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人的幸福观 >

第48部分

中国人的幸福观-第48部分

小说: 中国人的幸福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磷诮痰娜诤希肥岛苣驯皇游恢滞耆缘恼鞣ㄕ饣崾剐矶啻淌坎辉玫叵氲健案男呕浇獭保╟onversion)一词)。最初,太平天国在西方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但随后他们即被视为恶魔般的强盗。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可以说仅仅与17世纪那些与耶稣会士对话并受到赞誉的儒家学者不相上下,尽管当时的那些儒家学者只有很少的接触基督教的机会,而太平天国接触基督教时世界已经完全不同。太平天国对基督教的信仰,并不是一种启示性的、具有极大美学和未被授权的人道主义,而是一种真诚的信仰。他们真诚地相信,上帝的天国能在地上实现。这种信仰无疑在多方面都是幼稚的,尤其是在它负载了越来越多的迷信之后。但同时,在社会层面上,这种信仰又极能吸引人心。太平天国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阿基米德所说的支点,他们便坚定不移地想要撬起整个地球。也正是这种由基督教教诲面向现实社会的毫不妥协的诉求——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面向现实世界的东方传统——一种盲目狂热的信仰超越了其应有的限度,使中国与欧洲一样受到了震撼。太平军也因此陷入了被原来相互敌视的两种力量共同夹击的可悲命运,它成了双方共同的敌人。作为基督徒与民族主义者(反对满清的统治),他们最终被西方与中国的军队联手绞杀。许许多多本可以实现的治国方略沦为乌托邦构想,并非因为这些方略之中只具有乌托邦构想却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这些方略付诸实施。从某种角度说,太平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存在。而回溯历史,那些让他们奋起起义的原因之简单,仍会使我们感到惊讶。    
    1836年,洪秀全,一个23岁的学生前往广州这个港口城市,参加当年举行的会试。他来自一个客家家庭,早在公元5世纪客家人便从北方迁徙到南方。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顽强地坚守他们的传统,从而保持着使他们迥异于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南方人的许多习俗。他们拒绝族内的女性缠足,坚持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洪秀全在这次考试中又失利了,但在归家的途中,他偶然地听到了基督教福音传道者在教堂的布道,并且拿了展放在那里的有关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第二年,也就是1837年,洪秀全又一次参加了会试,但这次他又落榜了。这次的失利使他绝望到了极点,因为他那贫困的家庭已经为了他的考学而倾尽全力。在羞愧和绝望中,他的神经被彻底击垮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他当时的状态近似于一种渐发性神经错乱的初期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他看到的许多幻象使他坚信,他自己是中国和整个世界的救世主。这种信仰,足以使他在随后的十三年有系统地组织起一场群众运动。从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到1864年这场运动失败,洪秀全都使自己成为了这场运动自始至终的精神领袖,即使间或实际的领导权并不在他手中。在一系列译本当中,洪秀全将中西方思想进行融合,并将这种有特色的思想传达给了他的友人。我们看到了如下的细节记录:    
    281主年二十五岁,在天酉三月初一子刻(1837年4月5日),见无数天使自天降下,说接升天,又见穿黄袍小孩子至面前,见有像似雄鸡,高数尺,立于前……俄尔天使扶真主坐轿,迤逦从东方大路而升。主在轿甚不过意,到天门两旁,无数娇娥美女迎接。主目不斜视。到天堂,光彩射人。迥异尘凡,无数穿龙袍角帽者咸来见。主继传旨,剖主腹,出旧换新。又将文字排列主前,一一读过后有天母迎而谓曰:“我子,尔下凡身秽,待为母洁尔于河,然后可去见尔爷爷。”    
    天父上主皇上帝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满口金须脱在腹上,相貌最魁梧,身体最高大,坐装最严肃,衣袍最端正,两手覆在膝上。主到前,跪拜立于旁。    
    天父上主皇上帝悲诏曰:“尔升来么,朕说尔知甚矣。凡间人多无本心也。凡间人谁非朕所生所养?谁非食朕食,衣朕衣?谁非享朕福?天地万物,皆朕造成;一切衣食,皆朕赐降。如何凡间人享朕福多,瞒昧本心,竟无半点心敬畏朕?甚为妖魔迷惑,耗费朕所赐之物,以之敬妖魔,好似妖魔生他养他,殊不知妖魔害死他,缠捉他,他反不知。朕甚恨焉,悯焉。”……    
    


第六部分:曙光(1800年以后)第一节 沉睡与来自天父的讯息(5)

    天父上主皇上帝又携主在高天,指点反间妖魔迷害人情状……主怒甚,因请天父上主皇上帝曰:“爷爷,他们如此作怪,如何不诛灭他?”天父上主皇上帝诏曰:“不但凡间有妖魔即高天三十三天,亦闯有妖魔矣。”主曰;“爷爷有这样大权,能要他生即生,要他死即死,缘何容他们闯来?”天父上主皇上帝曰:“暂容他们作怪一阵,然后收他。难道他们还走得?”    
    282天父上主皇上帝命摆列三等书,指主看曰:“此一等书,是朕当前下凡显绩,捐命赎罪及行为所遗传之书。此书是真无有差错。彼一等书,是孔丘所遗传之书,即是尔在凡间所读之书。此书甚多差谬,连尔读之,亦被其书教坏了。”    
    天父上主皇上帝因责孔丘曰:“尔因何教人这样糊涂了事,致凡人不识朕,尔名声反大过于朕乎?”孔丘始则强辩,终则默想无辩。    
    天兄基督亦责备孔丘曰:“尔造出这样书教人,连朕胞弟读尔书,亦被尔书教坏了。”众天使亦尽归咎他。孔丘见高天人人归咎他,便私逃下天,欲与妖魔头偕走。    
    天父上主皇上帝即差主同天使追孔丘,将孔丘捆绑解见天父上主皇上帝。    
    天父上主皇上帝怒甚,命天使鞭挞他。孔丘跪在天兄基督前,再三讨饶。鞭挞甚多,孔丘哀求不已。天父上主皇上帝乃念他功可补过,准他在天享福,永不准他下凡。    
    天父上主皇上帝命主战逐妖魔,赐金銮一云中雪,一命同众天使妖魔三十三天,逐层战下。    
    主战到愤怒,时欲遽收他。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呼曰:“不可不可,只断服他就罢。”主不解其故。    
    天父上主皇上帝谕曰:“这妖是考蛇,能迷人,食人灵魂。若即收他,许多被他食之灵魂无救矣。况污秽圣所。故暂容他命。”    
    主有时战饿,其天母及众小妹,摘高天甘果,畀主食,其色甚黄,其味甚香。主与妖战,其天母及众小妹皆出力助主,故所战无不胜矣。胜回归高天,天父上主皇上帝十分欢喜,乃封主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    
    高天众小妹,亦时或陪主读诗书,琴萧鼓乐,快活无穷。主此时不愿下凡矣。但天父上主皇上帝常命主曰:“为爷教汝多读些诗书,后作凭据。尔仍要下凡也。尔若不下凡,凡间人何能得醒,得升天堂乎?”主曰;“唯唯。”但主心不愿下凡矣。有时天父上主皇上帝催促甚,主不得已,既下几重天,仍然退回。    
    283天父上主皇上帝烈怒,主乃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爷爷事毕,然后升天,同尔享安乐焉。”于是天父上主皇上帝同其天兄基督及众天使送主下凡。……    
    天父上主皇上帝又命主曰:“尔下去凡间,还有几年不醒。但不醒亦不怕,后有一部书。畀尔对三明此情。既对三明此情,尔即照这一部书行,则无差矣。但尔照此书行,凡间人多毁谤尔、辱笑尔、看小尔……”    
    天父上主皇上帝及天兄基督临下凡时有难色。天父上主皇上帝曰:“尔勿惧,尔放胆为之,凡有烦难,有朕作主,左来左顶,右来右顶,随便来随便顶,尔何惧焉?”……    
    主自三月初一日(1837年4月5日)升天,至送下凡,时约四十余月。    
    洪秀全的这些神秘经历的描述,包含了他对自己以及向他的教众所宣讲内容的核心。他将自己视为基督的弟弟,而对世间苦难的拯救,须由他现世的形象完成。洪秀全的伙伴杨秀清后来在太平军的战斗队伍中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取得了军事领袖的地位,并被封为“东王”。他同样也被尊为圣灵的化身和上帝的第三子,在洪的身边当他的助手。在“天父,惟一的上帝”之下,有了他三位一体之子的地位(耶稣、洪秀全、杨秀清)。正如我们以上所简述的,这种教诲将一种源于家庭结构的因素引入天国。它体现了典型的儒家特征,或至少是中国式的痕迹。当然,除此之外仍还有颇多道家的遗存,如上天入口的接引天女,以及饱满的新鲜水果(大仙桃)这两个特征,经常出现于道家对天堂的描绘。它们同时符合了人们对天兵天将打仗的想像和“河图之书”(books)的暗示。在超过两百年的时间里,河图之书几经流转,其内容涉及战事,不仅与某些个人、朝代有关,而且经常会被视为一个新时代开始之前的征兆。对“河图”的信仰,在中国百姓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受道家影响的秘密社团的帮派。    
    


第六部分:曙光(1800年以后)第一节 沉睡与来自天父的讯息(6)

    284在这里,我们必须引入对中国秘密社团势力,尤其以忠于明朝的帮派“洪门”(Hungsociety)、三合会(Triadsociety)这些帮派的组织及其信仰的考察。尽管或许会受到强烈的否认,我们仍然必须看到,太平天国与这些帮派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它们在组织构成上的相互影响是更显著的。首先,太平天国希望与这些乌合之众有所区别;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秘密社团在他们变得更加政治化以后都会如此。有太多的地下秘密社团消匿于历史的沉烟中,所留下的不过是他们曾经的名称而已。这些名称,如活动于公元前1世纪的“赤眉军”、活动于公元2世纪的“黄巾军”等等,都以他们的服饰特征作为指称。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他们以同官军的对抗的面目流传于历史的记载,而这种反抗精神也成为了他们的传统。太平军以及其他当时造反的力量在他们头上扎起的红头巾,也是这种传统的体现。而当长发,这种明显迥异于其他中国人的特征骄傲地出现在他们身上时,其中的意味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头发之于汉人是被奴役的象征:在满人统治下,汉人必须着满人的装束,在头发上,则必须剃头直至只留辫子。长发为太平军带来了“长毛贼”(“longhaired bandits”)的蔑称。这也是他们身体发肤上就体现出的对自由的追求(这也如同,在公元三四世纪的“金色青年”'jeunesse dore'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而他们甚至为这种行动寻找到理论上的支撑,并立出公文阐述这种习惯的价值。太平天国的一位领袖指出,剃发之行为甚不合于孝道,因为甚至婴儿在母体之时,就已经长满头发;另外,剃发也决不利于健康,因为头发有助于保护大脑,从而使人头脑更为清醒。    
    但是,太平天国与历史上的秘密社团之间的联系,更多的还体现于太平天国文件中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尽管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仍多为传统的经典书面用语,但仍然体现了与其他秘密社团所使用的江湖话的颇多相近之处。而这种语言实际上与流行的通俗小说语言有很多亲缘关系,这就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与许多其他历史上的造反运动一样,分享了同样的精神资源。他们在其文字之中更倾向于使用一些俗语套话,如“俗谚有云”之类;即使他们必须使用儒家经典,他们也会尽量使之通俗,少一些象牙塔式的学究气。事实上,他们在行文上遵循了自古以来那些造反运动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可资例证的,是那些流传颇广的押韵谜语、暗含政治宗教意味的民间歌谣。他们能轻易地让儿童吟唱一些歌谣,这些歌谣的传播速度很快,而且其中也往往暗含秘密的口令。因此,童谚中就能准确的暗示出一些数年后才会发生的造反行为:    
    285三八廿一(洪)    
    禾乃玉食(秀)    
    人坐一土(全)    
    作尔民极    
    在前三行中,(凑巧的是,与推背图中的韵文有着惊人的相似。)洪秀全的名字暗含其中。当我们依照字型拆字分析,我们会发现“三”、“八”、“二十”和“一”这些字型元素,构成“洪”字。秀字,则由“禾”和“乃”字拼接而成;“全”字,则上“人”,下“一”,再下有“土”。而洪秀全在阐释上更进一步,将其视为太平天国最为神圣的教义。由此,他在《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27:40“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如果你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中加入了如下古怪的注释:三点是洪,三日是洪日,太兄隐诏洪日作主,复建上帝已毁之殿。    
    将他自身与太阳视为同一,存在于古老的秘密社会神奇的古老回忆之中,可能深深的受到太阳神教(Mithraism)的影响。这种对火与光的崇拜,据说能够建立天父与他三位儿子的联系,这在洪秀全关于起源的描述的注释中尤其明显,如:“让其有光明。”,“父即光明,其兄弟(耶稣)即光明,主(洪秀全)即光明。”或在马太福音4:16中,撒迦利亚的回声:“黑暗中的人们得见伟大的光明,对那些处于死亡之边界的人们,光明正在升腾。”“……父即火,太阳亦火。则上帝与太阳(即洪秀全)共同降临于我们。上帝是神圣的圣灵,与神圣的精神(即东王)一同降临我们。由是,圣灵于神圣降临节降临我们,火与风由此生成。火与风皆来自上帝,万物之源。上帝即火,那里便有神圣之光。圣兄即火,他即圣光之源。我本太阳,故我即圣光。”    
    286这种奇怪的信仰,作为基督教、传统中国以及西亚宗教概念的融合,在将近一千五百年前进入中国,最初流传于客家人,这些隔离于其他汉人的特殊人群之间。这种信仰在苗族亦有信仰者。苗族是当地的原住民(类似于北美的印第安人),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