊讶、愤怒,一下子包围了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们,他们中的大多数出于反抗的本性与托普进行着理论上的争辩;有部分人失去耐心,自己找来了记者希望媒体曝光这种龌龊行为;还有人在网络上留帖讲述自己在托普噩梦般的经历……    
    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托普各专业集团高层负责人汇聚上海,针对调整中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商讨对策。12月16日,各软件园区负责人接到通知:调整暂停。    
    12月17日,托普董事局办公室又发出了“关于托普集团业务调整及人员整合相关事项进一步明确的通知”,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1对无法安排的员工处理办法    
    资深员工,可由董事局统一安排;工作满3年的骨干向各专业集团董事会报告;工作不满3年的,写出个人事迹资料,先向专业集团董事会报,再报董事局。     
    2无法安排的,按劳动法解聘。    
    针对反应最为激烈的沈阳、威海和鞍山三地的“软件工程师”们,托普重新派出了由监事会副主席和集团总裁助理带队的工作小组专门前往进行协调处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巨著”《托普典章》中,宋如华满怀豪情地写到,“要让任何曾经在托普工作过的员工,都对托普怀着一种敬意和感激之情,使他们在托普的工作经历成为其人生中最激动不已的历程”。现在读来,不啻是个天大的讽刺。


《托普检讨》 无事可做的“软件工程师”们《托普检讨》 我在托普的日子(1)

    ●“我在托普的日子”    
    下面是一名叫“as95001”的网友于2002年12月21日在CSDN论坛上留下的帖子,发帖时间为晚上10:20,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该网友应是鞍山软件园的“人”——我们专门搜集来此帖,一是以飨读者,尤其是那些“软件工程师”;二是立此存照。    
    帖子内容全文如下:    
    这是两位在我们鞍山调查的撰稿人根据我们工程师的口述整理的稿件,并得到了我们鞍山园区工程师的确认。    
    我在托普的日子    
    我很气愤,不是为了我应该得到的工薪而是因为我被利用,不,应该是我们被托普利用成为了他们作秀,欺骗国人的工具。    
    家在鞍山的我,原本是在南方的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每个月除了交通和房屋以及通信补助和有关社会保障的福利之外还能拿到5000元的工薪。虽然不是很多,但在市道如此低下的今天我也觉得心满意足了。但思乡之情一直在我心中。要不是托普在全国招收5000名工程师其中要在鞍山安排118人的话,我怎么能有今天的境地呢?    
    其实与我想法相同的一共有30多名最终在鞍山工作的东北籍工程师,而其中鞍山人占了大多数。我们都是冲着能够回家还能找到一份相对于鞍山当地而言薪水不错的工作而投奔托普的。    
    我原本向托普申明的工薪是3000元,可最终他们答复我的是只能给我2000元。我答应了,虽然我少赚了一些钱,但守在养育我多年的父母面前,想着能为自己的故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总要比这些钱重要得多。    
    但从开始报到的时候,在我的心中就开始出现了一个个问题并和一起的许多人提出了质疑。    
    首先我们看到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着是托普集团招聘,而我们填报希望的工作地点的时候都是写的鞍山,但当我们被录用时,却被要求与一家名为“浙江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向当时在场的托普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质疑,可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是新人,下面软件园都不愿意要新人,所以大家只能和这家也是由托普集团控股的浙江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可就在当天的一份报纸上,一位托普的高层在回答记者时说到招聘5000名工程师是因为各地软件园和子公司工作开展的需要,是由各地提出名额并进行考核录取,而实际上我们录取的时候也都是在鞍山和沈阳接受的面试。于是我们又以此为由询问托普负责招聘的一些人员,这次得到的理由就更加可笑,他们解释说鞍山的托普软件园根本就不是一个法人单位,并声称招聘我们的是托普集团,他们会对承诺负责的。我们就在这样的解释下,签订了合同。直到今天当我们三十多名工程师和托普在国内其他数个地方软件园工作的工程师都被要求自动离职的时候我们依然不知道这个浙江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办公地址在那里,那家公司的主要人物都有谁?而实际上我们后来通过有关的资料了解到鞍山的托普软件园是一家由托普软件(000583)直接控股90%的法人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注册地址是鞍山高新区千山路153号鞍山软件园内,同时托普在鞍山还有其他的法人公司在运做,我真是搞不清楚为什么托普集团的工作人员居然不愿意承认鞍山这个公司的存在呢?    
    其次,是关于工程师待遇的承诺,在我们报名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我们的工资已经要比同行业平均标准低了不少,但实际当我到鞍山开工资的时候却发现连最初承诺的2000元都不能拿到,由于我们的工资都是在成都办理的银行卡,出于对别人隐私的尊重我没有过多打听别人的工资,不过我要说我的一位在深圳朋友的薪水,仅仅只有不到1000元,连一个大饭店的服务员的水平都赶不上。    
    在2002年的夏天经过了托普集团一系列培训之后,我们30多人被安排到了几乎算是鞍山信息产业地标的托普东北(鞍山)软件园内工作,部门是托普集团的软件产业化推进部。在托普10周年的纪念日时,我看到电视上鞍山的市长和托普软件的高官们不断的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但心中又有几个疑问油然而生:托普东北(鞍山)软件园到底在做什么呢?托普到底有钱没钱?    
    为了了解情况,我找到了一些托普软件(000583)的资料还有鞍山有关新闻的报道,上面都很清晰写到,这里将建设一个计算机硬件生产基地,但直到我工作三个多月后被要求离职那天,我也没有在这个软件园里找个一栋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生产的楼宇。而同时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发现,东北(鞍山)软件园虽然已经完工但实际上欠了施工单位巨额的施工费用,托普的资金调动似乎十分困难,有几次只有几百万的应急资金都无法调动,还发生过的一些设备因为欠款被供应商突然间清走的事情,甚至就连我们每天上班乘坐的中巴车的租用费用都被拖欠。    
    时间在一点一点流失,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这三十多名工程师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工作指示,有的也仅仅是一些内部的模拟测试,我们几乎是空对着电脑度过了这段时光,说句大话,我们都是抱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但我们却失望的浪费了2002年最后的这段光阴。


《托普检讨》 无事可做的“软件工程师”们《托普检讨》 我在托普的日子(2)

        
    随着媒体对托普5000名工程师招聘质疑渐渐减少了之后,我们的命运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先是很多托普的部门开始大规模的所谓调整,很多新招聘来的同事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调动,自动离职或开除,据说有的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庆幸的是我们所在的部门看来没有什么异样。而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听到了托普拖欠工薪的消息,我不知道这种拖欠范围涉及了多少个部门多少人,不过我仅仅举一个在托普信息工作的,也是此次招聘进入托普的鞍山老乡的经历便可见一斑。这位老乡是为托普信息执行鞍山社会保障网络工程的一位技术人员,他比我们进入工作状态要早上一段时间,已经工作了四个月,而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拿到一分薪水,同样他也在这次大规模的所谓调整中被要求离职。    
    厄运终于降临到了我们的头上,12月5日原本应该发放的薪水没了影踪,上面以集团内部合并调整向我们做了承诺,说是在12月15日之前一定发放。但随即在12月12日,一个来自所谓上层的工作组把我们招集到另外的一个楼开会,通知我们说我们所在的软件产业化推进部即将被解散,我们将被收购到myTop集团,他们是来进行善后工作的,要求我们选择一些包括成都等地的西部地区进行工作调动,新安排的工作是电脑销售,并要求在10分钟内在一张已经打印好的通知单上签字同意。否则将被视为自动离职,托普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一再的强调这不是辞退或者是解除合同,只是你们不服从公司分配的个人行为而造成的自动离职。由于我们双方没有能达成协议,提前退场回到办公室居然发现保安正在收拾我们的电脑和物品。这样事情几乎同时是在全国多个园区内发生,由于我们鞍山会场不欢而散,托普的险恶用心被提前曝光。    
    远在成都的同事同时通知了我,成都的220多人也已经通过这个方式变成了60人,依然还在被通知要求绍兴、深圳等地。而深圳珠海等地园区同时也开会要求我们这些新招聘来的工程师自愿调动到绍兴或者东北等地或者离职。我不禁要问在各个地方的现有工作人员职能一致,并有员工在本地工作,减少员工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可为什么还要调动我们呢?在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了托普的目的,不是要我们调动,而是要我们离职,即使我们去了那些他们指定的地方等待我们的将是被辞退的结局。我们在托普5000名大招聘的过程中成为了托普炒作的工具。    
    在接到通知后,我们全体拒绝了所谓工作组的善后安排建议并要求托普对这种行为做出适当的解释,同时提出了几个要求:由于托普提出劳动合同的变更,属于甲方非根据合同约定解除本合同,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公司负责;因合同变更给员工造成的损失,公司应按照劳动法及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