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689-托普检讨 >

第7部分

4689-托普检讨-第7部分

小说: 4689-托普检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次托普高层办公会议上,被逼急的宋如华发狠地说到,“你们哪个敢在背后捅我的刀子,我就抱炸药包和他同归于尽!”参会人员不禁悚然。为“拯救”托普,应对危机,宋如华采取了四项应急措施——第一,清理队伍,分清“敌我”。对部分人员进行了除名处理,并追究其有关失职和法律责任;第二,采取控制成本、清理催收应收账款、全体人员工资减半发放等“紧缩政策”;第三,多方筹措资金,化解燃眉之急;第四,举办“四周年庆典”,通过正面的形象公关,稳定军心,争取客户、政府、合作伙伴等各方面支持。    
    一大堆“理不清,剪还乱”的事情,够宋如华处理了。    
    1996年7月,“四周年庆典”前夕,在得到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的一笔贷款及随后的银行贷款后,托普总算从“破产”的悬崖边缓过气来。在1996年宋如华给托普员工的新年感谢信中,他说,“1996年,集团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2000万元……”    
    马不停蹄,宋如华接着又开始了他的“行善”之举。    
    1996年12月,他代表托普向全国62个贫困县捐赠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并免费为接受捐赠的贫困县提供技术培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都对此做了报道。    
    不过,在经历了1996年危机后,宋如华的管理风格已发生重大改变。在一篇名为《跨世纪企业家的十大素质》的文章中,宋如华亲自撰文指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在企业内树立绝对的权威,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善于巧妙地制造机会等。    
    在托普未来的资本征途中,宋如华也是一直坚守着这样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可以充分信任和放权。即便是托普处于“巅峰”状态,托普的人事变动也是相当频繁和无序的。    
    有一件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特别能说明问题:2001年,托普正在华东放开手脚大干的时候,一个在华东某区域市场打拼多年并取得很好业绩的老总被调到了上海总部。名义上是上调,级别提高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明升暗降”。起因据说是有一次宋如华去那个老总管辖的区域“巡查”,那里的门卫不认识宋,不让进,后来虽然进去了,但大家都只知道一个“某老大”,而不认识“宋主席”——这是宋最喜欢的称谓之一,当然有时也简称为“主席”(托普集团董事局主席)——宋如华是绝不允许自己的“帝国”里出现这种情况的,调动“某老大”也就自然而然了。    
    宋如华出身贫寒,与公众的普遍猜测不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家庭背景。但是在经历1996年危机后,他喜欢以神秘示人。一位下属曾对外吹嘘宋如华是某中央领导的亲戚,宋如华听了非常高兴,在托普内部会议上甚至多次提及此事。再后来,被鲜花、掌声和吹捧所陶醉的宋如华,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一位资深高层曾委婉地对宋如华身边人员的某些做法提出批评,结果,被宋如华当面驳回:“皇帝还要养几个太监解闷取乐呢!”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帝国的“时间开始了”

    ●帝国的“时间开始了”    
    1996年的内部“叛乱事件”,让宋如华刻骨铭心。    
    事过5年,他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还耿耿于怀,“1995年,托普搞金税工程,显示屏也很红火,那是托普发展的第三个年头,发展很快。我以前是一个老师,到现在,我基本上还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做公司老总的工作,那个阶段的人都是我带出来的,很多人都是我的学生。但是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有人就产生了单干的想法,并拉走了一大帮人,整个公司当时几乎走了一半以上,我觉得很伤心。这些人来的时候,好多人是农村孩子,没有什么钱,有个学生当年穿的皮鞋都是磨穿了的,衬衣也很脏很脏,穿了好多天都没换,领子都破了,我们帮他租房子,帮他买衣服……当然,他也很感激,进步也很快,后来当了副总裁。但是,他最后走了!那次对我的心理打击很大。我一直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的,我们公司就是一个学校,我是班主任也好,是指导员、系主任也好,稍微说大一点,是校长也好,是他们中的头,但不得用情感代替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宋如华“弃教从商”以来遭遇的“最痛苦的一件事”,他说“不得用情感代替管理”,那宋如华的“托普经济帝国”未来又是怎样的一种“管理”呢?    
    宋如华再次开始思变。    
    他意识到要建立强大的“托普经济帝国”,仅仅依靠做产品经营是不行的——税务软件市场大,利润高,但风险也大,“内部叛乱”事件令宋如华心有余悸;显示屏市场生意好做,但要铺的摊子很大,而且行业门槛不高,很多显示屏产品有标准模板,许多小公司不需要什么开发技术也可以做出来,经过短期努力甚至也可以做到“数一数二”。    
    市场变化无常,人都趋利避害,托普只有依靠长远而伟大的“事业”才能成就真正的“帝国之梦”,这就要求托普必须去挖掘和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挣钱之道。“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1995年,频繁往返于托普各地办事处的宋如华喜欢唱这首粗放豪迈的歌曲,客户们都非常喜欢与这位豪爽的教授打交道,据宋如华说:“此歌已唱红全国,无论走到哪里,我一唱起这首歌,人家就说,没有什么话说,合同就签了吧!”但1996年过后,1997年的宋如华在托普集团内部的娱乐活动中就改唱“我的中国心”了……    
    1997年初,政策暖风劲吹。“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成为改革新时期的重要方针,并在9月召开的十五大报告中得到了明确阐述。    
    3月中旬,托普建设西部软件园的申请得到国家科委的正式批复,18日,在成都西郊的郫县红光镇,托普以6万元每亩的价格征地100亩,用于建设西部软件园。签约仪式上,四川省、成都市的多位官员出席并表示祝贺,副省长欧泽高讲话说:“托普集团作为西南地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在为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西部软件园立项,正值全国人大结束,四川省的行政区域和产业调整的重要时期,成都作为四川省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发挥起来。中国西部软件园区从批准到确立,是必然趋势,也是大好形势。    
    作为中国落后和不发达地区的“代表”之一,在大多数外人看来,西部省份四川与高科技、“硅谷”、先进技术“天然”不会有缘。然而,川、渝即将分治之际,托普打破了这一宿命,不但为四川争了光,而且光看看那名字“西部软件园”,就显得霸气十足……    
    比起四川政界的高层官员,宋如华更是喜笑颜开。    
    因为在托普集团内部,新的领导班子调整工作也即将完成,这是自1996年内部“叛乱事件”以来的第一次调整。宋如华是集团公司首席总裁,资深总裁是戴礼辉,执行总裁是李智;同时宋如华兼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营销部)总裁、品牌部执行长、电机部(筹)负责人、贸易部执行长,高云秋任行政管理委员会(管理部)总裁兼财务部总监,杨秉楠任行政管理委员会(管理部)副总裁兼发展部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监,卢柏明任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营销部)副总裁兼系统集成部执行长、工程部总经理、金税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李正彬、陆兆祥任系统集成部助理执行长,李正彬同时兼任信息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陆兆祥同时兼任显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文凌任工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技术生产管理委员会(研发制造部)总裁是鲁安利、副总裁是潘美莲,周涛任商务部总经理等。    
    5月2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以托普为主体投资兴建的“西部软件园”入选首批4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从托普险些“破产”到依靠贷款艰难闯过“鬼门关”,再到现在“一不小心”傍上国字号牌子,短短一年半,宋如华就彻底扭转了颓势。    
    同年7月1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川委发[1997]33号),明确指出,“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有生力量”,鼓励和引导其健康发展,并“允许有能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资产控股、技术入股、兼并租赁、购买、承包、领办等多种形式,利用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享受国有企业在盘活存量资产中的优惠政策”。    
    为此,四川省政府还特别从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100家民营企业中精选出35家,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植,托普集团名列其中。    
    10月27日,作为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的四川省,在全省证券工作会议上提出,国企股份制改组、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要充分利用好四川省国有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无论是从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支持还是从行业产业取向来看,用来自《追求卓越》中的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相信我们正在开启大时代,你一定是个白痴。”在这个大格局的分野和呈现过程中,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宏观政策环境为民营企业比如托普集团的高速发展打开了机会之门,更为托普的融资冲动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    
    1997年的宋如华,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5月,继1996年荣获成都市第四届“十大优秀青年”称号后,宋如华再次入选1997年“十大杰出青年”;6月,他正式当选四川省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5年前的宋如华闭门研学,发誓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进军,“春天的故事”刚奏响时,一次山重水复的“社教”让他决心脱下“青衫”下了海,结果险些还“上不了岸”。现在他敏感地察觉到“时间开始了”——“春天的故事”的强音更加明显更加热烈,这是改革往纵深发展的一个信号——宋如华决意搭上这列光荣与梦想并存的列车。


《托普检讨》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托普检讨》 锁定“川长征”的台前幕后

    ●锁定“川长征”的台前幕后    
    在政府鼓励发展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西部软件园”成为首批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这犹如一剂催化剂,很快就给托普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1997年6月,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先后视察了托普集团。在宋宝瑞视察时,宋如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两点请求:一是希望把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西部软件园”建设为四川省软件产业的样板;二是希望有机会上市,实现直接融资。    
     上市融资一直是宋如华的梦,在1995年那场狂热的年终大会上,他就已经提出来了。    
    看着眼前这一群年轻有为、敢想敢干的创业者,兴致勃勃的宋宝瑞当场表态,省政府会大力支持“西部软件园”的建设,“西部软件园”可同时冠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托普软件工业园”;关于上市的问题,宋宝瑞委托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官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宋省长同时还鼓励托普向长虹学习,力争成为四川省信息产业的领头羊。    
    作为中国的彩电巨头、四川的王牌企业,长虹在CCTV“以产业报国”的广告词一度让国人热血沸腾。那几年,长虹销售量、净利润保持了高速成长,并连续几年保持了每股收益居两市第一的霸主地位。1997年,是长虹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净利润高达26亿。    
    按照四川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政策,在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官员的支持下,托普集团向深交所上报了以“西部软件园”为主体的项目融资书。先后有广西斯壮(000716)、深长城(000042)等上市公司表达了合作意愿,有一家上市公司考虑到题材不错,甚至提出5000万收购“西部软件园”的牌子,但经过一番考察交流,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宋如华开始在川积极寻找适合托普的“壳”资源。    
    由于宋宝瑞曾在自贡市东方锅炉厂担任过领导职务,对自贡比较熟稔,于是就将自贡的一家其时已失去配股能力的“川长征”企业介绍给了托普。“川长征”全名“四川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原为长征机床厂,是1966年由北京第一机床厂包建的内迁企业,是以机械制造、金属切削加工为主业的机电工业重点骨干企业。1987年起实行股份制试点,1995年11月1日在深交所上市流通。    
    1997年10月的一天,一位消息灵通人士打电话给托普一位高层:“听说你们正在搞‘借壳上市’,能不能透露是哪一家?”该高层闻言,先是哈哈一笑,随即客气地回答到:“现在还没定,可能是四川峨铁,也可能是川盐化”。    
    一个小小的谎言背后,是紧锣密鼓的“战前”布局。    
    1997年11月,为了寻找促进国企改革、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自贡市“四大班子”领导组成学习考察团到成都、德阳等地考察,并专程到托普集团参观,托普的高速发展和远景规划让他们兴趣盎然,当即表示托普若在自贡投资,将给予政策支持和特殊优惠。当时,自贡市拥有多家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正在寻求重组机会。    
    懵懵懂懂的初恋总不乏激情。    
    11月中旬,经有关官员和部门牵线搭桥,“川长征”委派董事曾敏到托普进行考察,在参观完托普科学城和建设中的“西部软件园”后,曾敏回到自贡向洪涛进行了专题汇报。洪涛,时任“川长征”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获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由于机床行业的整体低迷,此时,洪涛正在为上市公司连年下滑的经营效益头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