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联邦调查局档案 >

第28部分

联邦调查局档案-第28部分

小说: 联邦调查局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FBI特工人员携带着各种器具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侦察。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找证据。不管犯罪分子多么狡猾,他总会在现场留下种种蛛丝马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起爆炸案似乎和大卫教派有某种关联。    
      大卫教派创建于1934年,是安息日教派的分支,是一个极端主义的教派。它的教主自称考雷什,宣扬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他是耶稣转世,只有加入大卫教派的信徒才能在末日来临之际进入天堂。这种极端荒谬的言论竟然也有不少的美国人会相信。短短几年内,大卫教派不断发展,信徒越来越多,考雷什的影响甚至超越了美国本土,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扎根。考雷什利用大卫教派欺压教徒,践踏少女,聚敛钱财,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注意。1993年4月,联邦调查局对大卫教派采取了行动,由于考雷什在他盘踞的韦科庄园备有很多武器,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联邦调查局发动了进攻,结果考雷什自焚,整个韦科庄园化为灰烬,40名信徒陪着考雷什殉葬。这件事反响很大,很多极端分子因此对政府不满。由于考雷什自称为“耶稣转世”,因此,4月19日也就成了“耶稣受难日”。    
      正是这个4月19日的日期,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怀疑。    
      原来,联邦调查局在爆炸现场找到了一块卡车车轴的碎铁片,他们怀疑这根车轴很可能来自于运送炸药的汽车上。铁片上有车辆识别号码的模糊痕迹,特工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了这辆车的主人。与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巧合的是,这辆卡车同样属于赖特汽车出租公司所有。该公司证实这是一辆1993年出产的福特车,但在此前已分配给堪萨斯州章克欣城的艾略特出租公司。联邦调查局立即赶赴艾略特公司,得知车子是爆炸案发生前2天由两名男子租用的。但是检查发现,这两名男子留下的身份证和驾驶执照都是假的。这让特工人员非常泄气,好在出租公司的老板还能大致描述出这两个人的形象,因此,联邦调查局的肖像专家马上根据他的描述画出了这两个人的头像,称之为“一号”和“二号”嫌疑犯,并向全国发出了通缉令。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发现,嫌疑犯留下的驾驶执照虽然是假的,但是,执照填写的日期却是1993年4月19日,而那一天正是联邦调查局扫荡韦科庄园,剿灭大卫教派的日子。最近,一些极端分子正在电台等新闻媒介里大肆鼓吹要纪念韦科庄园事件,这个驾照伪造者在作伪的过程中,是不是下意识地想到要为大卫教派,为考雷什报仇呢?极有可能。    
      顺藤摸瓜    
      不管描摹的肖像是否准确,联邦调查局也只能就现有线索努力寻找案犯了。于是,章克欣城里的大街上,那些天到处都可以看到联邦调查局的特工手持“一号”和“二号”的模拟像,四处散发,并向人打听有没有见过这两个人。    
      联邦调查局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他们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自称是“梦境”旅馆老板娘的人说她见过“一号”。她说他叫蒂莫西·麦克维,是14日住进来的,18日,也就是俄城大爆炸发生前一天,他退了房。    
      案子终于有了一些进展。不管麦克维是不是制造大爆炸的凶犯,联邦调查局都要首先找到他再说。FBI悬赏200万缉拿麦克维。无数个举报电话打了进来,其中有一个竟然是麦克维以前的同事。他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麦克维的肖像的,因此打电话进来。据他讲,麦克维是一个退伍老兵,对政府十分仇视,并且对政府剿灭考雷什一事耿耿于怀,曾亲自到韦科庄园去凭吊过考雷什的阴魂。    
      巧的是,当联邦调查局打开电脑资料库查找有关麦克维的资料时,屏幕上赫然显示:麦克维已落入法网,正关在佩里县的拘留所里,并且再过几个小时就要被释放了。这还了得!一个电话打到佩里拘留所:我们要找的人在你们手上!    
      麦克维这下子可栽跟头了!    
      原来,俄城大爆炸发生90分钟后,麦克维正驶在俄城北部135公路上。一路上他兴奋异常,几乎就要大声歌唱了。然而一队刑警拦截了他。警察告诉他,他属于无证驾驶,因为他的车没有牌照。麦克维此时并没有惊慌。然而他鼓鼓囊囊的衣袋引起了一位巡警的怀疑。那人出其不意地将手伸进麦克维的衣袋里,当场搜出一只半自动手枪,枪膛里已经压满了子弹。这个举动显然出乎麦克维的意料,他一脸惊讶,但还是故作镇静地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又安慰对方:“不用怕。”他当然知道这里究竟出了什么事,所以他想赶紧找话把对方打发走。可是,巡警们却对他不依不饶,因为无证驾驶和持有枪支都是犯罪行为,他们完全可以把他抓住关上几天。警察没理由照顾这个小伙子,这样,麦克维就被带回警署,拘留两天,外加500美元的保释金。    
      麦克维并没有将两天的拘留放在心上,因此,他在监狱里无忧无虑地过了两天。然而就在他暗自得意,即将离开之时,却被联邦调查局给瞄上了。    
      联邦调查局从佩里拘留所取走了麦克维,并从他的身上搜到一些可疑的证件,于是,“二号”嫌疑犯也露出了水面,这个人叫特里·尼科尔斯。联邦调查局立即包围了密执安州康克地区的一所民宅,宅主正是尼科尔斯的哥哥詹姆斯·尼科尔斯。根据詹姆斯提供的线索,特工们在堪萨斯州的特林顿逮住了特里。至此,“一号”和“二号”嫌疑犯均已落网。但是,在继续调查中,特工们发现,麦克维和特里似乎还有同伙,于是,他们称之为“三号”。密执安州的一位地产商回忆说,一年前,麦克维和特里以及另外一个人曾与他有过接触。当时,特里守在门外的汽车里,麦克维和一个名叫罗伯特·杰奎斯的人走进店里,与他交谈,看他们的表情,“三号”像是一个头目。根据此人的描述,“三号”是一个强健的年轻人,短发、方脸,可能是印第安血统,也可能是夏威夷人。联邦调查局又绘出了“三号”的模拟像,在全国通缉。章克欣城的一位居民说,他亲眼看到麦克维和一个人(不是特里)来这里租车,而这辆车就是爆炸前麦克维租的那辆车。有一位咖啡店老板回忆,爆炸前不久,有三个人来她店里喝过咖啡。这三个人就是麦克维、特里以及那个不知名的“三号”。联邦调查局给她看了“三号”的肖像。结果她很肯定地说:没错,就是这个人!    
      然而,麦克维和特里闭口不谈“三号”,联邦调查局使出浑身解数也撬不开他们的嘴巴。通缉令发出一年多,“三号”如石沉大海,不见着落。也许,这个“三号”就像美国存在的许多嫌疑犯一样,不会有下落了。《华盛顿邮报》曾做过统计,从1886年至俄城大爆炸,美国共发生过13起重大的爆炸事件,其中7起有凶犯漏网。    
      第14例死刑判决    
      1997年3月底,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麦克维和特里终于在丹佛法庭受审。这个审判地点让人匪夷所思,但又不是毫无道理。麦克维在俄城做的案,理应在俄城受审。但是,麦克维的辩护律师说,如果在俄城审判,小城的居民情绪过于激动,又可能会要求绞死他,这不利于司法公正,坚持要让他到千里之外的丹佛受审。仿佛换一个地点,麦克维的罪行就会减轻似的。但是,检察机关同意了这一要求。于是,麦克维被防弹汽车送到了戒备森严的丹佛市联邦法院。为了防止事故发生,警方把联邦法院用混凝土障碍物隔开,大楼四周禁止停车,连垃圾箱也搬走了。    
      挑选陪审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辩控双方意见相左,争执不下。控方认为,陪审员应该是有同情心的人,或者有亲朋在联邦机构中服务,或者他们有亲人在爆炸中遇难,这样,只要他们一想到俄城那血淋淋的一幕,麦克维就必判死刑无疑。辩方当然不希望麦克维被判死刑,他们认为陪审员不应该对案情过于熟悉或是有亲人在爆炸中遇难,那样的话,麦克维就难逃厄运了。辩方眼中理想的陪审员应该是对联邦政府和执法人员没有好感的人,这样,他们在审讯中就能照顾到麦克维的利益。双方争吵了很久,最后终于决定,从1000名科罗拉多市民中挑选出64名陪审员候选人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再经过反复面试和盘问,从中确定12名正式的陪审员和6名候补陪审员。这12名陪审员的职业五花八门,有护士、教师,还有画家。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    
      审判终于在31日正式开始。联邦法官查德·梅茨在介绍案情之前,一再要求陪审团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证据定罪,切不可带有偏见和恻隐之心,从而妨碍司法公正。在起诉书中,麦克维被指控为右翼极端分子,他制造俄城大爆炸的原因被解释为仇视联邦政府,并想为两年前覆灭的大卫教派复仇。检察官说,已经有多项证据表明麦克维就是制造大爆炸的凶手:    
      当俄城大爆炸发生后,附近所有的人都赶到现场营救,惟独麦克维一人驾车外逃;    
      麦克维被捕时,警方曾发现他的衣服上有与案发现场相同的爆炸物残余,在购买炸药化学品的单据上有他的指纹;    
      麦克维曾在事发两周前告诉朋友,他准备装置卡车炸弹,袭击联邦大楼,而联邦大楼之所以遭殃,是因为在大楼里的人员有十几位参与了围剿大卫教派;    
      发生爆炸案当天,正好是韦科庄园事件两周年;    
      ……    
      检察官莱里·麦基最后说,麦克维既有犯罪的动机,也有犯罪的证据。俄城大爆炸的凶手,确定是麦克维无疑。    
      麦基的指控遭到了麦克维的坚决否认。他的辩护律师史蒂文和罗伯特则口若悬河,为麦克维开脱罪责。他们说,麦克维是冤枉的,真正的凶手已经在大爆炸中死亡。清理现场时,警方曾发现一条无人认领的大腿,那就是凶手留下的,否则,怎么会没有人来认领这条大腿呢?关于麦克维留在炸药化学品单据上的指纹,律师认为,那是警方实验室根据控方的要求捏造的。而麦克维的朋友为了拿到警方提供的百万赏金,不惜捏造证词诬陷他。总之,在史蒂文和罗伯特看来,麦克维是无罪的。    
      6月13日,经过几个月的听证,陪审员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梅茨大法官在法庭上正式宣布了陪审团的判决结果:控方指控麦克维阴谋推翻政府、利用一种武器进行大规模破坏等11项罪名全部成立。麦克维双手紧握,一言不发,没有人能从他脸上看出他此时的心情。旁听席上传来了压抑的啜泣声,对于受害者的家属来说,留在他们心头的创伤将永远无法抚平。    
      麦克维被判处死刑,这是自1988年某些州恢复死刑判决以来第14例死刑判决。    
    


麻烦档案9·11事件

      9·11事件    
      “9·11”事件使神通广大的联邦调查局大为丢脸。一段时间以来,联邦调查局在国内频频受到攻击。布什总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情报机构必须进行改革,美国需要最优秀的情报机构,因为美国的敌人现在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对美国实施恐怖袭击。    
      FBI特工的说法    
      联邦调查局前特工罗伯特·怀特和约翰·文森特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独家采访时说,他们曾迫于上级的压力,不得不停止调查那位与“基地”组织和“9·11”恐怖袭击都有密切关系的疑犯。怀特说,毫无疑问,“9·11”事件绝对是由联邦调查局的无能直接导致的后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恐怖主义活动在中东地区活动的日益频繁,当时怀特和文森特曾经奉命在芝加哥地区跟踪一个有恐怖主义嫌疑的团伙,这个团伙后来被证明与拉登有密切联系。但当怀特向上级提出要求对这一团伙的金钱来源展开进一步调查时,他的上司阻止了他。他说,当时,来自联邦调查局总部的官员几乎是叫着对他说,“你不可以进行调查,我禁止你那么做,别没事找事。”    
      芝加哥的这个恐怖主义嫌疑团伙是他们当时调查的主要对象。但怀特不久就发现,联邦调查局的情报部门要他做的并不是将恐怖主义嫌疑分子逮捕,而只是跟踪这些人,然后将报告归入档案。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发生爆炸案,事后证明是“基地”组织所为。当时,怀特和文森特就注意到,先后为制造这两起爆炸事件提供资金的人就是他们跟踪已久的沙特阿拉伯商人亚辛·卡迪。卡迪在芝加哥有着广泛的商业和金融联系,据悉,他先后向“基地”组织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    
      尽管怀特和文森特的上司阻止了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但芝加哥的联邦检察官马克·弗莱斯纳受命接手此事,并对卡迪和其他一些人进行立案调查。但对此案的调查又遭到了来自司法部门的干预。弗莱斯纳说:“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内那些权力比我大得多的人,他们就是不想让我们继续对此案进行调查。”他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为什么有关人士要力图阻止这一案件。弗莱斯纳说,他们犯下了严重的官僚主义错误,为此使许多美国人赔上了性命。    
      怀特和文森特表示,当他们在电视上看到“9·11”恐怖袭击发生时,他们在想,如果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门没有阻止他们的调查工作,那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FBI局长的辩解    
      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在国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联邦调查局与基地组织已经战斗多年,由于和中情局的通力合作,粉碎过10起左右预料中的恐怖袭击。“9·11”恐怖事件,原先预料在7月份或者8月份发生……总之,情报机构永远不会对恐怖事件作出100%的预测。这当然是联邦调查局的辩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