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无限战役 >

第49部分

无限战役-第49部分

小说: 无限战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必须慢慢来,现在中国虚弱,需要静静发展。如果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出发,刘云自己拥有这么多资源,完全可以很快地做完主线任务,灭掉周边的胡人,统一中国,不用管中国到底发展得怎么样,然后回到时空城,迅速进行下一个任务。但是,刘云对祖国的感情让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只会让这个时空里的中国受到严重破坏,指不定哪天又有外敌入侵,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静静地流驶,转眼就到了第二年三月(341年),汉国的长江流域已经开始播种了,刘云又开始使用**大法,大量生产粮食,然后卖掉。此时汉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还卖了许多给东晋,换取金银,这些新生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卖给系统,刘云因此得到许多资源。
    这几个月里,除了日常政务之外,刘云就是一心修炼,《世界操作系统》心法的第一层“凝神”,此时心神已经能延伸到二百多里,用来视察战场更加方便。
    另外,烟台和青岛的船舶司的中型舰只已经生产完毕,总共有30艘六桅宝船和50艘战船,另外,刘云又在后世的连云港这个位置建造了两个船舶司,如此一来四个船舶司继续开工造船,这次开始造60艘六桅宝船和100艘战船。这已经造好的军舰,刘云拿它们来当运输船用,自己开办一个官方的运输公司,双方都获利,并且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船只总载货量达到三万吨,在古代已经很惊人了。另外,刘云已经培养出一批掌握宝船制造技术的工匠,现在有许多大家族也想合资造船,希望获得宝船的技术,刘云当然希望看到这一点,于是他让这些人出资,官方则入“技术股”,提供技术和工匠。海上运输的成本可比陆上运输低得多,在古代速度也要快得多,因为船只的行走不分日夜。刘云还特地透露了南洋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资源,并且故意“流失”了一张地图,流落到一些大商人手中,然后这些人就两眼放光,开始考虑如何从中获利了。开发南洋,刘云用这种方法让富有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自行组织人员去进行,以利益为驱动,总比用军队逼着百姓迁往南洋要好。此时的南洋还十分落后,落后的土著人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中国海军,所以这些地方是殖民者的天堂。
    目前南洋只是一块没到嘴的肥肉,现有的八十艘海船才是刘云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些船只,理论上可以直接从海上进攻东晋,从长江口进入,直接攻打建康(南京),不过,目前只有系统士兵才能当合适的水手和“海军陆战队”,招募的新军都是北军,全部是旱鸭子,就像当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所以,刘云特地抽调五万士兵到青岛,让系统士兵对他们进行水军训练。
    开春了,全国都开始繁忙的耕种,此时若是出兵,定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刘云还是按兵不动。最近,他查资料得知,在现在前凉控制的地区里,有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儒将——谢艾,所以,刘云准备去一趟凉州,去招揽这个人才。历史上,谢艾是346年投笔从戎,抗击后赵军队,并取得胜利的,之前他任职主簿。现在谢艾应该才二十出头年纪,不知有没有出来做官。若是已经在前凉政府任职,那么就不好招揽了。
    **************************************************
    过渡章节,五胡乱华阶段快结束了,还有几章叙述如何统一和灭胡的,下一阶段是抗金。
第二十五章 称帝
    不过,刘云若是想招揽谢艾,面临一个问题。此时前凉占据了凉州,并且称霸西域,都城在姑臧,也就是旧时武威郡,而根据记载,谢艾是敦煌人,敦煌可在甘肃西部,比姑臧还要西得多,若去招揽,简直就是深入敌境。如果谢艾已经做官,那么肯定就在姑臧,因为史载谢艾统兵前是凉州司马张耽的行军主簿,这样就很难招揽了。如果没有做官,那么不知他在哪里,有很大可能是在家乡,这也是一个困难。
    “哎哎,真是麻烦。”刘云在长安的基地查阅了资料,叹气道,“算了,暂且不管他,或许攻下前凉之后就能轻易找到谢艾了。”
    此时,雍州刺史廖庆走了进来,道:“大王,这是雍州地区的经济情况,请您过目。”
    刘云转过身,结果报告,大略查看一下,便道:“嗯,看来长安附近地区的经济恢复得不错,你就如实上报中央吧,具体的事情让工商管理司的人去处理,我也不想管太多。”
    “是。”廖庆接过报告,转身便要离开,忽然刘云叫住他,道:“廖庆,我准备攻打前凉,你看怎么样?”
    廖庆微微笑道:“大王,这些事情您做决定便可,长安可以调出二十万部队,我看攻下前凉绰绰有余。”
    刘云摇头道:“我不是说这个,军事上没有任何问题,我是考虑政治上的影响。前凉毕竟是汉族政权,五胡肆虐时北方就只有这么一个政权硕果仅存,我若粗暴地武力消灭,似乎有点不妥,毕竟都是汉人。”
    廖庆正欲答话,忽然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来,一边道:“大王,不可呀,不可呀!”
    刘云不认得此人,廖庆介绍道:“这是雍州司马杜俨,年已七十,但仍然才思敏捷,处理政事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是刺史府的能吏。”
    “哦,原来是杜老先生,您刚才说什么不可?”
    刘云很自然地这样称呼杜俨,不料杜俨“扑通”一下跪下了,一把老骨头颤巍巍的,一个劲地请罪道:“微臣有罪!大王切莫称呼老朽‘先生’,更不可尊称,微臣虽老,但君臣有别,大王万万不可如此称呼,微臣担当不起啊!”
    “呃……”刘云这才意识到,他是习惯称呼“老先生”了,来到这里后他的手下都是青壮年,可以直呼,自然无妨,此时他随口说一个“老先生”,结果人家竟然直接跪地请罪了。“咳,杜爱卿请起,卿何罪之有?是本王疏忽了,下次我一定改……咳咳,唔,你刚才说什么不可?莫非我不能攻打凉国?西凉也是我中华之地,我要一统天下,难道还要留它不打?”
    杜俨这才惶恐地起身,道:“禀大王,不是大王不能攻打凉国,而是师出无名,况且那凉王张骏将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轻刑薄赋,颇有贤名,人称‘积贤君’。这张骏并无罪过,伐之惟恐不义啊!”
    刘云道:“那可不成,我要一统中国,怎能因为一个‘积贤君’的名声就不去讨伐?”
    杜俨道:“大王莫恼,微臣有一计,可使大王名正言顺地讨伐张骏。不仅是张骏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这天下任何一国,皆可讨伐,就连东晋小朝廷也不例外。”
    “哦?”刘云来兴趣了,不料杜俨突然下跪道:“请大王身登帝位,以继大汉之正统,莫说凉王张骏、巴蜀成汉、仇池,辽东鲜卑胡虏可以讨伐,就连那晋室,当初也是篡夺曹魏之帝位,而曹魏又是篡汉而立,此皆逆贼也,唯有大王乃高祖之后,名正言顺,方可做那九五之尊。如今中原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归心,大王应尽速称帝,以慰民心啊!”
    刘云沉吟片刻,道:“唔,原来是称帝。确实,一旦称帝,就有许多理由去打人家,好处多多。好吧,那我就尽快准备这事。不过,这事得先回朝廷商议,邺城离这里实在太远,真是太不方便了。但邺城不适合做国都,我认为最好定都长安……呃,这些都是细节,日后再说吧。”
    “大王英明!”老杜俨歌功颂德一番之后才退下。
    十多天后,刘云从长安回到邺城,刚刚走进政务院,便有一堆大臣挤了过来,见到刘云之后齐刷刷跪下。
    “你们……哼,你们到底想干什么?”刘云一看见这个架势,心里猜了个七八分,但不敢确定,便问道。
    跪着的官员面面相觑,最终王猛带头说道:“大王,近日臣夜观天象,发现邺城分野有一巨星,其大如斗,光芒万丈,代表晋室气运之帝星则暗淡不已;邺城西北升起黄气高达数十丈,冲霄而不绝……”
    “行了,行了!这套说辞,你们还是留着上街算命的时候再说吧,王猛,你有话就直说,不必拐弯抹角的!”刘云心中暗笑,什么“夜观天象”,还“帝星”、“黄气”,明明就是称帝的所谓“前兆”的那套说辞,话说每个开国皇帝都搞过这一套,专门愚弄无知者,这种东西,小说中见过多了,三国演义里刘备登基前谯周说的也是这一套。
    “呃……”王猛有些尴尬,此时只好直说:“大王,今北方大定,大王是汉室正统,当早登大位,以安民心,进而挥军扫平六合,方才名正言顺。请陛下尽早登基。”
    “我靠,连‘陛下’都提前说出来了。”刘云笑道,“不就是想让我登基嘛,这个容易,你们说不就行了,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还尽说些玄之又玄的事!”
    刘云这么快就答应了,众臣皆喜道:“陛下英明!”不过也有人认为答应得太快了,是不是应该“推辞再三”,但这话可不敢说出来。
    刘云道:“那么就跟上次一样,各种杂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只需穿件衣服做个样子,宣个誓,念些诏书就行了。”
    王猛一听,急忙劝道:“陛下不可!登基之事岂可草率?如今邺城宫殿未成,至少需要建筑宫殿,修筑祭坛,祭告天地,并且大赦天下,方可举行登基仪式。登基仪式更要慎重,龙袍之样式、年号、礼仪等等,十分繁杂,许多事情需要陛下亲为,岂可草率而行?”
    “我晕。”刘云道,“还要新建宫殿?我觉得基地就挺好……算了,既然你们反对,那就建吧。对了,既然要新建宫殿,我看这邺城作为首都也不太好,干脆就直接迁都吧,搬到长安去。至于年号,我看还是不要了,直接用大汉纪年,从高祖刘邦即位的那年算起……”
    刘云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计划,诸臣心中诧异,刘云竟然直呼高祖名讳,实在是……唉,不合常理(实际他们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而且还没有年号,这真是太过新奇,一时难以接受,不过刘云的命令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执行。
    忽然,刘云想起长安时怎么突然有人劝他称帝,而回来之后更是一齐劝进,忽然他看向王猛,只见他眼神闪烁,不自然地避开刘云的目光。刘云佯怒道:“好啊,我说怎么这么奇怪,我去长安只不过想商量出兵之事,结果马上有人劝我称帝,回来之后你们又同时劝进,原来早有预谋,哼,你们这帮家伙!”
    “呃……臣等有罪!但陛下英明神武,登基乃是众望所归,还望陛下切莫推辞!”众臣连忙辩解道。
    “哼,不理你们了,竟敢欺瞒我!作为惩罚,迁都以及登基之事,全部交给你们处理!我只监督,不做事,你们就看着办吧!”刘云这便拂袖而出,自行修炼打发时间去了。
    于是,刘云迁都了,他自己倒是简单,反正长安也有基地,他只需增加一些设施即可,例如建造高级城墙,增设兵营和兵器局等等。宫殿建造的事情,他只雇佣万余工匠,剩下的让系统农民充当劳动力,顺便传授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比如钢筋混凝土、玻璃窗等等,还有一些工地上用的滑轮设施,暂时充当“人力起重机”了。当然,使用钢筋混凝土并非建成那种现代建筑,而是纯正的古代宫殿样式,只不过结构更坚固,并且增加一些额外元素(玻璃)而已。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刘云这一次并未使用系统建筑生产的材料,而是“官民合营”的水泥厂和官办的冶炼厂所生产,木材、石材、砂石之类的东西也是使用银子购买的,而且,刘云还顺道将长安城全部整修了一番,修成平整的水泥路,还有自来水系统,无数房屋、商店、娱乐设施都得整改,当然有一定补贴(补贴这种事情在长安引起轰动,头一次出现,搞得许多人都感恩戴德)。如此一来,催生了许多产业,商人们都活跃起来,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百万两白银就这么花掉了,这可是建国以来税收的大半。现在由于人口少,而且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税收比较低,所以现在国家比较穷。以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因为可以用资源购买,而刘云资源有的是,现在刘云终于知道财政收入为什么这么重要了。
    由于迁都、整修长安城、修建宫殿等一系列麻烦事,从三月开始搞起,一直搞到十月才开始登基仪式,这其中成本巨大就不用说了,不过效果也很明显,就是整个长安焕然一新,漂亮、繁华得让人不敢相信,而长安附近地区也发展起来了,许多人迁入,百万人受益。这段时间,刘云都没有用兵,除了北方冉闵经常拿新兵出去跟鲜卑人作战练兵之外,在这个战乱时代,这样的和平时期是很少见的。
    至于登基仪式的麻烦,就不用说了,唯一让刘云感觉很好的地方,就是向万民宣读诏书。新宫殿修得有点像紫禁城,有个“天安门城楼”,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天安门广场”。这种形式的广场在古代确实有点新颖,旧时皇帝登基只是面向数百大臣,如果加上卫兵则多些人,如今修建了这个广场,皇帝直接在城楼上登基,面对的不仅仅是大臣,还有数十万百姓!面对数十万人的呼声,刘云宣读诏书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个人崇拜的狂热,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即使到了现代,仍有许多人要当独裁者,就像金胖子这种类型。
    登基成功之后,系统奖励了100功勋,现在刘云拥有110功勋,1089万资源(刷出来的)。
    话说那两百余万胡人奴隶正在全国各处大修水泥路,由于老弱妇孺也被逼着修路,所以累死的不少,一年下来减员了八十多万,胡人对汉人,尤其是对刘云、冉闵,实在是恨得无以复加,虽然这些奴隶搞过好多次暴动,但全部都被血腥镇压,徒增死亡人数,督工抱怨说每次暴动都会死掉不少青壮,对工程影响很大,若是累死一些老弱倒不打紧,死掉青壮可就不好了。这些血腥暴力加上不人道的事情,刘云是硬着心肠不去管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汉胡矛盾不可调和,只能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