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联邦调查局档案 >

第21部分

联邦调查局档案-第21部分

小说: 联邦调查局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从度假地返回华盛顿的尼克松立即召见了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商谈此事。他们一起研究,目前的一切调查与口供,如果进行深查细究,会不会让民主党抓住把柄,对他们竞选不利。然而霍尔德曼告诉他,追查水门行动的主使人已经查到竞选连任委员会财政组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身上,使联邦调查局正在追查因水门事件被捕的麦科德身上的款项,该款项很可能出自竞选连任委员会。“必须阻止联邦调查局追查那笔钱的来源!”尼克松不容置疑地说。后来,中央情报局的一位高级官员授权向联邦调查局代理局长打电话,请他“别管这件事”。    
      尽管有水门事件的阴影缠绕,尼克松争取连任的竞选依然搞得有声有色。在中学时代就以擅长演讲和辩论著称的尼克松,很轻松地就击败了对手——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尽管水门事件的许多事实已经被揭露,但选民们似乎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更看重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所以,1月17日公布的大选结果,尼克松得了61%的选民票和520张选举人票,而麦戈文只获得34%的选民票和17张选举人票。这是总统选举史上少有的以如此悬殊的票数决出胜负的一次。    
      然而,水门事件的阴影并没有因为尼克松的满面春风而烟消云散,相反却一步步向他逼来。当尼克松在台上发表连任就职演说时,对水门事件被告的审讯也在抓紧进行。在这一事件中当场被捕的麦科德等5人被依法起诉,同时被起诉的还有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霍华德·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法律顾问戈登·利迪。这场审讯从1月8日开始,被告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交代其犯罪事实,有的公开表示对各种指控服罪。他们究竟做了哪些交代,会不会将白宫里更大的人物牵扯进去?为掩饰真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会不会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反而增添新的罪证?这一切,都使白宫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尼克松及其心腹官员更是坐立不安,频频失眠。    
      被捕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亨特,不仅与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的5名案犯有牵连,而且他曾和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法律顾问迪安一起,在白宫的纵容下,私闯心理治疗专家埃尔斯伯格的办公室,企图窃取加害埃尔斯伯格的材料。这个埃尔斯伯格曾经把五角大楼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材料交给报社发表,对尼克松政府不利,政府起诉他盗用文件罪,正在受审。白宫显然想置他于死地。一旦这一事件抖露出来,岂不是又一次“地震”?    
      尼克松曾两次向公众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和他领导的白宫在水门事件一案中是清白的、经得起调查的。他知道,一旦退缩,他和他的政府在公众眼里将成为信誉扫地的说谎者和骗子。他与法律顾问迪安商议拿出100万来堵住各个被告的嘴,但在风声很紧的情况下,这样的作法将会冒很大的风险。尼克松总统骑虎难下。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迪安很快“反戈一击”,使他和白宫狼狈不堪。    
      迪安不仅说出了白宫几名重要人物与5名窃贼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一案有关,而且坦白了案发后的一系列掩饰真相的企图。他公开表示,白宫的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总统的内务顾问埃利西曼以及他自己,都卷进了此案,有“阻挠司法的举动”。他还透露,总统的私人律师坎姆巴克曾受命筹款给水门事件一案的被告。    
      水门事件真相的不断披露越来越猛烈地冲击着尼克松的防线,看来他不得不找出几个替罪羊了。    
      这种情况下,霍尔德曼和埃利西曼的日子不好过了。作为在总统竞选中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作为尼克松的得力助手和多年的忠实朋友,他们被迫以自愿的方式吞下了辞职这杯苦酒,以便保全总统和白宫的面子。同时宣布辞职的还有那个“反戈一击”的顾问迪安以及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    
      受到牵连的白宫高级官员纷纷辞职,对水门一案的调查不也该适可而止了吗?然而,联邦地方法院法官似乎打定主意要和总统过不去。追查更加紧了脚步。尼克松非常清楚下一步追查的目标是谁。“我必须打起12分精神来对付他们。”尼克松暗暗给自己打气。    
      以民主党参议员萨姆·欧文为主席的参议院水门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要求白宫有关官员随时接受该委员会的质询。有人甚至提出,传讯尼克松总统亲自出席作证。听到消息后,尼克松立即作出了回击。他致信欧文,提醒他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953年,杜鲁门总统也曾被国会传讯出席某个委员会,但他拒绝了。作为总统,他有自己的尊严,也有这个权利。尼克松接着声明,我会像杜鲁门那样,既不出席委员会作证,也不向委员会提交文件。5天后,欧文回信白宫,说“两不”立场恐怕“势必引起同基本宪法对抗的严重可能”。就在这一天,尼克松起床时感觉胸部剧烈疼痛,住进了海军医院。    
      住院期间,尼克松听到了一个更使他心痛的消息:他的副助理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向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泄露了“天机”:自1971年3月以来,白宫安装了能自动记录谈话的秘密录音系统,总统在办公室的所有谈话,都有录音磁带备考。    
      对此,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倍受鼓舞,认为这是证明总统有没有罪的最有力的证据,要求白宫立即交出有关磁带。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尼克松一下子就懵了,他十分清楚录音带里会隐藏着一些什么内容。交还是不交?总统和检察官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录音磁带就像鬼魂附体一样缠绕着尼克松,使他的心理防线渐趋瓦解。一个消息在白宫不胫而走,继而被舆论炒得火爆:作为重要证据的去年6月20日下午尼克松同霍尔德曼商谈如何应付水门事件的谈话录音带,竟有18分半钟出现空白!    
      分管总统谈话录音工作的女秘书罗丝声称,她从未做过这样的“技术处理”,如果她工作中有过失,无意中会抹掉一些录音,那最多也不会超过5分钟。    
      18分钟的空白意味着什么,人们在进行无穷的想像。尼克松的心情糟糕透了。    
      1974年4月30日,按照传票要求,尼克松将一些复制的录音磁带交给了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求尼克松提供更多的录音磁带。这些磁带虽然经过白宫的剪辑,但按照录音整理出来的抄本,仍是一本长达1300页的厚书。随着这些材料所展示的水门事件真相的进一步暴露,公众普遍震惊,就连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休·斯科德都称之为“可悲的、可鄙的、令人作呕的”。    
      7月30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在民主党众议员彼得·罗迪诺主席主持下,就弹劾尼克松总统的问题进行表决。对此进行了电视转播,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关注着这次会议的结果。对于尼克松来说,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了,要不就将在众议院通过弹劾后,接受参议院的审判而被赶下台。尼克松黯然神伤。    
      1974年8月8日,对尼克松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倒霉透顶的日子。    
      晚上9时12分,镜头对着美国第一把交椅的那架摄像机上的红灯一闪一闪,坐在这把交椅上的尼克松总统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告别演说。    
      “没有打完仗就下战场,对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痛苦的事情。”他缓缓地开始了讲话,带着几分凄凉,几分羞惭。    
      尼克松在告别演说中,并没有承认国会对他的指控,仅仅承认自己犯了用人不慎的错误。他之所以决定辞职,是因为“在我们的全部中心应该放在国外的和平和国内没有通货膨胀的繁荣这两个至关重要问题上的时候,如果继续为我个人的辨白而斗争,那将几乎完全耗尽无论是总统还是国会的时间和精力。”    
      讲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会,终于说出了自己称之为“有生以来最难出口的一句话”:    
      “所以,我将辞去总统职务,明天中午生效。”    
    


总统档案里根

      里根:FBI的告密者    
      杂志揭密    
      1986年11月,巴黎贝鲁特西区一家亲叙利亚的杂志,披露了一条轰动世界的内幕新闻: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和他的4名助手,曾于1986年5月秘密访问德黑兰,并在下榻的独立饭店同伊朗外交部、议会的官员们举行了会谈,伊朗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武器。    
      此消息一披露,伊朗政界人士大为惊讶。议长拉夫桑贾尼4日晚上发表讲话,详细透露了麦克法兰的伊朗之行。他证实,麦克法兰确实到过伊朗,他是带着4名助手,持着爱尔兰假护照,装扮成机组人员乘飞机到伊朗的。一下飞机,他就找到机场官员,说他们是美国人,带来了里根总统给伊朗领导人的信件和礼物。所谓信,据说只是里根总统签名的一本《圣经》,签上名的那一页,说是各种不同宗教的信徒要和睦相处。至于礼物则是象征性的:一支手枪和做成钥匙形状的蛋糕。手枪意味着美国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蛋糕则是打开美伊大门的钥匙。    
      里根总统当真要借“送礼”作出某种表示吗?几乎所有的西方传媒都争相报道这则消息。    
      总统曾是FBI的告密者    
      50年代初期,在打击共产党威胁的浪潮中,娱乐圈的一个二流演员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注意。    
      联邦调查局第100-382196号档案记录着此人的资料:罗纳德·里根,身高6.1英尺,体重175磅,蓝眼睛,棕色头发,既是一个演员,又客串过工会工作。联邦调查局认为,他所参加的工会其实是共产党的一个外围组织。于是,里根辞去了在“艺术、科学和专业工作者委员会”的理事一职,转而成了联邦调查局的告密者,代号为T-10,并向联邦调查局特工报告了演艺界工会中“追随共产党路线小集团”的情况,后来又在联邦调查局的安排下,到非美活动委员会秘密作证。此人在1981年成为美国总统。    
      用武器换人质    
      伊朗经过与伊拉克6年的战争消耗,颇感军备不足,尤其是先进的武器装备难以补充。伊朗军火商虽在中东和欧洲等处不断购买武器,但美国对其实行禁运,伊朗无法购到诸如F-4鬼怪式战斗机和F-14战斗机的零部件与急需物资。伊朗在巴列维时代购进的这类飞机仅存数十架,但这些飞机能上天的寥寥无几。制空权全掌握在伊拉克人手中。据统计,伊朗与伊拉克相比,直升飞机数量为1:4,战斗机为1:7。其他导航设备、坦克和直升飞机的零配装备也严重不足。所以,伊朗为补充武器,很想同美国人做交易。    
      1984~1985年上半年,西方国家驻黎巴嫩的外交人员、记者、教师等纷纷被绑架,其中有7名美国公民。政府为使人质获释曾作过许多努力。起初,美国政府通过叙利亚同绑架人质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接触,因为该组织的活动范围由叙利亚控制。但伊斯兰圣战组织提出了一个在政府看来难以做到的苛刻条件:除非美国帮助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法国和科威特等地的黎巴嫩战俘,否则决不释放美国人质。圣战者组织甚至扬言,人质将被逐个处决。他们果然于1985年下半年处决了一名人质巴克利。美国政府对叙利亚失去了信心。后来,政府发现真正控制该组织的是伊朗的伊斯兰解放运动,于是便派人暗地试探伊朗的反应。伊朗最初反应消极,但迫于形势的需要,他们露出了愿意同美国接触的口风。    
      8月,有人向美国驻贝鲁特外交官报告,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的人对恢复同美国的联系感兴趣。同月,正在海牙国际法庭同美国打官司的伊朗官员也对美国代表说,德黑兰某些领导人希望同美国谈判。    
      里根总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与当时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国防部长温博格以及国务卿舒尔茨进行磋商。有人认为,同伊朗接触不仅可以给人质释放带来希望,而且还可以打开美伊关系的大门。由于此举关系重大,直接影响人质安全和美国在整个中东的利益,因此必须在严格的保密下行事。这件事最后落到了麦克法兰身上。    
      不久,由以色列人驾驶的一架飞机,载着反坦克导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德黑兰。此后,美国人质陆续释放。    
      9月14日,美国人质本杰明·韦尔获释。里根当天打电话给以色列总理,对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谢。    
      1986年7月2日,一架满载军用物资的巨型运输机降落在德黑兰机场。同月26日,第二名人质劳伦斯·詹科在黎巴嫩获释。    
      ……    
      据参议员赖特透露,截至当时,伊朗为购买武器向美国支付了1200万美元。这些武器中,除作战飞机、坦克、雷达等装备外,至少还有100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和235枚“隼”式地对空导弹。但据思凡部长透露,伊朗支付购买武器的金额实际远远超过1200万美元的数字,约达3000万美元。    
      秘密武器交易成功,以色列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美伊关系有所松动的情况下,以色列不失时机地居中斡旋。以色列不仅给美伊武器交易牵线,而且在向伊朗运送美国武器的过程中也干得非常出色。丹麦货轮至少为以色列运送了5批军火到伊朗。1986年10月7日,那艘叫“莫尔素”号的丹麦货轮载着26箱、重460吨的货物从以色列的埃拉特港启航前往伊朗的阿巴斯港卸货。当时,船员们都知道箱内装的是军火,但木箱上刷的却是“黎巴嫩家禽”等字样。    
      托尔报告    
      为了弄清“伊朗门”事件真相,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和负责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的一个特别委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