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实践7个习惯 >

第7部分

实践7个习惯-第7部分

小说: 实践7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有使命宣言,但很少有人把它写下来,有意识地撰写的人更少。但是每个人的使命宣言存在于他在心底最珍贵的,指导他决策的那些观念。毫无疑问,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支配其他所有决定的决定。有些人把它称为使命宣言,其他人称它为哲学、信条、价值观或简单地称之为目标。但不管是什么名字,它基本上代表了那些有意识或无意识指导我们决策的标准。    
      这种宣言可以表达为一幅拼贴画、一首歌曲、一张图片、几句话或许多话。关键是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深刻而严肃地致力于此。这样,情感、价值观、动机、欲望、希望、恐惧和自我疑惑之间才能实现协调。宇航员有句话:所有的系统都工作正常。一旦这种使命宣言撰写出来并被长期用于指导所有的决策,它就成为强大的勇气根源,勇于拒绝不符合使命的琐事、勇于坚持符合使命的事务。    
      我再也不去上学了    
      深入聆听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剥皮,直到最后达到柔软的核心。下面的故事讲述了聆听,首先是急急忙忙地聆听,然后是严肃认真地聆听。同理心倾听,即设身处地的倾听,直到被理解的感觉发挥威力——那个孩子的精神和自信得到了恢复和更新。    
      戴尼才8岁,是我的儿子,精力充沛,每个人都想和他交朋友。他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家庭作业;他一定得成为最好的学生,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大多数情况他都做到了。学校功课对他来说很容易。    
      一天傍晚大约6点,我下班回家。他在门口等着我。在我把车子掉头之前他就拉开了车门:    
      “爸爸,我恨学校,我不回去了,再也不回去了,要我回去,没门。我不回学校,我恨我们班级,我们老师都是傻瓜,我再也不去上学了。”    
      “嗨,戴尼。日子不好过,是吗?”    
      “是的,我再也不去上学了,上学多愚蠢啊!”    
      “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子,”我一边说,一边拿起我的公文箱和大衣。我甚至没有正眼看他一下。我只是说出储备的套话来应付8岁孩子的咆哮。当我走出汽车,看到了他的脸。他的脸胀得通红。于是我改换口气:“来吧,别这样,兴奋起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来,来,来!”说些这样的话试图让他安静下来。    
      快到就寝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明天我不再去上学了,我真的不去了。”我感到一头雾水,于是问他为什么如此心烦。10或15分钟之后我明白了,原来他恨毕塞先生——他的美术老师,“我不喜欢毕塞先生,他是个傻瓜,他就是傻瓜。”    
      原来他是不喜欢老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不应当去上学呀。所以我又说道:“你会没事的,明天就好了。”    
      “我明天不去学校。我再也不回那个愚蠢的地方去了。”显然,我还没有了解他的眼泪和叫嚷所表达的核心。    
      我想到同理心倾听,不是仅听其言,要关注其感觉,用眼睛和心一起去听。    
      所以我尝试着问:    
      “戴尼,你一定很生气。”    
      “我都气疯了,毕塞先生对我怀有恶意。”    
      “是吗,要是他怀有恶意,那真让人觉得烦恼。他做了什么卑鄙的事吗?”    
      “他把孩子们都弄哭了。他给我们留愚蠢的作业,他什么也没教我们。昨天他还把杰茜卡弄哭了。你一定得去看看,爸爸,你得制止他。你一定得去,否则我就没法回学校了。”    
      他继续讲下去。他的大部分叙述没有意义,但是我耐心听,并对他的感觉做出回应,15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事情的核心:毕塞先生给了戴尼一个作业,要求两天完成。而戴尼不知道怎样去做。    
      他如此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作业的后果,几乎要爆炸了。在我耐心倾听了大约20分钟以后,他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孩子,“爸爸,也许你不用去看毕塞先生了。我会好起来的。他也还可以,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有趣的老师。”    
      我确实去看了毕塞先生,因为我答应戴尼我会去的。但我的体会是以前孩子们烦恼的时候,我通常随便鼓励一番,说一通现成的套话,那是我所有的储备。也许他们烦恼的根源的80%我根本没有认识到。只是倾听戴尼的发泄就让我理解了他的内心,比我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深入。我之所以得以帮助他,是因为我花了时间去倾听。    
      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学到,如果他们表达某种担忧、询问什么问题、或情绪低落,通常总有某种深层次的原因。我发现帮助他们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停下手头的事去倾听【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看着他们的眼睛,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心灵,然后倾听。有时没有任何言语,但建立了某种关系。你在那儿,你在他身边。也许孩子们的内心在说:“如果我没说什么,他还会在我身边吗?他确实关心我吗?我能冒险把我内心最易受伤害的部分向他开放吗?让我尝试一下吧。”当你在那儿,即使是他们把你拉去的,剥洋葱就开始了,你必然会到达洋葱的核心。倾听能给每个涉及的人的情感提供强大的新鲜空气。当我们不在倾听的时候,经常会给不存在的问题开药方或提供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他们需要的只是新鲜空气。


第三章因为……… 

     请注意下面的故事中,个人的意识如何通过主动行动和积极交流而得以成长和深化。    
      那时我的长女蒂娜大约9岁,我正开车去看她的祖母。我记得当时正想着与蒂娜建立感情账户是个关键。所以我想“在这30分钟路途中我能做些什么来向这个账户存款呢?”你知道,这可要有点儿勇气呢。9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应该期待父母的什么行为了。    
      我说道:“宝贝,让我们玩一个游戏,我们要说‘我对你很满意,因为……’或者‘我喜欢你做的事,因为……’这个‘因为’很重要,这样我们就知道其他人为什么喜欢我们了。好吗?我来开始。”    
      于是我开始了,我先讲了有关她的什么事。然后她想了一会,说了我的某件事情。这样讲了四五件事之后,我就得停下思考一会才能继续下去。这使我有点吃惊,我那么关爱我的孩子,而我却一下子想不起什么我特别喜欢的、有关她的事情。我努力在脑子里搜寻。而蒂娜却容易得多,大约五六件事之后,她就跳出了通常的思路。我看得出她是在观察我的生活、观察我的所作所为。她感谢我为她做的事情,去公园散步、在门口一起玩垒球、早晨叫醒她,等等。她能看到所有这一切。    
      我仍在努力。然后,我思考这个小女孩的生活。我看到了她、看到了她在家里的所作所为、看到了一切。我看到了她给我的拥抱、她给我的慰藉、她的感谢。我也看到了她在学校做得多么好,多么有礼貌。于是我告诉她,我喜欢当她从学校回家时给我的拥抱。我们开始相互发掘并观察,几乎无法停下来。这只是30分钟的路程,我们列举了二十几项各自的优点。最后我只得喊停,我已经想不出更多的了。    
      坦白说,我被这个游戏震惊了。一方面我感觉很好,另方面又觉得气馁。很好是因为蒂娜看到我那么多的优点(她还想继续说下去),气馁是因为我竟然找不出她更多的优点了。更重要的是,在余下的旅途中我们畅谈不休。我想这个游戏启动了我们之间过去从未有过的沟通。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蒂娜跳下汽车奔进屋子。我的心几乎都要停止跳动了,当我听到她叫到:“奶奶!奶奶!爸爸了解那么多我的优点。我以前从不知道他了解我那么多优点。”    
      “尊敬(respect)”这个词来自拉丁语词根specto,它的意思是看,也即看另一个人【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我们越是过于专注自身利益,我们就越看不到其他人的可贵优点,看不到他们的多重层面,看不到每个层面的方方面面。当我们跳出这个自我的圈子,真正聆听其他人的倾诉,我们就会有珍贵的发现。    
      他用头撞我    
      请注意这个母亲怎样暂停、控制自己、等待事情冷却下来,然后再让两个打架的孩子实践【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请注意其见效之快。    
      “我鼻子流血了!他用头撞我!”    
      我9岁的儿子杰特一面用手捂住流血的鼻子一面大声抱怨,血流了一地。我7岁的儿子迈克用头撞了杰特,他们为了争夺电视遥控器而发生了争吵。    
      面对学校寒假里的又一个事故,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现在只有早晨8点半,他们又闹起来了。再这样下去我可受不了!”    
      我让迈克回到自己房间想想,给杰特清洗了一番,然后把他们叫到我房间谈一谈。我没有生气,只是失望,对于自己领导的家庭很失望。我没能创造一个氛围,让他们协调地生活在一起,解决自己的分歧。    
      我坐在他们中间,每个胳膊挽着一个孩子。“让我们想想怎么办,你们总是打架,影响了我们大家。杰特,你能告诉迈克你现在觉得怎样吗?”    
      杰特立刻开始,他大叫:“我鼻子疼!你无缘无故打我!你总是掐我,我叫你停止你不听!惟一让你注意的办法就是拿走遥控器,然后你就用头撞我。”    
      迈克也很生气,开始反驳:“你总是打我……”    
      我打断迈克,让他告诉我们他刚才听到杰特说了什么。    
      迈克说:“我总是拿着遥控器。没人喜欢我。”    
      我说:“迈克,你还听到杰特说了什么?”    
      迈克说:“他鼻子疼,我总是掐他。是他挡了道,挡了我的头。”    
      “杰特,这是你说的吗?”    
      “是的,他根本不必撞我的鼻子。”    
      我说:“迈克,你看到发生什么了吗?”    
      “杰特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看电视的时候,他总是换频道!我玩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总是把它拿走,还说是他的!”    
      我说:“杰特,你听到迈克说了什么吗?”    
      “迈克认为我拿走每件东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说得对吗?”    
      “是。”    
      “你听到他刚才说的吗,你觉得对吗?”我们这样来回问了几圈。    
      不出几分钟家里的气氛改变了,变得好多了。孩子们互相看着,微笑,还开起了玩笑。紧张气氛过去了,互相理解了。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于是我问道:“下次你们想看不同的电视频道,或对什么别的事情有不同想法,除了打架,你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杰特想了想,说道:“去做什么别的事情,或对你和爸爸说。”    
      迈克加上一句:“到外面去玩,或者玩游戏机。”    
      “先查看电视节目表,每天确定一两个节目,然后事先沟通一下自己想看的节目,怎么样?”    
      “这是个好办法!”他们已经谈完了,旱冰鞋已经在召唤他们了。    
      互相理解彼此的感觉和观点,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尊,我对此感到惊奇。他们由于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如此高兴。我想他们开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了,由于这些新的想法而感到更有能力、更能控制自己了。它提醒我,对待别人要像对待有责任心的人那样,然后你就会看到这个办法的威力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明家庭或其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能发展一种免疫系统。你可以利用问题,不管哪种问题,来实践【习惯四、五、六:双赢思维、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协作增效】。如果你能基于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设想出双赢的解决方案,你就在这些关系中逐步培养出了感情上的恢复力,于是以后发生的类似问题都能解决。即使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人们也知道他们有能力来解决。对于这种能力的意识,意识本身就是这种免疫系统的关键。当人们感觉无能为力、感觉没有希望、感觉无助的时候,结果会把鼹鼠丘看成大山而生畏。如果没有免疫系统,小分歧会由于缺乏沟通而恶化,直到你面临巨大的沟通鸿沟和关系的破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