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04.命运的抉择 >

第214部分

104.命运的抉择-第214部分

小说: 104.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也不好再勉强。当下便起身退了回去。不过,陈贞慧起身前还是略有不甘地向皇帝进言道:“皇上,您可是一国之君,天之骄子啊。为何要如此在意商贾缙绅的想法?”
  陈贞慧的问题简单又复杂,不过这次回答他的却不是隆武帝。而是在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何腾蛟。在何腾蛟等人看来陈贞慧的表现简直迂腐幼稚的可以。要不怎么说秀才起事十年不成。这些“清流”总是那么的不切实际。难道真以为只要打起皇帝的旗号,老百姓就会傻乎乎地高喊“吾皇万岁”跑来投靠?想到这儿何腾蛟嘴角不由挂起一丝冷笑道:“陈居士也太过自信了吧。虽说现如今孙逆已率军北上伐虏。但也别忘了她手上还掌控有数十万的大军。这些可是将辫子军打得不知南北的虎狼之师。陈居士和几位大人这么快就忘记当年的神策门之变了吗。”
  “何大人说得没错,孙逆与其同党向来就是仰仗有兵器之利才敢做出种种大逆不道之事的。当务之急我等首先要夺取孙逆的兵权才是。否则的话就连我等的性命都可能不保啊。”向来同何腾蛟共进退的章旷,一个箭步站到何腾蛟的右侧,跟着附和起来。章旷与何腾蛟同为湖广一系的官僚。在申甲之变前两人便一直同湖广军阀左良玉明争暗斗。后来左良玉率部东进“清君侧”,瘁死九江,曾经凶狠一时的左良玉部也就此一厥不振。身为湖广巡抚的何腾蛟以及章旷等文官原以为能趁机夺取湖广军政大权。可谁知半路却杀出了个孙露来。这个来自广东的女人不但擅自出兵指染湖广,更在执政后大肆打压湖广原有的官僚体系。大有将湖广收为其禁脔的架势。如此一来自然就破坏了何腾蛟、章旷等人想要控制湖广的如意算盘。也难怪此时的章旷一提起孙露便忍不住咬牙切齿的。
  “皇上,何大人与章大人所言非虚。”另一边看上去唯唯诺诺的黄澎也跟着起身站到何腾蛟左侧也进言道。别看此人其貌不扬,却也曾是湖广翻云覆雨的人物。做过湖广布政使的他早年一直追随左良玉,同何腾蛟等人本是势同水火。可随着以孙露为首的隆武内阁当政,湖广的情势也发生了急转的变化。见风使舵的黄澎本想就此投靠粤党。可怎奈他以前给左良玉为虎作伥,在湖广百姓中的口碑实在太差。地方议会的众议员对其也排斥颇多。
  于是不得志的“奸党”黄澎最终与同样不得志的“清流”何腾蛟 “冰释前嫌”走到了一块儿。只见黄澎同何腾蛟与章旷相互对了一眼后,眼珠子一转,故意压低声音进言道:“皇上,这次孙逆劳师动众挥师北伐,为的就是给她自己制造功绩。不过这也正是皇上取回兵权的大好时机。待到孙逆与那九酋斗得你死我活、难解难分之时,皇上大可以急召其回京。此时,孙逆的大军已同鞑虏纠缠,其不可能带大军回京。皇上则可趁此机会去其羽翼后再以谋反的罪名夺其兵权,诛其九族。若是孙逆不肯回京,那皇上就可直接治其谋反罪名。继而逮捕其家眷,断其粮饷。这样便可陷其与进退维谷之地。必要时,皇上也可同友邦连手一同灭贼。”
  黄澎的一席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钱歉益,还是张慎言,亦或是夏允彝,均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特别是张慎言的脸上即刻就流露出了鄙夷的神情。这哪儿是见机行事,简直就是通敌买国。所谓的“友邦”自然指的就是满清咯。张慎言虽知孙露握有重兵,极难对付,但他也不能接受皇帝同鞑虏合作的建议。向来快人快语的陈贞慧更是攥紧了拳头打算冲上前驳斥黄澎。然而他的这一冲动举动却被隆武帝的一席话语所制止了。
  “朕是不会妨碍这次北伐的。”隆武帝毫不犹豫的宣布道:“朕若是在孙露北伐时,召其回京,甚至利用鞑虏来对付孙党。那朕不就成了宋高宗了吗。驱除鞑虏,一统江山,这是天下百姓众望所归的事。朕身为一国之君断不能冒天下大不惟做出此等举措。”
  “皇上圣明!皇上是我汉家君王,怎能同蛮夷连手。天下的士人、百姓知道此事会怎样想!”张慎言一边附和着皇帝,一边斥责黄澎道。一直以来隆武帝朱聿键博古通今的学识以及优良的个人品德都为臣下所叹服。而最让张慎言等人钦佩的大概就是他的这种骨气了吧。明朝由于受北宋、南宋为北方游牧民族灭国的影响,向来都注重华夷之防。对于张慎言这样的士大夫而言,同北方的游牧民族签定条约是耻辱的,更别说同满清合作了。简直同卖国无异!
  不过在黄澎与何腾蛟等人看来这可算不上是“卖国”,顶多算是个权宜之计。又不是割地赔款给鞑子,也不是要同鞑子划江而治。只是想利用鞑子拖住孙露的大军而已。否则就凭他们几个文官书生还不够给那女人塞牙缝的。但在张慎言、陈贞慧等人的怒目注视下,黄澎看样子是不敢继续多言了。于是心有不甘的何腾蛟一咬牙接过黄澎刚才的提议道:“皇上,现在不是义气用事的时候,请皇上三思啊。我等并不是要皇上同鞑子许诺什么。只是希望皇上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歼灭孙逆。或许这样一来此次的北伐就会泡汤,但北伐并不只有这一次机会。伪清在与我大明隆武一朝交战至今,从未占过上风。不但连连损兵折将,就连其老巢盛京亦被我大明所占。如今九酋只能率领满州残部龟缩于北直隶、山东以内的弹丸之地苟延残喘。试问这样的对手何足挂齿。而那孙逆不过是个妇人,只是仰仗火器犀利才有如今的赫赫战功。臣就不信,我等堂堂七尺男儿拿了那些火器,难到就打不过鞑子吗!说以说皇上,北伐的机会有得是。但对付孙逆的机会可就不多啊。”
  何腾蛟的话语咋一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毕竟成大事者,要不拘小节嘛。难道皇帝正会改变主意?正当众人犹豫之时,却见顾炎武微微一笑开口道:“何大人、黄大人、张大人,其实你们都多虑了。皇上,刚才既然说了那些话,自然早就未雨绸缪有了相应的对策。咱们做臣子的还是先听听皇上的圣裁吧。”
  皇帝的对策?是啊,皇帝既然敢将众人召集入宫,自然是早就有了完全地准备。如果不是这样,在场的众臣也不敢轻易的入宫面圣。于是刚才还因意见相孛,争得面红耳赤的众臣立刻就闭上了嘴将注意力又转回了皇帝身上。果然,众人这才发现此时的隆武帝看上去异常的自信。仿佛在他的手上还有一招险为人知的绝招一般。包括何腾蛟、张慎言在内的几个大臣均在各自的心底暗自猜测究竟是怎样的底牌能让皇帝如此的自信。
  “顾居士,谬赞了。朕虽贵为九五之尊,但朕毕竟只是一个人。要想除奸佞,复亲政,还要仰仗诸位全力的支持。不过,朕幸得祖宗保佑,除了诸位外,另有不少忠义之士也表示肯协助朕亲政。这点还是请钱爱卿来说明吧。”隆武帝优雅地一笑朝钱歉益点头道。
  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钱歉益这才成了众人眼中真正的焦点。众人都想看看这脚踏两条船的钱老鬼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却见钱歉益从容地朝着皇帝和其他大臣做了个揖后,从袖子中取出了一份折子大声宣读起来。在钱歉益抑扬顿挫的语调下,众人很快就听出这是一篇类似檄文的文章。其中罗列了孙露以及夫家卑微的出身,以及其在当政之后种种“大逆不道”之举。此文言辞犀利而又刁钻,颇有当年骆宾王“讨武檄文”的气势。就连同样名噪江南文坛的夏允彝也不得不承认钱歉益的才情确实是无愧于魁首的地位。不过众人也同时纳闷,难道钱歉益想仅凭一纸空文来拉拢整个江南地区吗?
  在场众臣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因为钱歉益的檄文很快就给了他们一个出乎意料的答复。除了隆武帝和龚芝麓外,几乎没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极度惊讶的表情。让他们如此惊愕的不是檄文本身的内容,也不是钱歉益本人的文笔,而是檄文中提到的所谓忠义之士给皇帝的捐款以及檄文落款。这是一笔高达300多万两的白银,且均为高成色的秘鲁银条。这就意味着隆武帝在短期内就算没有国库的供应依然能维持整个政府的运转。
  而在檄文结尾处则是由十一名武将亲笔签名和手印组成的落款。上面还标注着这十一名武将各自的职务与军衔。这些人中有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校官,有的是颇有名望的宿将,均是掌握实际军队的军官。而众人也这才明白为何今日的隆武皇帝敢如此自信,如此托大。手上握有一大笔军费,又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腰杆子自然挺得就直,说话的中气也就足了许多。
  可是,他钱歉益又是如何拉拢到这些人的呢?还有那笔巨款又是从何而来?对于钱歉益的底细夏允彝最清楚了。身为东林魁首的钱歉益拉拢几个鸿儒缙绅并不希奇。若说他能说服几个老将回心转意,也勉强能让人相信。可那是十一名军官和300多万两白银啊。就算是将他钱歉益卖了都不可能筹到如此多的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看着钱歉益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心中满是疑惑的众人最后决定,暂时还是别追究太多。于是头一个反应过来的何腾蛟高声喊道:“吾皇圣明,有此忠义之士保皇,何愁大明江山不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众人见状也跟着一起跪地高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八章 第三十一节 皇宫深院
  当隆武君臣在灯火通明的南京皇城御书房内商讨复兴大业之时。皇城内宫的深处已怀有龙种的兰妃芝兰正神定气闲的做着女工。大红的绸缎上赫然用各种彩条丝线绣着活灵活现的虎头图案。有虎头鞋、虎头帽以及漂亮的红布兜兜。芝兰打心眼里企求着上苍让她为皇帝生个男孩下来。因为这孩子不仅关系到她日后在宫中的地位,更关系到朱明皇室的未来。想到这儿芝兰下意识的抬头望了望御书房的方向。她知道今日在御书房中一个惊天动地的计划将从那里迈出第一步。芝兰虽没有资格参加进去,但一想起这天下即将翻天覆地,孙露那女人即将受到惩罚,她的心中就泛起了一种莫名的兴奋。以致于她那原本白皙的脸颊都不由泛起了红晕。惹得一旁的宫女误以为她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激动呢。却听一个年幼的宫女羡慕的奉承道:“兰妃娘娘真是好服气,才入宫一年就为皇上添丁了。难怪皇上如此疼爱娘娘呢。”
  “可不是嘛。皇上登基快五年多了,也就兰妃娘娘的肚子最争气。”另一个陪芝兰一同衲鞋底的年长宫女也跟着唏嘘道。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历朝历代有多少花一样的女子默默地消逝在了深宫之中。就算有幸得到皇帝的宠爱,那往往也只是昙花一现般的荣耀。唯一能在残酷的皇宫中谋得一席之地方法或许就是为皇帝生育皇子了吧。一个不能为皇帝生育皇子的皇妃就算再美貌,地位再高,早晚也是会被抛弃的。遥想当年的隆武帝如此地宠爱年轻的皇后。可是自从兰妃怀有皇子后皇帝还不是将皇后抛到了脑后。人生机遇可真是难以预料啊。连皇后娘娘都如此。那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宫人还不象那庭院中的海棠花一般默默的开放,再默默的凋谢,始终无人问津。想到这儿那年长的宫女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那年长宫女的这一小小举动却没有逃过芝兰的眼睛。却见她轻咳一声,以关切的语调问道:“罗宫人,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回娘娘,奴婢只是见这几日京城开始下雪了,想来年关又要到了,有些感慨罢了。”那罗宫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恭敬地回道。在服侍芝兰几个月后,罗宫人总算是摸清楚了自己主子的脾气。别看这兰妃年纪小,入宫晚,可那心眼儿却有七八个都不止。而且又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你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就能给她瞧出端疑来。做事又有主见,一看就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对于这么一个厉害的主子罗宫人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这么说来,这日子确实过得挺快的。一转眼都快一年了。”芝兰听那罗宫人如此一说,也不禁抚摩着自己的腹部感慨道。算起来,自己入宫也快一年多了,之前的种种经历就象做梦一般。当然芝兰也知道自己已过了做梦的年纪。已为人妇的她现在是皇妃,是未来皇太后。无论怎样,自己的身心都已属于那个两鬓斑白的男人了。只是偶尔走神时,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开封的晴朗的天空,想起自己穿着粗布衣裳为杨公子准备饭菜的日子。每当此时芝兰的脸上都会挂起浅浅的笑意。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妃子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可就在芝兰暗自思略此时,却听门外的内侍扯着嗓子高喊道:“皇上驾到。”刚才还唠着家常的芝兰等人立刻便来了精神。赶忙起身出门恭迎皇帝驾到。
  “妾身恭迎皇上圣驾。”挺着个大肚子的芝兰恭敬地带着宫女向皇帝行礼道。却却见隆武帝一把扶起她,关切的说道:“爱妃快快起身。朕说过多少次了,爱妃身怀六甲就不要行此大礼了。”
  “谢皇上。”芝兰小心翼翼地起身后,接着又关切地开口道:“皇上,日夜操劳国事,现在又深夜到访,想必还未用过晚膳吧。你们,还不快去吩咐厨房准备消夜。”
  “是,娘娘。”罗宫人与雁儿连忙起身退出房间准备消夜去了。而隆武帝被芝兰这么一提醒也发觉自己真的是饿了。刚才与钱谦益、何腾蛟等一行人足足商讨了数个时辰,早将这事抛到了脑后。若不是芝兰提醒,他自己倒真是给忘了。好在芝兰事先就做了准备,未让皇帝久等,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就被端了进来。眼看着这满桌的酒菜,饶是朱聿键贵为皇帝也不禁在心底里一阵感动。却见他拉起芝兰的手长叹道:“后宫嫔妃中也就属兰妃你最疼惜朕了。朕有你这样的红颜知己真不知是几世修来的服气啊。”
  “皇上快别这么说,这些都是妾身份内的事。倒是皇上自各儿也要注意日常饮食。这国事虽重要,可皇上的龙体同样关乎社稷啊。”芝兰底着头羞涩的说道。却见她又悄悄地向周围的内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