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句话说动人心(全文阅读) >

第10部分

1句话说动人心(全文阅读)-第10部分

小说: 1句话说动人心(全文阅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看对方到底要说什么,有什么意图。 
  你十分恭敬、认真的听话态度,会令说话人产生敬佩。   
  2、对方说话告一段落后,你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这时提问,说话者会很热情地说明自己的谈话内容。提问者的语言要得体,不要给讲话人造成压力。   
  比如说“我刚才在××地方没听明白,你能否再讲具体一点?”“我可能没听清楚,你说的是××的意思吗?“你能再重复一下你刚才所讲的话吗?”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方会很高兴为你解释。 
第30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3)       
  如果说话人的普通话或外语讲得不标准,或对方有口吃的毛病,造成你对对方的说话内容听不清楚,这时你要毫不含糊地选好时机询问,不能顾于面子不懂装懂。一旦你没听清楚而搪塞过去,这样对谈话双方都不好。你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又不及时提出,这样谈话就不能正常进行了。及时消化对方的话语,为你听完后的发言打好基础。 
  为了给说话人增添说话的信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鼓励:   
  “哎呀,我好长时间都不明白的问题,被你一下给解决了!”   
  “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这方面我正要了解,快跟我说说吧。”   
  “哦,听您一说我总算明白了。”   
  “这个故事真有趣,请接着说。”   
  “听你讲话真长见识!”   
  3、向说话人及时反馈。听明白了对方的话时就要及时做出反应,用肢体语言、话语都可表达;或轻轻点头表示明白;或给对方一个会意的微笑;或稍微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下对方的话。间接地告诉对方你已听懂他的话。说话者因此能得知你在听他说话,听得很认真,并能及时反馈。这样的谈话会越来越投机。 
  4、必要时你可以生发自己的观点,向说话者讲出你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说话者更为兴奋,你们的谈话也会进入最佳状态。此时双方都无意识地将话题深入下去,不断探讨使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说话者多日后回想起你们的谈话,他还会回味无穷,很可能将你看作他的好朋友。 
  为了使你与说话人建立更好的听说关系,你可以做一些相应的训练:   
  (1)你一边说话一边观察听话者的变化。   
  (2)你的视线要与说话者的视线保持良好的眼神沟通。   
  (3)当你发现听话者对你说的话毫无兴趣时,赶快转移话题。   
  (4)在谈话过程中适当加以调侃,不要使谈话内容太单调。   
  (5)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音调。   
  (6)不要露出自己不适当的表情。   
  (7)多一份会意的微笑。   
  (8)对对方要用恰当的称呼,注意要尊重对方。   
  (9)对对方的语言失误不要揪住不放。   
  (10)问题复杂,一时谈不完,可请对方用餐,边吃边聊。   
  读完了以上内容,我想你一定会有收获的,会进一步明白说和听的重要性。听和说,既是语言沟通的行为,又是人们心灵相互对话间的反映,是交际场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也是口才具备的基本内容。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光有说的强项并不够,要想把对方说动,还要重视听的艺术。 
  二、用肢体语言“倾听”   
  在听话过程中,要会用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告诉对方你的意思。明智的人会领会你的用意,相应地作一些调整,使谈话得到优化。肢体语言用得到位会有语言达不到的效果,比你直接向对方说出更合适。 
  听话者的举首顿足都代表一定的动作意图。首先我们要广泛的了解一下各部位肢体动作的具体含义:   
  以下这些是一些肢体动作的具体含义:   
  听话时手部放松,手掌张开,或将手摊放在桌子上,小心地清除桌子上的障碍物。这说明你对谈话人的态度随和,并与谈话者能很好相处。   
  听话时若盯住一个东西不放,说明听话人心里有不顺意的事,或比较消极。   
  听话时不停地打开抽屉又关上,好像在找东西;这说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态度不够重视,还有不耐烦的意思。   
  听话者在身体前面紧握双拳,两拳放在大腿上,说明他很自信,对话题中的事情有足够的把握。这类人做事比较有魄力。   
  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这说明他对你的态度不诚恳,若你有事让他帮忙,他会找理由推脱掉。   
  听话人用手摸后颈时,往往是内心很烦闷又无处发泄,或是非常为难的样子。   
  当听话人两只脚踝相互交叠时,他可能是在克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紧张、焦虑时,往往会这样做;此时他们最需要理解和帮助。       
第31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4)       
  如果听话人在谈话中间并拢双腿,说明他在对方面前处于劣势,或自己一时出现了困难的事情。此时你最好询问一下,必要时可以帮助对方。   
  在人多的谈话场合中,架着双腿显得大气者往往是其中的领导。   
  当听话人要结束话题离开时又突然来了兴趣大说起来,这说明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也说明听话人态度认真,思维活跃。   
  听话人在听人说话时爱来回走动,不愿固定在一个位置,说明这类人思维灵活,比较聪明;思考问题见解独特;办事比较老练。   
  听话人如果稳坐在一处不动,从谈话开始到结束都比较稳重。这说明他的态度比较认真,会对说话人的话认真思考,责任心比较强。    
  体态语在特定场合下是有专门含意的,某种姿态是能够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心感受的。例如:   
  听话人来回搓手,表示不安、拘束或窘困;也可能是表示渴望得到帮助。   
  听话人摊开双手,表示对现状无可奈何,或真诚公开;   
  听话人双手插在口袋里,表明内心紧张,缺少自信,对眼前的局面把握不定。   
  听话人双手插腰,说明对方对你不满意,有反抗挑衅的意思。   
  听话人双手交叉胸前,表示防卫;或是拒绝接受别人的观点。   
  听话人一只手托着下巴,说明对方比较孤独,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   
  听话人用手指尖轻轻敲打着桌子,表示对对方的话很不感兴趣,要求对方不要再说下去。   
  听话人用手挠头,表示正处于尴尬状态,十分为难,不好意思。   
  听话人一只手握拳,另一只手的手掌拍打拳头,这样表示拒绝。   
  听话人转动手腕,表示他正认真听取对方的讲话,并且对对方的话题还很感兴趣,准备积极参与。双手的指尖交叉放在下颚的下面,表示非常自信。   
  听话人用一只手的虎口托住额头,表示害羞、困惑、为难,或是犯了头疼病极度不舒服。    
  听话人坐在椅子上交叉双腿,另一只脚不住地轻轻踢、荡,表示漫不经心或厌倦对方的谈话。   
  听话人利用反复擦眼镜的动作来斟酌言语,拖延时间。   
  听话人咬嘴唇或专心地抽烟,是故意腾出时间来思考,不愿立即做出判断或答复。    
  听话人向对方伸手示意,让对方看见掌心,表示有强烈拒绝对方的意思。   
  平常稳重大方的人,突然变得拘谨、手足无措,表示他内心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初次与对方见面,就拍对方的肩膀热情地打招呼,这样无异于想把当时的气氛倒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听话人目光并不对着说话人,而是东瞧西看,不住地扫视其他东西,说明他已听不进你的话,赶紧改变话题吧。   
  在听话时不断地点头微笑,说明态度和悦,对说话人的内容很感兴趣。   
  听话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说明此人过于呆板、保守、不灵活。   
  听话人如交叠双足坐下来听人谈话,是一种防范性心理的表示。   
  男性张开两腿平稳的坐下来听人谈话,表示乐观、自信、豁达。   
  女性一般以膝盖并拢的姿势来听对方谈话,说明态度庄重、矜持。   
  站起来做自我介绍时摇头晃脑,全身乱动,说明此人心情比较浮躁;   
  听话人斜靠椅背打哈欠、伸懒腰,说明他已厌倦了你的讲话,不想再听下去。   
  听话人故意跷着二郎腿,并将跷起的脚尖冲着对方,这类人生性傲慢,不懂得尊重人。   
  听话人用手指不停地转动笔杆,说明此时他的心情比较轻松愉悦。   
  听话人踮起脚尖,颠动小腿肚说明对对方的话毫不在乎。   
  听话人当着说话人的面用手挖耳孔、鼻孔或剪指甲、照镜子、梳头、抹口红等,说明他太轻浮,做事不认真,没有责任感,又不谙礼节。   
  听话人将两手搂在头后,在座位上大仰八叉,说明其实他已经很疲惫了,想休息一下。   
  听话时,不断地吃桌案上的食品,说明他对说话人比较信任,无防范意识。       
第32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5)       
  听着话不停地抽烟,说明此人心中有问题或烦恼。   
  双臂交叉,斜着眼睛看说话人,说明听话人对说话内容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听人谈话时,不断地看手表,说明此人心中有事,或对谈话不感兴趣。   
  以上只是日常交流时的一般肢体动作,但也能反映一些信息。如果对方是经常出入于交际场合的话,你在适当时机做出的相应动作会令对方很容易领会,并及时做好某方面的调整。以上内容比较繁杂混乱,希望你能择优录用;在交际中配合语言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 用眼神“倾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想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必须运用好自己的眼神。谈话时对方与你最直接的交流除话语之外,就是两人的眼神。说话者想让你认真听他讲话,就一定用眼睛注视着你,而你认真聆听时也会专注地注视着说话人。会用眼神倾听的人;不但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还容易与对方建立起感情。 
  有关眼神的信息也不少,我们首先还得了解一下眼神暗含的信息:    
  一个人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视线的方向、视线的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了不同的心理状况。因此,从一个人的视线变化就能够了解他内心的活动。 
  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通过视线变化来看透一个人:   
  1、从视线的不同方向看人   
  在谈话中,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视线方向,能透视他的心理。一般只注意自己所干的事,根本不正视说话人,这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态度;仰视说话人,是表示尊敬和信任;俯视说话人,有自我防范的意识;面带微笑直视说话人,是融洽的流露;皱眉头直视说话人,表示担忧和同情对方;面无表情地斜视说话人这是一种鄙视;横扫一眼说话人后不自然地发笑,这是讥讽的表现;突然瞪大眼睛看一下说话人,表示警告或制止对方;对说话人上下打量一番,是对对方不信任,有审视心理;平和的直视对方的目光,往往表示友好,谈话的双方比较融洽、投机。 
  当上下级交谈时,上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上而下,将目光很自然的投射到下级的脸上;下级的视线一般是由下而上,目光与上级相反。这是职位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反应。   
  2、从视线的移动看人   
  在交谈过程中,视线位置移动情况不同,反映的个人心态也不一样。一旦被别人注视就立刻将视线转移的人,大多自卑心理很强,这类人也不敢正视对方。一般而言,当一个人心有愧疚或有不好的隐私时,才会产生这种现象。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大都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于交际。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该儿童面对成年人眼睛的时间;成年人的眼睛分蒙起来与不蒙起来的两种情况。当理查?科斯将两种情况下所得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时,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是后者的3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而外向的人则相反。 
  如果和别人谈话时,听话人不停地转移视线,不住地看其它东西,表明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题不感兴趣;如果对方带着善意的微笑,目光不时和你的视线相会合,则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期待你继续讲下去。 
  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内心压抑而产生自制行为。但是自制反而会使兴趣欲望增大,这时,他们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所以,当看异性时,并不是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后,再翻眼望一望,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第33节:九、示意好感的时机(6)       
  3、从视线的集中度看人   
  在与对方谈话中,不断地注视谈话人,显得较为诚实;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不放,以免对方误会。   
  如果某人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则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通常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某人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就会长时间凝视对方的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