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买不得 >

第10部分

买不得-第10部分

小说: 买不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耆ソ缑婊钚宰饔茫晌藓Φ奈镏剩苑试砭拖癫辛粼谑稚系幕垡谎换嵘丈耸帧6摇敖鹗舴试怼被岢晌猩锏氖扯谒械氖澄锪蠢锲鸬搅撕苤匾淖饔谩O喾矗铣上吹蛹罫AS和非离子洗涤剂等都含有很强的毒性,会破坏水中生态系统。同时,它们和蛋白质结合的能力特别强,可以融入皮肤,侵入体内,造成酶障碍、肝脏中毒等疾患。


第二部分:饮料、洗涤、化妆品日用杂货漂白剂、去霉剂(1)

    ▼平均每个家庭都有8。6瓶含危险化学物质的家用洗剂    
    1999年4月至5月间一个名为“首都圈消费生活建议”的女性四人小组面对311名家庭主妇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有八成的家庭主妇日常会在厕所、厨房里使用洗涤剂、去霉剂和漂白剂等,而一半以上30、4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回答说:“用不用洗涤剂、漂白剂都可以。”而她们持有的理由是“洁癖”、“广告的影响”、“没太注意洗涤剂、漂白剂具有毒性”等等。    
    所谓危险性是指当去霉剂(次氯酸钠)和酸性药剂一起使用时可能发生氯气挥发。而知道这一科学根据的人很少。比如,能够正确回答出“去霉剂之所以不能抹在动物毛的刷子上使用,是因为会发生氯气挥发”这种问题的人只有3%。看了这种现实,不禁会让人噤若寒蝉。    
    “买商品时看什么?”、“看了商品包装上的‘注意表示’后知道必要时该采取什么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回答:“商品包装上的‘注意表示’字体太小,不好读,不知道写的什么。”、“如果发生什么突发事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关于“应急措施”这一项,在两年前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商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七成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按照‘应急措施’中写的去做。     
    四人小组中的一员棚桥指出,目前社会对化学物质过敏症、环境荷尔蒙等问题的关心程度很高,但庞大的化学药品在家庭中的泛滥使用现象却被忽视了(《东京新闻》2000年1月20日)。    
    要求生产厂家改善商品安全警告标识和强调消费者加强便利、快捷的生活背后的危机意识之类的呼声越来越高了。    
    ▼家庭内化学物质在全国上演的悲剧    
    厨房清洁剂:支气管炎、咳嗽、嗅觉麻痹、恶心、胸闷    
    去霉剂:嗓子痛、眼睛刺痛、恶心、呕吐、嗅觉麻痹、哮喘、面部痉挛、感冒    
    多梅斯特: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含氯的漂白剂:嗓子发紧    
    卡比克勒+花王漂白剂:恶心、心绞痛、流鼻血    
    卡比克勒+花王三宝露:胸闷、面部浮肿、声音嘶哑    
    哈伊特+阿塔克:咽喉疼痛、扁桃体发炎    
    家用柠檬清香剂+除色剂:毒气挥发、急性晕倒    
    多梅斯特+清洁剂:窒息    
    去霉剂+厨房清洁剂:精神异常    
    (化学物质中毒110番 1988年报告)    
    这些可怜的被害者中有两位家庭主妇发病当时就死掉了。这些受害者只不过是全国范围内众多化学物质受害者中的一小部分,冰山的一角。    
    ▼“家用洗涤剂、去霉剂”110番的惨剧    
    以下是家用洗涤剂、去霉剂受害者的具体案例。    
    受害者①(55岁、女性):入院20天,呕吐、痢疾、呼吸困难、视力减退(自己表示商品警告说明字太小,没办法读)……洗澡前把含氯的去霉剂和漂白剂涂在浴室瓷砖上,放热水的时候,室内有白色的烟气挥发出来。用水洗过的身体部位和头发变白,晕倒在浴室5、6个小时后才被发现,送进医院。现在还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后遗症有鼻腔积水、呕吐、痢疾、呼吸困难、视力减退等等,一年里有5、6次因呼吸困难而被救护车送进医院。目前不能坐着超过一个小时,冬季也要开一扇窗户,保证空气流通,身边随时带有呼吸用氧剂。    
    受害者②(56岁、女性):入院18天,三天昏迷不醒(因为花眼没有看清商品警告说明)。在公寓的厕所内使用了酸性洗涤剂,浴室内使用了含氯的去霉剂,厕所和浴室距离很近,受害者感到浑身酸懒,勉强挣扎着爬到卧室后便昏迷不醒。    
    受害者③(42岁、男性):毒气刺眼,患上了原因不明的白内障(认为不会出现危险,没有读过商品警告说明)……数年前,每月清洁一次公寓,混合使用含氯的漂白剂和酸性洗涤剂,有大量的臭味气体挥发出来,感到很恶心,眼睛刺痛,不久便患上了原因不明的白内障,手术后左眼又患上了并发症绿内障,现在基本上已经失明,右眼近期内还要再接受手术治疗。受害者年纪不大,眼睛没有受过外伤,也没有眼病的遗传病史。    
    受害者④(63岁、男性):留下肌体残障、行走困难的后遗症,发病后一直处于停职中。当时奉上司的指示打扫大浴室……把分别装有盐酸和漂白剂的两大桶溶剂一起倒进大浴池,尽管用毛巾作口罩,但很快口罩就湿透了,换了好几次。发现浴室边上的池子里养的鲤鱼全死掉了,感到可能发生危险就跑了出来,没过多久便发觉留下了行走困难的后遗症。    
    这些都是东京律师协会调查的《家庭用洗涤剂、去霉剂》110番(1998年3月22日至23日)中受害者的一部分。26件中有4人昏迷不醒,5人住院等重症18件。这些都是呼吸困难、险些死亡的不幸受害者。律师们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鉴于受害者们受到的严重伤害,有关部门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改善。参加调查的许多人都要求厂家把商品警告说明的字体加大,明显地写出“危险”两个字;大家还指出按照通产省的规定,应该在出售的家庭用洗涤剂和去霉剂包装上贴上“禁止混合!危险”的字样,但现在就连通产省自己的直属专卖店里卖的家庭用洗涤剂和去霉剂包装上都没有贴。


第二部分:饮料、洗涤、化妆品日用杂货漂白剂、去霉剂(2)

    ● “清洁的药用肥皂”    
    其实在众多的洗涤用品中出现上述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严重伤害的制品并不多。广大消费者们往往都认为要干净就应该全身消毒,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化学上用于全身消毒的物质中含有三氯酸,三氯酸是一种含氯的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可以烧毁容器,同时生成剧毒突变物质二恶英。而且三氯酸可以杀死寄生在人体上、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使皮肤陷入无防御的状态,很容易感染脚气等真菌。另外,三氯酸还可以使病原体细菌持有抗药性。    
    在“表示成分”上也存在问题,苯甲酸等物质属于刺激性化学物质,根据人体质不同可能会引发人体皮肤过敏,因此厚生省为了让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购买,要求生产厂家有义务在产品包装上标明。但是,我在《买不得》一书中介绍过一位因使用了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用肥皂,而后背皮肤发炎、瘙痒疼痛的知识分子。可见这类商品确实可以使消费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我觉得这种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病患的制品应该从市场上彻底消失。    
    另外,肥皂(脂肪酸钠)虽然并非完全没有毒性,但和苯甲酸等物质相比,其毒性和刺激性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安心地给皮肤细腻的儿童们使用,也没有必要在“表示成分”中注明其成分。    
    ● “卡比克拉”“米尔顿”    
    有很多生活用品中都使用杀菌力较强的次氯酸钠。我在《买不得》一书中主要举了约翰逊公司的“卡比克拉”和P&G公司的“米尔顿”的例子。    
    关于次氯酸钠,我已经在《买不得》一书中作了介绍,它具有非常强的急性毒性,按照0。012克/每公斤体重的比例给老鼠服用后,有一半以上老鼠死亡。以此剂量来推算人的话,致死只需要一茶勺的剂量。而且如果和三宝露等酸性洗涤剂混合的话,发生化学反映,生成具有毒性的氯气,吸入人体后也会危及生命。    
    如果从高处喷洒“卡比克拉”的话,很有可能不小心进入眼睛,即使按照使用说明——在比眼睛底的地方喷洒,喷洒的气雾也可能飞扬进入眼睛,造成眼睛剧痛,最严重的情况是有可能融化角膜,造成失明。而且气雾落在手腕上,会强烈刺激皮肤。    
    像这样危险性很高的制品,完全没有必要在家里使用。正如我在《买不得》一书中写道的那样,用一般肥皂粉洗衣物,完全可以洗去污垢。(渡边雄二)    
    ● “洁厕灵”    
    家庭排入下水道的合成洗涤剂和漂白剂等化学物质随着污水流到污水处理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和粪便、尿液以及厨房排除的油、菜渣等一起分解。但是由于合成洗涤剂和漂白剂的分解能力很差,所以很多有害物质没有经过完全分解就流入了河流。    
    比如江户川和利根川下流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水口和净化后的净水取水口水质没有多大差别,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往往被当作自来水管道的原水使用,而那些没有完全分解的合成洗涤剂又大量混入了自来水管道。厚生省测出自来水管的水中含有阴离子界面活性剂,每升水含不到0。2毫克,同时包括四种农药。为了使这些化学物质在污水处理厂可以充分分解,不给河流中的微生物增加多余的负担,有人号召在厕所开展某种可以一定程度地分解化学物质的“扫除”。    
    东京都下水道管理局的负责人讲,“现在人手已经很紧张了,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再去做这样的‘厕所扫除’了,而且这样会使下水道管理费提高很多,很难保证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即使进行下去,分解效果也未必会有提高”。    
    “厕所扫除”根本就没有必要。马桶上的污垢完全可以用海绵、抹布等擦干净。    
    ● 香波和护发素    
    原三重大学医学部的坂下荣博士曾通过在老鼠的背上涂抹各种化学合成物质来检测各种物质的毒性。结果发现市场上贩卖的合成香波可以引发严重的皮肤病、脱毛症,10只接受试验的老鼠中有3只死亡。幸存的老鼠后背也全部溃烂,留下大面积的疥疮,剥落后留下很多瘢痕瘤,不再长毛。    
    在大田区区立生活中心的调查中,第一次使用美利特香波后的第二天早上用梳子梳头时发现前额发髻处有一处脱发,直径达4厘米的椭圆形;美利特香波还使手上的皮肤脱落。当然,这只是全国范围内众多病例中冰山的一角。    
    合成界面活性剂的危害并不只限于此。但因为香波也属于化妆品类商品,不在102个“可能引发过敏的限定成分”之列,所以他的化学成分在商品包装上“不表示也可以”。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原料约有7000多种。同志社大学工业部(生物工学)的西冈一教授指出,“在‘可能引发过敏的限定成分’之外的原料中有很多具有惊人毒性的物质。”(船濑俊介)    
    ▼硫氧吡啶锌    
    在电视广告中经常可以听到硫氧吡啶锌这种化学物质的名字。是一种所谓的“低药性、抗菌力强”的物质,经常被用于去头皮屑、治头痒。但它是具有毒性的,在香波、乳液中经常不按安全基准大剂量地配入,在商品说明中也不注明。    
    但是硫氧吡啶锌的危险性一点都不小,杀菌作用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有害性。


第二部分:饮料、洗涤、化妆品日用杂货漂白剂、去霉剂(3)

    1998年12月环境荷尔蒙学会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其中,国立环境研究所的五筐公一主任研究员指出,“超低浓度的硫氧吡啶锌可以引发鱼类背骨的严重变形,畸形的发生率是:在30ppb的浓度下为100%,10ppb的浓度下为80%以上。”在市场上贩卖的25种合成香波溶解的溶液中观察鱼的胚胎发育情况,发现在两种硫氧吡啶锌合成的香波中鱼的背骨出现严重的弯曲变形。其他的23种不含硫氧吡啶锌的香波中脊椎动物鱼和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是一样的。可以想象妊娠初期的女性使用这些含有硫氧吡啶锌的香波是多么危险啊!比合成活性剂更容易破坏头皮自身居有的保护物质,更易于侵入体内。五筐公一主任研究员警告说:“即使分解,也可能在体内留下今后畸形发育的隐患。应尽快调查这种物质已经排入环境的量。”    
    硫氧吡啶锌合成的香波中含有多种多样的“可能引发过敏的”刺激性化学物质。目前制作化妆品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不下七千种,化妆品是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过敏体质的人使用的话,发生过敏症的危险是很高的。    
    头皮屑,“由于干性溢脂引发,是表皮最表面脱落下来的角质层,象米糠一样,呈灰白色、小鳞片状。”(《日本大百科全书》小学馆)头皮表面有大量的头皮屑证明头皮一定很痒。    
    表皮的基底细胞会一层一层地生长,从角质层到最后的污垢。表皮细胞大约28天循环一次。但是,如果在头皮上抹上了可以致死老鼠的刺激性浓缩物——合成香波,就可能引起接触性皮肤炎,头皮上就会出现疥疮,相应的,出现大量头皮屑,使人感觉到痒痛,不舒服,越用手抓挠就越会造成恶性循环,使细菌加速繁殖。用美利特香波洗后,可以洗去疥疮,在香波中的硫氧吡啶锌的“强力杀菌作用”下杀死造成头痒的细菌,完全清除头屑。但是,为什么很快就又会出现头皮屑和头皮痒痛等症状呢?    
    因为在美利特香波成分和抗菌剂硫氧吡啶锌的双重刺激下,引发了轻度接触性皮炎,伴随着刚才讲过的“第一次使用美利特香波后的第二天早上用梳子梳头时发现前额发髻处有一处脱发,直径达4厘米的椭圆形;美利特香波还使手上的皮肤脱落。”等可怕的刺激性,为了治疗头皮的炎症,却又生成了新的疥疮。皮炎是痒大于痛的病症,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头皮屑大量地脱落。患有这种病的人们很容易疯狂地使用美利特香波。其实,美利特香波会使皮炎发展成为更加慢性、严重的病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